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1993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以中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制剂。
背景技术
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短暂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症状,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心绞痛常常发生在劳累、饱餐、受寒和情绪激动时,胸骨后突然发生范围不太清楚的闷痛、压榨痛或紧缩感,疼痛向右肩、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射。目前,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较多,西药虽然起效快、疗效确定,但其毒副作用的影响,使患者在治愈一种疾病的同时有面临其他的痛苦,而目前的大部分中药制剂又普遍存在疗效不稳定、疗效低、起效慢、用量多的缺点。
现代医学常用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已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化学合成药成为药物的主流,然而,随着多种疑难重症杂症的出现,西医治疗呈现出不完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现实以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都对这种情况提出了质疑,特别是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不断出现、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使现代医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人们也逐渐把希望寄托在传统医药的应用和发展上。提倡回归自然,重视植物药的使用、热衷于传统疗法、崇尚天然药物的潮流正在形成,充分利用天然物质是人类最佳的选择。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天然药物都有一定的市场,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认识水平的增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亚健康状态化,人们更加渴望回归自然,利用纯天然程度高的药物治疗、预防一些化学合成药物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天然植物药的应用已扩展超出它原来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从天然药物中寻求副作用小、且物美价廉的药物成为世界各国医药企业所追逐的目标。欧共体对草药进行了统一立法,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草药地位已经合法化,美国政府也已起草了植物药管理办法,开始接受天然药物的复方混合制剂作为治疗药,这些为中药作为治疗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WTO,中国医药市场融入国际医药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加剧。面临强大跨国医药集团的激烈竞争以及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亚洲国家传统医药产品和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植物药的巨大冲击,我国传统中药产生的众多产品由于尚不能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而被拒之门外。
随着市场全球范围的拓展以及人类回归自然要求,使用毒副作用低的药物,尤其是纯天然药物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首选,滴丸制剂是一种具有高效、速效新型中药制剂,其克服了以往中药制剂的缺点与不足,但目前的滴丸制剂普遍面临以下问题1、滴丸辅料纯天然程度不高目前,滴丸基质辅料多为化学合成品,天然程度较低,新的替代基质辅料的寻找、特别是天然程度高的替代基质辅料的寻找及其制备工艺的确定,又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目前常见可能的天然基质辅料替代品所需的制备条件非常苛刻,辅料温度及其滴丸滴制条件都是影响滴丸制备成型的关键。辅料熔融温度过高则粘性低,可塑性差,辅料熔融温度过低可塑性虽强,但滴丸有易粘丸、变形等缺点,因此,寻找纯天然程度高,且适于替代现有滴丸基质的辅料是非常艰辛的一项工作。2、滴丸出口遇到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中国也正努力适应这种趋势,目前作为保健食品的中药滴丸制剂,已成功的出口到许多国家,但目前也面临许多问题,因为不同的国家对中药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的认同有所不同,尤其是工业发达的欧洲,对食品辅料及医药辅料的更为严格,而作为保健食品出口的滴丸制剂所选用的化学合成辅料(如聚乙二醇)并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的目录中,这对中药滴丸制剂走向国际市场非常不利,成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绊脚石,因此,寻找一种或更多的新的、能为国际市场接受的基质辅料尤为重要,也刻不容缓。3、口感及起效速度的缺点中药及其制剂的口感较差是其一大特点,人们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对药物所具有的不良味道的恐惧甚至远远胜于对疾病的恐惧,更有甚者,一些患者因为不能克服中药或其制剂的不良口味或气味而放弃中药的治疗,如将药物制成胶囊剂或糖衣片剂虽可改善口感,减少刺激,但崩解速度却延长,不利于药物迅速起效,对某些疾病,特别是需药物迅速起效的疾病不适用。4、滴丸工业化生产的制剂工艺困难在滴丸制剂辅料的替换过程中,其工业化生产的制剂工艺的确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如基质辅料的熔融温度、滴制温度、辅料与药物的配比、滴管口径的比例、冷凝剂等均是影响滴丸的因素,因此,基质的替换且能适于工业化生产是一件耗时、耗费大量资金的工作。
为了改变滴丸剂基质辅料长期以化学合成辅料为主的局面,解决目前滴丸基质所面临的纯天然程度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服用低毒、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的问题;也可解决中药制剂,特别是滴丸制剂在出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本发明通过大量的试验及制剂工艺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价格适中、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纯中药滴丸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新型天然基质辅料与三七、黄芪、丹参、玄参为原料制备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选用的基质辅料是通过大量的试验所得到的,具有分子量小,易溶于水,溶散速度更快,纯天然程度高,毒副作用更低,且能降低药物刺激性气味,口腔含服时具有改善口腔酸碱度,改善口腔气味的特点,本发明所用基质辅料为食品轿味剂,服用口感好、患者易接受的特点,是未来基质辅料发展的方向。
