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用贯穿锚定器和安全带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54175阅读:1131来源:国知局
安全带用贯穿锚定器和安全带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插通有约束驾乘人员用的织带的安全带用贯穿锚定器和具备该贯穿锚定器的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车辆的座椅上,设置有安全带装置。安全带装置是一种使用织带来对驾乘人员进行约束的安全装置。它可抑制因紧急停止或碰撞等原因导致对车辆产生较大的减速度后驾乘人员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前飞出的情况。
[0003]织带从缠绕织带的卷收器被拉出到车内上方,然后穿过被固定在车身上的贯穿锚定器,折返到车内下方。在折返后的织带的前端部上,安装有固定在车室下方的锚定板。
[0004]此外,在贯穿锚定器与锚定板之间,布置有贯穿织带,可在织带上滑动的舌板。而且,在车辆用座椅的侧部(车辆中央侧)设置有带扣。
[0005]安全带装置中,由驾乘人员来握持舌板,从卷收器拉出织带,然后向带扣插入舌板,从而使之成为装着状态,通过织带对驾乘人员进行约束。这种安全带装置,在车辆发生碰撞等紧急情况下,通过卷收器急速地缠绕或是拉出的织带,会偏向于贯穿锚定器的插通孔的一侧,从而会出现所谓的卡住(jamming)这一问题。出现卡住后,织带的拉出和缠绕就变得无法顺畅地进行。
[0006]在专利文献I中,描述了在贯穿锚定器的车外侧,即车室内壁侧设置有凸起物的贯穿锚定器。该贯穿锚定器通过将织带钩挂在贯穿锚定器的凸起物上的方式来防止被卡住。
[0007]在专利文献2中,描述了一贯穿锚定器,在贯穿锚定器的车内侧设置凸起物(整流板),驾乘人员将织带卸下后的对织带进行缠绕时,可避免织带被扭转。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08043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0-1423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3]织带分为,通过插通贯穿锚定器的插通孔夹持贯通孔,并位于沿着织带被拉出方向的车内侧的织带;和与该织带相连、位于卷收器侧(壁侧)的织带。因此,在专利文献I中论述的贯穿锚定器中,壁侧的织带有可能会钩住凸起物。
[0014]在车辆发生碰撞等车辆的紧急状态下,预紧器动作,壁侧的织带一时被拉入后,由于驾乘人员向前移动并向车内侧的织带施加体重压力,因此,车内侧的织带也急速地被拉出。车内侧的织带对驾乘人员的肩部近旁进行约束,因此,随着驾乘人员的移动,在维持肩部高度的同时,向前拉出。因此,车内侧的织带会出现接近更为水平的状态的动作。
[0015]在车辆的紧急状态下,为防止被卡住,贯穿锚定器需要配合向前拉出的车内侧的织带和壁侧的织带之间所构成的角度变化进行旋转。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技术中,在贯穿锚定器的壁侧上存在凸起物,因此,壁侧的织带会妨碍贯穿锚定器旋转。而另一方面,车内侧的织带自身依然会被向前拉扯,并接近水平状态,由此使得贯穿锚定器旋转。因此,专利文献I所述的贯穿锚定器中,在妨碍该旋转的力与使之旋转的力之间的平衡失去的瞬间,织带偏向于插通孔的一部分,从而有可能会引起卡住,这种担心总是存在的。
