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993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以中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制剂。
背景技术
血竭、枫香脂、丹参是传统中药材,用于治疗胸痹心痛(冠心病)等病证疗效可靠。专利申请号3117102.8,发明名称为一种中药复方滴丸的制备方法和用途的文献报道将血竭、枫香脂、丹参与适量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制成滴丸剂,以达到疗效迅速,生物利用率高的作用,但面临以下问题1、滴丸辅料纯天然程度不高目前,滴丸基质辅料多为化学合成品,天然程度较低,新的替代基质辅料的寻找、特别是天然程度高的替代基质辅料的寻找及其制备工艺的确定,又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目前常见可能的天然基质辅料替代品所需的制备条件非常苛刻,辅料温度及其滴丸滴制条件都是影响滴丸制备成型的关键。辅料熔融温度过高则粘性低,可塑性差,辅料熔融温度过低可塑性虽强,但滴丸有易粘丸、变形等缺点,因此,寻找纯天然程度高,且适于替代现有滴丸基质的辅料是非常艰辛的一项工作。2、滴丸出口遇到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中国也正努力适应这种趋势,目前作为保健食品的中药滴丸制剂,已成功的出口到许多国家,但目前也面临许多问题,因为不同的国家对中药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的认同有所不同,尤其是工业发达的欧洲,对食品辅料及医药辅料的更为严格,而作为保健食品出口的滴丸制剂所选用的化学合成辅料(如聚乙二醇)并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的目录中,这对中药滴丸制剂走向国际市场非常不利,成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绊脚石,因此,寻找一种或更多的新的、能为国际市场接受的基质辅料尤为重要,也刻不容缓。3、口感及起效速度的缺点中药及其制剂的口感较差是其一大特点,人们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对药物所具有的不良味道的恐惧甚至远远胜于对疾病的恐惧,更有甚者,一些患者因为不能克服中药或其制剂的不良口味或气味而放弃中药的治疗,如将药物制成胶囊剂或糖衣片剂虽可改善口感,减少刺激,但崩解速度却延长,不利于药物迅速起效,对某些疾病,特别是需药物迅速起效的疾病不适用。4、滴丸工业化生产的制剂工艺困难在滴丸制剂辅料的替换过程中,其工业化生产的制剂工艺的确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如基质辅料的熔融温度、滴制温度、辅料与药物的配比、滴管口径的比例、冷凝剂等均是影响滴丸的因素,因此,基质的替换且能适于工业化生产是一件耗时、耗费大量资金的工作。
为了改变滴丸剂基质辅料长期以化学合成辅料为主的局面,解决目前滴丸基质所面临的纯天然程度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服用低毒、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的问题;也可解决中药制剂,特别是滴丸制剂在出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本发明通过大量的试验及制剂工艺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价格适中、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纯中药滴丸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新型天然基质辅料制备的冠心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选用的基质辅料是通过大量的试验所得到的,具有分子量小,易溶于水,溶散速度更快,纯天然程度高,毒副作用低,且能降低药物刺激性气味,口腔含服时具有改善口腔酸碱度,改善口腔气味的特点,本发明所用基质辅料为食品轿味剂,服用口感好、患者易接受的特点,是未来基质辅料发展的方向。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及其辅料的选择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该药物重量配比组成包括血竭7.5~30份、枫香脂40~160份、丹参50~200份、适量辅料,其中辅料包括填充剂和增塑性基质,其中的填充剂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赤藓糖醇、山梨醇、果糖、D-核糖酸-γ-内酯、阿拉伯醇、海藻糖、D-核糖、低熔点琼脂糖、虫胶、木糖醇、棉子糖、葡萄糖、苹果酸、枸橼酸、异麦芽醇、乳糖醇、麦芽糖等,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所说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阿拉伯胶、右旋糖酐、甲壳素、田箐胶、卡拉胶、印度胶、红藻胶、西黄蓍胶、角叉菜胶、罗望子胶、果胶、黄原胶、海藻酸及其盐、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所述淀粉及其衍生物如预胶化淀粉、变性淀粉、羟丙基淀粉、羧甲基淀粉,所述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重量配比组成包括血竭10~20份、枫香脂60~100份、丹参80~120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麦芽糖,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海藻酸、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
最佳的本发明药物重量配比组成包括血竭15份、枫香脂80份、丹参100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木糖醇、乳糖醇;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淀粉、阿拉伯胶。
最佳的本发明基质辅料为木糖醇和淀粉,木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为乳糖醇和淀粉,乳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为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重量之比为1∶0.2~1∶0.4。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辅料与血竭、枫香脂、丹参提取物的重量之和比为1∶0.1~1∶1;优选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辅料与血竭、枫香脂、丹参提取物的重量之和比为1∶0.1~1∶0.6;最佳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辅料与血竭、枫香脂、丹参提取物的重量之和比为1∶0.2~1∶0.4。
