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用贯穿锚定器和安全带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54175阅读:来源:国知局
贯穿锚定器的另一代表性的结构是,安装在车室内壁,可自由旋转,使来自卷收器的带状织带插通并折返的安全带用贯穿锚定器,其包括:具有横跨织带而与织带表面相接触并使织带滑动的、基本上呈直线形的下边缘,和从下边缘的端部开始弯曲并延伸的横边缘的插通孔;设置在下边缘的下侧的下侧部;在贯穿锚定器的表面上,从所述下侧部的端部附近向着贯穿锚定器的横向设置,而且,向着设置贯穿锚定器时相当于车室内侧的方向从下侧部的表面隆起的隆起部,在包括该下侧部的截面观察从隆起部的下侧部隆起的部分时,隆起部的麓部分从贯穿锚定器向外呈凹形,而且,隆起部的峰部附近从贯穿锚定器向外呈凸形,贯穿锚定器且具有将该凹形与凸形顺滑地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第2滑动面。
[0034]根据上述的结构,隆起部的麓部分和峰部是通过第2滑动面顺滑地连接在一起的,因此,在车辆处于紧急状态下,织带可顺畅地攀爬第2滑动面,从下侧部至隆起部。因此,织带在攀爬隆起部时,可通过第2滑动面,向贯穿锚定器赋予旋转力。因此,贯穿锚定器可尽早地旋转,通过这种方式,可更切实地防止被卡住。
[0035]从所述的隆起部的麓部分到峰部分的面包括平面。对于平面,可使麓部分的凹形和峰部分的凸形顺滑地连接在一起来构成即可。通过这种方式,在车辆处于紧急状态下,织带会通过该平面,在从隆起部的麓部分顺畅地攀爬峰部分,在至隆起部的峰部分的过程中,可向贯穿锚定器切实地赋予旋转力,结果可防止被卡住。
[0036]上述的隆起部,在经过下边缘的端部且沿着插通孔的短边方向延伸的第I直线,与经过在横边缘中位于最外侧的最端部且沿着插通孔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之间,至少通过横跨的方式来设置即可。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出现了因车辆碰撞时冲击力强大,导致织带攀爬从下边缘的端部至横边缘的最端部的隆起部的第I滑动面这样的事态,织带也依然能确保与隆起部之间的面接触。因此,根据所述的结构,不仅在车辆的正面碰撞,在侧面碰撞等车辆的各种紧急状态下,也能防止被卡住。
[003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装置的代表性的结构特点是,具备上述的安全带用贯穿锚定器。通过具备上述贯穿锚定器,可防止车辆在紧急状态下所出现的卡住现象,因此,不会损害到安全带装置的性能。
[0038]发明效果
[0039]通过本发明,可提供能防止车辆在紧急状态下的卡住现象的安全带用贯穿锚定器和安全带装置。此外,在通常使用时,能降低织带的拉出力。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适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0041]图2是适用于图1的安全带装置的贯穿锚定器的示意图。
[0042]图3是放大图2的贯穿锚定器局部的示意图。
[0043]图4是图3(a)的贯穿锚定器的截面的示意图。
[0044]图5是车辆在紧急状态下的织带开角变化的示意图。
[0045]图6是图2的贯穿锚定器处于车辆紧急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0046]图7是放大图6的贯穿锚定器的局部的示意图。
[0047]图8是放大比较例的贯穿锚定器的示意图。
[0048]图9是图8的贯穿锚定器处于车辆紧急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0049]图10是放大变形例的贯穿锚定器的局部的示意图。
[0050]图11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贯穿锚定器的示意图。
[0051]图12是图11的贯穿锚定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52]图13是又一其他变形例的贯穿锚定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以下,在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的数值等,只不过是为便于理解发明而采用的示例而已。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它们并不限定本发明。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上,对于在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结构的构件,通过标注相同的符号来省略重复说明。此外,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构件省略图示。
[0054]图1是适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100的车辆110的局部示意图。在图中,与成为车辆110内的右侧前座椅的车辆用座椅120 —起,示出安全带装置100。
[0055]车辆110具备:例如,安全带装置100 ;车辆用座椅120 ;位于车辆用座椅120的车外侧的侧车门130 ;中柱140。此外,中柱140为车室内壁部的一部分,位于侧车门130的车辆后方侧。安全带装置100是设置在车辆用座椅120的安全装置,它使用驾乘人员约束用的带状织带150,将驾乘人员约束在车辆用座椅120上。
