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用于生产治疗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药物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6302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阿奇霉素用于生产治疗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药物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9-脱氧-9-双氢-9a-甲基-9a-N-9a-高红霉素A(商品名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用途,肠内或肠外使用的阿奇霉素的药物组分和生产这些药物组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多数炎症疾病的特征表现为炎症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异常聚积。这些炎症细胞沿着组织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释放一系列复杂的脂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以及对局部组织造成损伤的具有破坏作用的酶。
其中一种形式的炎症反应就是嗜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其特征表现为嗜中性的多行核白细胞(PMN)炎性组织浸润,这种嗜中性的白细胞是宿主防御的主要成分。细胞外细菌的组织感染代表了这种炎症反应的原型。另一个方面,不同的非感染性疾病也表现为血管外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聚积。这些炎性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成人呼吸衰竭综合征,一些类型的免疫复合肺泡炎,囊性纤维化,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肾小球肾炎,急性期内风湿关节炎,痛风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特定的皮肤病如牛皮癣和血管炎。在这些情况下,嗜中性粒细胞被认为在组织损伤的发展过程中担任很重要的作用。当这种损伤持续存在时,将导致正常组织结构不可逆的损伤并最终导致器官功能紊乱。因此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于嗜中性粒细胞的激活以及随后蛋白激酶的释放和氧载体产量的增加所致。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不完全可逆的通气限制性疾病(ATC,1995)。大多数患有COPD的病人有如下三个病理特征支气管炎,肺气肿和粘膜栓塞。这种疾病以第一秒的最大呼气量(FEV1)的慢性进行性和不可逆的降低,但用力肺活量(FVC)相对正常为特征(Barnes,N.Engl.J.Med.(2000),343(4)269-280)。在哮喘和COPD,都有一个显著的,但是不同的气道重塑。大多数通气阻塞是由于两个原因,肺泡破坏(肺气肿)和小气道阻塞(慢性阻塞性气管炎)。在COPD中通气阻塞主要以粘膜细胞极度增生为特征。
吸烟,空气污染和其它环境因素是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尽管发病机理还不是十分明确,但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强烈提示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的紊乱。COPD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有着与哮喘中所见的不同的炎症细胞,调节子,炎性效果及治疗反应(Keatings et al.,Am.J.Respir.Crit.Care Med.(1996),153530-534)。病人肺中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是这种疾病的一个主要特征。
炎症前的因子如TNF-α,尤其化学因子如IL-8和GRO-α水平升高似乎在这个疾病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小板血栓素合成在COPD的病人也有所提高(Keatings et.al.,Am.J.Respir.Crit.Care Med.(1996),153530-534;Stockley and Hill,Thorax(2000),55(7)629-630).大多数的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于嗜中性粒细胞的激活以及进一步的蛋白激酶的释放和氧载体产量的增加(Repine et al.,Am.J.Respir.Crit.Care Med.(1997),156341-357;Barnes,Chest(2000),117(2 Suppl)10S-14S)。
大多数治疗都是针对控制症状进行的(Barnes,Trends Pharm.Sci.(1998),19(10)415-423;Barnes,Am.J.Respir.Crit.Care Med.(1999)160S72-S79;Hansel et al.,Expert Opin.Investing.Drugs(2000)9(1)3-23).症状通常与气道阻塞相匹配,支气管扩张剂是治疗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恶化预防和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是COPD治疗的三个关键国际准则中阐述的基本目标(Culpitt and Rogers,Exp.Opin.Pharmacother.(2000)1(5)1007-1020;Hay,Curr.Opin.Chem.Biol.(2000),4412-419)。目前大多数的治疗研究集中于与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有关的调节子,或降低嗜中性粒细胞不需要的活化作用的结果(Stockley et al.,Chest(2000),117(2 Suppl)58s-62S)。
关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体外的免疫调节在现在已有一系列的报道(Labro,J.Antimicrob.Chemther.(1998),41(Suppl B)37-46;Labro,Clin.Microb.Rev.(2000),13(4)615-650;Wales and Woodhead,Thorax(1999),54(Suppl 2)S58-S62)。大环内酯抗生素是一个包含例如12-,14-,16-,17-位的内酯环和1到3个糖残基的大环复合物,这些内酯环和糖残基相互联在一起或通过糖苷键连到糖苷配基上。已知的大环内酯抗生素的成员有炭霉素,红霉素,白霉素和螺旋霉素。
关于大环内酯物与噬菌细胞的炎症细胞体外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发现是其对激活细胞产生氧化产物的抑制作用(Labro et al.,J.Antimicrob.Chemother.(1989),24(4)561-572;Umeki,Chest(1993),1041191-1193;Wenisch at al.,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1996),40(9)2039-2042)以及其对这些细胞释放的前炎症和抗炎症细胞的调控(Labro et al.,J.Antimicrob.Chemother.(1989),24(4)561-572;Khan et al,Internat.J.Antimicrob.Agents.(1999),11121-132;Morikawa et al.,Antimicrob.Agents and Chemother.(1996),40(6)1336-1370;Sugiyama et al.,Eur.Respir.J.(1999),141113-1116)。此外,一些大环内酯物直接刺激了体外的人嗜中性粒细胞的胞外分泌(脱颗粒)(Abdelghaffae et al.,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1994),38(7)1548-1554;Vazifeh et al.,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1998),42(8)1944-1951)。在一些大鼠的角叉菜胶诱导的胸膜炎实验炎症模型中,一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红霉素,但不是阿奇霉素,显示了抗炎症活性,这可能是由于它们能够防止前炎症调节子和细胞因子的作用。在这些急性炎症的模型中,抗生素的预处理显著降低了NO产量,TNF-α和PGE2的水平(Ianarioet al.,J.Pharmacol.Exp.Ther.(2000),292156-163)。
