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黄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1994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柴黄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以中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感冒的制剂。
背景技术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最高发的疾病,轻则发热咳嗽,重则高烧不退,导致多种病变,无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均可得病,尤以冬春两季多发。因此,感冒药的需求量十分巨大。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感冒药大都含有化学药品,都有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例如,含苯丙醇胺(PPA)的制剂因其容易导致过敏,心率失常,高血压等而被禁用;含扑尔敏的制剂因明显的嗜睡副作用而不受欢迎。中药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理应成为治疗感冒的主力军,但由于目前的中药制剂存在起效慢,剂量大,服用携带不便等缺点,致使市场份额不大。因此,利用现代技术将疗效确切的中药方剂开发成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剂型,十分必要。
柴胡与黄芩配方制成的“柴黄片”,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已有多年历史,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但“柴黄片”制剂工艺中采用了部分原药材细粉压片,且包糖衣,致使服用剂量大,起效慢。虽然申请日为2002年2月8日,申请号为02110821.8的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制备柴黄滴丸的组方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目前常见治疗感冒药物所存在的缺陷,但该组方中所选用的基质辅料为化工产品。
作为现代医学常用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已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化学合成药成为药物的主流,然而,随着多种疑难重症杂症的出现,西医治疗呈现出不完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现实以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都对这种情况提出了质疑,特别是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不断出现、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使现代医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人们也逐渐把希望寄托在传统医药的应用和发展上。提倡回归自然,重视植物药的使用、热衷于传统疗法、崇尚天然药物的潮流正在形成,充分利用天然物质是人类最佳的选择。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天然药物都有一定的市场,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认识水平的增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亚健康状态化,人们更加渴望回归自然,利用纯天然程度高的药物治疗、预防一些化学合成药物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天然植物药的应用已扩展超出它原来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从天然药物中寻求副作用小、且物美价廉的药物成为世界各国医药企业所追逐的目标。欧共体对草药进行了统一立法,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草药地位已经合法化,美国政府也已起草了植物药管理办法,开始接受天然药物的复方混合制剂作为治疗药,这些为中药作为治疗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WTO,中国医药市场融入国际医药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加剧。面临强大跨国医药集团的激烈竞争以及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亚洲国家传统医药产品和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植物药的巨大冲击,我国传统中药产生的众多产品由于尚不能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而被拒之门外。
随着市场全球范围的拓展以及人类回归自然要求,使用毒副作用低的药物,尤其是纯天然药物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首选,滴丸制剂是一种具有高效、速效新型中药制剂,其克服了以往中药制剂的缺点与不足,但目前的滴丸制剂普遍面临以下问题1、滴丸辅料纯天然程度不高目前,滴丸基质辅料多为化学合成品,天然程度较低,新的替代基质辅料的寻找、特别是天然程度高的替代基质辅料的寻找及其制备工艺的确定,又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目前常见可能的天然基质辅料替代品所需的制备条件非常苛刻,辅料温度及其滴丸滴制条件都是影响滴丸制备成型的关键。辅料熔融温度过高则粘性低,可塑性差,辅料熔融温度过低可塑性虽强,但滴丸有易粘丸、变形等缺点,因此,寻找纯天然程度高,且适于替代现有滴丸基质的辅料是非常艰辛的一项工作。
2、滴丸出口遇到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中国也正努力适应这种趋势,目前作为保健食品的中药滴丸制剂,已成功的出口到许多国家,但目前也面临许多问题,因为不同的国家对中药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的认同有所不同,尤其是工业发达的欧洲,对食品辅料及医药辅料的更为严格,而作为保健食品出口的滴丸制剂所选用的化学合成辅料(如聚乙二醇)并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的目录中,这对中药滴丸制剂走向国际市场非常不利,成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绊脚石,因此,寻找一种或更多的新的、能为国际市场接受的基质辅料尤为重要,也刻不容缓。
3、口感及起效速度的缺点中药及其制剂的口感较差是其一大特点,人们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对药物所具有的不良味道的恐惧甚至远远胜于对疾病的恐惧,更有甚者,一些患者因为不能克服中药或其制剂的不良口味或气味而放弃中药的治疗,如将药物制成胶囊剂或糖衣片剂虽可改善口感,减少刺激,但崩解速度却延长,不利于药物迅速起效,对某些疾病,特别是需药物迅速起效的疾病不适用。
