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01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内窥镜的插入部向体腔内的插入进行辅助的 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在将内窥镜的插入部例如经肛门插入大肠的期望部位等的情况下, 或者在将插入到期望部位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从体腔内取出并将其他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到大肠的期望部位的情况下,使用外套管(overtube)等 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在将其他内窥镜通过外套管引导并插入体腔内 的期望部位时,通过使比外套管的中空体的全长还长的插入部从外套管 的中空体的基端的开口贯穿到前端的开口来进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01019号公报但是,由于观察部位和处置对象部位不同,有时外套管的管体的基 端侧从肛门等突出较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基端部通 过外套管的基端的开口进一步向身边侧延伸出来。另外,在将其他内窥 镜的插入部穿过外套管插入大肠等的情况下,使上述其他内窥镜的插入 部从外套管的基端的开口贯穿到外套管的前端的开口是很麻烦的。另外, 在使用与外套管的长度对应的内窥镜时,有时必须加长内窥镜的插入部 的长度,从而内窥镜的重量会增大或者插入部的弯曲部的弯曲操作等的 响应性会降低,内窥镜的操作性变差。另外,在将内窥镜用处置器械贯 穿于内窥镜的处置器械贯穿通道中而使用的情况下,有时必须加长处置 器械的长度,同样,操作的响应性会降低,从而处置器械的操作性会变 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 用插入辅助器械,能够与外套管等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的长度无关, 选择性地使用最适于从肛门到观察部位等的观察部位的内窥镜,并且能 够维持内窥镜和内窥镜用处置器械的操作性。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具备中空体, 该中空体具备将前端和基端上分别具有的开口连通的连通路。并且,所 述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的特征在于,所述中空体具备插入体腔内的 中空体插入部;露出部,其设在上述中空体插入部的基端部上并露出于 体外;以及导向部,其设在上述中空体插入部和上述露出部中的至少上 述露出部上,使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从上述中空体的侧方通过上述连 通路从上述中空体前端的开口突出。由于无需使内窥镜的插入部贯穿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的中空体的 整个连通路就能够将其从导向部插入连通路中,因此能够縮短内窥镜的 插入部相对于中空体的插入长度,从而能够提高内窥镜的操作性。另外,上述导向部优选具有切缝,该切缝形成在上述中空体侧面的 至少一部分上且朝向上述露出部的基端部侧形成。能够通过切缝将内窥镜的插入部容易地插入到中空体的连通路内。 并且,根据通过切缝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位置,能够尽可能地縮短内窥 镜的插入部相对于中空体的插入长度。另外,优选在上述中空体中设有软性部,该软性部具有上述切缝并 使上述切缝开闭。因此,切缝的开闭容易,并且能够容易地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中 空体的连通路内。另外,上述软性部优选形成为比上述露出部软。因此,能够在露出部中维持中空体的形状,在软性部中将内窥镜的插入部通过切缝容易地插入到中空体的连通路内。另外,上述软性部优选形成为比上述露出部的壁厚薄。因此,能够在露出部中维持中空体的形状,在软性部中将内窥镜的插入部通过切缝容易地插入到中空体的连通路内。
另外,上述导向部优选在上述中空体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多 个贯通孔。可以通过贯通孔将内窥镜的插入部容易地插入到中空体的连通路 内。并且,通过选择贯通孔的位置,能够尽可能地縮短内窥镜的插入部 相对于中空体的插入长度。另外,当在贯通孔之间设有切缝的情况下, 能够使内窥镜的插入部相对于中空体的插入位置容易地沿切缝移动。另外,上述导向部优选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在上述中空体的侧面 的至少一部分上并朝向上述露出部的基端部侧形成,上述间隙具有与上 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宽度。能够通过间隙将内窥镜的插入部容易地插入到中空体的连通路内。 并且,根据通过间隙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位置,能够縮短内窥镜的插入 部相对于中空体的插入长度。另外,优选在上述间隙中设有软性部,该软性部沿上述间隙的轴向 具有切缝并使上述切缝开闭。因此,切缝的开闭容易,并且能够将内窥镜的插入部容易地插入到 中空体的连通路内。另外,上述导向部优选沿上述中空体的长度方向形成。因此,能够使内窥镜的插入部在插入于中空体中的状态下沿中空体 的长度方向移动。另外,上述导向部优选呈螺旋状形成在上述中空体中。例如当使中空体绕轴旋转、或者使内窥镜绕轴旋转时,可以在防止 对中空体施加大的力的状态下使用。根据本发明,提供如下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即,能够与外套 管等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的长度无关,选择性地使用最适于从肛门 到观察部位等的观察部位的内窥镜,并且能够维持内窥镜和内窥镜用处 置器械的操作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中(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外套管的示意图,(B)是沿(A)中的2B—2B线的示意剖面图。