本发明药物组分、用量及其辅料的选择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该药物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药物组成三七32.6~82.6份、黄芪6.5~32.6份、丹参4.3-17.3份、玄参6.5~32.6份、适量辅料,其中辅料包括填充剂和增塑性基质,所说的填充剂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赤藓糖醇、山梨醇、果糖、D-核糖酸-γ-内酯、阿拉伯醇、海藻糖、D-核糖、低熔点琼脂糖、虫胶、木糖醇、棉子糖、葡萄糖、苹果酸、枸橼酸、异麦芽醇、乳糖醇、麦芽糖等,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所说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阿拉伯胶、右旋糖酐、甲壳素、田箐胶、卡拉胶、印度胶、红藻胶、西黄蓍胶、角叉菜胶、罗望子胶、果胶、黄原胶、海藻酸及其盐、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所述淀粉及其衍生物如预胶化淀粉、变性淀粉、羟丙基淀粉、羧甲基淀粉,所述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优选的本发明药物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药物组成三七39.3~71.7份、黄芪10.9~26.1份、丹参6.5~13份、玄参10.9~26.1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麦芽糖,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海藻酸、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最佳的本发明药物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药物组成三七54.4份、黄芪17.3份、丹参11份、玄参17.3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木糖醇、乳糖醇;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淀粉、阿拉伯胶。
上述敷料中还可以含有化学合成辅料和动物来源辅料,其中填充剂包括苯基乙二醇、十六醇、十八醇、硬脂酸钠、硬脂酸甘油酯、棕榈酸甘油酯、尿素、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其中增塑性基质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卡波姆、聚乙烯醇、丙烯酸树脂、泊洛沙姆、明胶。
本发明最佳的基质辅料为木糖醇和淀粉,木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为乳糖醇和淀粉,乳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为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重量之比为1∶0.2~1∶0.4。
本发明药物中基质辅料与药物的用量比可以是制剂学上允许的范围,这里所述的药物可以是原药材也可以是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物,为了适应工业化大生产,本发明中基质辅料与药物的配比范围指的是辅料与药物提取浸膏的重量配比,辅料与三七、黄芪、丹参、玄参提取浸膏的重量之和比为1∶0.1~1∶1;优选的辅料与三七、黄芪、丹参、玄参提取浸膏的重量之和比为1∶0.1~1∶0.6;最佳的辅料与三七、黄芪、丹参、玄参提取浸膏的重量之和比为1∶0.2~1∶0.4。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常规方法制备。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制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水提法、水提醇沉法、萃取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制备。例如,可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也可以将这些药物一起水煎,然后浓缩水煎液,制成口服液;但是为了使该药物各原料药更好的发挥药效,优选对原料采用如下工艺提取,制成如下制剂,但是这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a)取下列重量配比的药物三七32.6~82.6份、黄芪6.5~32.6份、丹参4.3-17.3份、玄参6.5~32.6份备用;(b)先将三七粉碎成粗粉,以乙醇浸渍超声波提取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黄芪、丹参、玄参三味药材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c)向适量辅料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120分钟,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或植物油中,制成滴丸,即得。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包括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0~85℃,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滴制温度为60~85℃、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冷凝剂为0~18℃的液体石蜡或甲基硅油。
最佳的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包括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5℃,滴制温度为65℃、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冷凝剂为0℃的甲基硅油。
本发明药物最佳制备方法为(a)取下列重量配比的药物三七54.4份、黄芪17.3份、丹参11份、玄参17.3份备用;(b)先将三七粉碎成粗粉,以乙醇浸渍超声波提取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黄芪、丹参、玄参三味药材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c)向适量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木糖醇和淀粉混合物;或重量之比为1∶0.2~1∶0.3的乳糖醇和淀粉混合物;或重量之比为1∶0.2~1∶0.4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混合物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移至贮液瓶中,混合物在6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滴丸即得。
以上组成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料重量配比比例不变。
以上各组成中的单味中药,尤其是佐药、使药或佐药与使药,可以单独或同时被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功效的中药替换,替换后中药制剂及其药物作用不变。
本发明的药物在使用时可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用法用量,可每日1-3次,每日各生药用量以国家药典用药量为准,不超过药典规定量。
本发明所制备的滴丸,除了具有常规滴丸剂优点如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给药方便、高效、速效外,其最大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所选用辅料纯天然程度高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基质辅料来源于天然植物或以天然植物来源的基质辅料为主,所选用的基质辅料为木糖醇与淀粉或乳糖醇与淀粉或木糖醇与阿拉伯胶,此基质辅料具有纯天然程度高,毒副作用低,口感好,溶散时限短,起效快,是一种新型基质辅料,可以用来替代目前的化学合成辅料,以此种辅料制成的滴丸,可以解决目前滴丸基质所面临的纯天然程度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服用低毒、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的问题。
2、解决中药出口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药物也可解决中药制剂,特别是滴丸制剂在出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因为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对中药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的不同认定,克服作为保健食品出口的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聚乙二醇并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目录中的缺陷,提高中药滴丸制剂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3、解决滴丸口味较差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药物起效速度(溶散时限)以此种基质辅料制成的本发明药物滴丸,可改善中药制剂、特别是目前滴丸制剂口味不佳的缺点,改善口感,更易为患者接受,而且采用本发明药物所选用的辅料制成的滴丸具有更短的溶散时限,使药物起效更快,是一种起效更快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的药物。
