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传输动态沉积和静态保留的流体的三维有孔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7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传输动态沉积和静态保留的流体的三维有孔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适用于吸收制品中收集分布层的三维有 L薄膜。更具 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有孔薄膜,用于将动态沉积和静态保留的流体传输 到吸收制品的吸收芯体中。
背景技术
用于吸收体液的吸收制品是众所周知的。这些制品通常包括一个由顶片覆 盖的吸收芯体,其M使用者的皮肤定位并在使用时可以接触使用者的皮肤。 适用于吸收制品中的顶片通常为开孔薄膜,无纺布或其层压组合物。所述吸收 制品的例子包括尿布、失織U品和卫生巾。
与吸收制品有关的一个问题是保持顶片面对穿mt的表面干燥。通常,当 面对穿戴者的表面保持千燥时,吸收制品会更加舒适。为保持面对穿麟的表 面干燥,吸收制品应当會嫩从顶片除去动态沉积和静态保持的流体。动态沉积 的流体通常为使用者排出的大量流体,而静劍呆持的流体为通过表面张力而保 留在顶片内或其上的残留流体。每种都呈现不同的问题。 一方面,动态沉积的 流体必须快速传输到吸收芯体,以最小化穿戴者的不适并防止流体横向径流而 弓胞泄漏和弄脏衣服。这种通过顶片将动态沉积的流体快速传输到吸收芯体的 速度大于芯体的吸收速度。这导致未被吸收的流体集中到芯体表面上,并导致 更高含量的静^f呆持流体位于顶片的更大面积上。不管原因如何,这些静^i呆 持流体的存在弓l起高度不适以及不希望有的感觉。
从顶片去除这两类流体通常需要两种不同的并且通常^t抗的机理。例如, 为了从吸收制品表面除去静劍呆持的流体,一种方法是在无纺布的顶片和吸收 芯体之间插入一附加层,诸如无纺布。插入的无纺布层通常具有一个 L径分布, 其平均孔径小于顶片的平均 L径。这就允许插入的无纺布层S3i毛细作用将静 态流体从顶片向吸收芯体传输。尽管这可能有效地用于去除静劍呆持的流体, 但是在插入的无纺布层中较小的平均孔径干扰了动态沉积的流体快速传输到下
面的吸收芯体。尽管这具有一些优势,由于它减缓了到芯体的传输并可以防止 流体积聚在芯体表面上,这引起流体积聚在插入的无纺布层中,并可能导致流 体积聚在顶片上面或其内部,或者甚至从吸收制品的边缘泄漏。此外,如果吸 收制品变为饱禾啲话,特别是当制品被挤压时,插入的无纺布层可以在与朝向 顶片相反的方向芯吸湿度。
为了处理动态沉积的流体, 一种方法涉及在吸收制品的无纺布顶片和吸收
芯体之间插入开孔的热塑薄膜,诸如在美国专利No. 6,700,036中所描述的。薄
膜快速传输来自顶片的动态沉积流体,并趋于将流体扩散到超出主要排泄区的 芯体区。然而,该方法面临许多缺陷,源于顶片和芯体的薄膜分离。例如,未 渗透薄膜以吸收在芯体中的任何流体可f以人顶片芯吸到面对穿戴者的表面。此 外,薄膜将湿气捕获在无纺布顶片中,这是由于它通过中断毛细梯度而阻碍芯 術每湿气芯吸到远离顶片。尽管公知带有毛细尺寸开孔的薄膜适用作顶片,例
如,参见美国专利No.4,637,819,由于表面看来它们缺乏与顶片的充分撤虫,它 们从无纺布顶片除去残留流体的效果是令人质疑的这些带孔的薄膜还具有不能 将动态沉积的流体'I^I传输至i」芯体以及提供足够的芯体侧体积空间以便将流体 扩散到未饱和的芯体的缺陷。
用于去除静劍呆持流体的其它方^跑括采用形成孔的薄膜作为顶片。该方 法具有的问题是存在相当大的上表面区域,其不允许流体通过薄膜而进入下面 的吸收芯体。该上表面可以保持潮湿,特别是如果该表面为亲水性的。当在使 用期间发生接触时,该湿度可以导致薄膜粘至U穿驗的皮月灶。采用该方法的 另一问题是一鄉员客不喜欢与形成薄膜有关的塑料感。