红霉素的应用在酵母多糖诱导的大鼠腹膜炎中也引起了抗炎作用(Agenet al.,Agents Actions(1993),38(1-2)85-90)。据报道,罗红霉素通过一种不同于传统抗炎物如消炎痛的机理来减弱急性炎症反应。另外一个研究中,罗红霉素被证明在一个以角叉菜胶诱导的爪水肿来评价抗炎药物疗效的标准动物模型中很有效果,而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只显示了适度的作用(Scagline andRossini,J.Antimicrob.Chemother.(1998),41,Suppl B47-50)。
一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早已被用作抗炎药物,尤其是用于弥漫性全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已经报道大环内酯物用于治疗如分湿性关节炎和囊性纤维化的疾病是有效的(Arayssi et al.,Programmand Abstracts of the 4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rolides,azalides,Streptogramins and ketolides,21-23 January 1998,Barcelona,Spain,Abstract 6;Singh,J.Assoc.Phys.India(1989),37547;Jaffe et al.,Lancet(1998),351420)。关于大环内酯的药理效果,据报道红霉素抑制过度分泌是因为其抑制了上皮细胞的粘液和水分的分泌。同时由于它还抑制了嗜中性粒细胞吸附于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分泌IL-8,和嗜中性粒细胞分泌IL-8和LTB4,所以它还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区域的聚积。它在治疗弥漫性全细支气管炎中的有益效果还包含降低肺中超氧化物产量和水解酶的水平。
阿奇霉素已被证明能够显著的改善肺功能,但其中的机理还不清楚(Jaffeet al.,Lancet(1998),351420),而罗红霉素被报道能够抑制鼻息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Nonaka et al.,Am.J.Rhinol.(1999),13267-272,Yamada et al.,Am.J.Rhinol.(2000),14143-148)。
尽管文献上大量报道具有14个环的大环内酯物如红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抑制了体外IL-8产量和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现象,但关于具有15个环的大环内酯物如阿奇霉素即使在体外具有类似的抗炎活性的报道也很有限(Criqui et al.,Eur.Respir.J.(2000),15856-862)。
在美国,15环的大环内酯物对嗜中性粒细胞脱颗粒的4,886,792个抑制作用已经被描绘,但这些大环内酯物缺少阿奇霉素的糖取代物。阿奇霉素被报道能够诱导人嗜中性粒细胞在体外的凋亡,但对氧化新陈代谢或IL-8产量没有作用(Koch et al.,J.Antimicrob.Chemother.(2000),4619-26)。只有一个研究显示了阿奇霉素能够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在体外的趋化和活性氧的产生(Sugihara,Kansenshogaku Zasshi J.Jpn.Assoc.Infec.Dis.(1997),71329-336)。此外,阿奇霉素没有显示能够改变肺泡巨噬细胞或血中TNF α,IL-1β或IL-6的水平(Aubert et al.,Pul.Pharmacol.Ther.(1998),11263-269)。
阿奇霉素,由于其15个环的特性,因而缺少14环的大环内酯物具有抗炎症活性所必需的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6环的大环内酯物,如Josamycin,更象是不能降低IL-8的产量(Takizawa et al.,Am.J.Resp.Crit.Care Med.(1997),156266-271;Criqui et al.,Eur.Respir.J.(2000),15856-862)。
与具有14环的大环内酯物相比,15个环的大环内酯物具有许多优点。例如结构上是14个糖环的红霉素在酸性培养基中容易被转化成无水红霉素,这是一个螺旋骨架结构的非活性C-6/C-12的代谢产物(Kurath et al.,Experienta(1971),27362)。在与其前一代抗生素红霉素相比,阿奇霉素在酸性培养基中的抑制更加稳定。此外,阿奇霉素还在组织中抑制了一个明显更高的浓度。由于其在体外抑制革兰氏阴性微生物的更好的活性,曾经进行了一个一天剂量的可能性测试(Ratshema et al.,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1987),311939)。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方法,特别是用于治疗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改进的过程和应用,其中,活性成分既具有14个内酯环的大环内酯复合物的有利的抗炎症活性,又具有15环的大环内酯复合物良好的稳定性和高组织浓度。
本发明通过使用一个活性成分来解决上述问题,所述活性成分从一个由阿奇霉素,一个药理上可接受的衍生物,一个药理上可接受的水合物,一个药理上可接受的复合物或鳌合物以及一个药理上可接受的盐组成的组中选择而来,用于生产治疗嗜中性粒细胞的主导的人类和动物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药物组分。
与本发明所述的阿奇霉素在体外对嗜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有限作用相比,阿奇霉素被惊奇地发现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抗炎症活性,对于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嗜中性粒细胞相关的组织损伤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的治疗非常有用。
在一个由健康志愿者参加的实验中,阿奇霉素对所选炎症相关参数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研究。研究中发现,阿奇霉素刺激了人嗜中性粒细胞的脱颗粒作用,通过强烈改变基本嗜苯胺蓝颗粒酶如骨髓过氧化物酶(MPO),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和β-葡萄糖苷酸酶的浓度。
MPO的生物活性在颗粒细胞中是一种在炎症过程中与炎症颗粒细胞的所有颗粒移动相联的强烈的氧依赖性抗微生物活性,尤其是在免疫复合物吞噬刺激后。当应用阿奇霉素后,MPO在血涂片嗜中性粒细胞中毒活性明显降低并在28天后就返回到基线。研究发现,伴随由细胞化学测定的低MPO嗜中性粒细胞密度出现的脱颗粒作用与在嗜中性粒细胞裂解液中的低MPOELISA浓度是相关的。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和β-葡萄糖苷酸酶是溶酶体酶,二者都位于嗜中性粒细胞的嗜苯胺蓝(基本或过氧化物酶阳性)颗粒中。由于在炎症过程中嗜中性粒细胞发生脱颗粒,所以这两个酶都可以作为脱颗粒的标志并可以用来估测嗜中性粒细胞的反应。对阿奇霉素的研究表明当应用阿奇霉素后,血清中NAGA的活性大大增加。即使是最后一剂阿奇霉素使用28天后,血清中NAGA仍然比初始值高70%。血清中NAGA增高的同时伴随有PMN中酶活性的降低。在给予最后一剂阿奇霉素的第一天血清中β-葡萄糖苷酸酶没有显示任何变化,但随后升高了。在给予最后一剂阿奇霉素28天后,β-葡葡萄糖苷酸酶活性比初始高40%。PMN中的β-葡萄糖苷酸酶在给予最后一剂阿奇霉素后几个小时里下降但随后又升高。给予最后一剂阿奇霉素28天后,在PMN中的β-葡萄糖苷酸酶活性比初始高得多。