本发明药物中基质辅料与药物的用量比可以是制剂学上允许的范围,这里所述的药物可以是原药材也可以是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物。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常规方法制备,制成目前常见的任何一种制剂,但是为了使该药物各原料药更好地发挥药效,优选采用如下方法制备成滴丸制剂,但是这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a)取血竭、枫香脂、丹参、辅料备用;(b)将枫香脂提取挥发油,丹参用水和乙醇各提取一次,提取液浓缩备用,血竭打粉,将以上提取物与加入适量辅料中,充分混合,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120分钟,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或植物油中,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进一步优选的制备方法为步骤(b)中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0~85℃,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滴制温度为60~85℃、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冷凝剂为0~18℃的液体石蜡或甲基硅油。
最佳的制备方法为步骤(b)中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4℃,滴制温度为64℃、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冷凝剂为0℃的甲基硅油。
以上组成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料重量配比比例不变。
本发明的药物在使用时可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用法用量,可每日1-3次,每日各生药用量以国家药典用药量为准,不超过药典规定量。
本发明所制备的滴丸,除了具有常规滴丸剂优点如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给药方便、高效、速效外,其最大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所选用辅料纯天然程度高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基质辅料来源于天然植物或以天然植物来源的基质辅料为主,所选用的基质辅料为木糖醇与淀粉或乳糖醇与淀粉或木糖醇与阿拉伯胶,此基质辅料具有纯天然程度高,毒副作用低,口感好,溶散时限短,起效快,是一种新型基质辅料,可以用来替代目前的化学合成基质辅料,以此种辅料制成的滴丸,可以解决目前滴丸基质所面临的纯天然程度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服用低毒、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的问题。
2、解决中药出口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药物也可解决中药制剂,特别是滴丸制剂在出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因为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对中药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的不同认定,克服作为保健食品出口的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聚乙二醇并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目录中的缺陷,提高中药滴丸制剂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3、解决滴丸口味较差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药物起效速度(溶散时限)以此种基质辅料制成的本发明药物滴丸,可改善中药制剂、特别是目前滴丸制剂口味不佳的缺点,改善口感,更易为患者接受,而且采用本发明药物所选用的辅料制成的滴丸具有更短的溶散时限,使药物起效更快。
4、更高的安全性及解决滴丸存贮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所选用的基质不仅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营养剂,而且也可作药用,但未见其作为药物基质辅料用,因此,就基质而言绝对安全、无毒副作用,大量试验证明,此辅料制成的滴丸可降低有效成分在贮存过程中的析出、滴丸粘丸、易吸潮变软等缺点,可适宜工业化大生产。
本发明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大量的制备工艺试验以及药理学、药效学试验所得到的制剂。本发明组方合理,药物毒副作用低,克服了西药治疗冠心病药物毒副作用较大、费用高,中药疗效低、药味多、不适应大规模生产的缺点,是一种经济、实惠、疗效确定的治疗冠心病药物。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方法制备的本发明药物(以下简称本发明药物)与以聚乙二醇为基质辅料制成的滴丸(以下简称血竭滴丸)的溶散时限、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等试验说明本发明的优点。
试验例1溶散时限、重量差异对比实验例体外试验本发明药物与血竭滴丸进行比较,通过测定溶散时限,考察其良好的释放效果;通过测定丸重差异等指标,考察其制备工艺是否成熟,是否适合工业化生产。
1.试验用药本发明药物,血竭滴丸。
2.方法和结果溶散时限按《中国药典》该项下方法进行测定;丸重差异按《中国药典》该项下方法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见表1。
表1三批本发明药物与血竭滴丸溶散时限、重量差异比较

上述实验数据显示,本发明药物的溶散时限较血竭滴丸少,本发明药物与聚乙二醇制成的血竭滴丸的丸重差异控制在药典规定范围内。试验结果说明,新型基质辅料制成的本发明药物在短的时间发挥作用,本发明药物与聚乙二醇制成的血竭滴丸的丸重差异控制在药典规定范围内,可工业化生产。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与血竭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的比较观察通过本发明药物与血竭滴丸进行比较,测定上述等指标,考察其效果。
1.试验用药本发明药物,血竭滴丸。
2.方法和结果取本发明药物与血竭滴丸各三批次,分别装于瓷瓶内,并用瓶塞密封好。将其放入底部有饱和Nacl(湿度75%)溶液的干燥器中,再将干燥器放入恒温40℃干燥箱中,定时取样,观察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等情况,结果见表2.1、表2.2。
表2.1三批血竭滴丸留样观察比较

表2.2三批本发明药物与血竭滴丸性状观察比较

表2.1、2.2的试验数据显示,本发明药物软硬度变化与血竭滴丸相似,稍强;本发明药物粘丸变化、硬度变化与血竭滴丸相似。试验结果说明,本发明药物、血竭滴丸的粘丸变化、硬度变化相似,说明此天然基质辅料可替代目前化学合成辅料聚乙二醇,可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a)取血竭15g、枫香脂80g、丹参100g备用;(b)将枫香脂提取挥发油,丹参用水和乙醇各提取一次,提取液浓缩备用,血竭打粉,将以上挥发油、丹参提取物、血竭细粉合均匀制成稠膏备用。