因此,需要一种吸收制品,其可以传输动态沉积的流体和静劍呆留的流体。 其中,本发明实现了这些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制品,其旨,优化动态沉积流体和静态保留流体的传 输性。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有孔薄膜,该薄膜适用作吸收制品中的收 集分布层。该薄膜具有一组相当大的孔或者弓硫管,其通过重力将动态沉积的 流体从顶片传输到吸收芯体,所述薄膜还具有另一组较小的 L或毛细管,其被 构造成接触顶片并通过毛细作用吸引静^i呆留的流体。在一,的实施例中,
薄膜利用引流管并结合凹坑(basin)以,的速度传输动态沉积的流体,在将 所述流体传输到芯体之前上述凹坑能够收集并临时保留流体。这赋予吸收芯体 更多的时间来吸收流体,并减少了流体重新湿润顶片的可能性。而且,在一优 选的实施例中,薄膜包括一个或多个凸起,其上设有毛细管,从而它们接触顶 片或突出到顶片内,以允许毛细管芯吸走湿气。此外,凸起在顶片和芯体之间 产生了另外的空隙空间,从而便于动态沉积的流体从饱和的芯体区域横向流到 未饱和的区域。
因此,本发明一方面为一种具有引流管的三维薄膜,以便于流体M重力 和毛细管而流动,其被构造成接触吸收制品的无纺布顶片,以便流体通过毛细 作用而流动。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薄膜包括第一表面,其带有从第一表面向 下延伸并育,通过重力传输流体的弓硫管;以及A^—表面向上延伸到上表面 的凸起,所述上表面带有至少一个从上表面向下延伸的毛细管,毛细管會,通 过毛细作用传输接角灶表面的流体。如J^服,弓疏管经薄膜而快速傲俞流体 特别是动态沉积的流体。毛细管传输流体,该流体为接触凸起上表面的流体, 并包括以其它方式静劍呆留的流体。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具有收集分布层的吸收制品,所述收集分布层包 括薄膜,该薄膜带有引流管,以便于通过重力传i^流体,所述薄膜还带有毛细 管,其物理接触顶片以通过毛细作用从顶片吸引流体。在一tt^的实施例中, 该吸收制品包括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无纺布顶片;吸收芯体;以及位于顶 片和吸收芯体之间的三维薄膜,该薄膜至少包括第一表面,从第一表面向下 延伸并能够通过重力传输流体的弓疏管;以及与顶片接触并从顶片向下延伸的 毛细管,该毛细管倉,通过毛细作用从顶片吸引流体。使用时,吸收制品的三 维薄膜的弓硫管可以快速地将动态沉积到顶片上的流体传输到吸收芯体。另一 方面,三维薄膜的毛细管可以传输来自顶片的静态流体。毛细管优选包含在从 薄膜的主平面向上延伸的凸起上。这些凸起的上表面可以处于相同或不同的平 面中。这些凸起可以接触顶片的下表面,或者可以延伸3JA顶片中。M改变 凸起延伸到顶片内的程度,来自顶片所有区域的静态流体可以通过毛细管的毛 细作用而被除去。


图1显示了吸收制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其利用了申请人的三维薄膜。 图2显示了申请人三维薄膜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视图,该薄膜适用作图1 吸收制品中的收集分布层。
图3显示了图2三维薄膜的第一实施例沿图2的线2-2所取的横截面图。 图4显示了申请人三维薄膜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视图,该薄膜适用作图l
吸收制品中的收集分布层。