图3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从外 套管的中空体的切缝贯穿到中空体的前端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外套管的变形例(去掉 球囊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将内窥镜的插入部以及 外套管经肛门插入到大肠中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中(A)是表示将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经肛门从直肠部日插入到 S字形状结肠部Y附近的状态的示意图,(B)是表示在插入部向肠管a 插入困难时使外套管沿内窥镜的插入部向其前端侧移动的状态的示意 图,(C)是表示在球囊位于插入部的前端附近时使该球囊缓慢膨胀而用 肠壁的内表面保持球囊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中(A)是表示在球囊被肠壁的内表面保持的状态下将外套管和 插入部一起向身边恻拉近而使弯曲的肠管a縮短的状态的示意图,(B) 是表示使内窥镜的插入部相对于外套管前进到可以插入的部位、例如下 行结肠部S附近,用球囊对外套管的位置进行固定并将内窥镜的插入部 插入到下行结肠部S的状态的示意图,(C)是表示使外套管沿内窥镜的 插入部向其前端侧移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8中(A)是表示再次使球囊膨胀而将球囊保持在肠壁上的状态的 示意图,(B)是表示将外套管和插入部一起向身边侧拉近, 一边縮短肠 管a的弯曲部位, 一边使肠管a成为接近直线的形状的示意图,(C)是 表示一边縮短肠管a的弯曲部位, 一边使肠管a成为接近直线的形状, 并使内窥镜的插入部向里侧移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将内窥镜的插入部以及 外套管经口腔插入到小肠中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0中(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外套 管的示意图,(B)是沿(A)中的10B —10B线的示意剖面图,(C)是 表示(B)所示的剖面图的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外套管的示意图。图12中(A)禾Q (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 中的外套管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图13中(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外套 管的示意图,(B)是表示将内窥镜的插入部从设在(A)所示的外套管 的中空体的侧方的贯通孔贯穿到中空体的内部的状态的示意纵剖面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外套管的示 意图。图15中(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外套 管的示意图,(B)是沿(A)中的15B — 15B线的示意剖面图。图16是表示使内窥镜的插入部从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中的 外套管的中空体的间隙贯穿到中空体的前端的状态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0:内窥镜系统;14:内窥镜用外套管;32:前端构成部;34:弯 曲部;36:挠性管部;62:中空体;64:把持部;66:球囊;72:中空 体插入部;74:露出部;82:切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以下,称 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利用图1至图9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0具有内窥镜12和外套管 (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14。内窥镜12具有细长的插入部22和连接在该插入部22的基端部上的 操作部24。在操作部24的基端部上延伸设置有通用电缆26的一端部, 该通用电缆26能够传递来自未图示的光源装置的照明光和各种各样的信 号等。插入部22具有硬质的前端构成部32;可以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 向弯曲的弯曲部34;以及长的且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36。前端构成部32配设在插入部22的最前端的位置上。在该前端构成 部32中设有照明光学系统、固体摄像元件等观察光学系统、与处置器械 贯穿通道连通的钳子口、向体腔内供给空气以及向观察透镜供给水的喷 嘴(全部未图示)。处置器械贯穿通道与操作部24的处置器械插入口 (未 图示)连通。弯曲部34的前端部与前端构成部32的基端部连接。挠性管部36的 前端部与弯曲部34的基端部连接。操作部24的前端部与挠性管部36的 基端部连接。即,操作部24的前端部与插入部22的基端部连接。在操作部24的前端部设有支承挠性管部36的基端部的支承部42。 该支承部42的前端部形成为朝向插入部22的挠性管部36的基端部而前 端变细的锥状。在该支承部42的基端部设有供手术者把持的作为把持部 的把手44。在该把手44上设有遥控操作未图示的VTR (磁带录像机) 等影像记录装置以及未图示的摄像机控制单元等的遥控开关46。在该把手44的基端部上设有由手术者转动操作的弯曲操作旋钮48、 50。当操作这些弯曲操作旋钮48、 50时,上述弯曲部34向从沿挠性管 部36的纵轴方向离开的方向、例如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弯曲。另外, 标号48表示的操作旋钮例如用于上下方向,标号50表示的操作旋钮例 如用于左右方向。在与一方的弯曲操作旋钮48邻接的位置上设有弯曲固定手柄52,该弯曲固定手柄52将该弯曲操作旋钮48固定于期望位置,以将弯曲部 34在弯曲部34的弯曲量为期望的弯曲量的状态下固定。在解除对弯曲部 34的固定时也操作该手柄52。 Sf],在将弯曲部34以期望状态固定的情 况下以及解除该固定以使弯曲操作旋钮48处于可动状态的情况下都操作 该手柄52。对于另一方的弯曲操作旋钮50,也与弯曲操作旋钮48同样地设置 有弯曲固定手柄54。在解除对弯曲部34的固定时也操作该手柄54。艮口, 在将弯曲部34以期望状态固定的情况下以及解除该固定以使弯曲操作旋 钮50处于可动状态的情况下都操作该手柄54。