[0016]专利文献2所述的贯穿锚定器,尽管在贯穿锚定器的车内侧设有整流板,但只是设想出织带被收纳时的动作而已,并非是设想在车辆紧急状态下施加较大的力的情况。此夕卜,整流板被设置在与插通孔有一段距离的位置上。因此,在车辆紧急状态下,当织带被向前水平拉出时,对于织带自身在插通孔内偏向一边的力,整流板是无法对其起作用的。即,在原理上,整流板并没有可防止被卡住的功能。
[0017]另一方面,在车辆紧急状态下,当出现驾乘人员向前移动,织带向前基本成水平状态被拉出的情况时,贯穿锚定器要承受卷收器内部的扭力杆被扭转变形的这种程度的巨大荷载。对此,专利文献2所述的整流板只不过是在与插通孔有一段距离的位置上所设置的板材而已,无法承受在车辆紧急状态下所出现的巨大荷载。结果,专利文献2所述的贯穿锚定器在车辆紧急状态下,整流板自身也有可能出现变形。从这方面来看,可以说,恐怕是无法防止被卡住的。
[0018]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这一课题,提供可防止车辆在紧急状态下被卡住的安全带用贯穿锚定器和安全带装置。
[0019]解决问题的方法
[0020]为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用贯穿锚定器的,具有代表性的结构为,是一种设置在车室内壁,可自由旋转,插通来自卷收器的带状织带后折返的安全带用贯穿锚定器,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插通孔,其为插通织带的插通孔,包括横跨织带而与织带表面相接触并使织带滑动的、基本上呈直线形的下边缘,和从下边缘的端部开始弯曲并延伸的横边缘;下侧部,其设置在下边缘下侧;隆起部,其在贯穿锚定器的表面上,从下侧部的端部附近向着贯穿锚定器的横向设置,而且,向着设置贯穿锚定器时相当于车室内侧的方向,从下侧部的表面隆起,其中,隆起部具有从横边缘离开的途中最为隆起的峰部,在峰部与横边缘之间,至少具有包括从贯穿锚定器向外呈凸形的曲面而构成的第I滑动面。
[0021]在车辆的紧急状态以外的情况下,织带与插通孔的下边缘相接触,并进行滑动。在碰撞等紧急状态下,驾乘人员在惯性的作用下,向车辆前侧移动,对驾乘人员的肩部附近进行约束中的织带也被急速地拉出,与此同时,出现接近更为水平的状态的动作。因此,夹持着插通孔而位于壁侧的织带与位于车内侧的织带之间所形成的角度(以下称织带开角)会出现变化。
[0022]织带开角变大而织带接近水平状态时,织带并非仅仅是沿着壁面。从上方来观察,织带与壁之间所形成的角度也会变大。即,织带从在紧急状态下接触中的插通孔的下边缘处离开,与此同时,向下边缘的端部即车辆前侧移动。而且,织带与从下边缘的端部延伸的横边缘相接触的同时,覆盖(攀爬)横边缘地进行移动。此外,在本专利申请中,“横”或“横向”指,以将该贯穿锚定器向车辆设置时,从车内侧所观察到的情景作为正视图,在该正视图中,将相对于连接螺孔的中心与插通孔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的中央线,向左方或右方扩展的方向,称为横或横向。上下方面是将车辆的顶棚方向设为“上”;将地板方向设为“下”。表示这些位置的用语基于将贯穿锚定器设置在车辆上时的位置关系。
[0023]根据所述的结构,在插通孔的下边缘的下侧设有下侧部。而且,还设有从下侧部的表面隆起的隆起部。而且,隆起部具有,在从横边缘处离开的途中最为隆起的峰部与横边缘之间所形成的第I滑动面,该第I滑动面至少包括从贯穿锚定器向外呈凸形的曲面来构成。因此,织带在攀爬横边缘时,从下边缘处离开,并减少接触面积,另一方面,与隆起部保持较大面积的接触,与此同时,可相对于隆起部进行滑动,顺畅地攀爬第I滑动面,由此至峰部。
