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鼻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333阅读:17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气鼻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通气鼻支架技术领域该新型通气鼻支架涉及医学领域医疗器械的研发。是对传统的治疗鼻衄和其它鼻腔疾病 方法的一种改进和补充。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可能尚无完全相同的设计与产品。 发明内容为了提高治疗鼻衄和其它鼻腔疾病的效果,达到治疗中既能保护鼻腔粘膜、又能使患者 呼吸畅通、还能给鼻腔以适度挤压,从而有效避免诱发其它疾病之目的,本实用新型特提供 一种通气鼻支架器械。该通气鼻支架器械有助于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个由圆台形支架主体(1)、两 个加压气球(2)、两个袋状渗药网(3)三部分和其附属物[两支小呼吸管(9)、两个加压气 球充气管(5)、两支为渗药网和支架外纱网供药的供药小管(6)、 一条质软透明, 一端可接 输液瓶、另一端分为三支的输药液管(7)]相连接组成的器械。该实用新型对鼻衄和其它鼻 腔疾病疗效的原理是用袋状渗药网(3)和其附属物[小呼吸管(9),供药小管(6),输药 液管(7)]解决给药和通气问题,用圆台形支架主体(1)和加压气球(2)解决适度加压问 题。通过适度加压、持续给药、同时不堵塞正常呼吸,来达到快速、安全治病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减弱油沙条对鼻腔的过份挤压,减弱病人痛苦,即对伤口挤压适度。2、使药物直接且持久地作用于创伤或发炎(溃烂)部位,增强疗效,即药物 作用准确持久。3、使患者通过通气鼻支架的呼吸管进行正常呼吸,以确保呼吸系统不受影 响,避免诱发其它疾病;4、通过上述三点,使患者身体和心理都能较轻松,药物发挥作用, 以达到较快治病之目的。

图l是通气鼻支架放大图该实用新型通气鼻支架由一个近似圆台形支架主体(1)、两个加压气球(2)、两个袋状 渗药网(3)、两支小呼吸管(9)、两个加压气球充气管(5)、两支为渗药网和支架外纱网供 药的小管(6)、 一条质软透明, 一端可接输液瓶、另一端分为三支的输药液管(7)相连接组成。图中(4)为渗药网之网柄;(8)为支架下方的大孔,即支架孔;(10)为支架边缘的 两个可穿入橡皮绳的固定孔;(ll)为支架上方的两个小口,即呼吸口; (12)为加压气球(2) 上的防止气球外脱的卡环;(13)为网柄(4)之上的防脱卡环。图2是加压气球(2)及附属部分呼吸管(9)、充气管(5)、防止气球外脱的卡环(12) 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袋状渗药网(3)及附属部分供药小管(6)、网柄(4)、防脱卡环(13)的放 大示意图。图4是通气鼻支架主体(1)及附属部分呼吸口 (11)、支架孔(8)、固定孔(10)的 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实用新型通气鼻支架的基本结构、作用与相互连接-如图1所示,该实用新型通气鼻支架的支架主体(1)形成通气鼻支架的骨架,其上方 有两个小口即呼吸口 (11),分别指向人们鼻腔内通向内鼻腔的小孔,为渗药网之网柄(4) 嵌入处,无渗药网嵌入时可做为呼吸通道。支架主体(1)在支架孔(8)处向外巻起,其边 缘有两个可穿入橡皮绳的固定孔(10)。袋状渗药网(3)内部置一加压气球(2),下方有一网柄(4),可自呼吸口 (11)处嵌 入支架主体(1)。网柄(4)之上有防脱卡环(13)。袋状渗药网(3)之下方穿过网柄(4) 与一供药小管(6)相接,用以向渗药网和支架外纱网供药。整个袋状渗药网(3)的作用是 向出血或溃破处输送药液并控制加压气球(2)大小、形状,使其不致于从内鼻腔脱落。加压气球(2)置于袋状渗药网(3)之内。不充气时其体积很小,充气时其体积和形状 受内鼻腔和袋状渗药网(3)控制。中空部分向两端微微突出,形成呼吸管(9)。加压气球(2) 下方穿过网柄(4)有一长长的充气管(5),为保证加压气球(2)不脱出袋状渗药网(3) ,应在加压气球(2)与充气管(5)之间设一防止气球外脱的卡环(12)。呼吸管(9)与加压气球(2)的内侧紧密相接,形成加压气球(2)的中轴,开口于加 压气球(2)之两端,沟通人体咽喉及该器械的呼吸口 (11),但不能使加压气球(2)漏气。 较坚硬——受挤压后仍能保持中空形状,但却不致划伤病人。输药液管(7)是一条一端可接输液瓶、另一端分为三支的质软透明细管,与普通输液 管的区别是普通输液管的针头被分为三支的橡胶管代替。其作用是利用液体压差向鼻腔供 药小管(6)输液。袋状渗药网(3)[及其附属物供药小管(6)]与加压气球(2)[及其附属物充气管(5)] 应在结束生产进入流通领域前即组合在一起。支架主体(1)与袋状渗药网(3)、加压气球(2)的组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 否组合,组合几个。该实用新型通气鼻支架器械实现设计目的的实施过程与原理是 当病人就医时,医生必须明确诊断患者是前鼻腔出血或后鼻腔出血。 若患者为前鼻腔出血,医生只须将支架主体(1)外边缠上一定量蘸药的纱布,并将其