图5显示了图4申请人三维薄膜的第二实施例的沿图4的线44所取的横
截面图。
图6显示了申请AH维薄膜的第三实施例的平面视图,该薄膜适用作图1 吸收制品中的收集分布层。
图7显示了图6申请AH维薄膜的第三实施例的沿图6的线6-6所取的横 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l,显示了典型吸收制品10的简化图。吸收制品的例子包括尿片、 失難U品、卫生巾和對以制品。然而,应当理解,图1仅仅是为了举例而进行 显示的,并且不应当,戯辨畢为限制吸收制品的特定类型或构造。如图1所示, 吸收制品10具有两,面,面对穿戴者的表面或穿戴面18和面对衣服的表面 服衣面20。穿戴面18用于誕穿餘的身体而穿戴。吸收制品10的衣服 衣面20位于相对侧上,并且当穿戴吸收制品10时,其希望誕穿驗的内衣 ^服而放置。吸收制品10基本上包括顶片12、收集分布层15、吸收芯体16 和底片14。在这种一般的构造中可以包含其它层。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适用于吸收制品10中收集分布层15的三维有孔薄膜。 现在参照图2和3,三维薄膜包括第一表面22 (图3),其带有/Ami面22 向下延伸并旨,M重力^f俞流体的引流管40;所3^H维薄膜还包括,一表 面22向上延伸到上表面34的凸起32,戶mi:表面34带有至少一个i)U:表面 34向下延伸的毛细管36,毛细管36能够舰毛细作用传输与上表面34接触的 流体。贯穿本申请的其余部分,对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相似的部件将共用 相同的数字*莉己。
在一4腿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2具有六边形的构型。尽管六边形构型l細于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其它构型也可以用于本文描述的任何薄膜。其它构型 的例子包括圆形、卵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其它适当的构型或构型组合。六边 形构型形成了多个相邻的六边形或单元50。
在一雌的实施例中,六边形构型是基于ll网孔的,其中,"网孑L"是单元 50在一英寸的长度上排列的数目。尽管网孔数为大约ii ^im的,但可以4顿 的网孔数为从大约2到大约25,或者更iM从大约4到大约15。皿至少50% 的单元,并且更tt^S少70。/。的单元50设有弓硫管40,戶脱引流管40具有的 直径足够大以允i祸夂泄流体通过重力经三维薄膜15而被收集,并且与流体的传 输一样快。
在该实施例中,其余的单元设有一单个的凸起32,该凸起32具有上表面 34和,;ji表面34向下延伸的毛细管36。每一凸起,含有大约2到大约10个 毛细管,并且更 大约3到大约5个毛细管。这些毛细管具有一定的尺寸使 《耗细管展现出毛细作用,并因此旨^^结俞与凸起32的上表面34接触的流体。
如在图3中更加清楚地看到的,其显示了沿图2的线2-2所取的薄膜15的 放大横截面图,三维薄膜15具有凸侧或面对衣服的一侧64和相对的凹侧或面 对穿戴者的一侧62。从薄膜的第一表面22到凸起32的上表面34的距离为大约 50麟到大约30(H)W,更 大约100货妹到大约250 ttXt,并且最雌大 约200微米。尽管图3描述了凸起32的上表面34位于同一平面内,但凸起32 的上表面34可以位于不同的平面中。从薄膜的第一表面22至lj弓硫管40的底部 的距离为大约800微米到大约1400微米,更 大约900 到大约1200微 米,并且最iM大约1100棵tt。