[0024]这样,织带尽管在车辆紧急状态下,从插通孔的下边缘处离开,但仍可在顺畅地攀爬隆起部的第I滑动面的同时,确保与隆起部进行大范围的面接触。在确保与所涉及的隆起部之间的大范围面接触的同时,顺畅地攀爬第I滑动面的织带在由此而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抑制针对贯穿锚定器的动作。对于在车辆处于紧急状态等状态下,驾乘人员向前移动的情况,织带自身依然会被向前拉扯,并想接近水平的状态。因此,织带通过进行面接触的隆起部的第I滑动面,可向贯穿锚定器赋予产生旋转的力(以下称旋转力)。在该旋转力的作用等因素的作用下,织带不会过度地攀爬隆起部的第I滑动面。结果,由于贯穿锚定器旋转,因此,可防止织带偏向于贯穿锚定器的插通孔的一侧所导致的卡住。
[0025]而且,贯穿锚定器容易在隆起部的作用下被赋予旋转力,因此,在车辆的紧急状态以外的一般使用中,在拉出织带时,就变得容易旋转。因此,贯穿锚定器在拉出织带时,每次都旋转,织带的拉出角度容易相对于贯穿锚定器形成最佳角度。在此,最佳角度指,一般使用时,织带被拉出后,织带可与贯穿锚定器的插通孔的下边缘相接触来滑动的范围的角度。
[0026]传统的没有设置隆起部的贯穿锚定器,在拉出织带时,贯穿锚定器的旋转不充分,相对于所拉出的织带,贯穿锚定器自身会变为阻力。传统的贯穿锚定器在拉出织带时,织带难以与插通孔的下边缘相接触滑动。结果就是无法充分地降低织带的拉出力。
[0027]与此相对,本发明的贯穿锚定器通过由隆起部来赋予旋转力的方式,使得在一般使用时可随着拉出织带而旋转。因此,贯穿锚定器难以对所拉出的织带形成阻力。由此,织带可与插通孔的下边缘经常进行接触并滑动,因此,可降低织带的拉出力。为此,根据本发明的贯穿锚定器,在车辆处于紧急状态下,不仅可防止出现被卡住,而且,在一般使用时,也可降低织带的拉出力。
[0028]从包括下侧部在内的截面来观察从所述的隆起部的侧部隆起的部分时,隆起部的麓部分从贯穿锚定器向外呈凹形,而且,峰部附近是从贯穿锚定器向外呈凸形,贯穿锚定器可以包括将凹形与凸形能顺滑地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第2滑动面。这样,由于隆起部的麓部分与峰部通过第2滑动面被顺滑地连接在一起,因此,在车辆处于紧急状态下,织带会顺畅地攀爬第2滑动面,从下侧部至隆起部。因此,织带在攀爬隆起部时,与第I滑动面相比,可首先通过第2滑动面,向贯穿锚定器赋予旋转力。因此,贯穿锚定器能够尽早地旋转,由此,可更为切实地防止出现卡住现象。
[0029]从上述的隆起部的麓部分到峰部分的面包括平面。对于平面,可使得麓部分的凹形与峰部分的凸形能顺滑地连接在一起构成即可。通过这种方式,在车辆处于紧急状态下,织带通过该平面,在从隆起部的麓部分顺畅地攀爬峰部分,在至隆起部的峰部分的过程中,会向贯穿锚定器切实地赋予旋转力,结果可防止被卡住。
[0030]通过上述的第I滑动面与第2滑动面顺滑地连续的面来连接在一起即可。通过这种方式,在车辆处于紧急状态下,织带通过该连接的面,在从第2滑动面顺畅地攀爬第I滑动面,在至隆起部的峰部分的过程中,会向贯穿锚定器切实地赋予旋转力,可防止被卡住。
[0031]上述的隆起部可在将峰部相连接而形成的棱线与横边缘之间具有第I滑动面。因此,织带尽管在车辆处于紧急状态下,从插通孔的下边缘处离开,但在顺畅地攀爬从横边缘到棱线的隆起部的第I滑动面的同时,仍可确保与隆起部有着大范围的面接触。这样可顺畅地攀爬第I滑动面的织带,通过第I滑动面,向贯穿锚定器赋予旋转力,结果可防止被卡住。
[0032]上述的棱线沿着横边缘的形状来形成即可。由此,织带在车辆处于紧急状态下,在更为顺畅地攀爬从横边缘到棱线的隆起部的第I滑动面的同时,可切实地确保与隆起部有着大范围的面接触。因此,织带可通过第I滑动面,向贯穿锚定器切实地赋予旋转力。
[0033]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用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