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弱视增视治疗方法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15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弱视增视治疗方法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更确切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弱视增视治疗方法及其系统。技术背景我国现行的弱视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遮盖疗法、大型弱视镜(同视机)疗法、传统后像增视疗法、激光像增视疗法、视觉刺激疗法、多媒体综合训练法等。'在弱视的治疗过程中,目前的治疗方法存在的缺点是呆板、设计动作难度过大、趣味性差、儿童患者的依从性较差;或过于注重于所谓趣味性,而对治疗过程中基于治疗目的的动作设计不够合理,或缺乏对于动作准确性的技术控制手段和量化指标,而使训练过程流于形式,治疗效果欠佳;甚或治疗方式的本身会对患者的眼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传统后像增视疗法为基础,嘴合现代视觉生理学研究成果,在光、声、电、数码控制的技术层面上,让患者通过眼一手一大脑皮层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动作,将特征光源对于视觉的直接刺激、和声音信号对于视皮层的间接刺激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弱视眼输入的皮层细胞的同歩化活动得以增强,从而解除视觉在大脑皮层水平的抑制,促进视觉发育,最终实现有效治疗弱视。改良后像增视疗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弱视治疗方法,尤其对于非中心注视型及其它难治型弱视有着明显优于其它方法的治疗效果。该系统既可以大大提高疗效,又可以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以传统后像增视疗法为基础,根据视觉生理学有关理论,在吸收和保留传统后像增视疗法有效技术成分的基础上,通过对该系统之关键部分——"后像强化"和"LSC训练仪"的光电自动化、标准化设计,克服传统后像增视疗法之不足。仪器迕治疗程/¥#准化、,动化控制的前提下,增加了治疗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期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疗效。首先,用后像视镜发出的安全剂量的强光照射弱视眼的眼底(同时保护黄斑中心凹免受照射),形成适度的黄斑中心凹外区域的后像效应性抑制,和黄斑中心凹区域相对敏感优势,然后让受保护的黄斑中心凹与"十"中心光点建立正常的对应关系。一方面,让黄斑中心凹通过接受"十"中心区域敏感光源的刺激产生兴奋,并反复上行作用于视觉中枢;另一方面,以特征刺激光的不同变化为动作响应线索(闪烁时只注视不点击,闪烁停止时既注视有点击)通过"眼_手-大脑皮层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使黄斑中心凹与"十"中心光点建立正常的对应关系得以稳固和强化;与此同时,用"高量/低亮"式频闪灯取代了传统的"亮/灭"式频闪灯,既起到延长后像保留时间的作用,又可以抑制视杆细胞的活动,使视锥细胞的活动得以增强"。该频闪光与上述视锥细胞敏感光共同构成本治疗系统特有的"光刺激(Lightstimulation)"增视要素;同时,富于节奏感的音乐信号,经听觉通路剌激听觉屮枢,通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产生节律性的振荡场电位变化,横向兴奋视觉中枢,解除视觉在中枢水平的抑制,成为本治疗系统特有的"声音剌激(Soundstimulatios)"增视要素,与光疗和声音相关联的"眼-手-大脑皮层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构成本系统的"关联性眼-手协调运动(Coordinate,eye-hand)"增视要素,通过上述多种方式同时刺激视觉中枢,增进中心凹视力,是本系统治疗设计的基本要素。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以传统后像增视疗法为基础,一结合现代视觉生理学研究成果,在光、声、电、黎码控制的技术层面上,让患者通过眼一手一大脑皮层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动作,将特征光源对于视觉的直接刺激、和声音信号对于视皮层的间接剌激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弱视眼输入的皮层细胞的同歩化活动得以增强,从而解除视觉在大脑皮层水平的抑制,促进视觉发育,最终实现有效治疗弱视。2年多的临床观察表明,改良后像增视疗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弱视治疗方法,尤其对于非中心注视型及其它难治型弱视有着明显优亍其它方法的治疗效果。丧系统既可以大大提高疗效,又可以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在LSC训练仪训练面板"十"中心位置创造性设置一直径为10mm的发光控制点,该特定点光源发出的光与视网膜黄斑区感光细胞敏感波长相对应,并能根据治疗需要在1一50赫兹(可调)频率范围内闪烁变化,同时通过光电控制技术,使"十"中心发光点颜色(按规律变换颜色)、状态(按规律闪烁或不闪烁)与"眼一手一大脑皮层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动作发生关联性变化(闪烁时只注视不点击,闪烁停止时既注视有点击),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机械点击"的粗略训练方式,增强治疗的精确性和治疗过程的趣味性;②采用光电控制技术,增加记时、记数和治疗过程程序化控制—功能,使训练动作指标得以量化,同时通过系统自一动程度的提高,避免系统误差,提高工作效率。