为使这样构成的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更容易插入,在将图1所示的内窥镜用外套管14安装于插入部22的一部分上的状态下使用。外套管14 一体地形成有由例如硅酮(〉U - — > )等形成为圆筒状的中空体62;和设于该中空体62的基端部的把持部64。中空体62的 前端和基端(把持部64)开口,在它们之间形成有连通路(贯穿路)。另外,在中空体62的前绵部的外周面配设有可以膨胀/收縮的球囊 66。该球囊66通过中空体62和设置在把持部64内的未图示的管路而连 接在供给/排出气体(流体)的装置(未图示)上。中空体62为了插入体腔内,而具有随着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的弯 曲部34的弯曲而弯曲的挠性,并且当挠性管部36弯曲时,该中空体62 随之弯曲。如果外套管14用于例如大肠,则该中空体62具有数米的长 度。该中空体62具有作为插入体腔内(体内)的部位的中空体插入部 72;和露出于体腔外(体外)的露出部74 (参照图3)。露出部74设于 中空体插入部72的基端部。该露出部74是在中空体插入部72插入到体 腔内的状态下位于体外的部分。即,如果中空体62的全长都插入到体腔 内,则中空体62的整体成为中空体插入部72。在该情况下,不存在露出 部74。把持部64形成为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该把持部64在中空体62 的露出部74被插入到体腔内的情况下,起到防止进一步插入的止挡的作 用。另外,在中空体62中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切缝(导向部)82。该切缝 82从离开中空体62的前端适当距离的位置通过中空体62的基端一直形 成到把持部64为止。因此,在外套管14中,从中空体62的侧面的适当 部位朝基端侧形成有开口 (导向部)。下面,对该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0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预先将外套管14外插在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上。g卩,使内 窥镜12的插入部22贯穿外套管14的连通路。并且,使内窥镜12的插 入部22的前端比外套管14的中空体62的前端更突出。将该状态下的内
窥镜12的插入部22的前端从肛门An侧插入图5所示的肠管a中。此时, 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的挠性管部36从外套管14的中空体62的切缝82 延伸出来。因此,易于将操作部24把持在期望位置,从而维持期望的操 作性能。如图6(A)所示,通常,插入部22的前端可以从直肠部3插入到S 字形状结肠部Y附近。在插入部22向肠管a的插入困难时使外套管14 沿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向其前端侧移动(参照图6 (B))。如图6 (C) 所示,在球囊66位于插入部22的前端附近时使该球囊66缓慢膨胀,用 肠壁的内表面保持球囊66。在球囊66被肠壁的内表面保持的状态下,将外套管14和插入部22 一起向身边侧拉近。通过这样将它们向身边拉近,从而如图7 (A)所示, 弯曲的肠管a縮短。保持该状态,如图7 (B)所示那样使内窥镜12的 插入部22相对于外套管14前进到可以插入的部位、例如下行结肠部5 附近。即,用球囊66固定外套管14的位置并将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 插入到下行结肠部S。然后,使球囊66收縮。如图7 (C)所示,在球囊66收縮的状态下,使外套管14沿内窥镜 12的插入部22向其前端侧移动。然后,如图8 (A)所示,再次使球囊 66膨胀而将球囊66保持在肠壁上。此后,如图8 (B)所示,将外套管 14和插入部22—起向身边侧拉近。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 一边縮短肠管 a的弯曲部位, 一边使其成为接近直线的形状,然后,进一步使内窥镜 12的插入部22向前方前进(参照图8 (C))。通过这样反复进行外套管 14和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的动作,从而将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从例 如左结肠曲部e插入到横行结肠部;的前端。并且,将内窥镜用处置器械从内窥镜12的钳子塞42a贯穿到未图示 的处置器械贯穿通道中进行期望的处置。例如在使用功能不同的内窥镜(例如超声波内窥镜等)的情况(代 替内窥镜12的情况)下,例如在使球囊66膨胀的状态下缓慢拔出内窥 镜12的插入部22。因此,外套管14的中空体62的前端保持其相对于肠 管a的位置。并且,将其他的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从设于外套管14的
中空体62的露出部74中的切缝82插入中空体插入部72中,并使插入 部22的前端突出。即,使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沿外套管14前进,从 而将其插入到原来的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的前端所在的位置。因此, 切缝S2作为导向部发挥功能,对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向中空体62的 连通路的插入进行导向。另外,该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0不限于上述的将内窥镜12的插 入部22经肛门插入而用于观察大肠和小肠等的装置,例如如图9所示, 也适合在将内窥镜12经口腔导入患者体内时使用。在该情况下,外套管 14可以保护体腔内壁,避免因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相对于体腔内壁的 移动(进退动作)而产生摩擦。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在使用外套管14将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插入到期望的位置时,能 够将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从切缝82导入中空体62中。