此外,本发明表明,阿奇霉素抑制了刺激的嗜中性粒细胞活性氧载体的产生,这可以从抑制刺激的嗜中性粒细胞产生的化学发光物质得到证实。用细胞色素C定量分析系统进一步证实了阿奇霉素是嗜中性粒细胞氧化物释放的抑制剂。这个研究还揭示了阿奇霉素对细胞中的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苷肽还原酶具有长期的效果,这两个酶控制在很多疾病发生机理中起作用的自由基的生物效果。氧化还原状态下自由基的产生和干扰能够调节很多炎症分子的表达,影响一些导致炎性过程的细胞过程。因此阿奇霉素为治疗各种疾病如COPD提供了根据,在这些疾病中嗜中性粒细胞自由基生产过度。
这个研究还证实了阿奇霉素能够诱导一些细胞类型的凋亡,例如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是完成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机理。一个三天阿奇霉素的应用产生了一个对颗粒细胞的延缓的前凋亡效果,如血涂片的形态所显示的那样。凋亡细胞的数量在给予最后一剂阿奇霉素28天后达到最大值,这提示了活性的、具有潜在破坏性的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的降低。
研究中还发现了阿奇霉素的其它抗炎症作用。与以前的研究(Koch et al.,J.Antimicrob.Chemother.(2000),4619-26)相比,本发明中显示阿奇霉素对IL-8和GRO-α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白细胞介素(IL-8)是化学因子嗜中性粒细胞特有的CXC亚家族中的一员。它是一个有效的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激活因子(Oppenheim,Ann.Rev.Immunol.(1999),9617)。IL-8应答炎症刺激而表达。IL-8延缓了人嗜中性粒细胞自发的和TNF-α介导的凋亡。与IL-8的作用相比,阿奇霉素逐步增加了细胞因子IL-1的血清浓度,当给予最后一剂阿奇霉素后24小时发现IL-1浓度在血清中达到最高。然而,另外一种细胞因子IL-6的浓度持续降低。
与关于阿奇霉素治疗没有显著影响可溶性VCAM的血清水平的早期报导(Semaan et al.,J.Cardiovasc.Pharmacol.(2000),36533-537)相比,本发明的研究清楚地显示阿奇霉素治疗后24小时可溶性VCAM的血清水平的显著地降低。
本发明得到的结果显示,一个标准抗菌剂量的阿奇霉素的三天治疗的疗法,对嗜中性粒细胞颗粒酶,氧化释放,氧化保护机制,以及嗜中性粒细胞化学因子产生急性的效果,同时扩散的IL-1,IL-6,IL-8对嗜中性粒细胞凋亡和可溶性粘附分子产生延缓的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阿奇霉素可以作为一种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很有价值的预防和/或治疗药。
以下定义用于解释和限定本发明所使用的各种术语的含义和范围。
术语“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指的是由组织破坏,化学扩散或免疫过程引起的,而不是由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或类似物入侵引起的炎症疾病,紊乱或病情,这种炎症疾病,紊乱或病情以进入组织并扩大炎症反应的初始炎症细胞的嗜中性粒细胞引起的发炎组织的浸润为特征。在一些非感染性炎症疾病中,嗜中性粒细胞仍然是发炎区域主要的细胞类型,即便是由于刺激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激活持续存在而使反应延长时。典型的例子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成人呼吸衰竭综合症(ARDS)和嗜中性粒细胞皮肤疾病。其它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包括一些含有对慢性病的基本刺激,不依赖于嗜中性粒细胞的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对身体正常结构成分的免疫应答所致,它包含了T淋巴细胞的激活以及可能的B淋巴细胞产生的自体抗体。例如,在风湿性关节炎(RA)中,免疫反应主要是对关节的结构成分而作用。然而在风湿性关节炎和其它自身免疫疾病急性发作时,往往以强烈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激活为特征。这些慢性自身免疫炎症的活跃期是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例如在RA病人的关节滑液中有很明显的嗜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在一些自身免疫疾病中,自体抗体的产生是很明显的,导致组织中抗原和自体抗体的免疫复合物的降解和补体系统的激活。嗜中性粒细胞进入组织试图吞噬免疫复合物,激活的补体因子加剧了嗜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激活。这种疾病的一个例子就是肾脏疾病,特别是导致明显肾脏损伤的肾小球肾炎。
所以,术语“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成人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囊性纤维化,炎症性小肠疾病,痛风性关节炎,以急性嗜中性粒细胞主导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被激活的补体因子加剧恶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和皮肤疾病,特别是各种嗜中性粒细胞性的皮肤病,包括牛皮癣型皮肤病如牛皮癣和Reiter’s综合征,自身免疫大疱皮肤病,血管性嗜中性粒细胞皮肤病如破碎白细胞血管炎,Sweet’s综合征,脓疱血管炎,红斑结节和家族性地中海热,和脓皮坏疽。
术语“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还包括所有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引发的伴随疾病,紊乱或病情,这种伴随疾病,紊乱或病情能够对身体组织或器官产生不同于炎症疾病自身所产生的影响。一个例子就是肠外疾病如由炎症性肠病引起的葡萄膜炎和慢性肝炎。
术语“活性成分”或“活性剂”指的是能够影响或识别生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特别是细胞器或细胞成分的任何物质。这些活性成分或活性剂为化学物质。特别的,这些活性成分或活性剂是诊断剂或治疗剂。本发明的术语“活性成分”或“活性剂”具体地是指治疗剂,例如,一种可以作为预防的物质,或在一个疾病、紊乱或病情中机体所需的能预防、减轻或去除这种疾病、紊乱或病情,特别是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的物质。
本发明的术语“治疗“指的是一种药物或药剂的预防或治疗效果,这种药物或药剂又被定义为一种药物组分,包括和至少一种添加剂如载体组成药理上和诊断上有效的化合物。
“阿奇霉素“指的是大环内酯化合物N-甲基-11-N-10-脱氧-10-双氢高红酶素A(9-脱氧-9-双氢-9a-甲基-9a-N-9a-高红霉素A),它具有15个氮内酯环,可以通过对红霉素A-肟进行Beckmann重排,然后进行Eschweiler-Clarke还原N-甲基化而获得,如在US 4,517,359,US 4,328,334,和BE 892,357中所描述的那样,由此这些文件的内容所公开的生产阿奇霉素的方法与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完全合为一体。
术语“药理上可接受的衍生物”指的是阿奇霉素的无毒的功能等同物或衍生物,它可以通过取代阿奇霉素分子的原子或分子基团或键得到,而阿奇霉素的基本结构是不变的,但在结构上至少有一个位置和阿奇霉素不同。术语“药理上可接受的衍生物”包括例如阿奇霉素的O-甲基衍生物,它可以通过US 5,250,518描述的方法获得,由此这个文件的内容所公开的生产O-甲基衍生物的方法与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合为一体。
术语“药理上可接受的衍生物”还包含了阿奇霉素的酯化物,这个酯化物,直至酯键水解,一直保持阿奇霉素的生物效力和特性而不会有生物学上或其它方面不利效果。药理上可接受的酯的制备技术被公开在如March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3rd Ed.,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85)p.1152.药理上可接受的衍生物作为前药物应用被公开在Bundgaard,H.,ed.,(1985)Design of Prodrugs,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Amsterdam.
