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11612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折治疗辅助器具,特别是一种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院外科的骨折的治疗过程中,无论是股骨髁上牵引、还是胫骨结活节牵引,均采用传统的骨圆针牵引技术,在操作中选用规格合适的骨圆针垂直穿透股骨、胫骨等骨骼、皮下组织及皮肤,然后在端部施力作牵引性拉伸,很容易使骨圆针定位部位的局部皮下组织、血管和神经等挫伤和感染,给患者带来病痛,如果稍操作不慎或处置不当,还可能引发医源性骨质质劈裂或骨折,使针孔周围软组织溃疡、渗液或久不治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痛苦、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此外,由于使用骨圆针时通常垂直设置的牵引效果相对较好些,但由于人体各部位的骨骼各不相同,往往理想设置与实际牵引力方向之间存有差异,所以存在操作难度较大、适用面不广、使用不方便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设置方便、患者创伤面小、适用面广、牵引力方向容易控制、对周围软组织的影响少和避免引发医源性骨质质劈裂或骨折、有利于确保患者安全的新颖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由主件和辅助件构成,主件包含有壳体、推动块、滑动块、限位卡片和限位钢丝,辅助件包含有钢针和牵引块,其中壳体由呈一体结构的圆锥状前端部、圆筒状基体和中间直杆构成,在圆筒状基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在圆筒状基体和圆锥状前端部的腔内交接处设置有限位隔板,在靠近限位隔板的圆筒状基体的筒体上对称设置有左右工作窗,中间直杆主体系带中心对穿孔的方杆;推动块的直径与圆筒状基体的内腔直径相符,中间对穿设置有方形装配孔、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圆筒状基体腔壁上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下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卡持凹孔,近中间靠上部位上设置有较宽U形装配卡槽,近上端面部位上设置有较狭U形装配卡槽;滑动块中间对穿设置有方形装配孔、其近下底部至近中间的部位上设置有与中间方形装配孔相连的装配槽,近中间靠下部位上除设置有所述的装配槽外,两侧还设置有装配凹槽,顶部对称设置有中间下凹状装配槽,在该中间下凹状装配槽的两侧槽壁近装配方孔的位置上对称设置有安装孔;限位卡片主体呈扁平状,其一端部上设置有轴装孔,另一个端部设置呈带限位孔的凸弧状;限位钢丝的两端呈L形弯折状。
在装配状态下,限位卡片通过一个端部上的轴装孔活动装配设置在滑动块顶部下凹状装配槽内两侧槽壁上的安装孔上,另一个端部通过其限位孔、由两端呈L形弯折状的钢丝限位、互相牵制于左右工作窗附近;滑动块通过其中下部上的装配槽和装配凹槽,嵌装设置在推动块的中上部较宽U形装配卡槽和较狭U形装配卡槽内;推动块通过其外表面上的外螺纹啮合设置在圆筒状基体的内表面上,并可借助于与其下端面上的限位卡持凹孔相匹配的工具驱动旋转、沿着圆筒状基体的内表面作上下移动。
本发明的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先在需要设置牵引固定装置的部位上钻插导向钢针,再将壳体通过中间直杆上的中心对穿孔套在钢针上,再旋动圆筒状基体,使壳体在钢针的导引下自攻进入皮肤及骨头内,然后旋转推动块上移、限位卡片的另一端顺势产生向外偏位力,使钢丝端部上的L形段被迫拉直,于是脱离约束力继续外偏、直至滑动块顶部槽边触及限位隔板、限位卡片被紧贴限位于槽面和限位隔板之间、完全插入锚于骨头中为止,此时便可拔出钢针、在圆筒状基体的尾端腔内旋入设置上带牵引孔的专用牵引块后执行牵引作业;当牵引作业结束后可以通过卸下专用牵引块后反向旋转推动块、驱使限位卡片随之收拢返回壳体腔内,然后反向旋转壳体便可整体取出;而在旋出推动块后在限位卡片的端部上重新设置限位钢丝以供下次使用。
