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风湿复方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909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去风湿复方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风湿复方中药。
背景技术
风湿病是举世公认的疑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患风湿病而致残的患者每年就有近4000万人,仅在中国就有风湿、类风湿患者高达2000万人,而且有十分之一是重症患者。在近1亿老年人的庞大队伍中,骨与关节疾病患者至少在5000万以上。2000年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人,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风湿四症”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自然人群中,其患病率为19.53%,突出的黑龙江省为30.54%,海南省则高达57.27%。从行业看,纺织,钢铁,煤炭,石油等行业也是高发病人群,纺织工人的患病率达43.85%,解放军兵也有39.25%的患病率。
风湿病之所以多发和常见,还在于广大群众对其了解的片面,缺乏预防意识和措施,常识匮乏以及由此引起的乱求医、滥用药上。
风湿病,全称为“风湿类疾病”。它包括所有侵蚀肌肉骨骼系统并累及全身的一类综合性结缔组织疾病,如关节、肌肉、肌腱、滑囊等。它主要以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是难以攻克的“难治之症”,被世界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
随着基础免疫学的飞速发展,现代风湿病学正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从十世纪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1923年国际抗风湿联盟成立为代表,到1992年康奈姆·贝吉教授发现的“姆氏PMNs酸毒性蛋白细胞”的突破,尤其是2000年以来世界中医风湿病学会与中国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病委员会的系列研讨成果,都说明风湿类疾病正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风湿病不再是“不死的癌症”。

发明内容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病的复方中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去风湿复方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竹节参15-25份雪里见15-25份姜黄 5-15份 虎杖 15-25份红篮花15-25份。
优选地,本发明复方中药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竹节参20份雪里见20份姜黄 10份虎杖 20份红篮花20份。
更优选地,本发明复方中药是颗粒剂胶囊。
本发明通过补肾壮骨、活血化瘀,舒通督脉,解除粘连,消除疼痛,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疾病得到康复。以特色的纯复方中药为基础,结合按摩,功能锻炼,药膳疗法,专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腰椎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各种类型关节炎。本发明采用纯复方中药的综合疗法,特点能抗风湿,活血通痹,消肿止痛,补充元素,增强免疫,分离粘连,调活动度,修复关节,促进康复。其优点临床证实,疗程短,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祛病强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本发明复方中药颗粒剂胶囊为棕褐色粉末,味麻、微苦,性热,功能主治除风湿、安五脏,根治严重的各种风湿、类风湿,用法用量为每次三粒,每日三次。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竹节参20kg,雪里见20kg,姜黄10kg,虎杖20kg,红篮花20kg按常规复方中药颗粒剂胶囊方法制备成复方中药颗粒剂胶囊。
实施例2竹节参25kg,雪里见15kg,姜黄5kg,虎杖25kg,红篮花15kg按常规复方中药颗粒剂胶囊方法制备成复方中药颗粒剂胶囊。
实施例3竹节参15kg,雪里见15kg,姜黄15kg,虎杖15kg,红篮花25kg按常规复方中药颗粒剂胶囊方法制备成复方中药颗粒剂胶囊。
实施例4用实施例1制备的复方中药颗粒剂胶囊治疗风湿病,每次三粒,每日三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权利要求
1.一种去风湿复方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竹节参15-25份雪里见15-25份姜黄 5-15份 虎杖 15-25份红篮花15-25份。
2.权利要求1所述复方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竹节参20份雪里见20份姜黄 10份虎杖 20份红篮花20份。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方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颗粒剂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风湿复方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竹节参15-25份,雪里见15-25份,姜黄5-15份,虎杖15-25份,红蓝花15-25份。功能主治除风湿、安五脏,根治严重的各种风湿、类风湿,用法用量为每次三粒,每日三次。
文档编号A61K9/48GK1745838SQ200410074549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8日
发明者史钦荣 申请人:史钦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