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清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70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内空气清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空气清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室内空气清新机是用活性炭吸附的原理,吸附室内的有机物,但由于吸附是可逆的,遇热或饱和时不但不能吸附有机物,反而又把有机物释放出来,除去的方法是物理方法,不能彻底将有机物除去,同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更换活性炭,否则空气清新机就起不到清新空气作用。更换下来的活性炭处理不好,会造成二次污染。另外还有用紫外光和O3等来降解有机物,利用此方法降解有机物,降解速率低,不能彻底分解有机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彻底分解有机物,降解速率高,净化效果好的室内空气清新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风机、吸附管,风机通过装有单向阀和单向空气泵的进气管连接吸附管,吸附管外缠绕电阻丝,吸附管的另一端连接三通管的直通口,三通管的两个旁通管路中分别装有单向阀且一端放空,另一端连接气囊,气囊通过装有单向空气泵、单向阀的下导气管和装有单向阀的上导气管连接反应器并构成循环管路,反应器中间空腔内设有紫外灯,反应器有一出口连接装有空气泵和二氧化碳吸附管的导管,反应器外壁设有定位器,上表面设有加液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吸附管利用活性炭和硅胶混和吸附,然后通过电阻丝的加热利用热解脱,将活性炭和硅胶混和吸附的有机物解脱下来,通过反应器,采用先进的纳米材料TiO2和紫外光催化技术将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等有机物彻底催化降解,最终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彻底将有机物除去,达到清新空气的作用。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风机1、吸附管5,风机1通过装有单向阀20和单向空气泵21的进气管22连接吸附管5,吸附管5外缠绕电阻丝2,也可在吸附管5内加热,吸附管5的另一端连接三通管7的直通口,三通管7的两个旁通管路中分别装有单向阀8、9且一端通入大气中,另一端连接气囊6,气囊6通过装有单向空气泵3、单向阀19的下导气管4和装有单向阀10的上导气管11连接反应器18并构成循环管路,反应器18中间空腔内设有紫外灯16,反应器18有一出口连接装有空气泵13和二氧化碳吸附管14的导管15,反应器18外壁设有定位器17,上表面设有加液口12,反应器内装有TiO2和高氯酸的混浊液(PH=1~3)或TiO2和过氧化氢的混浊液。
使用时,污染空气由风机1经单向阀20到吸附管5吸附,清洁的空气经单向阀8放空,此时单向阀9关闭,此为吸附过程;当吸附管5吸附饱和时,单向阀20关闭,电阻丝2开始加热,单向阀8关闭,单向空气泵21和单向阀9开启,单向阀10和单向阀19同时关闭,将活性炭和硅胶混和吸附的有机物解脱下来,此为热解析过程;空气泵13关闭,单向阀19、单向空气泵3和单向阀10同时开启,紫外灯16开启,通过反应器18内的先进的纳米材料TiO2反应液和紫外光催化技术将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等有机物彻底催化降解,此为催化降解过程;当催化降解过程完毕时,开启空气泵13,经CO2吸附管14放空,进入下一循环。
权利要求1.一种室内空气清新机,包括风机(1)、吸附管(5),其特征在于风机(1)通过装有单向阀(20)和单向空气泵(21)的进气管(22)连接吸附管(5),吸附管(5)外缠绕电阻丝(2),吸附管(5)的另一端连接三通管(7)的直通口,三通管(7)的两个旁通管路中分别装有单向阀(8)、(9)且一端放空,另一端连接气囊(6),气囊(6)通过装有单向空气泵(3)、单向阀(19)的下导气管(4)和装有单向阀(10)的上导气管(11)连接反应器(18)并构成循环管路,反应器(18)中间空腔内设有紫外灯(16),反应器(18)有一出口连接装有空气泵(13)和二氧化碳吸附管(14)的导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清新机,其特征在于反应器(18)外壁设有定位器(1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空气清新机,其特征在于反应器(18)上表面设有加液口(12)。
专利摘要一种室内空气清新机,包括风机、吸附管,风机通过装有单向阀和单向空气泵的进气管连接吸附管,吸附管外缠绕电阻丝,吸附管的另一端连接三通管的直通口,三通管的两个旁通管路中分别装有单向阀且一端放空,另一端连接气囊,气囊通过装有单向空气泵、单向阀的下导气管和装有单向阀的上导气管连接反应器并构成循环管路,反应器中间空腔内设有紫外灯,反应器有一出口连接装有空气泵和二氧化碳吸附管的导管,反应器外壁设有定位器,上表面设有加液口。本实用新型将活性炭和硅胶混和吸附的有机物解脱下来,通过反应器,采用先进的纳米材料TiO
文档编号A61L9/00GK2741571SQ20042001272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7日
发明者于连贵 申请人:于连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