因此,与遍及 外套管14的全长使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通过相比,能够将插入部22 的插入位置配置在更接近期望位置的位置上。即,能够尽可能地縮短内 窥镜12的插入部22贯穿于外套管14的中空体62中的贯穿长度。于是, 能够将操作部24配置在更接近期望位置的位置上。因此,能够维持内窥 镜12的良好的操作性。此外,能够防止受到由比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 插入中空体62中的位置更靠基端侧的部位(例如中空体62的基端部和 把持部64)等引起的重力或反作用力。另外,在重新插入内窥镜12的情况下或者使用不同的内窥镜12的 情况下,只要将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从设于露出部74的切缝82引导 到中空体插入部72的前端即可,从而能够縮短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的 插入长度。此外,也能够使用与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的长度大致相同,或者 具有比其长的全长的外套管14。例如在从肛门An到观察位置或处置位置 的距离短的情况等,即使是插入部22的长度比外套管14的全长短的内 窥镜12也能够容易地使用。即,能够縮短操作部24与插入部22的弯曲 部34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提高弯曲操作的响应性和操作性,并且能够 使用更轻的内窥镜12。从而,能够提高内窥镜12的操作性。因此,如果外套管14的内径比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的外径大,即使是种类不同的 内窥镜12也能够使用共同的外套管14。因此,能够减少外套管14的种 类。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对在中空体62的前端设有球囊66的外套 管14 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4所示,即使不在中空体62的前端部 的外周面上设置球囊66也能够同样有助于提高内窥镜12的操作性。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对在中空体62的至少一部分和把持部64 中预先设置有切缝8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设置使中空体62的 内部和外部处于不连通的状态的切入部(例如在与切缝82相同位置上设 置的机械孔($ 〉 >目)或在与切缝82相同位置呈线状可割开地形成为 薄壁的薄壁部)。此情况下的切入部在将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插入中空 体62的连通路中时可容易地切除其一部分或者遍及其整体进行切除。即, 既可以在使用时切去切入部中所需部分进行使用,也可以像切缝82那样 将切入部整体切除进行使用。下面,利用图IO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 方式的变形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以相 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如图10 (A)和图10 (B)所示,在中空体62中形成有间隙86。在 该间隙86中利用比构成中空体62的部件软的部件形成软性部88。在该 软性部88中沿中空体62的轴向形成有切缝82。通过这样形成切缝82, 从而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和效果。另外,由于在软性部88中形成有切缝82,因此能够通过切缝82将 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容易地插入中空体62的内侧(连通路)。gp,在 插拔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时,或者在使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沿中空 体62的轴向移动时能够简单地开闭切缝82。并且,能够防止在切缝82 部分对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施加大的力。另外,即使有力施加在切缝 82的前端上,也能够防止切缝82意外地形成在比间隙86的前端更靠近 中空体62的前端侧。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对在间隙86中设置具有切缝82的软性部 88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10 (C)所示,代替软性部8S而将具有切 缝82的部分比其他部分形成得薄从而使其具有同样的作用。在该情况下,在插拔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时,或者在使内窥镜 12的插入部22沿中空体62的轴向移动时,能够简单地开闭切缝82。并 且,由于切缝82形成为软性的,因此能够防止在切缝82部分对内窥镜 12的插入部22施加大的力。接着,利用图ll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 方式的变形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以相 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如图11所示,在中空体62以及把持部64中形成有切缝82。该切缝 82从把持部64的基端朝向中空体62形成为螺旋状。切缝82的前端位于 中空体62的前端与基端之间的适当位置上。在使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相对于外套管14旋转时,能够使内窥镜 12的插入部22沿切缝82移动。因此,适合于在预先计划进行这样的操 作的情况下使用,从而能够提高内窥镜12的操作性。