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运病人支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63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抬运病人支承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抬运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抬运病人支承架。
背景技术
在医院里,危重病人及手术后病人多被安排在危重病室及甦醒室抢救或甦醒,需要由医务人员或家属把他们抬运到那里,先将病人抬到平车上,在由平车抬到床上,用平车运送没什么困难,只是抬上抬下的过程做起来很吃力,尤其是急重症家属未到,术后病人家属不能进手术室,必须由4~5名医务人员来抬病人,即费人又费力,术者站了几个小时,之后还要抬病人,身体透支很大,并且这一设备的缺无与现代化大医院十分不协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抬运病人支承架,解决目前工作中没有抬运工具而导致医务人员体力透支的烦恼。
本实用新型是由两组支架和由固定栓和横杆制成叉字架,在叉字架上安装一个把手,下脚安装四个不定向轮脚,上固定一固定横梁,两端各挂一滑轮组,滑轮组上为定滑轮,下为动滑轮,动滑轮下挂一活动横梁,横梁上设置三个钩子,在钩子上备三条带子。
本实用新型滑轮组上的动滑轮设置1个或者2个。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构思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人省力;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填补了这一技术的空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由两组支架1和2由固定栓和横杆制成叉字架,在叉字架上安装一个把手10,下脚安装四个不定向轮脚3,上固定一固定横梁4,两端各挂一滑轮组6和7,滑轮组6和7上为定滑轮,下为动滑轮,动滑轮下挂一活动横梁5,横梁5上设置三个钩子8,在钩子8上备三条带子9。
本实用新型滑轮组6和7上的动滑轮设置1个或者2个。
使用时(以术后病人为例)将该支承架推放于手术台头尾两端,放下活动横梁,把带子(术前置于病人身下)挂于梁钩上,用力拉两组滑轮的绳头,绕在横杆把手上固定,将病人抬起后横推支架于平车上,放下横梁及带子,推开支承架,送病人到甦醒室,用另一支承架把病人安置于床上。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两组支架1和2、四个不定向轮脚3、固定横梁4、活动横梁5、两组滑轮6和7、三个钩子8、三条带子9及把手10所组成。支架和横梁采用合金材料制成,高设为1.8米,横梁长约2.5米,滑轮组和不定向轮脚选用现有产品直径约10厘米左右,每个承重要在25千克以上,三条带子由耐拉力的布或皮制作,按肩颈部、腰臀部、腿部制作出相应尺寸,共承重在100千克左右。
使用时将带子9置于病人身下,两端挂于活动横梁5的钩子8上,拉滑轮组6和7的绳子,活动横梁5上移把病人抬起,把绳子固定在把手上,推动支架1和风细雨到另一平车或床上,按置病人,推走支承架。
权利要求1.一种抬运病人支承架,其特征在于是由两组支架(1)和(2)由固定栓和横杆制成叉字架,在叉字架上安装一个把手(10),下脚安装四个不定向轮脚(3),上固定一固定横梁(4),两端各挂一滑轮组(6)和(7),滑轮组(6)和(7)上为定滑轮,下为动滑轮,动滑轮下挂一活动横梁(5),横梁(5)上设置三个钩子(8),在钩子(8)上备三条带子(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运病人支承架,其特征在于滑轮组(6)和(7)上的动滑轮设置1个或者2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抬运病人支承架,属于一种抬运工具。其是由两组支架、四个不定向轮脚、两根横梁、两组滑轮、三个钩子及三条带子所组成。特征在于两组支架制成叉字架(或梯型架),下安四轮,支架上固定横梁两端各挂一滑轮组,动滑轮下挂一活动横梁,该梁上设置三个钩子用于钩三条带子。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病人身下的带子挂于活动横梁的钩子上,拉滑轮的绳子,拉起横梁病人被抬起,推动支架于另一床上,放下横梁及带子,则病人抬运只需2人,且可省力二分之一或更多。
文档编号A61G99/00GK2853056SQ20052002944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7日
发明者葛童 申请人:任利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