[0056]织带150使用位于车内下方的卷收器160进行缠绕或是拉出,穿过安全带用贯穿锚定器(贯穿锚定器170),从中柱140侧(壁侧)向车室内侧(车内侧)折返。例如,贯穿锚定器170通过螺栓172可旋转地固定在中柱140上部。此外,虽然图中没有示出来,但座椅安全带装置100包括在车辆紧急时可急速地卷取织带150的预紧器,和在急速地拉出织带150时所用到的能量吸收机构。
[0057]织带150是在贯穿锚定器170上被折返的,因此,如图所示,夹持着贯穿锚定器170,从而分成第I织带150A和第2织带150B。第I织带150A沿着织带150被拉出的方向位于贯穿锚定器170的车内侧。第2织带150B与第I织带150A相连,位于卷收器160侧,
即壁侧。
[0058]在第I织带150A的端部上缝合有锚定板180。此外,在图中,尽管锚定板180没有被固定,但在实际当中,它是通过螺栓等被安装在侧车门130与车辆用座椅120之间的车身下方处。此外,在贯穿锚定器170与锚定板180之间设有舌板190,该舌板190插通有第I织带150A,并可在第I织带150A上滑动。
[0059]在安全带装置100中,由驾乘人员来握持舌板190,向安装在车辆中央部的带扣192插入舌板190,通过这种方式使之成为装着状态,从而通过织带150来约束驾乘人员。
[0060]图2是放大适用于图1的安全带装置100的贯穿锚定器170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从车内侧观察贯穿锚定器170时的状态。此外,箭头X、Y分别表示车辆前侧和车辆上侧。还有,将箭头X-X’方向作为车辆的前后(X方向为前、V方向为后)方向、贯穿锚定器170的横向或左右(X方向为左、V方向为右)方向来进行标示。而且,将箭头Y-Y’方向作为贯穿锚定器170的纵向或上下(Y方向为上、Y’方向为下)方向来标示。中心线174是螺孔204的中心与插通孔206的水平方向中心的连接线,它与箭头Y-Y’的方向平行。
[0061]如图所示,贯穿锚定器170包括嵌入金属件200和被覆树脂202。例如,被覆树脂202通过模具成型与嵌入金属件200连为一体。例如,嵌入金属件200是通过冲孔加工而形成的金属板,在上部形成有螺孔204。贯穿锚定器170通过在螺孔204中插通所述螺栓172而相对于车室内壁可旋转地被固定住。
[0062]在嵌入金属件200的下部,形成有用来插通所述织带150的插通孔206。插通孔206包括下边缘208和横边缘210、212。下边缘208是横跨织带150而与织带150的表面相接触并使该织带150滑动的、基本上呈直线形的边缘。横边缘210、212从下边缘208的端部214、216附近分别连接,例如,向着上方弯曲延伸。
[0063]而且,贯穿锚定器170具有:下侧部218,和隆起部220、222。下侧部218是设置在下边缘208的下侧的、贯穿锚定器170主体的一部分。通常使用时,来自卷收器160的上述织带150与下边缘208和下侧部218相接触并进行滑动。此外,“通常使用时”指,例如,驾乘人员为了约束自己而拉出织带150,或是在驾驶过程中等情况下,根据卷收器160以通常的速度拉出或是缠绕织带150等情况。
[0064]此外,通常使用时,如图所示,在织带150滑动的部分上,配置有低摩擦构件208a。低摩擦构件208a在通常使用时,与织带150相接触,并降低伴随该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伴随着织带150的拉出而产生的力(拉出力)。
[0065]隆起部220、222从下侧部218的端部224、226开始,沿着横边缘210、212被分别设置。此外,如图所示,本例的贯穿锚定器170的插通孔206、下侧部218和隆起部220、222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对称的结构。因此,位于车辆后侧的隆起部222也具有与位于车辆前侧的隆起部220 —样的形状。
[0066]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图3和图4,对隆起部220及其周边进行说明。图3是放大图2的贯穿锚定器170的局部的示意图。图3(a)是放大图2的贯穿锚定器170的车辆前侧的局部的正视示意图。图3(b)是从箭头E的方向对图3(a)的贯穿锚定器170的局部进行观察的状态示意图。箭头E相当于通过包括该下侧部218的截面对从图2的贯穿锚定器170的下侧部218隆起的隆起部220进行观察的方向。换言之,也可以说,箭头E相当于,根据图6所示状态的第I织带150A被拉出的方向沿着第I织带观察贯穿锚定器170的方向。此外,箭头Z示出朝向车辆的室内侧的方向。图4是图3(a)的贯穿锚定器170的截面示意图。
[0067]隆起部220具有:在图3 (a)中以虚线围着标示出来的第I滑动面228和第2滑动面230。第I滑动面228在横边缘210与棱线232之间形成,它包括顺滑的曲面234(参照图4)。
[0068]棱线232是将从横边缘210离开的途中最为隆起的地方,在此由峰部232a、232b、232c、232d等连接形成。S卩,棱线232是作为隆起部220顶部的一个个点的峰部232a、232b、232c、232d等连接起来后所形成的线。此外,如图3(a)所示,棱线232是沿着横边缘210的形状而形成的。
[0069]在本发明中,“顺滑”指,从表面粗糙度的观点来看,例如,作为对象的平面或曲面具有与滑动的织带150的织眼相比更为细小的表面粗糙度。还有,从形状的观点来看,例如,在作为对象的平面或曲面上,除了无局部的突起或凸起物等之外,从截面上观察对象部位时,将该表面上没有拐角或角突出的情况称为“顺滑”。此外,还不限于这些的情况,如图13的示例,在作为对象的面233上,在沿织带的滑动方向上,形成了多个有规则地排列的槽233a,即便如此,除了这些槽233a外的表面部分233b如果是顺滑的话,那么也可将作为其对象的面233看作是本发明所述的“顺滑”。
[0070]如图3(b)所示,隆起部220向着织带150被拉出的方向,例如,车内侧(Z方向),与下侧部218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