接着,利用图12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 方式的变形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以相 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如图12 (A)所示,在中空体62中沿周方向并列设置有多根金属丝 (加强部件)90。 g卩,金属丝90沿中空体62的轴向配设。在该金属丝 90中,沿中空体62的轴向埋设有例如塑料材制或钢制的细线。因此,能 够防止外套管14纵弯曲。如图3所示,有时形成于中空体62中的切缝82的至少一部分(前 端部)配设在体腔内。即,有时切缝82设在中空体插入部72中。在这 样的情况下,有时扭转外套管14,或者伴随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的旋 转,外套管14也随之旋转。这样,在扭转外套管14 (中空体62)的情 况下,能够防止切缝82随着该扭转而在体腔内等容易开闭。S卩,能够防 止切缝82意外地张开。因此,能够在闭合方向上对中空体62的切缝82 进行加强,从而能够防止在中空体插入部72中的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脱落。另夕卜,如图12 (B)所示,在切缝82周围设有厚壁部92。该厚壁部 92形成为用于对防止切缝82的开闭进行加强。因此,能够防止切缝82 在体腔内等意外地张开。接着,利用图13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 方式的变形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以相 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如图13 (A)所示,在中空体62中沿中空体62的轴向形成有多个 贯通孔(导向部)96。这些贯通孔96的孔径形成为例如每一对的孔径相 同。因此,根据中空体62插入的位置(中空体插入部72与露出部74的 关系),使用中空体62的前端侧的贯通孔96,或者使用中空体62的基端 侧的贯通孔96。如图13 (B)所示,这些贯通孔96相对于与中空体62的轴向正交 的方向倾斜地形成。在贯通孔96中,中空体62的外周侧接近把持部64 侧,中空体62的内周侧接近中空体62的前端。因此,能够提高内窥镜 12的插入部22的插入性。S卩,能够将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的前端部容 易地引导到中空体62的前端部侧。另外,在图13 (A)和图13 (B)中,示出贯通孔96沿中空体62 的轴向形成为一列,但是也可以在对置的位置上进一步形成贯通孔(未 图示)。另外,也可以像在第三实施方式(参照图1)中说明过的那样将 中空体62的贯通孔96设置为螺旋状。此外,孔径相同的贯通孔96的位 置无需如图13 (B)所示那样地邻接。下面,利用图14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 方式的变形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以相 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在中空体62中,通过切缝82连接多个贯通孔96。 因此,在使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移动到任意一个贯通孔96之后,利用 切缝82使中空体62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使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
移动到邻接的贯通孔96中。因此,将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插入到设于 中空体62的露出部74上的前端侧的贯通孔96中,当该贯通孔96从此 状态插入体腔内而成为中空体插入部72时,能够一边维持使内窥镜12 的插入部22贯穿于外套管14中的状态, 一边使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 移动到后侧的贯通孔96中。因此,始终能够选择地使用最佳的贯通孔96。接着,利用图15和图16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是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件相同的部 件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如图15 (A)和图15 (B)所示,在中空体62中形成有间隙86来 代替切缝82 (参照图2)。该间隙86形成为与适合的内窥镜12的插入部 22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宽度。另外,该间隙86的前端形成为矩形形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半圆形 等。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应力集中在间隙86的前端。.此外,间隙86不需要设置到中空体62的基端(把持部64)。艮口, 只要能够从间隙86插入插入部22且能够使该插入部22移动适当的距离 即可。能够将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通过中空体62的间隙86容易地贯穿 到中空体62的内侧。此时,能够使图16所示的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 容易地沿中空体62的间隙86移动。因此,随着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 从露出部74向中空体插入部72转移,能够使内窥镜12的插入部22向 中空体62的插入位置也容易地转移。另外,在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中,对从适当地离开外套管14的 中空体62的前端的位置到把持部64为止设置切缝82和间隙86的情况 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从中空体62的前端到把持部64遍及外套管14的 全长形成切缝82和间隙86。到此为止,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几个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包含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的 所有实施。