4、更高的安全性及解决滴丸存贮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所选用的基质不仅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营养剂,而且也可作药用,但未见其作为药物基质辅料用,因此,就基质而言绝对安全、无毒副作用,大量试验证明,以此辅料制成的滴丸可降低有效成分在贮存过程中的析出、滴丸粘丸、易吸潮变软等缺点,可适宜工业化大生产。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采用以新基质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本发明制成的药物制剂(简称本发明药物),与按照文献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药物(简称血栓通滴丸)的溶散时限、重量差异比较试验说明本发明的优点。
试验例1溶散时限、重量差异对比实验例体外试验本发明药物与血栓通滴丸进行比较,通过测定溶散时限等指标,考察其良好的释放效果;通过重量差异,考察其制备工艺是否成熟,是否适合工业化生产。
1.试验用药本发明药物,由天津市金士力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血栓通滴丸,按照文献方法制备。
2.方法和结果溶散时限按《中国药典》该项下方法进行测定;丸重差异按《中国药典》该项下方法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见表1。
表1三批以新型基质辅料制成的本发明药物与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血栓通滴丸溶散时限、重量差异比较


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的溶散时限较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血栓通少,本发明药物与血栓通滴丸丸重差异均控制在药典规定范围以内。结果说明,以新型辅料制成的本发明药物的溶散速度更快,更利于药物在最短的时间发挥作用;丸重差异均控制在药典规定范围以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此天然基质辅料可替代目前化学合成辅料,可工业化生产。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与血栓通滴丸的软硬度、滴丸粘丸比较观察1.试药本发明药物,血栓通滴丸。
2.方法和结果取药物三批次,分别装于瓷瓶内,并用瓶塞密封好。将其放入底部有饱和Nacl(湿度75%)溶液的干燥器中,再将干燥器放入恒温40℃干燥箱中,定时取样,观察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等情况,结果见表2.1、表2.2。
表2.1三批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血栓通滴丸留样观察比较

表2.2三批本发明药物与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血塞通滴丸性状观察比较


试验数据显示,本发明药物的软硬度变化与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血栓通滴丸相似,稍强;本发明药物的滴丸粘丸变化、硬度变化与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血栓通滴丸相似。结果说明,本发明药物与血栓通滴丸的粘丸变化、硬度变化相似,说明此天然基质辅料可替代目前化学合成辅料,可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a)取三七54.4g、黄芪17.3g、丹参11g、玄参17.3g、木糖醇23.5g、淀粉12.7g备用;(b)先将三七粉碎成粗粉,以乙醇浸渍超声波提取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黄芪、丹参、玄参三味药材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c)向适量辅料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
实施例2(a)取三七82.6g、黄芪6.5g、丹参4.3g、玄参32.6g、木糖醇23.5g、淀粉12.7g备用;(b)先将三七粉碎成粗粉,以乙醇浸渍超声波提取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黄芪、丹参、玄参三味药材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c)向木糖醇和淀粉混合物中加入上述丹参及三七浸膏、降香油,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5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3(a)取三七50g、黄芪30g、丹参15g、玄参25g、木糖醇57.1g、阿拉伯胶22.9g备用;(b)以上四味,丹参用乙醇提取二次,每次70分钟,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60℃测)的清膏,备用;三七粉碎成粗粉,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60℃测)的清膏,加入少量的硅藻土,(8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60℃测)的清膏备用;黄芪、玄参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清膏;(c)向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混合物中加入上述清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2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4(a)取三七70g、黄芪20g、丹参10g、玄参18g、木糖醇59.2g、淀粉14.8g备用;(b)以上四味,丹参用乙醇提取二次,每次70分钟,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05(60℃测)的清膏,备用;三七粉碎成粗粉,8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0(60℃测)的清膏,加入少量的硅藻土,(8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0(60℃测)的清膏备用;黄芪、玄参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清膏;(c)向木糖醇和淀粉混合物中加入上述提取物,充分混合,混合物在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1.4毫米,滴入5~8℃的液体石蜡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3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5(a)取三七40g、黄芪6.5g、丹参4.3g、玄参6.5g、木糖醇736g、淀粉184g备用;(b)以上四味,丹参用乙醇提取二次,每次90分钟,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清膏,备用;三七粉碎成粗粉,80~9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清膏,加入少量的硅藻土,减压浓缩成清膏备用;黄芪、玄参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清膏;(c)向木糖醇和淀粉混合物中加入上述清膏,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8~12℃的液体石蜡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30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6(a)取三七28g、黄芪26.1g、丹参6.5g、玄参10.9g、木糖醇14.2g、淀粉5.8g备用;(b)先将三七粉碎成粗粉,以乙醇浸渍超声波提取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黄芪、丹参、玄参三味药材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c)向木糖醇和淀粉混合物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0~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20分钟,保温,在8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2.5毫米,滴入12~18℃的液体石蜡