4、滴丸工业化生产的制剂工艺困难在滴丸制剂辅料的替换过程中,其工业化生产的制剂工艺的确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如基质辅料的熔融温度、滴制温度、辅料与药物的配比、滴管口径的比例、冷凝剂等均是影响滴丸的因素,因此,基质的替换且能适于工业化生产是一件耗时、耗费大量资金的工作。
为了改变滴丸剂基质辅料长期以化学合成辅料为主的局面,解决目前滴丸基质所面临的纯天然程度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服用低毒、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的问题;也可解决中药制剂,特别是滴丸制剂在出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本发明通过大量的试验及制剂工艺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价格适中、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纯中药滴丸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新型天然基质辅料制备的治疗感冒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感冒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发明所选用的基质辅料是通过大量的试验所得到的,具有分子量小,易溶于水,溶散速度更快,纯天然程度高,毒副作用更低,且能降低药物刺激性气味,口腔含服时具有改善口腔酸碱度,改善口腔气味的特点,本发明所用基质辅料为食品轿味剂,服用口感好、患者易接受的特点,是未来基质辅料发展的方向。
本发明药物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组分柴胡1~5份、黄芩1~5份,适量辅料制成,其中辅料包括填充剂和增塑性基质,所说的填充剂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赤藓糖醇、山梨醇、果糖、D-核糖酸-γ-内酯、阿拉伯醇、海藻糖、D-核糖、低熔点琼脂糖、虫胶、木糖醇、棉子糖、葡萄糖、苹果酸、枸橼酸、异麦芽醇、乳糖醇、麦芽糖等,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所说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阿拉伯胶、右旋糖酐、甲壳素、田箐胶、卡拉胶、印度胶、红藻胶、西黄蓍胶、角叉菜胶、罗望子胶、果胶、黄原胶、海藻酸及其盐、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所述淀粉及其衍生物如预胶化淀粉、变性淀粉、羟丙基淀粉、羧甲基淀粉,所述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优选的药物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组分柴胡2~3份、黄芩2~3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麦芽糖,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海藻酸、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
最佳的药物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组分柴胡2.5份、黄芩2.5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木糖醇、乳糖醇;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淀粉、阿拉伯胶。
上述敷料中还可以含有化学合成辅料和动物来源辅料,其中填充剂包括苯基乙二醇、十六醇、十八醇、硬脂酸钠、硬脂酸甘油酯、棕榈酸甘油酯、尿素、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其中增塑性基质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卡波姆、聚乙烯醇、丙烯酸树脂、泊洛沙姆、明胶。
从减少药物的的副作用以及人类要求回归自然的角度出发,本发明最佳的基质辅料为木糖醇和淀粉,木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为乳糖醇和淀粉,乳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为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重量之比为1∶0.2~1∶0.4。
本发明药物中基质辅料与药物的用量比可以是制剂学上允许的范围,这里所述的药物可以是原药材也可以是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物,为了适应工业化大生产,本发明中基质辅料与药物的配比范围指的是辅料与药物提取浸膏的重量配比,辅料与柴胡、黄芩提取浸膏的重量之和比为1∶0.1~1∶1;优选的基质辅料与柴胡、黄芩提取浸膏的重量之和1∶0.1~1∶0.6;最佳的辅料与柴胡、黄芩提取浸膏的重量之和1∶0.2~1∶0.4。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常规方法制备。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制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水提法、水提醇沉法、萃取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制备。例如,可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也可以将这些药物一起水煎,然后浓缩水煎液,制成口服液;但是为了使该药物各原料药更好的发挥药效,优选对原料采用如下工艺提取,制成滴丸剂,但是这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a)取柴胡经水煎、浓缩、醇沉、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制成柴胡提取物备用;取黄芩经水煎、酸化、沉淀碱化、加醇、酸化、抽滤、沉淀经干燥后粉碎,得黄芩提取物,备用;(b)向适量辅料中加入上述提取物,充分混合,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120分钟,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或植物油中,制成滴丸,即得。
优选的上述步骤(b)中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0~85℃,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滴制温度为60~85℃、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冷凝剂为0~18℃的液体石蜡或甲基硅油。
最佳的上述步骤(b)中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5℃,滴制温度为65℃、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冷凝剂为0℃的甲基硅油。