基于上述构思的本发明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由于整体形状尤如子弹头,头部呈前进时阻力小、容易深入的圆锥状,圆筒状基体外围上设置有自攻螺纹,容易啮合于骨头上顺势前推,对骨头不会产生突发性冲击力,所以不会引发现有技术中产生医源性骨质劈裂或骨折的情况;并可借助圆筒状基体上的外螺纹设置拉伸装置,执行骨折后的拉伸复位作业,拉伸装置设置方便、牵引力方向与钢丝轴向一致,较少影响周围软组织,极大地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术后的恢复、减少后遗症;且由于采用单轴向牵引方式,牵引角度易控、便于按需作多角度调整性牵引,牵引效果好,对患者组织的损伤面极小,可有效避免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缩短牵引时间、等待手术的时间和手术费用以及应用于骨质疏松病人的长时间牵引;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可靠、效果显著、可以重复使用和易于被医者和患者所接受等诸多优点,与现有同类技术中的任何方法或器械均是无法相比的,实是外科医疗器械中的一项重要科技创新,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2中推动块的剖视图;图5是图2中滑动块的剖视图;图6是图3中推动块的剖视图;图7是图3中滑动块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壳体 2.推动块 3.滑动块 4.限位卡片5.限位钢丝 6.圆锥状前端部 7.圆筒状基体 8.中间直杆9.内螺纹10.外螺纹11.限位隔板 12.工作窗13.中心对穿孔 14.方形装配孔15.外螺纹 16.限位卡持凹孔17.较宽U形装配卡槽 18.较狭U形装配卡槽 19.装配槽20.装配凹槽 21.中间下凹状装配槽 22.安装孔 23.轴装孔
24.限位孔25.钢针26.牵引孔27.专用牵引块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在图1中,本发明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由主件和辅助件构成,主件包含有壳体1、推动块2、滑动块3、限位卡片4和限位钢丝5,辅助件包含有其中壳体1由呈一体结构的圆锥状前端部6、圆筒状基体7和中间直杆8构成,在圆筒状基体7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9、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10,在圆筒状基体7和圆锥状前端部6的腔内交接处设置有限位隔板11,在靠近限位隔板11的圆筒状基体7的筒体上对称设置有左右工作窗12,中间直杆8主体系带中心对穿孔13的方杆。
在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中,推动块2的直径与圆筒状基体7的内腔直径相符,中间对穿设置有方形装配孔14、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圆筒状基体7的腔壁上的内螺纹9相匹配的外螺纹15,下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卡持凹孔16,近中间靠上部位上设置有较宽U形装配卡槽17,近上端面部位上设置有较狭U形装配卡槽18;滑动块3中间对穿设置有方形装配孔14、其近下底部至近中间的部位上设置有与中间方形装配孔14相连的装配槽19,近中间靠下部位上除设置有所述的装配槽19外,两侧还设置有装配凹槽20,顶部对称设置有中间下凹状装配槽21,在该装配槽21的两侧槽壁近方形装配孔14的位置上对称设置有安装孔22;限位卡片4主体呈扁平状,其一端部上设置有轴装孔23,另一个端部设置呈带限位孔24的凸弧状;限位钢丝5的两端呈L形弯折状。
在装配状态下,限位卡片4通过其轴装孔23活动装配设置在滑动块3的顶部下凹状装配槽21内两侧槽壁上的安装孔22上,另一个端部通过其限位孔24、由两端呈L形弯折状的限位钢丝5限位、互相牵制于左右工作窗12附近;滑动块3通过其中下部上的装配槽19和装配凹槽20,嵌装设置在推动块2的中上部较宽U形装配卡槽17和较狭U形装配卡槽18内;推动块2通过其外螺纹15啮合设置在圆筒状基体7的内表面上,并可借助于与其下端面上的限位卡持凹孔16相匹配的工具驱动旋转、沿着圆筒状基体7的内表面作上下移动。
在图1、图8和图9中,本发明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先在需要设置牵引固定装置的部位上钻插导向钢针25,再将壳体1通过中间直杆8上的中心对穿孔13套在钢针25上,再旋动圆筒状基体7,使壳体1在钢针25的导引下自攻进入皮肤及骨头内,然后旋转推动块2上移、限位卡片4的另一端顺势产生向外偏位力,使限位钢丝5端部上的L形段被迫拉直,于是脱离约束力继续外偏、直至滑动块3顶部下凹状装配槽21上的槽边触及限位隔板11、使限位卡片4被紧贴限位锚于下凹状装配槽21的槽底和限位隔板11之间、完全插入于骨头中为止,此时便可拔出钢针25、在圆筒状基体7的尾端腔内旋入设置上带牵引孔26的专用牵引块27后便可执行牵引作业;当牵引作业结束后可以通过卸下专用牵引块27、然后反向旋转推动块2、驱使限位卡片4随之收拢返回壳体1腔内,然后反向旋转壳体1便可整体取出;而在完全旋出推动块2后在限位卡片4的端部上重新设置限位钢丝5以供下次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由主件和辅助件构成,其特征在于a.主件中包含有壳体(1)、推动块(2)、滑动块(3)、限位卡片(4)和限位钢丝(5),辅助件中包含有钢针(25)和牵引块(27);b.