女口在图1中所看到的,当用作吸收制品的收集分布层时,三维薄膜15位于 顶片12下面,并繊吸收芯体16的上侧或面对穿餘的一侧17。在一 的 实施例中,顶片包括由单独的纤维或线交错但不以任何规则的重复方式铺置而 形成的任何无纺布织物。可以4M本领域通常公知的适用于顶片的任何无纺布 织物。在过去,无纺布织物由多种工艺形成,例如,熔喷工艺、纺粘工艺以及 粘合梳理成网工艺。
参照图3,薄膜的第一表面22为具有多个弓硫管40的三维结构,每一引 流管都具有底部开口 42和顶部开口 44。 iM地,引流管40在顶部开口 44的方 向上为锥形的。锥形弓l流管减小了流体经薄膜从面对衣服的一侧64传输到面对
穿戴者的一侧62的可能性。弓硫管40的顶部开口 44与吸收芯体16紧密接触 (图1), Mt^顶部开口 44贴到芯体16 (图1)以确i^种紧密接触。还应当 注意,基本上只有引流管40的顶部开口 44与芯体16紧密接触(图1),从而确 保了为横向溢流而提供的空隙空间74基本保持不受阻碍。
如在图3中所看到的,凸起32/Am—表面22向上延伸到上表面34。凸起 32的上表面34与顶片12的下表面撤虫恋正伸aA顶片12内。凸起32优选具 有多个毛细管36,每一个毛细管都具有位于凸起32的上表面34上的底部开口 37以及顶部开口 38。毛细管的顶部开口 38 iM不与吸收芯体16发生接触。通 过确保毛细管36不接触吸收芯体,逸就减小了毛细管36经薄勵每流体从吸收 芯体16芯吸到顶片12的可能性。此外,凸起32产生了附加的空隙空间74,为 流体的横向传输提供了额外空间。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三维薄膜中没 有凸起,并且毛细管存在于三维薄膜15的第一表面22上。可选地,毛细管存 在于三维薄膜15的第一表面22和凸起32两者上。
如上讨论的,操作弓硫管40来处理动态沉积的流体,即快速沉积到薄B魏 一表面22上的流体通过弓硫管40而传输到下面的吸收芯体,而没有自吸收制 品逝彖的重大泄漏。弓硫管40在^Ul不需要为圆柱形的,以便以其预期的方 式发生作用,只要它们足够大以允许MH维薄膜15获取动态沉积的流体,如 同流鄉积一样快。然而,弓硫管40必须具有一定的尺寸并具有适当的表面化 学性质,以便它们不对动态沉积的流体形成障碍。已经发JM径大于约500微 米、到雌大于约900〗綠的弓硫管不Xt流体流动形成障碍。
如果弓硫管40和/或毛细管36不具有"真实,的直径(例如,它们具有卵形 开口),它们应当具有一定的尺寸以确保它们具有的等效水力直径(EHD)等于 本文描述的相超径。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等效水力直径"按如下公式定义: EHEMA/P,其中,A为不规则开口的面积,以及P为不规则开口的周长。等 效水力直径为圆形开口的直径,具有类似于做计算的不规则开口的流術荒动性。 参见美国专利No.4,324,246,其结合于此作为参考。因此,本文j柳的术语"直 径"指^H直4域EHD。
尽管通常希望弓硫管具有相当大的直径,以允许流体最好的流动,但是直 径的上限主要取决于美感并基于再润湿的考虑。那就是,对于具有相当大直径 的引流管而言,薄膜#^来趋于非常僵硬和粗糙,并且不受消费者喜欢。同样,
对于具有相当大直径的弓l流管而言,存在的更大可能性就是流体可以从吸收芯 体(例如,魏时)经薄膜傲俞至l顶片。在一雌的实施例中,引流管40具有
的直径 不大于约1200微米,并且更 不大于大约1000微米。
相反地,凸起32上的毛细管36具有较小的直径,使得它们略微不能在动 态状态下发挥作用,以倒每快速排出的相当大量流体直^f专输到下面的吸收芯 体。当然,如果尺寸和定位^S的话,毛细管36就可以从顶片除去静态流体。 毛细管36不需要为圆柱形的,以便以预期的方式,作用。它们可以为规则的 或不规则的形状。然而,毛细管36必须具有一定的尺寸并具有适当的表面化学 性质,使得它们显现毛细作用。已经发m:径小于约375微米、更 小于约 250榜 的毛细管显现毛细作用。