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7(a)取三七71.7g、黄芪10.9g、丹参6.5g、玄参10.9g、乳糖醇16.4g、淀粉12.2g备用;(b)先将三七粉碎成粗粉,以乙醇浸渍超声波提取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黄芪、丹参、玄参三味药材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c)向乳糖醇和淀粉混合物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7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分钟,保温,在6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3.0毫米,滴入8~12℃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倒入垫有吸水纸的盘中,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8(a)取三七39.3g、黄芪15g、丹参15g、玄参15g、乳糖醇60.8g、黄原胶15.2g备用;(b)先将三七粉碎成粗粉,以乙醇浸渍超声波提取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黄芪、丹参、玄参三味药材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
(c)向乳糖醇、黄原胶混合物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2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15℃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倒入垫有吸水纸的盘中,待干燥后分装,制成2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9(a)取三七54.4g、黄芪17.3g、丹参11g、玄参17.3g、木糖醇56g、淀粉14g备用;(b)以上四味,丹参用乙醇提取二次,每次50分钟,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60℃测)的清膏,备用;三七粉碎成粗粉,8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60℃测)的清膏,加入少量的硅藻土,(8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60℃测)的清膏备用;黄芪、玄参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c)向木糖醇和淀粉混合物中加入上述提取物,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20分钟,保温,在6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倒入垫有吸水纸的盘中,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g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0(a)取三七45g、黄芪20g、丹参8g、玄参12g、木糖醇72.7g、淀粉7.2g备用;(b)先将三七粉碎成粗粉,以乙醇浸渍超声波提取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黄芪、丹参、玄参三味药材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c)向木糖醇和淀粉混合物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分钟,保温,在4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3~3.5毫米,滴入8~12℃的植物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倒入垫有吸水纸的盘中,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1(a)取三七36g、黄芪25g、丹参12g、玄参25g、木糖醇45g、阿拉伯胶5.9g备用;(b)先将三七粉碎成粗粉,以乙醇浸渍超声波提取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黄芪、丹参、玄参三味药材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
(c)向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混合物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10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分钟,保温,在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2.5毫米,滴入8~12℃的液体石蜡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倒入垫有吸水纸的盘中,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2(a)取三七75g、黄芪30g、丹参1g、玄参32g、木糖醇50g、红藻胶9g、甲基纤维素5.5g备用;(b)先将三七粉碎成粗粉,以乙醇浸渍超声波提取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黄芪、丹参、玄参三味药材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c)向木糖醇、红藻胶和甲基纤维素混合物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9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5~8℃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倒入垫有吸水纸的盘中,待干燥后分装,制成2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3(a)取三七82.6g、黄芪17.3g、丹参11g、玄参17.3g、山梨醇65g、黄原胶5.5g、变性淀粉9.5g备用;(b)先将三七粉碎成粗粉,以乙醇浸渍超声波提取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黄芪、丹参、玄参三味药材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c)向山梨醇、黄原胶和变性淀粉混合物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2.5毫米滴入8~12℃的液体石蜡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倒入垫有吸水纸的盘中,待干燥后分装,制成3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4(a)取三七71.7g、黄芪26.1g、丹参13g、玄参26.1g、木糖醇35g、甲壳素25g备用;(b)以上四味,丹参用乙醇提取二次,每次70分钟,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60℃测)的清膏,备用;三七粉碎成粗粉,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60℃测)的清膏,加入少量的硅藻土,(8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60℃测)的清膏备用;黄芪、玄参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c)向木糖醇和甲壳素混合物中加入上述提取物,充分混合,混合物在7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20分钟,保温,在7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4~2.5毫米滴入0℃的液体石蜡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倒入垫有吸水纸的盘中,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5(a)取三七39.3g、黄芪10.9g、丹参6.5g、玄参10.9g、山梨醇535g、硬脂酸钠65g、环糊精115g备用;(b)以上四味,丹参用乙醇提取二次,每次90分钟,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在60℃、相对密度1.15~1.35的清膏,备用;三七粉碎成粗粉,8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在60℃、相对密度1.25~1.35的清膏,加入少量的硅藻土,减压浓缩至在60℃、相