壳体(1)由呈一体结构的圆锥状前端部(6)、圆筒状基体(7)和中间直杆(8)构成,在圆筒状基体(7)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9)、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10),在圆筒状基体(7)和圆锥状前端部(6)的腔内交接处设置有限位隔板(11),在靠近限位隔板(11)的圆筒状基体(7)的筒体上对称设置有左右工作窗(12),中间直杆(8)系带中心对穿孔(13)的方杆;c.推动块(2)的直径与圆筒状基体(7)的内腔直径相符,中间对穿设置有方形装配孔(14)、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圆筒状基体(7)的腔壁上的内螺纹(9)相匹配的外螺纹(15),下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卡持凹孔(16),近中间靠上部位上设置有较宽U形装配卡槽(17),近上端面部位上设置有较狭U形装配卡槽(18);d.滑动块(3)中间对穿设置有方形装配孔(14)、其近下底部至近中间的部位上设置有与中间方形装配孔(14)相连的装配槽(19),近中间靠下部位上除设置有所述的装配槽(19)外,两侧还设置有装配凹槽(20),顶部对称设置有中间下凹状装配槽(21),在装配槽(21)的两侧槽壁近方形装配孔(14)的位置上对称设置有安装孔(22);e.限位卡片(4)主体呈扁平状,其一端部上设置有轴装孔(23),另一个端部设置呈带限位孔(24)的凸弧状;f.限位钢丝(5)的两端呈L形弯折状;g.牵引块(2)7上设置有牵引孔(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卡片(4)通过其轴装孔(23)活动装配设置在滑动块(3)的顶部下凹状装配槽(21)内两侧槽壁上的安装孔(22)上,另一个端部通过其限位孔(24)、由两端呈L形弯折状的限位钢丝(5)限位、互相牵制于左右工作窗(12)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块(3)通过其中下部上的装配槽(19)和装配凹槽(20),嵌装设置在推动块(2)的中上部较宽U形装配卡槽(17)和较狭U形装配卡槽(18)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块(2)通过其外螺纹(15)啮合设置在圆筒状基体(7)的内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专用牵引块(27)设置在圆筒状基体(7)的尾端腔内。
6.一种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需要设置牵引固定装置的部位上钻插导向钢针(25),再将壳体(1)通过中间直杆(8)上的中心对穿孔(13)套在钢针(25)上,再旋动圆筒状基体(7),使壳体(1)在钢针(25)的导引下自攻进入皮肤及骨头内,然后旋转推动块(2)上移、限位卡片(4)的另一端顺势产生向外偏位力,使限位钢丝(5)端部上的L形段被迫拉直,于是脱离约束力继续外偏、直至滑动块(3)顶部下凹状装配槽(21)上的槽边触及限位隔板(11)、使限位卡片(4)被紧贴限位锚于下凹状装配槽(21)的槽底和限位隔板(11)之间、完全插入于骨头中为止,此时便可拔出钢针(25)、在圆筒状基体(7)的尾端腔内旋入设置上带牵引孔(26)的专用牵引块(27)后便可执行牵引作业;当牵引作业结束后可以通过卸下专用牵引块(27)、然后反向旋转推动块(2)、驱使限位卡片(4)随之收拢返回壳体(1)腔内,然后反向旋转壳体(1)便可整体取出;而在完全旋出推动块(2)后在限位卡片(4)的端部上重新设置限位钢丝(5)以供下次使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头锚式骨折牵引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由包含有带圆锥状端部、带内外螺纹和工作窗及腔内啮合设置有推动块和滑动块的圆筒状基体和带中心对穿孔的中间直杆构成的壳体、带外螺纹的推动块、两端呈L形弯折状的限位钢丝、和镶嵌设置在推动块上、上面设置有扁平状限位卡片的滑动块构成的主件和包含有限位设置时用的导引钢针和工作用牵引块构成的辅助件组成,在圆筒状基体和前端部的腔内交接处设置有限位隔板,以先设置导引钢针、在钢针的导引下旋转圆筒状基体、推进设置壳体于骨头上,再驱动推动块使限位卡片外伸的方法锚设于骨上,具有使用方便,牵引效果好,对患者的组织损伤小,可有效避免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术后恢复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B5/05GK1957842SQ20061011849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0日
发明者张军威 申请人:张军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