实施例2取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1g、加入木糖醇83.3g和淀粉16.7g混合物中,混合均匀,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3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3(a)取血竭7.5g、枫香脂40g、丹参50g、木糖醇71.4g、阿拉伯胶28.6g备用;(b)将枫香脂提取挥发油,丹参用水和乙醇各提取一次,提取液浓缩备用,血竭打粉,将上述物质加入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混合物中,混合均匀,混合物在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7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4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4(a)取血竭10g、枫香脂60g、丹参80g、木糖醇80g、黄原胶20g备用;(b)将枫香脂提取挥发油,丹参用水和乙醇各提取一次,提取液浓缩备用,血竭打粉,将上述物质加入木糖醇和黄原胶混合物中混合均匀,混合物在45~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7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2.5毫米,滴入-10~1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3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5(a)取血竭20g、枫香脂100g、丹参120g、赤藓糖醇62.5g、淀粉37.5g备用;(b)将枫香脂提取挥发油,丹参用水和乙醇各提取一次,提取液浓缩备用,血竭打粉,将上述物质加入赤藓糖醇与淀粉混合物中,混合均匀,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30分钟,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植物油中,制成4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6(a)取血竭30g、枫香脂90g、丹参100g、赤藓糖醇100g备用;(b)将枫香脂提取挥发油,丹参用水和乙醇各提取一次,提取液浓缩备用,血竭打粉,将上述物质加入赤藓糖醇中,混合均匀,混合物在55~7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12分钟,保温,在55~7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0~3.0毫米,滴入0~15℃的液体石蜡中,制成6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实施例7(a)取血竭30g、枫香脂160g、丹参200g、木糖醇80g、虫胶20g备用;(b)将枫香脂提取挥发油,丹参用水和乙醇各提取一次,提取液浓缩备用,血竭打粉,将上述物质加入木糖醇和虫胶混合物中,混合均匀,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20分钟,保温,在58~70℃保温滴制,滴入12℃液体石蜡中,制成滴丸5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8(a)取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30g、木糖醇99g、淀粉10g备用;(b)取木糖醇与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稠膏,混合物在60~75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60分钟,保温,在55~6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3.5毫米,滴入-20~25℃的植物油中,制成3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9(a)取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35g、乳糖醇66g、淀粉34g备用;(b)取乳糖醇与淀粉的混合混合,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甲基硅油中,制成4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0(a)取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40g、木糖醇62.5g、阿拉伯胶37.5g备用;(b)取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混合混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液体石蜡中,制成4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1(a)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45g、木糖醇80g、海藻糖20g备用;(b)取木糖醇和海藻糖混合混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3.5毫米,滴入0~15℃的甲基硅油中,制成5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2(a)取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50g、木糖醇166g、微晶纤维素34g备用;(b)取木糖醇和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20分钟,保温,在60~7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5~3.5毫米,滴入10~18℃的液体石蜡中,制成7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3(a)取取实施例4方法获得的稠膏55g、乳糖醇40g、黄原胶10g备用;(b)取乳糖醇和黄原胶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2~67℃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4℃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4(a)取取实施例4方法获得的稠膏55g、木糖醇85g、阿拉伯胶15g备用;(b)取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55~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30分钟,保温,在58~68℃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3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5(a)取取实施例5方法获得的稠膏60g、乳糖醇70g、西黄蓍胶20g备用;(b)取乳糖醇和西黄蓍胶混合,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4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6(a)取实施例6方法获得的稠膏70g、木糖醇60g、红藻胶40g备用;(b)取木糖醇合红藻胶混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0~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2~66℃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4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7(a)取取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150g、山梨醇150g、西黄蓍胶50g