塞入患者鼻腔,用固定孔(10)上的橡皮绳经鼻翼和双耳绕后脑将通气鼻支架固定在鼻孔中。 塞入的深度应使纱布到达破溃处,纱布缠绕的厚度应足以使患处的鼻腔破溃处感到有轻微憋 胀,对该处的血管产生足够的压力。该实用新型通气鼻支架对前鼻腔出血进行辅助治疗的原理是1、缠着一定量纱布的通 气鼻支架塞入患者鼻腔后,使鼻腔破溃处产生适当的压力,起到压迫止血而又不过分憋胀的 效果。2、通过通气鼻支架的顶托使药物直接紧密接触患处皮肤与血管,增强治疗作用。3、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个呼吸口(ll)沟通了呼吸道,使呼吸不受阻碍。确保了呼吸系统不受 影响,避免诱发喉头水肿和其它疾病。若患者为后鼻腔(指咽喉前部呼吸道内两鼻甲之间的空腔)出血,则应区分是三个后鼻 腔中的那一个出血。医生须在与鼻腔出血孔对应的呼吸口 (11)上嵌入袋状渗药网(3)之 网柄(4),并在袋状渗药网(3)上蘸上一定量药液[加压气球(2)应未充气]。然后用细软 胶棒将袋状渗药网(3)和加压气球(2) —起顶入后鼻腔,支架主体(1)也随之塞入患者 鼻腔。待袋状渗药网(3)和加压气球(2)完全进入后鼻腔后,用固定孔(10)上的橡皮绳 经鼻翼和双耳绕后脑袋将通气鼻支架固定在鼻孔中。再将供药小管(6)与输药液管(7)相 接,将输药液管(7)中两悬空管卡死,继而通过吊瓶、输药液管(7)、供药小管(6)向后 鼻腔供药。最后,用充气设备给加压气球(2)充上足够的气体(以使后鼻腔感到憋胀为止) 后卡死或封闭充气管。也可以给加压气球(2)间歇性充气放气,调整对鼻腔的压力来实现 充分给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若患者为两个后鼻腔同时出血(三个后鼻腔同时出血的概率很小), 则应区分出是三个后鼻腔中的那两个出血。医生须在与鼻腔出血孔对应的两个呼吸口 (11) 上嵌入袋状渗药网(3)之网柄(4),并做与一个后鼻腔出血处理时相同的操作。该实用新型通气鼻支架对后鼻腔出血等进行辅助治疗的原理是1、蘸着一定量药液的 袋状渗药网(3)塞入患者后鼻腔后,加压气球(2)即充气,从而使后鼻腔破溃处产生适当 的压力,起到压迫止血而又不过分憋胀的效果。2、通过吊瓶、输药液管(7)、供药小管(6) 依靠液压差不断向鼻腔供药,加压气球(2)持续加压,从而使药物直接紧密接触患处皮肤 与血管,增强治疗作用。3、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呼吸管(9)沟通了人体咽喉及该器械的呼 吸口 (11)[即咽喉——呼吸管(9)——呼吸口 (11)——前鼻腔],使呼吸道畅通,保证 了呼吸系统不受影响,避免诱发喉头水肿和其它疾病。
权利要求1、 一种通气鼻支架,由一个支架主体(1)、 一至三个加压气球(2)、 一至三个袋状渗 药网(3),与袋状渗药网相连的呼吸管(9)、充气管(5)、供药管(6)诸部分机械连接组 成,其特征是袋状渗药网(3)内部置一加压气球(2),并可嵌入支架主体(1)。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通气鼻支架,其特征是加压气球(2)为中空气球,中 空部分形成呼吸管(9),加压气球(2)不充气时体积小,充气时体积增大。
专利摘要一种能够同时解决给药治疗和正常呼吸、适当加压的通气鼻支架。它涉及医学领域医疗器械的研发,主要克服“填塞法”治疗鼻衄和其它鼻腔疾病时带来的痛苦,避免诱发其它疾病。该器械由支架主体(1)、加压气球(2)、袋状渗药网(3),以及呼吸管(9)、供药管(6)、充气管(5)诸部分机械连接而成。该器械工作的原理为支架主体(1)和加压气球(2)充气后分别使前、后鼻腔产生适当压力,袋状渗药网(3)和供药管(6)将药物直接送至伤口,呼吸管(9)沟通呼吸道,即可达到对伤口挤压适度;药物作用准确持久;患者呼吸正常之目的,可用于对鼻腔疾病进行辅助治疗。
文档编号A61M31/00GK201019860SQ200620121838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8日
发明者斌 张, 曹彦华 申请人:曹彦华;张 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