以上组成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料重量配比比例不变。
以上各组成中的单味中药,尤其是佐药、使药或佐药与使药,可以单独或同时被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功效的中药替换,替换后中药制剂及其药物作用不变。
本发明的药物在使用时可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用法用量,可每日1-3次,每日各生药用量以国家药典用药量为准,不超过药典规定量。
本发明所制备的滴丸,除了具有常规滴丸剂优点如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给药方便、高效、速效外,其最大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所选用辅料纯天然程度高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基质辅料来源于天然植物或以天然植物来源的基质辅料为主,例如,所选用的基质辅料为木糖醇与淀粉或乳糖醇与淀粉或木糖醇与阿拉伯胶,此基质辅料具有纯天然程度高,毒副作用低,口感好,溶散时限短,起效快,是一种新型基质辅料,可以用来替代目前的化学合成辅料,以此种辅料制成的滴丸,可以解决目前滴丸基质所面临的纯天然程度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服用低毒、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的问题。
2、解决中药出口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药物也可解决中药制剂,特别是滴丸制剂在出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因为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对中药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的不同认定,克服作为保健食品出口的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聚乙二醇并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目录中的缺陷,提高中药滴丸制剂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3、解决滴丸制剂口味较差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药物起效速度(溶散时限)以此种基质辅料制成的本发明药物滴丸,可改善中药制剂、特别是目前滴丸制剂口味不佳的缺点,改善口感,更易为患者接受,而且采用本发明药物所选用的辅料制成的滴丸具有更短的溶散时限,使药物起效更快,是一种起效更快的治疗感冒的药物。
4、更高的安全性及解决滴丸存贮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所选用的基质不仅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营养剂,而且也可作药用,但未见其作为药物基质辅料用,因此,就基质而言绝对安全、无毒副作用,大量试验证明,以此辅料制成的滴丸可降低有效成分在贮存过程中的析出、滴丸粘丸、易吸潮变软等缺点,可适宜工业化大生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清楚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仅作为示例。在不违反本发明主旨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例如,使用不同的原料药或提取物或药物活性成分或药物有效成分与本发明所提供的辅料制成各种不同制剂,特别是滴丸剂,但只要使用本发明所述的辅料,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本发明新基质滴丸(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以下简称新);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滴丸(按照申请号为申请号为02110821.8的文献资料是实例1制备,以下简称旧),通过观察二者的溶散时限、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等对比试验说明本发明的优点。
试验例1溶散时限对比实验例体外试验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本发明新基质柴黄滴丸(新)与按照申请日为2002年2月8日,申请号为02110821.8的专利文件提供的柴黄滴丸制备方法实施例一制成的柴黄滴丸(旧)进行比较,通过测定溶散时限等指标,考察其良好的释放效果。
1.试验用药本发明新基质柴黄滴丸(新);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柴黄滴丸(旧)。
2.方法和结果溶散时限按《中国药典》该项下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
表1三批以新型基质辅料制成的柴黄滴丸(新)与以聚乙二醇6000为辅料制成的柴黄滴丸(旧)溶散时限、重量差异比较

试验数据显示,新基质柴黄滴丸的溶散时限较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柴黄滴丸的少,新、旧基质制成的柴黄滴丸的丸重差异均控制在药典规定范围以内。试验结果说明,以新型辅料制成的柴黄滴丸的溶散速度更快,更利于药物在最短的时间发挥作用;新基质滴丸的丸重差异与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柴黄滴丸相似,丸重差异均控制在药典规定范围以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此天然基质辅料可替代目前化学合成辅料,可工业化生产。
试验例2本发明新基质柴黄滴丸(新)与以聚乙二醇6000为辅料制成的柴黄滴丸(旧)软硬度、滴丸粘丸比较观察将按照申请日为2002年2月8日,申请号为02110821.8的专利文件提供的柴黄滴丸制备方法实施例一制成的柴黄滴丸3批,分别装于瓷瓶内,并用瓶塞密封好。将其放入底部有饱和Nacl(湿度75%)溶液的干燥器中,再将干燥器放入恒温40℃干燥箱中,定时取样,观察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等情况,结果见表2.1、表2.2。
表2.1 三批以聚乙二醇6000为辅料制成的柴黄滴丸留样观察比较

表2.2三批以新型基质辅料制成的柴黄滴丸(新)与以聚乙二醇6000为辅料制成的柴黄滴丸(旧)性状观察比较