③设置了动作提示音(给训练者部准确的动作响应以提醒)和富于节奏感的背景音乐,既可以增加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感和协调性,又可以通过有效的听觉刺激横向兴奋视觉中枢,使治疗效果在协调统一的立体交叉训练体系中得以增强。图1为弱视增视治疗系统。图2为训练仪示意图。图3为弱视治疗系统功能图。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立体分布式结构,主要包括后像发生部分、背景照明部分和"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部分。其中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部分采用自主开发研制的"LSC训练仪",后像发生部分采用天津XXX生产的XXX后像视镜,背景照明部分选用投射于"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器"训练平面的,高量/低亮'',式单向频闪灯。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器与单向频闪灯以及后像视镜,共同构成后像增视治疗系统(如图1)。治疗的核心部^"——LSC训练仪的结构包括发光单元、动作控制部分、计时部分、音频输出和接收部分(如图2)。本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在形成人工后像的基础上,利用特定的背景投照光强化和维持后像,同时通过敏感光及声音刺激、目艮-手协调方式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等多种相互关联的方式,刺激视觉中枢,使之产生兴奋,逐步消除视觉在中枢水平的抑帝U,增进弱视眼视力(如图3)。其功能特征如下1、在LSC训练仪训练面板"十"中心位置创造性设置一直径为10mm的发光控制点,该特定点光源发出的光与视网膜黄斑区感光细胞敏感波长相对应,并能根据治疗需要在l一50赫兹(可调)频率范围内闪烁变化,同时通过光电控制技术,使"十"中心发光点颜色(按规律变换颜色)、状态(按规律闪烁或不闪烁:)与"眼一手一大脑皮层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动作发生关联性变化(闪烁时只注视不点击,闪烁停止时既注视有点击),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机械点击"的粗略训练方式,增强治疗的精确性和治疗过程的趣味性;-2、采用光电控制技术,增加记时、记数和洽疗过程程序化控制功能,使训练动作指标得以量化,同时通过系统自动程度的提高,避免系统误差,提高工作效率。3、设置了动作提示音(给训练者部准确的动作响应以提醒)和富于节奏感的背景音乐,既可以增加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感和协调性,又可以通过有效的听觉刺激横向兴奋视觉中枢,使治疗效果在协调统一的立体交叉训练体系中得以增强。临床应用及结果同仁医院验光配镜中心弱视康复门诊2003年6月-2005年6月,按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标准"i确诊为弱视,资料完整者564例,其中1997年-2000年应用传统后像疗法治疗的l煞例M5'服,年龄3-13岁,平均8岁,男74例,64例,作为对照组"。2004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LSC系统治疗的426例674眼,其中男220例(414眼),女206例(368眼);年龄3-14岁,平均8.5岁。双眼弱视224例(448眼),单眼弱视226例(226眼),其中患者的构成年龄以及不同程度、不同类型、中心注视或旁中心注视弱视发病情况见表14。方法治疗前常规检査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屈光间质、眼底及注视性质。双眼用1%硫酸阿托品眼膏,每日2次,连续3天后检,验光。屈光异常者均配镜矫正,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像增视治疗,观^组应用本系统治疗,治疗频率均为l次/日,每厕25次/周,平均3次/周;两组患者均辅以常规遮盖、家庭精细作业(串珠子、描图等)治疗。疗效评价基本遵循1994年4月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标准'2,本文"治愈"包括该标准中的"治愈"和"基本治愈"。统计学处理采用xz检验。结果本组病例治疗1-2年,平均18个月。治愈624眼(92.58%)进步35眼(5.19%)无效15眼(2.23%)。1、患者年龄与疗效患者年龄越小,疗效越好,不同年龄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l)三个年龄段患者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2.6%、91.0%、50%);表1患者年龄与疗效眼(%)<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2、注视性质与疗效中心注视者的疗效优于旁中心注视者,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2)表2注视性质与疗效<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3、弱视类型与疗效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最好,与斜视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1%、86.5%,斜视性弱视未统计)。