对密度1.25~1.35的清膏备用;黄芪、玄参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c)向山梨醇、环糊精和硬脂酸钠混合物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5~2.5毫米,滴入8~12℃的液体石蜡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倒入垫有吸水纸的盘中,待干燥后分装,制成20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6(a)取三七60g、黄芪25g、丹参7.5g、玄参15g、木糖醇60g、海藻酸7.3g备用;(b)以上四味,丹参用乙醇提取二次,每次75分钟,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在60℃、相对密度1.05~1.15的清膏,备用;三七粉碎成粗粉,7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在60℃、相对密度1.05~1.15的清膏,加入少量的硅藻土,减压浓缩至在60℃、相对密度1.25~1.35的清膏备用;黄芪、玄参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c)向木糖醇、海藻酸混合物中加入上述提取物,充分混合,混合物在8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2.0~3.5毫米滴入12~2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倒入垫有吸水纸的盘中,待干燥后分装,制成3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7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15g、木糖醇20.5g、甲壳素6.2g、黄原胶4.3g备用;将木糖醇、甲壳素、黄原胶混和均匀,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8取按照实施例2方法获得的稠膏10g、红藻胶5g、山梨醇15g、羧甲基淀粉3.5g备用;将红藻胶、山梨醇、羧甲基淀粉混和均匀,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58~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0~50分钟,保温,在58~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5~2.5毫米,滴入1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9取按照实施例3方法获得的稠膏8.5g、木糖醇20.4g、淀粉4.1g、西黄蓍胶2g;将木糖醇、淀粉、西黄蓍胶混和均匀,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20取按照实施例4方法获得的稠膏10g、木糖醇13.5g、淀粉9g备用;向木糖醇和淀粉混合物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21取按照实施例3方法获得的稠膏8g、乳糖醇13.5g、淀粉9g备用;向乳糖醇和淀粉混合物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22
取按照实施例6方法获得的稠膏28g、木糖醇83.3g、甲壳素16.7g备用;取木糖醇和甲壳素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4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3取按照实施例16方法获得的稠膏18g、乳糖醇76.9g、卡拉胶23.1g备用;取乳糖醇和卡拉胶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5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4取按照实施例13方法获得的稠膏40g、木糖醇71.4g、琼脂28.6g备用;取木糖醇和琼脂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5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7取按照实施例10方法获得的稠膏55g、木糖醇80g、羟丙基淀粉20g备用;取木糖醇和羟丙基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45~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7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2.5毫米,滴入-10~1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5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8取按照实施例5方法获得的稠膏25g、木糖醇62.5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37.5g备用;取木糖醇与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30分钟,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植物油中,制成4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9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15g、海藻糖100g、羟丙基淀粉20g备用;取海藻糖、羟丙基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55~7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12分钟,保温,在55~7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0~3.0毫米,滴入0~15℃的液体石蜡中,制成4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实施例30
取按照实施例11方法获得的稠膏20g、木糖醇80g、微晶纤维素20g备用;取木糖醇和微晶纤维素混合混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20分钟,保温,在58~70℃保温滴制,滴入12℃液体石蜡中,制成滴丸4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31取按照实施例8方法获得的稠膏30g、木糖醇99g、预胶化淀粉10g备用;取木糖醇与预胶化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7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60分钟,保温,在55~6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3.5毫米,滴入-20~25℃的植物油中,制成4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33取按照实施例15方法获得的稠膏3.5g、海藻糖16.6g、淀粉3.4g备用;取海藻糖与淀粉的混合混合,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7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33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4.0g、木糖醇22.5g、羟乙基纤维素7.5g备用;取木糖醇和羟乙基纤维素混合混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8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34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4.5g、木糖醇18.0g、海藻酸5.0g备用;取木糖醇和海藻酸混合混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70~7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7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3.5毫米,滴入0~15℃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35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5.0g、木糖醇16.6g、羧甲基纤维素钠3.4g备用;取木糖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20分钟,保温,在60~7