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骑马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240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骑马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骑马机,尤指一种可模拟骑马状态的运动机,不仅具发明性且使用上可模拟骑马运动的骑马机。
背景技术
运动器材具模拟效果,如划船健身器、走路机、脚踏健身车等皆是。由于骑马具有1.可自然消耗身体过多热量,兼具运动健身。
2.藉由骑马时的自然律动,可改善腰酸背痛、头痛、脖子僵硬,肩膀肌肉紧绷等状况。
3.对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能有效舒解身心疲惫。
4.对于内脏器官具振动按摩效果。
5.具有消除小腹赘肉、美化臀部曲线等效果。
以致,模拟骑马动作的骑马机近来被陆续开发出来,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1220389(日本申请案号2003-010291)号即是。本发明人有鉴于骑马机在使用上具有上述的优点,乃加以设计改良,遂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具创新性,可模拟骑马时的前、后起伏摆动及左右倾斜动作的骑马机。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骑马机,其包含一底座,底端可置放在平面上;一中座,位在底座上方,前、后端与底座枢接,于前、后端顶侧分别枢接有与中座呈垂直设置的前、后轴心,前轴心两端各固接且连动一曲柄,后轴心两端则各活接一摇臂;一座垫板,位在中座上方,底面四角各向下延伸一连接脚与四支曲柄、摇臂的延伸端枢接,顶面设置一供使用者乘座的座垫;一传动组,固定在中座上,具一马达,马达可传动第一、二、三齿轮,第三齿轮与前轴心同体连动,使前轴心有如一主动轴;及一牵拉杆,顶端与第二齿轮一偏心处连接,底端与底座一定位点连结,于杆体转角处设置有万向轴承;藉该等设置,马达转动时,第三齿轮及前轴心可驱动曲柄牵引座垫板作前、后及上下起伏摆动;而第二齿轮偏心处因受牵拉杆牵住,第二齿轮旋转时,中座及座垫板会以中座与底座枢接处为支点作左右斜摆动。
如上所述的骑马机,其中,第二齿轮与三齿轮的齿数比可为2∶1。
如上所述的骑马机,其中,牵拉杆长度可调整,以调整座垫板左右倾斜度。
如上所述的骑马机,其中,底座上方前、后端可各设置一相向的结合板,中座置于二结合板间再以枢轴将中座前后端与结合板枢接。
如上所述的骑马机,其中,底座底端四角处各向下延伸一导杆,导杆外侧设置有导轮;具一底框架,可供各导杆伸入,导轮与底框架内壁接触并受一驱动机驱动,使底座可作上升及下降调整位移,调整底座高低位置,适合使用者乘骑。
因此,本发明具有一中座,前后端以枢轴与底座枢接。中座的前后端分别枢接与中座呈垂直排列的前轴心及后轴心,前轴心的两端各固接一曲柄,后轴心的两端则各活接一摇臂,四支曲柄、摇臂的另端分别与一座垫板的四个连接脚枢接,使座垫板位在中座上方。具一传动组,固定在中座上,由一马达传动第一、二、三齿轮转动,其中,第三齿轮固定在前轴心上,可传动前轴心转动,第二齿轮较第三齿轮大,于一偏心处以万向轴承枢接一可调长度的牵拉杆至底座。藉该等设置,马达驱动时,第三齿轮可带动前轴心、曲柄同步转动,摇臂从动位移,使座垫板随之作前、后起伏摆动;第二齿轮转动时,因受牵拉杆的牵拉限制,使得座垫板会以中座与底座枢接处为支点作左、右倾斜作动,臻至骑马基本作动状态。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图(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图(四)。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后及上下起伏摆动示意图(前轴心转动0°时)。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后及上下起伏摆动示意图(前轴心转动90°时)。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后及上下起伏摆动示意图(前轴心转动180°时)。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后及上下起伏摆动示意图(前轴心转动270°时)。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左右倾斜摆动示意图(轮轴430转动0°时)。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左右倾斜摆动示意图(轮轴430转动90°时)。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左右倾斜摆动示意图(轮轴430转动180°时)。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左右倾斜摆动示意图(轮轴430转动270°时)。
附图标号说明底座10导杆11导轮12底框架13 结合板14 万向轴承51中座20枢轴21前轴心22后轴心23 曲柄24摇臂25座垫板30 连接脚31 座垫32传动组40 第一齿轮42马达41第二齿轮43第三齿轮44牵拉杆50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至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一底座10,底端四角向下延伸有导杆11,导杆11外侧枢接有导轮12,导杆11伸入一底框架13内时,导轮12与底框架13内壁接触并受一驱动机驱动,使底座10可作上升及下降调整位移,调整底座10高低位置,适合使用者乘骑。底座10的顶面前后两侧分别具有一相向的L型结合板14。