权利要求1.一种弱视增视治疗方法及其系统,本发明以传统后像增视疗法为基础,根据视觉生理学有关理论,在吸收和保留传统后像增视疗法有效技术成分的基础上,通过对该系统之关键部分——“后像强化”和“LSC训练仪”的光电自动化、标准化设计,克服传统后像增视疗法之不足;仪器在治疗程序标准化、自动化控制的前提下,增加了治疗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期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疗效;本发明的方法是这样实现的首先,用后像视镜发出的安全剂量的强光照射弱视眼的眼底(同时保护黄斑中心凹免受照射),形成适度的黄斑中心凹外区域的后像效应性抑制,和黄斑中心凹区域相对敏感优势,然后让受保护的黄斑中心凹与“十”中心光点建立正常的对应关系;一方面,让黄斑中心凹通过接受“十”中心区域敏感光源的刺激产生兴奋,并反复上行作用于视觉中枢;另一方面,以特征刺激光的不同变化为动作响应线索(闪烁时只注视不点击,闪烁停止时既注视有点击)通过“眼-手-大脑皮层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使黄斑中心凹与“十”中心光点建立正常的对应关系得以稳固和强化;与此同时,用“高亮/低亮”式频闪灯取代了传统的“亮/灭”式频闪灯,既起到延长后像保留时间的作用,又可以抑制视杆细胞的活动,使视锥细胞的活动得以增强该;频闪光与上述视锥细胞敏感光共同构成本治疗系统特有的“光刺激(Lightstimulation)”增视要素;同时,富于节奏感的音乐信号,经听觉通路刺激听觉中枢,通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产生节律性的振荡场电位变化,横向兴奋视觉中枢,解除视觉在中枢水平的抑制,成为本治疗系统特有的“声音刺激(Soundstimulatios)”增视要素,与光疗和声音相关联的“眼-手-大脑皮层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构成本系统的“关联性眼-手协调运动(Coordinate,eye-hand)”增视要素,通过上述多种方式同时刺激视觉中枢,增进中心凹视力,是本系统治疗设计的基本要素。2.—种弱视增视治疗系统,釆用立弊分布式结梅t主要tiu嗜后像发生部分,其特征在于它还设有背影照明部分和联合空间感知及屮心控制设备,背景照明部分选用投射于"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器"训练平面的"高量/低亮"式单向频闪灯;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器与单向频闪灯以及后像视镜,共同构成后像增视治疗系统。3.根据权利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训练仪训练面板"十"中心位置创造性设置一直径为10mm的发光控制点,该特定点光源发出的光与视网膜黄斑区感光细胞敏感波长相对应,并能根据治疗需要在1一50赫兹(可调)频率范围内闪烁变化,同时通过光电控制技术,使"十"中心发光点颜色(按规律变换颜色)、状态(按规律闪烁或不闪烁)与"眼一手一大脑皮层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动作发生关联性变化,闪烁时只注视不点击,闪烁停止时既注视又点击,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机械点击"的粗略训练方式,增强治疗的精确性和治疗过程的趣味性.4.根据权利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光电控制技术,增加记时、记数和治疗过程程序化控制功能,使训练动作指标得以量化,同时通过系统自动程度的提高,避免系统误差,提高工作效率.5.根据权利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动作提示音,给训练者准确的动作响应以提醒和富于节奏感的背景音乐,既可以增加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感和协调性,又可以通过有效的听觉刺激横向兴奋视觉中枢,使治疗效果在协调统一的立体交叉训练体系屮得以增强。全文摘要一种弱视增视治疗方法及其系统,以传统后像增视疗法为基础,结合现代视觉生理学研究成果,在光、声、电、数码控制的技术层面上,让患者通过眼—手—大脑皮层联合空间感知及中心固视训练动作,将特征光源对于视觉的直接刺激、和声音信号对于视皮层的间接刺激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弱视眼输入的皮层细胞的同步化活动得以增强,从而解除视觉在大脑皮层水平的抑制,促进视觉发育,最终实现有效治疗弱视。2年多的临床观察表明,改良后像增视疗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弱视治疗方法,尤其对于非中心注视型及其它难治型弱视有着明显优于其它方法的治疗效果。该系统既可以大大提高疗效,又可以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文档编号A61F9/00GK101224151SQ20071000112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申请日期2007年1月19日优先权日2007年1月19日发明者哲周申请人: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