试验数据显示,新基质柴黄滴丸软硬度变化与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旧柴黄滴丸相似,稍强;新基质柴黄滴丸的滴丸粘丸变化、硬度变化与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旧柴黄滴丸相似。试验结果说明,新、旧基质辅料制成的柴黄滴丸的粘丸变化、硬度变化相似,说明此天然基质辅料可替代目前化学合成辅料,可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a)、取柴胡300g加水煎煮二次,煎液减压浓缩,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0%,静置,离心,上清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备用;取黄芩300g加水煎煮二次,煎液用盐酸调pH至1.0~2.0,析出沉淀,取沉淀加适量热水混悬,用20%氢氧化钠调pH至6.0~7.0,加入等量乙醇,滤过,滤液加盐酸调pH至1.0~2.0,抽滤,沉淀用水及乙醇洗,60℃干燥,粉碎,备用;(b)、将提取物木糖醇∶淀粉的混合物∶水以1∶1.8∶0.5比例混合,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5℃,滴制温度为65℃、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冷凝剂为0℃的甲基硅油。滴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2(a)、取柴胡100g加水煎煮二次,煎液减压浓缩,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0%,静置,离心,上清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备用;取黄芩300g加水煎煮二次,煎液用盐酸调pH至1.0~2.0,析出沉淀,取沉淀加适量热水混悬,用20%氢氧化钠调pH至6.0~7.0,加入等量乙醇,滤过,滤液加盐酸调pH至1.0~2.0,抽滤,沉淀用水及乙醇洗,60℃干燥,粉碎,备用;(b)、将提取物木糖醇∶阿拉伯胶的混合物∶水以1∶1.8∶0.5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在65℃水浴加热,在65℃、滴丸机滴头口径2.5/3.5毫米、滴速为10~14滴/分钟的条件下,滴入2~6℃的液体石蜡中,滴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3(a).取柴胡300g加水煎煮二次,煎液减压浓缩,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0%,静置,离心,上清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备用;取黄芩100g加水煎煮二次,煎液用盐酸调pH至1.0~2.0,析出沉淀,取沉淀加适量热水混悬,用20%氢氧化钠调pH至6.0~7.0,加入等量乙醇,滤过,滤液加盐酸调pH至1.0~2.0,抽滤,沉淀用水及乙醇洗,50℃干燥,粉碎,备用;(b).将提取物乳糖醇∶淀粉的混合物∶水以1∶2.5∶0.5比例混合,搅拌时间为1~120分钟,在45~115℃加热熔融,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液体甲基硅油中,滴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4(a).取柴胡100g加水煎煮二次,煎液减压浓缩,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0%,静置,离心,上清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备用;取黄芩300g加水煎煮二次,煎液用盐酸调pH至1.0~2.0,析出沉淀,取沉淀加适量热水混悬,用20%氢氧化钠调pH至6.0~7.0,加入等量乙醇,滤过,滤液加盐酸调pH至1.0~2.0,抽滤,沉淀用水及乙醇洗,70℃干燥,粉碎备用;(b).将提取物木糖醇∶阿拉伯胶的混合物∶水以1∶1.8∶0.8比例混合,加热熔融温度为60~85℃,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滴制温度为60~85℃、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冷凝剂为0~18℃的液体石蜡中,滴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5(a)取柴胡300g经水煎、浓缩、醇沉、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制成柴胡提取物备用;取黄芩100g加水煎煮二次,煎液用盐酸调pH至1.0~2.0,析出沉淀,取沉淀加适量热水混悬,用10%氢氧化钠调pH至6.0~7.0,加入等量乙醇,滤过,滤液加盐酸调pH至1.0~2.0,抽滤,沉淀用水及乙醇洗,40℃干燥,粉碎备用;(b)将提取物木糖醇∶淀粉以1∶2.0∶0.5比例混合,热熔融温度为65℃,滴制温度为65℃、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冷凝剂为0℃的甲基硅油,滴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6(a)取柴胡200g经水煎、浓缩、醇沉、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制成柴胡提取物备用;取黄芩100g加水煎煮二次,煎液用盐酸调pH至1.0~2.0,析出沉淀,取沉淀加适量热水混悬,用10%氢氧化钠调pH至6.0~7.0,加入等量乙醇,滤过,滤液加盐酸调pH至1.0~2.0,抽滤,沉淀用水及乙醇洗,50℃干燥,粉碎备用;(b).将提取物木糖醇∶阿拉伯胶的混合物∶水以1∶2.0∶0.6比例混合,搅拌15分钟,70℃水浴加热,在88~95℃、滴丸机滴头口径2.5/3.5毫米、滴速为10~50滴/分钟的条件下,滴入甲基硅油中,擦拭,即得。
实施例7
(a)取柴胡120g经水煎、浓缩、醇沉、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制成柴胡提取物备用;取黄芩100g加水煎煮二次,煎液用盐酸调pH至1.0~2.0,析出沉淀,取沉淀加适量热水混悬,用10%氢氧化钠调pH至6.0~7.0,加入等量乙醇,滤过,滤液加盐酸调pH至1.0~2.0,抽滤,沉淀用水及乙醇洗,50℃干燥,粉碎备用;(b).将提取物木糖醇∶淀粉的混合物∶水以1∶1.5∶0.6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水浴加热,在80~100℃、滴速为10~14滴/分钟的条件下,滴入2~6℃的液体石蜡中,擦拭,即得。
实施例8(a)取柴胡200g经水煎、浓缩、醇沉、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制成柴胡提取物备用;取黄芩100g加水煎煮二次,煎液用盐酸调pH至1.0~2.0,析出沉淀,取沉淀加适量热水混悬,用10%氢氧化钠调pH至6.0~7.0,加入等量乙醇,滤过,滤液加盐酸调pH至1.0~2.0,抽滤,沉淀用水及乙醇洗,50℃干燥,粉碎备用;(b).将提取物木糖醇∶海藻酸的混合物∶水以1∶1.8∶0.5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热熔融温度为65℃,滴制温度为65℃、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冷凝剂为0℃的甲基硅油。