术语“药理上可以接受的水合物”指的是保持阿奇霉素生物活性的无毒的固体或液体化合物,通过水合作用将一个或多个水分子和阿奇霉素分子通过偶级力结合而得到。这个术语包括如阿奇霉素的一和二水合物。
术语“药理上可接受的盐”指的是无毒的碱金属、碱土金属和铵盐,通常所用的为铝、钡、钙、锂、镁、钾、精蛋白锌盐和钠,它们由现有技术的方法制备。这个术语还包括无毒的,如药理上可接受的酸式盐,通常通过将阿奇霉素和一个合适的有机或无机酸反应来制备,如乙酸盐,苯甲酸盐,硫酸氢盐,硼酸盐,柠檬酸盐,延胡索酸盐,氢溴酸盐,盐酸盐,乳酸盐,十二烷酸盐,马来酸盐,乙-苯磺酸盐,油酸盐,草酸盐,磷酸盐,琥珀酸盐,硫酸盐,酒石酸盐,甲-苯磺酸盐,戊酸盐等等。
术语“药理上可接受的酸式盐”指的是保持自由碱基生物效力和特性且并不产生生物学或其它方面不利的盐,它们往往与无机酸反应而生成,这些酸如氢溴酸,盐酸,硝酸,磷酸,硫酸或有机酸如乙酸,苯甲酸,苯丙烯酸,柠檬酸,乙磺酸,反丁烯二酸,羟基乙酸,顺丁烯二酸,羟基丁二酸,丙二酸,苯基乙醇酸,甲磺酸,乙二酸,对甲苯亚磺酸,丙酮酸,水杨酸,丁二酸或酒石酸等等。
本发明的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将阿奇霉素溶解在水溶液或水/酒精溶液或其它合适的具有适当组分的溶液中,然后通过蒸发溶液,冷冻干燥或通过加入另外一种溶剂如二乙醚于阿奇霉素的水溶液和/或酒精溶液中以分离得到的盐,包括分离出不溶的粗盐。对于制备碱性阿奇霉素盐,最好采用碱金属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制备的盐易溶于水中。
术语“药理上可接受的复合物或鳌合物”指的是阿奇霉素和二价和/或三价的金属形成的无毒的复合物和鳌合物,以US 5,498,699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得到,由此这个文件的内容所公开的生产阿奇霉素复合物和鳌合物方法与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完全合为一体。作为复合和鳌合形成的金属,II或III基团的金属能够形成生理上可接受的复合物,特别是Mg2+,Al3+,Fe3+,Rh3+,La3+,La3+和Bi3+。较好的阿奇霉素和金属的比例为1∶1至1∶4。为了获得阿奇霉素的复合物或鳌合物,抗生素以自由基或盐的形式反应,特别是盐酸盐,和一种二价或三价金属盐以2∶1的比例,在合适的温度下,在水溶液或水/酒精的混合溶液中,pH为8.0~11.0,与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或碳酸盐、碱式水杨酸盐或凝胶反应。较好的例子包括凝胶形式的含有从Al、Mg和Bi盐中选择的抗酸物的阿奇霉素的鳌合物,与硫酸铝形成的鳌合物以及与铋-碱式水杨酸盐形成阿奇霉素鳌合物。
术语“药理上或治疗上可接受的载体”指的是不干扰活性成分生物活性的效力,且对寄主或病人没有毒性的载体介质。
通过从由阿奇霉素,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衍生物,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水合物,一种药理上可接受复合物或鳌合物以及一种药理可接受的盐组成的组中选择的活性成分,也可以应用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如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包括人,以预防,减少,或消除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因此,本发明包含了这些紊乱或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应用本发明的充足剂量的一个活性成分使阿奇霉素在体内达到预想的效果。例如,本发明中活性剂或活性成分可以以一个治疗上或药理上有效的剂量来治疗各种非感染炎症疾病,包含但不限制于COPD,ARDS和嗜中性粒细胞皮肤病。
本发明的阿奇霉素或含阿奇霉素的复合物和组成成分所应用的“治疗上或药理上的有效剂量”,是指足以达到理想生物效果的复合物或组成成分的剂量。这个效果可以是生物系统中疾病的征兆,症状或病因的缓和,或任何其它理想的改变。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这个效果包括预防,消除和/或减少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症状和病因,通过对嗜中性粒细胞颗粒酶,氧化释放,氧化保护机制以及嗜中性粒细胞化学因子的和扩散的IL-1,IL-6,IL-8的急性作用,和对嗜中性粒细胞和可溶粘附分子的延缓作用。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在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爆发之前被预防性的使用。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药物组分,包括一活性成分的阿奇霉素,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衍生物,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水合物,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复合物或鳌合物以及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与一种药物载体或稀释剂关联的盐。本发明的组分可以系统或局部的使用,特别是通过血管内的、口服的、肺部的、肠外的如肌肉的、腹膜内的、静脉(IV)或皮下注射,或者吸入,如通过一种细粉末配方,贯穿皮肤的、鼻子的、阴道的、直肠的或舌下途径给药,且可以根据每一给药路径配置成不同的剂型。使用的活性剂或活性成分最好是药理上的有效剂量。
用于口服的固体剂型包括胶囊,含片,药片,药丸,药粉,脂质体,药膏,时间延迟的包衣和颗粒。在这些固体剂型中,活性复合物和至少一个惰性的药理上可接受的载体如乳糖、蔗糖或淀粉相混合。这些剂型还可以包括除惰性稀释剂以外的其它物质,例如润滑剂如硬脂酸镁。胶囊、药片和药丸的剂型也可以包括散装的和/或缓冲的、以及香味的剂型。药片和药丸可以再附加肠包衣。
口服的液体剂型包括药理上可接受的乳剂、溶液、悬浮液、糖浆,和含有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惰性稀释液如水的酏剂。除了这些惰性稀释液外,成分也可以包括辅剂,如不同渗透压的盐,pH调节的化合物,皮肤穿透剂,润湿剂,乳化和悬浮剂,甜味和香味剂。
本发明注射用的药物组分包括无菌的水或非水溶液,悬浮液或乳化液。非水的溶剂或载体为丙烯乙二醇、聚乙烯乙二醇、蔬菜油如橄榄油或玉米油、明胶以及可注射的有机脂如乙基油酸盐。这些剂型也可以包括一些辅剂如防腐,润湿,乳化,和分散剂。它们通过细菌过滤器过滤、在组分中加入灭菌剂、放射线照射组分或加热组分来加以灭菌。它们也可以在使用前以无菌水或其它无菌的注射介质来加工。
注射用的配方包括一种生理上可接受的介质,如水,盐溶液,PBS,含水乙醇,含水乙二酸乙二醇等等。可以应用的水溶性防腐剂包括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抗坏血酸盐、氯化苯甲烷胺、氯丁醇,硫柳汞,苯汞硼酸盐,对苯、卞基乙醇和苯基乙醇。这些试剂的用量为体重的约0.001至5%,最好为约0.01至2%。合适的可溶性缓冲剂可以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碳酸盐,磷酸盐,重碳酸盐,柠檬酸盐,硼酸盐,乙酸盐,琥珀酸盐及类似物如磷酸钠,柠檬酸钠,硼酸钠,乙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添加剂如碳甲基纤维素可以用作携带剂,用量为体重的约0.01至5%的形式。配方的组成将根据配方的目的,具体治疗疾病的方式以及预期的治疗等而有所变化。
