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硬性耳背式负压吸引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69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硬性耳背式负压吸引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的一次性负压吸引泵,具体的是采用硬性耳背式的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科临床治疗中,为最大程度地将术腔内渗的血或液体引流至体外而保持伤口清洁,通常使用有各种负压吸引装置。
如用于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时,通常采用的负压吸引装置是一引流球,利用被压缩的引流球外壁的复原弹力所产生的负压,从而将囊腔内不断产生的少量渗液引流至体外。为加强术后囊壁间的愈合并有效减少复发,又在患者耳部进行局部加压包扎或进行石膏外固定。
现有使用的负压吸引装置,引流球的弹性外壁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从而导致球体内部的压力变化,影响到持续稳定地进行引流。而且,患者携带上述引流球后不能随意走动,限制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另外,进行局部加压包扎或石膏外固定,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次性硬性耳背式负压吸引泵,其设计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硬性透明壳体的、具有耳背式形状的全封闭腔体,通过内套的气囊来调节并控制负压。由于该负压吸引泵是由硬性透明材料制成的,因而其壳体抗外力挤压、壳体内部的压力不受影响而可持续地进行引流。患者可方便地配戴于耳廓背部,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目的,一次性硬性耳背式负压吸引泵具有一硬性透明材料制成的壳体,该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一引流入口、以及在壳体的下端设置一充气口;在所述壳体内部、在充气口内侧套设一可充气的橡胶气囊。
如上述结构的一次性硬性耳背式负压吸引泵,其壳体由硬性透明材料制成,因而患者携带吸引泵进行引流时,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导致吸引泵内部的压力变化。患者可一边进行引流治疗、一边进行原有的工作和生活。
同时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能通过透明的壳体,观察到吸引泵内的引流液的数量,以及从囊腔内吸取的引流液性质,从而可有针对性地处理。
使用上述一次性硬性耳背式负压吸引泵时,首先,使用一医用注射器向气囊内充气,则壳体与气囊之间的空气被不断膨胀的气囊逐渐地从引流入口挤压出去。当气囊占据整个吸引泵的内部空间时,用手掌顶住注射器的针栓,停止向给气囊充气。
然后,将壳体的引流入口与连接耳廓囊肿的引流管进行对接,取下注射器即可。此时,气囊自身的回缩弹力在壳体与气囊之间形成了一负压区,所以囊腔内产生的渗液可通过引流管被引流至壳体内部,直至引流液全部被收集或是吸引泵被填满为止。
患者使用所述的一次性硬性耳背式负压吸引泵时,可将吸引泵直接配戴在耳廓的背部,为便于将吸引泵与耳廓的贴合固定,可将所述吸引泵的壳体设置成一耳背式形状,即壳体与耳廓的背部形状相一致。
如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耳背式负压吸引泵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的负压吸引泵采用硬性透明壳体,因而能够抗外力挤压,有效地调节负压进行引流,引流效果较佳;2、通过气囊自身的回缩弹力形成的负压恒定、可持续地进行引流;3、所述的吸引泵便于在耳廓背部携带,方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又能便于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4、壳体小巧,外形美观,易于推广应用。


图1是所述一次性硬性耳背式负压吸引泵在未充气状态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具有,壳体1,引流入口2,充气口3,气囊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一次性硬性耳背式负压吸引泵具有,一个由硬性透明塑料制成的壳体1,该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一引流入口2、以及在壳体1的下端设置一充气口3。
壳体1整体具有耳背式的形状。
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在充气口3的内侧套设一橡胶气囊4。
使用该吸引泵时,先用一医用注射器向气囊4内充气,直至气囊4占据整个壳体1的内部空间,顶住注射器的针栓。
然后,将壳体1的引流入口11与连接耳廓囊肿的引流管进行对接,取下注射器即可。
此时,囊肿内产生的渗液可通过引流管被引流至壳体1的内部。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硬性耳背式负压吸引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吸引泵具有一硬性透明材料制成的壳体,该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一引流入口、以及在壳体的下端设置一充气口;在所述壳体内部、在充气口内侧套设一可充气的橡胶气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硬性耳背式负压吸引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泵的壳体具有一耳背式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次性硬性耳背式负压吸引泵,其设计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硬性透明壳体的、具有耳背式形状的全封闭腔体,通过内套的气囊来调节并控制负压。由于该负压吸引泵是由硬性透明材料制成的,因而其壳体抗外力挤压、壳体内部的压力不受影响而可持续地进行引流。患者可方便地配戴于耳廊背部,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所述的吸引泵具有一硬性透明材料制成的壳体,该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一引流入口、以及在壳体的下端设置一充气口;在所述壳体内部、在充气口内侧套设一可充气的橡胶气囊。所述吸引泵的壳体设置成一耳背式形状,即壳体与耳廊的背部形状相一致。
文档编号A61M1/00GK2801195SQ20052008396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5日
发明者徐健, 张华 , 徐行, 颜晓波, 李界平, 李民 申请人:徐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