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5~3.5毫米,滴入10~18℃的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36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3.5g、乳糖醇24.0g、琼脂5.0g备用;取乳糖醇和琼脂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3~67℃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4℃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37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5.5g、木糖醇18.5g、甲基纤维素6.5g备用;取木糖醇和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55~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30分钟,保温,在58~68℃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38取按照实施例3方法获得的稠膏6.0g、乳糖醇27.0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2.0g备用;取乳糖醇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39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7.0g、木糖醇16.0g、甲基纤维素4.0g备用;取木糖醇和甲基纤维素混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0~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2~66℃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40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15g、山梨醇15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g备用;取山梨醇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58~78℃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20~50分钟,保温,在58~68℃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1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41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9.5g、木糖醇25.5g、硬脂酸钠5.0g备用;取木糖醇和硬脂酸钠混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0~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5~25分钟,保温,在62~66℃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2.5毫米,滴入0~15℃的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该药物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药物组成三七32.6~82.6份、黄芪6.5~32.6份、丹参4.3-17.3份、玄参6.5~32.6份、适量辅料,其中辅料包括填充剂和增塑性基质,所说的填充剂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赤藓糖醇、山梨醇、果糖、D-核糖酸-γ-内酯、阿拉伯醇、海藻糖、D-核糖、低熔点琼脂糖、虫胶、木糖醇、棉子糖、葡萄糖、苹果酸、枸橼酸、异麦芽醇、乳糖醇、麦芽糖等,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所说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阿拉伯胶、右旋糖酐、甲壳素、田箐胶、卡拉胶、印度胶、红藻胶、西黄蓍胶、角叉菜胶、罗望子胶、果胶、黄原胶、海藻酸及其盐、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所述淀粉及其衍生物如预胶化淀粉、变性淀粉、羟丙基淀粉、羧甲基淀粉,所述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该药物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药物组成三七39.3~71.7份、黄芪10.9~26.1份、丹参6.5~13份、玄参10.9~26.1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麦芽糖,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海藻酸、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该药物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药物组成三七54.4份、黄芪17.3份、丹参11份、玄参17.3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木糖醇、乳糖醇;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淀粉、阿拉伯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木糖醇和淀粉,木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者为乳糖醇和淀粉,乳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者为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重量之比为1∶0.2~1∶0.4。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辅料与三七、黄芪、丹参、玄参提取浸膏的重量之和比为1∶0.1~1∶1。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辅料与三七、黄芪、丹参、玄参提取浸膏的重量之和比为1∶0.1~1∶0.6。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辅料与三七、黄芪、丹参、玄参提取浸膏的重量之和比为1∶0.2~1∶0.4。
8.一种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下列重量配比的药物三七32.6~82.6份、黄芪6.5~32.6份、丹参4.3-17.3份、玄参6.5~32.6份备用;(b)先将三七粉碎成粗粉,以乙醇浸渍超声波提取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黄芪、丹参、玄参三味药材以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c)向适量辅料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120分钟,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或植物油中,制成滴丸,即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0~85℃,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滴制温度为60~85℃、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冷凝剂为0~18℃的液体石蜡或甲基硅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5℃,滴制温度为65℃、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冷凝剂为0℃的甲基硅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克服了目前滴丸所用辅料纯天然程度不高、以及目前常用的化学合成辅料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滴丸口感较差的缺点,是一种天然程度更高,安全性更强、毒副作用更低的药物制剂。
文档编号A61P9/10GK1872230SQ200510013599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日
发明者李永强, 郑永锋 申请人: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