直肠或阴道应用的组分最好是栓剂,除活性成分外可以包括赋型剂如可可粉黄油或栓塞腊。用于鼻或舌下的组分也可以用现有技术熟知的标准赋型剂制备。
本发明的含有活性剂或活性成分的组分可以作为预防和/或治疗所用。在治疗应用上,对一个已经患病的病人,组分如上所述应当调节到可以治愈或至少可以部分缓解疾病症状和并发症的剂量,如一个治疗上有效的剂量。
在预防应用上,本发明的含有活性剂或活性成分的组分对于易感的人或处于特定疾病风险中的人应当作调节。这个值被定义为“预防上的有效剂量”。在这个应用上,精确的剂量取决于病人的健康状况和体重。
本发明的药物组分也可以以储存的形式应用,如一个慢性释放的组分。这样一个慢性释放的组分也可以包括由胶原质制成的基质中的活性剂或活性成分的颗粒。
有效治疗所必要的活性剂或活性成分的量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子,包括应用方法,靶位点,病人的生理状态和使用的其它药物。
本发明的活性剂或活性成分从一组由阿奇霉素,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衍生物,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水合物,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复合物或鳌合物以及一种药理可接受的盐组成的组中选择,当每天的用量范围约为10mg至2000mg,特别是30到1500mg时,能够有效地治疗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具体使用剂量的调节取决于具体治疗的情况,给药途径,同样取决于主治医生根据各种因素如病情、年龄以及病人的一般情况所得的判断。
本发明的活性剂或活性成分可以单独使用,或与目前其它治疗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如非甾类抗炎制剂,如甲基黄嘌呤抗炎试剂,甾体抗炎药,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支气管扩张制剂,治疗风湿药剂,皮质甾类,β2激动剂,胆碱能拮抗剂及类似物一起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活性成分的抗炎症效果,后者的剂量可以减少到50%或25%。
本发明的组分,尤其是水溶性组分可以进一步包括以本发明的一个单位的剂量形式的浓度,可注射到体内而不显示任何实质性药理活性的水溶性蛋白(后称“水溶性蛋白”)。这样一个水溶性蛋白最好是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胶原蛋白和/或明胶蛋白。这种蛋白以一个常用剂量加入到可注射的组分中。这样,本发明的水溶性蛋白和活性剂或活性成分的重量比大约在0.0001∶1至100∶1之间,较好的为0.001∶1至10∶1,更好的为0.01∶1至1∶1。
继续,本发明同时还涉及前述的活性剂或活性成分本身以及含有这些活性剂或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分,特别是干和/或纯的形式或在水溶液或水/酒精溶液中。由本发明的水溶性组分或一活性制剂制备的溶液的pH值应当满足不会对活性肽的药理活性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在一个通常注射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既不会引起溶液粘度的大的改变,也不会导致沉淀或类似物的形成。因此,溶液的pH值最好在约4~7,较好的为约5~6,更好的为约5.3~5.5。
当本发明的水溶性组分转化为应用的水溶液时,所述溶液中活性剂或成分或盐的浓度最好为约0.0000001~10%(w/v),更好的为约0.00001~5%(w/v)或最好的为约0.00001~1%之间(w/v)。
本发明的组分最好为一个含有本发明的药理活性制剂或成分的单位剂量形式,必要的话,伴随进一步的添加剂如上述的水溶性蛋白。这样,上述2个或3个组分通过溶解或悬浮于无菌水或无菌的生理盐水中而制成针剂或瓶剂。在这种情况下,制备的方法可以包括与一种药理活性剂或成分的混合,必要的话,进一步包括一种添加剂的溶液或将添加剂以粉末的形式加入到药理活性制剂或成分的溶液中,或适当程序的任何其它组合物中。剂型的植被可以通过加无菌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到冷冻干燥或真空干燥的含有药理活性制剂的粉末中,必要的话,添加剂与之共存。单位剂型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常规的添加剂如pH调节剂(例如甘氨酸,盐酸,氢氧化钠),局部麻醉剂(如盐酸利多卡因,氯丁醇),等张剂(如氯化钠,甘露醇,山梨醇),乳化剂,吸附抑制剂(如Tween 60或80),滑石粉,淀粉,乳糖和黄芪胶,硬脂酸镁,甘油,丙二醇,防腐剂,卞基乙醇,甲基羟基苯甲酸盐和/或氢花生油。这个单位剂量形式可以进一步包括药理上可接受的赋型剂如聚乙二醇400或葡聚糖。
本发明的组分通过以常规的方法将这些成分混合而制成。混合这个组分的成分的目标应当是保持这些药理活性制剂的活性,过程中气泡的形成减到最少。这些成分同时或任意顺序地加入一个容器(例如烧瓶或鼓)中。容器中的空气可以是无菌干净的空气或是无菌干净的氮气。合成的溶液可以转移到小药瓶或安瓿瓶中,并可以进一步冷冻干燥。
本发明的组分的液体形式或冻干粉末形式可以溶解或分散于可生物降解的多聚物如多聚(乳-乙醇)酸共聚物,多聚(羟基丁酸),多聚(羟基丁-乙醇)酸共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然后再配置成例如生物膜,微胶囊(微球),或钠米胶囊(钠米球),尤其是软的或硬的胶囊形式。
此外,封装在脂质体中的本发明的组分包括磷脂,胆固醇或能够进一步分散在生理盐水中或溶解在生理盐水中的透明质酸溶液中的它们的衍生物。
软胶囊可以装入本发明的组分的液体剂型。硬胶囊可以装入本发明组分的冻干粉末,或者这些组分的冻干粉末可以压缩成药片分别作为直肠或口服的应用。
当然,本发明的组分还可以预装在注射器中供给自用。
虽然以上描述只是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例子,不超出本发明主旨及目的的一些修改和变化是可以意识到的。本发明的一些更好的实施例以下将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对健康志愿者进行试验后,给予3×500mg阿奇霉素剂量对于选定的炎症相关参数的影响如下所示。
药物应用,血样和血清连续三天给予每个受试者两个标准的250mg的阿奇霉素胶囊(SumamedPLIVA Zagreb)。在开始治疗前和给予最后一剂阿奇霉素2h小时30分,24小时和28天后,通过肘静脉取血样置于含EDTA的试管中。等分后用于细胞计数,制备血涂片,分叶核细胞与血清分离。
初级嗜苯胺蓝颗粒酶的分析白细胞颗粒是含有一系列抗微生物蛋白质膜上的细胞器。除了含一些从嗜中性粒细胞分泌到细胞外或释放到噬菌泡的降解酶以外,很多类型的这些颗粒和囊泡的细胞膜还含有许多重要分子如特定受体(例如fMLP受体)和NADPH氧化酶的细胞色素b。