备用;(b)取山梨醇和西黄蓍胶混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58~78℃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20~50分钟,保温,在58~68℃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1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8(a)取取实施例6方法获得的稠膏55g、木糖醇55g、黄原胶5g备用;(b)取木糖醇和黄原胶混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0~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5~25分钟,保温,在62~66℃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2.5毫米,滴入0~15℃的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9(a)取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1g、木糖醇83.3g、羟乙基甲基纤维素16.7g备用;(b)取木糖醇和羟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2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0(a)取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0.5g、木糖醇13.3g、环糊精6.7g备用;(b)取木糖醇和环糊精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7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7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5~2.5毫米,滴入5℃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1(a)取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0.5g、木糖醇15g、阿拉伯胶5g备用;(b)取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2(a)取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0.5g、乳糖醇17g、淀粉3g备用;(b)取乳糖醇和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8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5~2.5毫米,滴入5℃的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重量配比组成包括血竭7.5~30份、枫香脂40~160份、丹参50~200份、适量辅料,其中辅料包括填充剂和增塑性基质,其中的填充剂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赤藓糖醇、山梨醇、果糖、D-核糖酸-γ-内酯、阿拉伯醇、海藻糖、D-核糖、低熔点琼脂糖、虫胶、木糖醇、棉子糖、葡萄糖、苹果酸、枸橼酸、异麦芽醇、乳糖醇、麦芽糖等,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所说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阿拉伯胶、右旋糖酐、甲壳素、田箐胶、卡拉胶、印度胶、红藻胶、西黄蓍胶、角叉菜胶、罗望子胶、果胶、黄原胶、海藻酸及其盐、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所述淀粉及其衍生物如预胶化淀粉、变性淀粉、羟丙基淀粉、羧甲基淀粉,所述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重量配比组成包括血竭10~20份、枫香脂60~100份、丹参80~120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麦芽糖,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海藻酸、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重量配比组成包括血竭15份、枫香脂80份、丹参100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木糖醇、乳糖醇;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淀粉、阿拉伯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木糖醇和淀粉,木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者为乳糖醇和淀粉,乳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者为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重量之比为1∶0.2~1∶0.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辅料与血竭、枫香脂、丹参提取物的重量之和比为1∶0.1~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辅料与血竭、枫香脂、丹参提取物的重量之和比为1∶0.1~1∶0.6。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辅料与血竭、枫香脂、丹参提取物的重量之和比为1∶0.2~1∶0.4。
8.一种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血竭、枫香脂、丹参、辅料备用;(b)将枫香脂提取挥发油,丹参用水和乙醇提取,提取液浓缩备用,血竭打粉,将以上提取物与加入适量辅料中,充分混合,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120分钟,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或植物油中,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0~85℃,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滴制温度为60~85℃、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冷凝剂为0~18℃的液体石蜡或甲基硅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4℃,滴制温度为64℃、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冷凝剂为0℃的甲基硅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本发明克服了目前滴丸所用辅料纯天然程度不高、以及目前常用的化学合成辅料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滴丸口感较差的缺点,是一种天然程度更高,安全性更强、毒副作用更低的药物制剂。
文档编号A61K9/20GK1872259SQ20051001360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日
发明者李永强, 郑永锋 申请人: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