根据上述说明能够得到下述事项的发明。另外,也可以将各项组合 起来。附记(附记项1 )1、 一种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 该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具备中空体,其具备连通路,该连通路将前端和基端分别具有的开口连 通;以及导向部,其至少设在上述中空体的侧面上,用于将内窥镜的插入部 导入上述中空体的上述连通路中。 (附记项2)2、 根据附记项l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部沿上述中空体的轴向形成。(附记项3)3、 根据附记项2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部具有切缝。(附记项4)4、 根据附记项3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缝的周围形成为软性的。(附记项5)5、 根据附记项4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缝的周围形成为薄壁。(附记项6)6、 根据附记项2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部具有间隙。(附记项7)7、 根据附记项6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间隙中配设有具有切缝的软性部。(附记项8)8、 根据附记项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 征在于,上述导向部具有多个贯通孔。 (附记项9)9、 根据附记项l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部从上述中空体的基端朝向前端形成为螺旋状。(附记项IO)10、 根据附记项9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部具有切缝。(附记项ll)11 、根据附记项9或10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部具有多个贯通孔。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该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具备中空体,所述中空体具备将前端和基端分别具有的开口连通的连通路,其特征在于,上述中空体具备插入体腔内的中空体插入部;露出部,其设在上述中空体插入部的基端部且露出于体外;以及导向部,其设在上述中空体插入部和上述露出部中的至少上述露出部上,使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从上述中空体的侧方通过上述连通路从上述中空体的前端的开口突出。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部具有切缝,该切缝形成在上述中空体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且朝向上述露出部的基端部侧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中空体中设有软性部,该软性部具有上述切缝并使上述切缝 开闭。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软性部形成为比上述露出部软。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软性部形成为比上述露出部的壁厚薄。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 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部在上述中空体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多个贯通孔。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部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在上述中空体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并朝向上述露出部的基端部侧形成,上述间隙具有与上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宽度。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间隙中设有软性部,该软性部沿上述间隙的轴向具有切缝并 使上述切缝开闭。9、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 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部沿上述中空体的长度方向形成。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械, 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部呈螺旋状形成在上述中空体中。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套管,能够与该外套管的长度无关,选择性地使用最适于从肛门到观察部位等的观察部位的内窥镜,并且能够维持内窥镜和内窥镜用处置器械的操作性。外套管(14)具备中空体(62),该中空体(62)具备将前端和基端分别具有的开口连通的连通路。上述中空体具有中空体插入部(72)、露出部(74)和切缝(82)。中空体插入部是插入体腔内的部分。露出部是设在上述中空体插入部的基端部上并露出于体外的部分。切缝设在上述中空体插入部和上述露出部中的至少上述露出部上,使内窥镜的插入部(22)的前端从上述中空体的侧方通过上述连通路从上述中空体的前端的开口突出。
文档编号A61B1/00GK101116605SQ200710128170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日
发明者吉田尊俊, 木村英伸, 松井頼夫, 松浦伸之, 高濑精介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