a)髓过氧化物酶的分析髓过氧化物酶(MPO)是一个135,00道尔顿的蛋白,含有两条55,000道尔顿的重链和两条15,000道尔顿的轻链。髓过氧化物酶位于粒细胞的初级或嗜苯胺蓝颗粒颗粒中。MPO的功能是为嗜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提供必要的反应氧代谢产物。氧代谢产物的产生依赖于MPO阴性颗粒(藏有黄质细胞色素b558,一种NADPH氧化酶必须的成分)的成分,以及嗜苯胺蓝颗粒MPO阳性颗粒。MPO将NADPH氧化酶相对无毒的产物H2O2转化成次氯酸。粒细胞中MPO活性的生物相关性是一种与炎症过程中发炎粒细胞的所有颗粒的移动相关的强烈的氧依赖型抗菌活性,尤其是被免疫复合物吞噬刺激后。
MPO的活性通过免疫检测法对血涂片和细胞裂解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染色的密度来加以测定。当用乙醇-福尔马林固定后,血涂片在含有过氧化氢和对二氨基联苯(SIGMA)的基质溶液中培养。培养后,血涂片以吉姆萨溶液复染色。100个粒细胞的MPO阳性值被估计,并根据细胞质中沉降的染料的密度按0~4+进行打分。由此,分值的范围可以是0~400。从这个研究中得到使用阿奇霉素前的正常的分值范围(290-390)。MPO活性还可以通过在光学显微镜下以数码相机在高放大倍数(×1000)下所得的血涂片数码相片来加以评价。血涂片中嗜中性粒细胞的MPO活性在最后一剂阿奇霉素使用后2小时30分钟至24小时内下降,并在28天后返回基线(表1)。通过免疫检测法测定的嗜中性粒细胞裂解液中的MPO酶蛋白的浓度如表1所示。嗜中性粒细胞酶蛋白的变化与细胞内酶活性的图形相同,在最后一剂阿奇霉素使用后2小时30分钟至24小时内下降,并在28天后返回基线。两种MPO测定方法的结果相互支持。用细胞化学方法测定的脱颗粒作用显示的低的MPO嗜中性粒细胞密度与免疫检测法测定的嗜中性粒细胞裂解液中低的MPO浓度相一致。
b)N-乙酰基-β-D-葡萄糖基转移酶酶(NAGA)和β-葡萄糖苷酸酶的分析糖苷酶为催化低聚糖和其它葡萄糖苷的糖苷键的水解的酶。它们专一地作用于底物的糖苷部分。N-乙酰-β-D-葡萄糖基转移酶酶(NAGA)和β-葡萄糖苷酸酶就是这样的酶。它们是溶酶体酶,均位于嗜中性粒细胞的嗜苯胺蓝(基本的;过氧化物酶阳性)颗粒中。由于在炎症过程中嗜中性粒细胞脱颗粒作用的发生,许多学者选择这些酶作为脱颗粒的标志并用于嗜中性粒细胞活性的评估。这两种酶的活性在血清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溶菌产物中的催化浓度通过O’Brien等(New Engl.J.Med.(1970)28315-20)所描述的用于测定NAGA以及Glaser和Sly(J.lab.Clin.Med.(1973)82969)所描述的用于测定β-葡萄糖苷酸酶的荧光测定法加以测定。
结果显示(表1)NAGA在血清中的活性在最后一剂使用后2小时30分升高了约30%。最后一剂使用后24小时高于初始值约50%。28天后,血清中NAGA值仍然比初始值高70%。血清中NAGA的升高伴随在PMN中酶活性的降低。最后一剂使用后2小时30分后测得的粒细胞中NAGA下降了约70%。24小时后,PMN中NAGA的活性增加了约30%,但仍然比初始值低了约40%。28天后,NAGA的活性比初始值增加了40%(表1)。
在给予最后一剂后24小时内血清中β-葡萄糖苷酸酶的没有显示任何变化。28天后血清中的值比初始值高出约40%。与初始值相比,PMN中β-葡萄糖苷酸酶的活性在2小时30分钟后下降约20%,24小时后下降约50%。然而,28天后,PMN中β-葡萄糖苷酸酶的活性比初始值高出很多(约300%)(表1)。
当分析糖苷酶活性时,很明显的是给予最后一剂后24小时内,阿奇霉素在健康志愿者中诱导了40-50%的酶从嗜苯胺蓝颗粒中释放。PMN中NAGA活性的下降伴随着在血清中活性的升高。这两个酶在血清中的活性在给予最后一剂药物后2小时30分和24小时比基线(在给予阿奇霉素前)有轻微的升高,28天后增加了更多(表1)。
与此相比,这两种酶在嗜中性粒细胞溶菌产物中的活性在给于最后一剂阿奇霉素后数小时内下降,NAGA活性的下降在使用后2小时30分后达到最大,并在28天后返回到基线。β-葡萄糖苷酸酶细胞中的活性在给予最后一剂阿奇霉素24小时后仍然在下降,在28天后上升到基线以上(表1)。
综上所述,从嗜中性粒细胞初级嗜苯胺蓝颗粒中释放出的酶在使用阿奇霉素后2小时30分至24小时在血清中的活性略微上升,而在相同的期间内,它们在外围血液嗜中性粒细胞中的活性有所降低,提示它们是通过脱颗粒作用释放的。NAGA在使用阿奇霉素后较早释放,而MPO和β-葡萄糖苷酸酶表现出延缓的释放。这些酶活性的恢复也各不相同。
嗜中性粒细胞氧化释放的研究所有需氧微生物利用氧气来产生能量。然而,很多迹象表明,利用氧气伴随着一个风险,就是氧化过程可能导致损伤。吞噬过程中当嗜中性粒细胞被刺激后,它们经历一个氧化释放,产生和释放出反应氧的代谢产物。这些反应氧是作为巨噬细胞调节它们抗菌作用的主要机理。这个反应是以快速的氧摄入并紧接着将氧还原到超氧化物(O2-)为特征。这个反应由NADPH氧化酶使用NADPH或NADH作电子供体催化完成。当这些防御机制向不正确的方向发展时,组织损伤就会发生。
a)测定化学发光的产生激活细胞的反应氧的产生通常通过检测化学发光(CL)来测定。形成的还原基与光子产生化学物质(如发光氨)反应和得到的光发射通过光电池加以测定。化学发光可以作为白细胞刺激(如fMLP)的结果加以检测,也是测量它们氧化的细胞毒素活性的方法(Allen等,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72),47679)。
在表1的研究结果显示,阿奇霉素抑制了从人血液中分离的阿奇霉素处理过的刺激的嗜中性粒细胞化学荧光的产生。
a)细胞色素c分析系统嗜中性粒细胞与细胞色素c一起培养并用fMLP加以刺激(Cohen andChovaniec,1978,J.Clin.Invest.611081-1087)。记录在550nm和540nm的吸光值结果表示为ΔA。
嗜中性粒细胞对细菌肽fMLP应答所产生的氧化释放可以被三天剂量的阿奇霉素所抑制(表1)。同时使用细胞色素c和发光氨作为分析系统,在给予最后一剂阿奇霉素2小时30分钟后早已检测到抑制,在24小时后更大,在28天后还没有返回到正常。
因此,阿奇霉素被认为是一种氧化释放的抑制剂。由此,阿奇霉素为各种嗜中性粒细胞还原产量(氧化释放)过度的疾病如COPD的治疗提供了基础。
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苷肽还原酶的分析氧自由基和脂过氧化物存在于大量疾病的发病机理中。自由基的生物效应在体内被一大群抗氧化剂如α生育酚(维生素E),抗坏血酸(维生素C),β-胡萝卜素,还原性谷胱苷肽(GSH)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所控制(Benabdeslam et al.,Clin.Chem.Lab.Med.(1999),37511-516;Mates et al.,Blood Cells Mol.(1999),25103-109)。最近,抗氧化物的功能与抗炎和/或免疫抑制活性很明确的联系起来(Mates et al.,Blood Cells Mol.(1999),25103-109)。氧化还原状态下自由基的产生与干扰能够调节各种炎症分子的表达(Sundaresan et al.,Science(1995),270296-299;Kaouass et al.,Endocrine(1997),6187-194),影响了导致炎症过程的特定细胞过程,两者都使炎症恶化和导致组织损伤(Tsai et al.,FEBS Lett.(1997),436411-414)。