一中座20,嵌设在底座10顶面且位在二结合板14间(如图2至3所示),前、后端底侧分别以一枢轴21与结合板14枢接。中座20的前、后端顶侧分别枢接一与中座20呈垂直排列的前轴心22及后轴心23(如图2、3所示),前、后轴心22、23两端分别位在中座20两侧。其中,前轴心22两侧端分别固接一曲柄24,后轴心23两侧端则各活接一摇臂25。
一座垫板30,位在中座20上方,四角端分别向下延伸一连接脚31,每一连接脚31分别与所对应的曲柄24、摇臂25延伸端枢接。座垫板30的上方另固定一座垫32,以供使用者乘坐(如图1、3、4所示)。
一传动组40(如图1、3所示),固定在中座20上,具一马达41,马达41的转轴传动一第一齿轮42,第一齿轮42啮接传动一第二齿轮43,第二齿轮43再啮接传动一第三齿轮44。其中,第二齿轮43与第三齿轮44的齿数比设定为2∶1,第三齿轮44的轮轴即为前轴心22,使前轴心22为具动力的主动轴。前轴心22可驱动曲柄24旋转。
一牵拉杆50(如图2、4所示),长度可调整,上、下端各设一万向轴承51,顶端与第二齿轮43的轮轴430偏心处连接,底端与底座10一定位点连结。
当将上述构件依序组合后,即如图1、2所示。操作使用时,骑马机可作前后、上下起伏及左右倾斜摆动。
1.前后、上下起伏摆动马达41转动时,第一、二、三齿轮42、43、44被带动同步旋转,前轴心22与曲柄24随着第三齿轮44旋转,曲柄24的另一端与座垫板30前端的连接脚31枢接,座垫板30后侧连接脚31则与后轴心23的摇臂25枢接,以致前轴心22会如一主动轴般,而摇臂25如一跟随摆动的活动端,驱动座垫板30作前、后摆动位移,前轴心22旋转0°、90°、180°及270°时,座垫板30摆动情形依序如图5至8所示。而且随着曲柄24被带动时旋转位置角度的不同,会使座垫板30同时作前后及上下起伏动作。因此,当第三齿轮44旋转一圈,座垫板30会作前、后位移及上、下起伏来回一次。
2.左、右倾斜摆动(如图9至12所示)第二齿轮43旋转时,因轮轴430偏心处与牵拉杆50一端连接,牵拉杆50另端复连接至底座10,而且牵拉杆50杆身上下端复设置有万向轴承51,以致,第二齿轮43因受牵拉杆50牵拉限位,当第二齿轮43旋转时,整个中座20及座垫板30会以中座20与结合板14枢接的枢轴21为支点作左、右倾斜来回摆动。因此,第二齿轮43旋转一圈,座垫板30会左、右倾斜摆动来回一次;又,因第二齿轮43与第三齿轮44间的齿数比为2∶1,第二齿轮43旋转一圈,第三齿轮44则旋转两圈,如此形成座垫板30前后来回摆动一次,座垫板30向一侧倾斜摆动,当座垫板30再前、后来回摆动第二次,座垫板30则向另一侧倾斜摆动。藉此,使座垫板30可前后起伏摆动及同时作左右倾斜来回作动。又,左、右摆动幅度大小可藉调整牵拉杆50长度作调整。
由上列的说明可知,本发明可使使用者在骑马机上作前后起伏及左、右来回摆动,乘坐在骑马机上有如在马匹上作乘骑运动般。
权利要求
1.一种骑马机,其特征是,包含一底座,底端可置放在平面上;一中座,位在底座上方,前、后端与底座枢接,于前、后端顶侧分别枢接有与中座呈垂直设置的前、后轴心,前轴心两端各固接且连动一曲柄,后轴心两端则各活接一摇臂;一座垫板,位在中座上方,底面四角各向下延伸一连接脚与四支曲柄、摇臂的延伸端枢接,顶面设置一供使用者乘座的座垫;一传动组,固定在中座上,具一马达,马达可传动第一、二、三齿轮,第三齿轮与前轴心同体连动,使前轴心有如一主动轴;及一牵拉杆,顶端与第二齿轮一偏心处连接,底端与底座一定位点连结,于杆体转角处设置有万向轴承;藉该等设置,马达转动时,第三齿轮及前轴心可驱动曲柄牵引座垫板作前、后及上下起伏摆动;而第二齿轮偏心处因受牵拉杆牵住,第二齿轮旋转时,中座及座垫板会以中座与底座枢接处为支点作左右斜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马机,其特征是,第二齿轮与三齿轮的齿数比可为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马机,其特征是,牵拉杆长度可调整,以调整座垫板左右倾斜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马机,其特征是,底座上方前、后端可各设置一相向的结合板,中座置于二结合板间再以枢轴将中座前后端与结合板枢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马机,其特征是,底座底端四角处各向下延伸一导杆,导杆外侧设置有导轮;具一底框架,可供各导杆伸入,导轮与底框架内壁接触并受一驱动机驱动,使底座可作上升及下降调整位移,调整底座高低位置,适合使用者乘骑。
全文摘要
一种骑马机,具有中座,前后端以枢轴与底座枢接,中座前后端分别枢接有与中座呈垂直排列的前轴心及后轴心,前轴心两端各固接曲柄,后轴心两端各活接一摇臂,四支曲柄、摇臂另端分别与座垫板的四个连接脚枢接,使座垫板位在中座上方。具传动组,固定在中座上,由马达传动第一、二、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固定在前轴心上,可传动前轴心转动,第二齿轮较第三齿轮大,于一偏心处以万向轴承枢接可调长度的牵拉杆至底座。当马达驱动时,第三齿轮可带动前轴心、曲柄同步转动,摇臂从动位移,使座垫板随之作前、后起伏摆动;第二齿轮转动时,因受牵拉杆的牵拉限制,使得座垫板会以中座与底座枢接处为支点作左、右倾斜作动,臻至具有骑马基本作动状态。
文档编号A61H1/00GK1762318SQ20041008654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1日
发明者蔡世昌 申请人:期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