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输血器上的双腔滴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32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输血器上的双腔滴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输血器上的双腔滴斗。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用输血器包括插瓶针、软管、滴斗、流量调节器及静脉输液针等, 插瓶针通过软管连接到滴斗壶的上端,滴斗(见图1)由滴斗壶1及设置在滴
斗壶1内的滴管2及过滤器3组成,滴斗壶1 一般由PVC料以注塑或吸塑及挤 出工艺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滴管2位于滴斗壶1的上端,滴管2滴出二十 滴血液约为lml;过滤器3位于滴斗壶1的底部,它将血液中的杂质阻挡在过 滤器上并能清洁血液。但是,血液中的凝血物和杂质会在输血过程中阻塞过滤 器3,影响输血速度甚至阻断血液过滤,临床中通常采取的手法是来回捏滴斗 壶1的周壁,对滴斗壶1内充气使其压力增加,以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完成。 但是由于现有滴斗的结构特点,在挤压压力的作用下,该方法却容易使凝血物 和杂质会随血液透过滤网一起流入人体,影响输血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输血器上的双 腔滴斗,它能确保血液质量并使输血过程的顺利完成。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输血器上的双腔滴 斗,包括滴斗壶、设置在滴斗壶内的滴管及过滤器,其中,所述滴管位于滴斗 壶的中部且与滴斗壶的内壁密封连接并将滴斗壶内腔分割成上腔和作为挤压 腔的下腔,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滴斗壶的上腔中。
上述的用于输血器上的双腔滴斗,其中,所述滴斗壶的上腔与下腔的长度 之比为0.9 1.2:1。
上述的用于输血器上的双腔滴斗,其中,所述滴管为漏斗状,其与滴斗壶 的内壁密封连接是靠热压连接。
上述的用于输血器上的双腔滴斗,其中,所述过滤器为过滤网罩或网板。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输血过程中,为保证滤网不被阻塞影响 流量,可来回捏滴斗壶下腔的周壁,使滴斗壶下腔的压力向上推,使堆积在过 滤器上的凝血物和杂质将在滴斗壶的上腔内打散,使过滤器畅通,从而保证滴 管滴量及血液洁净度,使凝血物和杂质不会流入人体。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用于输血器上的滴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输血器上的双腔滴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2,本发明的用于输血器上的双腔滴斗包括滴斗壶1、滴管2和 过滤器3,其中,滴斗壶1一般由PVC料以注塑或吸塑及挤出工艺制成,滴管 2位于滴斗壶1的中部且与滴斗壶1的内壁密封连接并将滴斗壶1内腔分割成 上腔11和下腔12,下腔12作为挤压腔,滴斗壶1的上腔11与下腔12的长度 之比为0.9 1.2:1,滴管2最好位于滴斗壶1的长度中心,该滴管2为漏斗状, 其与滴斗壶1的内壁密封连接是靠热压连接。
所述过滤器3设置在滴斗壶1的上腔11中,它可以是过滤网罩或网板。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输血过程中,为保证滤网不被阻塞及滴 管32滴出二十滴血液约为lml的流量,可来回捏滴斗壶下腔12的周壁,使滴 斗壶下腔12的压力向上推,使堆积在过滤器3上的凝血物和杂质将在滴斗壶1 的上腔11内打散,使过滤器3畅通,从而保证滴管2滴量及血液洁净度,使 凝血物和杂质不会流入人体。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 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 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 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输血器上的双腔滴斗,包括滴斗壶、设置在滴斗壶内的滴管及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位于滴斗壶的中部且与滴斗壶的内壁密封连接并将滴斗壶内腔分割成上腔和作为挤压腔的下腔,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滴斗壶的上腔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血器上的双腔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 滴斗壶的上腔与下腔的长度之比为0.9 1.2: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血器上的双腔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 滴管为漏斗状,其与滴斗壶的内壁密封连接是靠热压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血器上的双腔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 过滤器为过滤网罩或网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输血器上的双腔滴斗,包括滴斗壶、设置在滴斗壶内的滴管及过滤器,其中,所述滴管位于滴斗壶的中部且与滴斗壶的内壁密封连接并将滴斗壶内腔分割成上腔和作为挤压腔的下腔,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滴斗壶的上腔中。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输血过程中,为保证滤网不被阻塞影响流量,可来回捏滴斗壶下腔的周壁,使滴斗壶下腔的压力向上推,使堆积在过滤器上的凝血物和杂质将在滴斗壶的上腔内打散,使过滤器畅通,从而保证滴管滴量及血液洁净度,使凝血物和杂质不会流入人体。
文档编号A61M1/02GK101104085SQ20061002880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1日
发明者李军生, 石秀忠 申请人: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