细胞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一个4个亚基的蛋白,4个相同亚基的每个亚基在活性位点都含有一个硒半胱胺酸形式的硒原子(Misso et al.,J.Leukoc.Biol.(1998),63124-130)。GSHPx在H2O2去毒性中起作用,并将脂过氧化物转化为无毒的乙醇(Akkus et al.,Clin.Chim.Acta(1996),244221-227);Urban等Biomed & Pharmacother.(1997),51388-390)。在这个研究中,阿奇霉素治疗的健康志愿者PMN细胞中GSHPx活性的变化通过商业试剂盒RANSEL(Randox实验室)来测定。GSHPx通过异丙基苯过氧化物催化谷胱苷肽的氧化。在有谷胱苷肽还原酶和NADPH存在时,氧化的谷胱苷肽立刻转化为还原形式,并伴随NADPH氧化成NADP+。在340nm检测到吸光度的下降。
谷胱苷肽还原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酶,其催化氧化的谷胱苷肽(GSSG)至谷胱苷肽(GSH)还原反应。谷胱苷肽还原酶对于保持还原的细胞GSH在足够的水平的氧化还原循环至关重要。GSH在氨基酸运输中作为一个抗氧化剂与自由基和有机过氧化物反应,在有机过氧化物的解毒作用和异生生物的新陈代谢中作为GSHPx和谷胱苷肽S-转移酶的底物。谷胱苷肽还原酶通过用于谷胱苷肽还原酶的BIOXYTECHGR-340TM比色分析仪(OXISInternational,Inc.)来测定。简单地说,NADPH到NADP+的氧化反应由一定浓度的谷胱苷肽还原酶所催化。
在嗜中性粒细胞裂解液中的GSHPx活性(表示为每一定数目的细胞)在给予最后一剂阿奇霉素后2小时30分钟没有变化,但在最后一剂24小时后显著下降(表1)。活性在28天后返回到基线。细胞裂解液中谷胱苷肽还原酶的活性(表示为每一定数目的细胞)显示了一个相似的趋势,在给予最后一剂阿奇霉素后2小时30分至24小时间显著下降,在治疗后28天返回到正常值然后达到高出正常值的水平(表1)。
凋亡分析使用3天阿奇霉素对粒细胞产生了一个延迟的前凋亡作用,如血涂片的形态所显示。结果如表1所示。使用阿奇霉素3天后凋亡细胞的数目持续增加,在给于最后一剂28天后达到统计学上的意义。凋亡细胞数目的增加提示活性的、有潜在破坏力嗜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分析在这个研究中,阿奇霉素的其它急性的、但潜在的抗炎效果也得到了检测。
白细胞介素-8,化学因子嗜中性粒细胞特异性CXC亚家族中的一员,是一个有效的嗜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和激活因子(Oppenheim,J.J.Ann.Rev.Immunol.(1999),9617)。它与至少两个G蛋白连接的受体(IL-8R1和IL-8R2)结合。这些受体功能上个各不相同。一些反应如细胞液中游离Ca2+的变化和颗粒酶的释放,就是通过这两个受体调节的,而呼吸释放和磷脂酶D的激活是只依赖IL-8R1的刺激(Johnes et al,Proc.Natl.Acad.Sci.USA(1996),936682-6686)。IL-8是循环嗜中性粒细胞补充的一个关键调节子。这个化学因子应答于炎症刺激而表达,由各种类型的细胞分泌,包括淋巴细胞,上皮细胞,角化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猾肌细胞以及嗜中性粒细胞。在后面的例子中,IL-8是一个嗜中性粒细胞产生的最多分泌(最广泛的)的研究的细胞因子。很有趣的是,嗜中性粒细胞是IL-8作用的基本的靶细胞,它们应答化学趋化,释放颗粒内含物,呼吸释放,上调细胞表面受体,增加对非刺激内皮细胞的黏附性,并进行跨内皮的迁移。通过人嗜中性粒细胞能够刺激IL-8产生的试剂有TNF-α,IL-1β,GM-CSF,白三烯B4,PAF,fMLP,乳铁传递蛋白,LPs和许多其它试剂(Cassatella,M.A.,Adv.Immunol.(1999),73369-509)。IL-8延缓了人嗜中性粒细胞自发的和TNF-α介导的凋亡(Kettritz et al.,Kidney Int.(1998),5384-91)。IL-8是一个前主导的C-X-C化学因子和聚积在LPS刺激的人肺泡巨噬细胞上清液中主要的嗜中性粒细胞化学吸引剂。
红霉素被报导对人上皮细胞中IL-8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这个行为模式可能与其临床效果有很大的关系(Takizawa et al.,Am.J.Respir.Crit.Care Med.(1997),156266-271)。
罗红霉素也具有减少鼻息肉成纤维细胞中IL-8的产生的能力(Nonaka etal.,Acta Otolaryngol.(1998)Suppl.53971-75)。在分湿性关节炎的滑液细胞中,IL-1α,IL-6,IL-8,GM-CSF的产生能够被克拉霉素抑制(Matsuoka etal.,Clin.Exp.Immunol.(1996),104(3)501-8)。体外对全部血液中IL-8产量的评估也证实了红霉素抑制IL-8产量的能力(Schultz et al.,J.Antimicrob.Chemother.(2000),46235-240)。一个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类似的发现最近也被报导(Desaki M.et al.,Biochim.Biophys Res.Commun.(2000)267124-128)。然而,最近的一个研究报导了阿奇霉素缺少对体外PMN的IL-8产量的调节作用(Koch et al.,J.antimicrob.Chemother.(2000),4619-26)。
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的浓度通过ELISA试剂盒加以测定。使用阿奇霉素3天的血清中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的浓度显示出多中不同的反应模式。在给予最后一剂阿奇霉素后2小时30分和24小时,嗜中性粒细胞刺激性的化学因子,IL-8和GRO-α在血浆中的浓度显示出快速而明显的降低(表1)。IL-8的浓度在28天后返回到基线,而GRO-α的浓度在这个时候降低。
这些数据清楚地显示阿奇霉素对IL-8在体外释放的急性抑制作用,这种特性也扩展到对化学因子GRO-α释放的抑制。然而,应该指出的是血清中化学因子的浓度被测量过。因此,对于化学因子的细胞来源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IL-1在血清中浓度的低基线在给予最后一剂阿奇霉素后逐步升高,在24小时后达到了统计学意义(表1)。使用阿奇霉素28天后浓度返回到基线。与此相比,血清中IL-6的浓度显示出持续的降低,在最后一剂阿奇霉素使用28天后达到了统计学意义(表1)。
黏附分子分析与早期阿奇霉素治疗没有显著改变血浆中可溶性VCAM水平的报导数据相比(Semaan et al.,J。Cardiovasc.Pharmacol.(2000),36533-537),在这个研究中,血清中sVCAM在最后一剂阿奇霉素使用后24小时观察到下降,28天后仍然保持显著的减少,提示阿奇霉素具有同时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肽的产生和用于激活白细胞的黏附分子的表达和释放的能力(表1)。ELISA试剂盒(R&D系统,UK)被使用来定量测定血清中人sVCAM的浓度。
PMN样品中的蛋白根据Bradford方法(Anal.Biochem.(1976)72248-254)利用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标准进行测定。
表1

*p<0.01vs基线(wilcoxon).