实施例9(a)取柴胡250g经水煎、浓缩、醇沉、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制成柴胡提取物备用;取黄芩200g加水煎煮二次,煎液用盐酸调pH至1.0~2.0,析出沉淀,取沉淀加适量热水混悬,用10%氢氧化钠调pH至6.0~7.0,加入等量乙醇,滤过,滤液加盐酸调pH至1.0~2.0,抽滤,沉淀用水及乙醇洗,60℃干燥,粉碎备用;(b).将提取物木糖醇∶硬脂酸钠的混合物∶水以1∶1∶0.5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在85~110℃水浴加热,在85~110℃保温滴入0~20℃的植物油中,滴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0(a).取按照实施例9方法获得的柴胡、黄芩提取物各5g备用;(b).将柴胡、黄芩提取物、木糖醇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均匀,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6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1(a).取按照实施例9方法获得的柴胡、黄芩提取物各6g、木糖醇15g、卡波姆10g备用;(b).将柴胡、黄芩提取物、木糖醇和卡波姆混合均匀,混合物在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7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2(a).取按照实施例9方法获得的柴胡4g、黄芩提取物各6g、木糖醇15g、微晶纤维素8g备用;(b).将柴胡、黄芩提取物、木糖醇和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混合物在10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7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3(a).取按照实施例9方法获得的柴胡、黄芩提取物各6g、木糖醇15g、卡拉胶10g备用;(b).将柴胡、黄芩提取物、木糖醇和卡拉胶混合均匀,混合物在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2分钟,保温,在7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1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柴黄滴丸,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组分柴胡1~5份、黄芩1~5份,适量辅料,其中辅料包括填充剂和增塑性基质,所说的填充剂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赤藓糖醇、山梨醇、果糖、D-核糖酸-γ-内酯、阿拉伯醇、海藻糖、D-核糖、低熔点琼脂糖、虫胶、木糖醇、棉子糖、葡萄糖、苹果酸、枸橼酸、异麦芽醇、乳糖醇、麦芽糖等,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所说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阿拉伯胶、右旋糖酐、甲壳素、田箐胶、卡拉胶、印度胶、红藻胶、西黄蓍胶、角叉菜胶、罗望子胶、果胶、黄原胶、海藻酸及其盐、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所述淀粉及其衍生物如预胶化淀粉、变性淀粉、羟丙基淀粉、羧甲基淀粉,所述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黄滴丸,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组分柴胡2~3份、黄芩2~3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麦芽糖,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海藻酸、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黄滴丸,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组分柴胡2.5份、黄芩2.5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木糖醇、乳糖醇;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淀粉、阿拉伯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黄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木糖醇和淀粉,木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者为乳糖醇和淀粉,乳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者为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重量之比为1∶0.2~1∶0.4。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柴黄滴丸,其特征在于辅料与柴胡、黄芩提取浸膏的重量之和比为1∶0.1~1∶1。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柴黄滴丸,其特征在于辅料与柴胡、黄芩提取浸膏的重量之和1∶0.1~1∶0.6。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柴黄滴丸,其特征在于辅料与柴胡、黄芩提取浸膏的重量之和1∶0.2~1∶0.4。
8.一种柴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柴胡经水煎、浓缩、醇沉、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制成柴胡提取物备用;取黄芩经水煎、酸化、沉淀碱化、加醇、酸化、抽滤、沉淀经干燥后粉碎,得黄芩提取物,备用;(b)向适量辅料中加入上述提取物,充分混合,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120分钟,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或植物油中,制成滴丸,即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柴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0~85℃,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滴制温度为60~85℃、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冷凝剂为0~18℃的液体石蜡或甲基硅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柴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5℃,滴制温度为65℃、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冷凝剂为0℃的甲基硅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本发明克服了目前滴丸所用辅料纯天然程度不高、以及目前常用的化学合成辅料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滴丸口感较差的缺点,是一种天然程度更高,安全性更强、毒副作用更低的药物制剂。
文档编号A61K9/20GK1872161SQ20051001360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日
发明者李永强, 郑永锋 申请人: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