一种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72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品,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真菌性、细菌性感染及过敏性混合的皮肤病的外用制剂。
背景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初,根据在全国各地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各种皮肤真菌感染、细菌感染、蚊虫叮咬及搔抓引起的继发性皮肤损害是最常见、最突出的皮肤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南方及热带地区人口占我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真菌感染、细菌感染、虫咬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疾病共存于一身的问题。尽管专业皮肤科医生的诊断治疗均可以较及时,但是复合制剂仍然以其方便、低成本、效果好而受到患者的青睐。国内外现有的治疗真菌、细菌感染的药物有多种,各有特点,但仍缺少能针对上述各种皮肤病混合存在或缺少专科医生诊断情况下便于使用的药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副作用小、依赖性低以及使用方便的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包括硝酸咪康唑、氯霉素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并按重量比是15 25 8 15 O. 8 I. 5的比例关系配制而成。上述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包括硝酸咪康唑、氯霉素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并按重量比是17 22 9 14 O. 9 1.3的比例关系配制而成。上述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包括硝酸咪康唑、氯霉素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并按重量比是19 21 10 13 I I. 2的比例关系配制而成。上述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还包括适量的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上述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的剂型是粉剂、乳剂、膏剂、油剂或水剂, 油剂或水剂通常称为溶液剂。上述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的剂型是乳剂或膏剂时,所述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是基质,所述基质包括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甘油、尿素和/或白凡士林。上述基质还包括十八醇、液体石蜡、平平加、单甘酯以及纯化水。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提出抗真菌、抗细菌、抗炎、抗过敏的复合制剂思路并且研制了此外用药物,突破了“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及“抗真菌药”无法同时在同一制剂内外用的禁区, 极大地改善了患者被“烂档”等皮肤病困扰的状况,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并亲切地称之为 “老山兰”。在经过几十年临床观察及进一步研制后又对该制剂进行了改进,对处方进行了优化。发现很多皮肤病往往是真菌感染、细菌感染、虫咬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疾病共存于一身,另一方面,由于皮肤病发病率非常高,缺少足够的皮肤科医生赴山区等偏远地区保障,无法实现完全依据诊断而用药,因此研制多功能的皮肤病防治制剂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场调研资料支持。本发明将抗真菌、抗细菌、抗炎、抗过敏几种功效有机的结合起来, 长期应用于临床,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发明人经长期实践,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该外用制剂可以用于治疗例如真菌性、细菌性等感染性皮肤病以及虫咬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顽疾,该外用制剂包括硝酸咪康唑、氯霉素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并按重量比是15 25 : 8 15 : O. 8 I. 5的比例关系配制而成,其比例关系优选17 22 9 14 O. 9
I.3,更优选9 21 10 13 I I. 2。根据常规形成各种制剂的方法以及适量的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能够将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制备成各种剂型,例如粉剂、乳剂、膏剂、油剂或水剂等各种外用剂型。根据剂型的不同,所选用的赋形剂也是不同的,例如将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的剂型是乳剂或膏剂时,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是基质,该基质可以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甘油、尿素、白凡士林、十八醇、液体石蜡、平平加、 单甘酯以及纯化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无论赋形剂的用量以及成分,其对疾病的治疗还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最重要的三种药物。硝酸咪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真菌、念珠菌、酵母菌及其他藻类、子囊菌、隐球菌等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也有很强的抗菌力,可用于皮肤真菌、酵母菌及其他真菌引起的皮肤、指(趾)甲感染,如头癣、体癣、手足癣、须癣、股癣、甲真菌病(甲癣)、花斑癣和皮肤、指(趾)甲的念珠菌病,以及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感染和继发性感染。地塞米松磷酸钠具有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它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并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噬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氯霉素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对革兰阳性菌强,螺旋体、衣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等均对本品敏感,氯霉素为脂溶性,通过弥散进入细菌细胞内,并可逆性地结合在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上,使肽链增长受阻(可能由于抑制了转肽酶的作用), 因此抑制肽链的形成,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细菌缺乏必须的营养物质供给而死亡。氯霉素局部用于治疗由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克雷伯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其他敏感菌所致眼、耳、面部等表浅感染。氯霉素与硝酸咪康唑共同作用于革兰阳性菌,使对革兰阳性菌的治疗作用得到加强。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用药目的,拟定制备乳剂型软膏,乳剂型基质不阻止皮肤表面分泌物的分泌和水分的蒸发,对皮肤的正常功能影响小,乳剂型基质中水包油型基质软膏中药物的释放和透皮吸收较快,由于基质中水分的存在,使其增强了润滑性,易于涂布和洗除。另又由于水包油型基质外相含多量水,在贮存过程中可能霉变,需要加入防腐剂, 同时水分也易蒸发失散而使软膏变硬,故需加入保湿剂。此外,当皮肤癣菌侵犯角质层后,一方面促使表面生长速度回快,同时又延缓角质层的脱落,这样使局部的角质层明显增厚, 为了发挥更好的疗效,考虑在处方中加入渗透促进剂。采用o/V型霜剂剂型的配方能促使药物的有效成份更容易渗入皮肤,以发挥本制剂的功效。本发明的发明人经长期的实践,得到以下较佳配比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包括硝酸咪康唑、氯霉素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并按重量比是15 25 8 15 O. 8 1.5的比例关系配制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包括硝酸咪康唑、氯霉素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并按重量比是 17 22 9 14 O. 9 1.3的比例关系配制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包括硝酸咪康唑、氯霉素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并按重量比是 19 21 10 13 I I. 2的比例关系配制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还包括适量的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的剂型是粉剂、乳剂、膏剂或溶液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的剂型是乳剂或膏剂时,所述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是基质,所述基质包括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甘油、尿素和/或白凡士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还包括十八醇、液体石蜡、平平加、单甘酯以及纯化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该制剂包括硝酸咪康唑、氯霉素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并按重量比是15~25∶8~15∶0.8~1.5的比例关系配制而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副作用小、依赖性低以及使用方便的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
文档编号A61P31/04GK102600185SQ201210104200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1日
发明者刘玉峰, 李春英, 王刚, 肖茜, 高天文, 齐显龙 申请人:高天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