权利要求
1.一种活性成分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从以下组成的组中选择阿奇霉素,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衍生物,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水合物,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复合物或鳌合物以及一种药理可接受的盐;用于生产治疗人和动物的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药物组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是一种肺部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成人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和肺气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是一种皮肤病,特别是嗜中性粒细胞皮肤病包括牛皮癣型皮肤病如牛皮癣和Reiter’s综合症,自身免疫大疱皮肤病,血管性嗜中性粒细胞皮肤病如白细胞破坏性血管炎,Sweet’s综合症,脓疱血管炎,红斑结节和家族性地中海热,以及脓皮坏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这种疾病中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被激活的补体因子恶化,特别是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是一种肠疾病包含炎症性肠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是一种以急性嗜中性粒细胞主导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分湿性关节炎。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一种阿奇霉素的O-甲基-衍生物。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一种阿奇霉素的酯。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一种阿奇霉素的一水合物。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一种阿奇霉素的二水合物。
11.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一种阿奇霉素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复合物或鳌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阿奇霉素与金属之间的比例为1∶1~1∶4。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离子是二价的金属离子。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离子是三价的金属离子。
15.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一种阿奇霉素的碱金属,碱土金属,或铵盐。
16.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是阿奇霉素的一种酸式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式盐是与无机酸形成的。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酸是氢溴酸,硝酸,磷酸或硫酸。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式盐是与有机酸形成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为乙酸,苯甲酸,苯丙烯酸,柠檬酸,乙磺酸,反丁烯二酸,羟基乙酸,顺丁烯二酸,羟基丁二酸,丙二酸,苯基乙醇酸,甲磺酸,乙二酸,对甲苯亚磺酸,丙酮酸,水杨酸,丁二酸或酒石酸。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分所含活性成分的量足以消除或减轻疾病或停止它的进展。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分每天使用1~3次,每次剂量为10mg~2000mg的活性成分。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分每天使用1~3次,每次剂量为30mg~1500mg的活性成分。
24.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分以固体或液体剂型口服使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口服的固体药物组分为胶囊,含片,药片,药丸,粉末,脂质体,药膏,时间延迟的包衣和颗粒。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口服的固体药物组分包括至少一个惰性的药理上可接受的载体。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药物载体为乳糖,蔗糖或淀粉。
28.如权利要求24~2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口服的固体药物组分包含附加物,所述附加物从由润滑剂如硬脂酸镁,松散剂和/或缓冲剂和调味剂组成的组中选择。
29.如权利要求24~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口服的固体药物组分用肠包衣制备。
30.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口服的液体药物组分为药理上可接受的乳剂,溶液,悬浮液或糖浆。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口服的液体药物组分含有至少一个惰性的药物载体。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药物载体为水或生理盐水。
33.如权利要求30~3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口服的液体药物组分包含附加物,所述附加物从由佐剂,用于改变渗透压的盐,pH调节的化合物,皮肤渗透剂,润湿剂,乳化和悬浮剂。
34.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分是肠道外使用的。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外使用的药物组分为浸剂或注射剂。
36.如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外使用的药物组分为无菌的水或非水溶液,悬液或乳化液。
37.如权利要求34~3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外使用的药物组分包括非水溶剂或赋形剂。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溶剂或赋形剂为丙二醇,聚乙二醇,蔬菜油如橄榄油和玉米油,动物胶和注射的有机酯如油酸乙酯。
39.如权利要求34~3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外使用的药物组分包括佐剂如防腐剂,润湿剂,乳化剂和分散剂。
40.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分是直肠或阴道使用的。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直肠或阴道使用的药物组分为栓剂,灌肠剂或泡沫剂。
42.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直肠或阴道使用的药物组分含有赋型剂如可可黄油或栓塞蜡。
43.如权利要求1~4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疗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药物组分含有一个或多个附加活性成分,所述用于治疗这些疾病的附加活性成分从以下组中选择非甾类抗炎剂,甾类抗炎剂,支气管扩张剂,抗风湿剂,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皮质甾类,β2-激动剂以及胆碱能拮抗剂。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附加活性成分的剂量比药物组分相对减少,只含有一种附加活性成分。
45.用于治疗人和动物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药物组分,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成分阿奇霉素,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衍生物,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水合物,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复合物或鳌合物以及一种药理可接受的盐。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药物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阿奇霉素的O-甲基-衍生物或一种阿奇霉素的酯。
4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药物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阿奇霉素的一个一水合物或二水合物。
48.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药物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一个阿奇霉素与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的复合物或鳌合物。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药物组分,其特征在于,阿奇霉素与金属离子比例为1∶1~1∶4。
50.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药物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阿奇霉素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或铵盐。
51.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药物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阿奇霉素的一种酸式盐。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药物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式盐是与一种无机酸如氢溴酸,硝酸,磷酸或硫酸形成的。
53.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药物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式盐是与有机酸如乙酸,苯甲酸,苯丙烯酸,柠檬酸,乙磺酸,反丁烯二酸,羟基乙酸,顺丁烯二酸,羟基丁二酸,丙二酸,苯基乙醇酸,甲磺酸,乙二酸,对甲苯亚磺酸,丙酮酸,水杨酸,丁二酸或酒石酸形成。
54.如权利要求45~5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的含量足以消除或减轻疾病或停止它的进展。
55.如权利要求45~54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治疗这些疾病的附加活性成分,所述附加活性成分从以下组中选择非甾类抗炎剂,甾类抗炎剂,支气管扩张剂,抗风湿剂,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皮质甾类,β2-激动剂以及胆碱能拮抗剂。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药物组分,其特征在于,附加活性成分的剂量比药物组分相对减少,只含有一种附加活性成分。
57.用于治疗人和动物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包括活性成分阿奇霉素,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衍生物,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水合物,一种药理上可接受的复合物或鳌合物以及一种药理可接受的盐的药物成分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将活性成分与添加剂和用于治疗这些疾病的可选择的附加活性成分一起混合,所得的混合物溶解或悬浮于无菌的水或水/酒精溶液中,通过pH调节剂调节溶液的pH至4~7之间,分装到药瓶或安培瓶中。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活性成分从以下组中选择非甾类抗炎剂,甾类抗炎剂,支气管扩张剂,抗风湿剂,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皮质甾类,β2-激动剂以及胆碱能拮抗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9-脱氧-9-双氢-9a-甲基-9a-N-9a-高红霉素(商品名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嗜中性粒细胞主导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用途,用于肠内或肠外使用的含有阿奇霉素的药物组分和生产这些药物组分的方法。
文档编号A61K47/42GK1582158SQ02808916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27日
发明者奥格年·库利克, 米夏埃尔·帕尔汉姆, 韦斯娜·埃拉科维奇 申请人:普利瓦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