在一 的实施例中,最小弓硫管40的直径与最大毛细管36的直纟拉比 为至少大约2,并更 为至少大约4。这些比例趋于确保三维薄職每有效 土 过重力传输动态沉积的流体,并3Iil毛细作用从顶片去除静态流体。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希望的,弓硫管40和毛细管36相对彼此的密度和空 间主要取决于预期采用的流动^#。将引流管40和毛细管36的功能组合在单 一通道中来实施本发明也是可能的。例子可以包括星形通道,其中,星点以类 似于毛细管36的方式发挥作用,而位于中间部分的星以与弓硫管40對以的方 式发挥作用。这些组^Iit可以设置在三维薄膜15的第一表面22和威凸起32 上。
图4和图6显示了本发明三维薄膜的两个可选实施例。图5显示了图4所 示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7显示了图6所示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在两个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2具有如上戶,的六角形图形。,至少50% 的单元,并且更ttiS少70%的单元50设有弓硫管40 (参见图5和图7),引 流管40具有的直径足够大以允i神夂泄流体ilil三维薄膜15而被收集,如同流 体传输一样快。弓硫管40具有相应于图2和3 ,的尺寸和皿。
参照图4和图5描述的实施例,其余的单元设有两个或多个凸起32,凸起 32具有上表面34和从上表面向下延伸的毛细管36。凸起32的高度和每个凸起 32具有的毛细管36数目为如上BW的。尽管图5描述了凸起32的上表面34 处于同一平面内,但凸起32的上表面34可以位于不同的平面。毛细管的尺寸 和形状为如上戶/M的,使得毛细管显现毛细作用,并因此肖嫩传输与凸起32的
上表面34接触的流体。可选的,毛细管36还存在于三维薄膜15的第一表面22上。
参照图6和图7中描述的实施例,除了凸起32外,其余的单元设有从第一 表面22向下延伸的凹坑70。凹坑70具有上开口71和底部73,底部73带有从 凹坑底部向下延伸的通道72。凸起32的高度和每一凸起32具有的毛细管36 数目为如上所述的。凸起32的上表面34可以位于相同或不同的平面中。毛细 管的尺寸为如上戶M的,使得毛细管显现毛细作用,并因此肖嫩传输与凸起32 的上表面34接触的流体。可选地,毛细管36还存在于三维薄膜15的第一表面 22上。从薄膜的第1面22至鹏坑70的底部73的距离雌为大约1001絲到 大约500微米,更优选大约150微米到大约400微米,并且最,大约250微 米。
如上所述的,凹坑能够收集并保留流体,并因此用于减缓流体经三维薄膜 传输的iiit。凹坑70的上开口 71具有的直径为从大约800微米到大约1200微 米。1顿时,由于流体动态沉积至顺片上荆专输至U三维薄膜,凹坑70能够收集 并临时保留流体,同时流体31iM道72而传输到吸收芯体16 (图1)。由于吸 收芯体吸收流体的速度慢于流,积到吸收制品上的速度,凹坑的作用是减缓 到吸收芯体的传输速度,以便赋予芯体更多的时间来吸收所述流体。已经发现 直径为从大约200微米到大约500微米的通道72可以有效地减缓流体^H维薄 膜的传输,但允许经凹坑70引流。
在图6和图7描述的实施例中,凹坑70围绕着凸起32,就如同护城河围 绕城堡一样。然而,凹坑70不需要如图6所示那样围绕凸起32。例如,凹坑 70可以^^虫占据一个单元50。對班也,当凸起32和凹坑70者降細于单一的三 维薄膜时,凸起可以从薄膜的第一表面22或从凹坑70的底部发散开来,如图7 最清楚地显示的。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凹坑70和毛细管36都育辦从薄膜的 第一表面22发散。可选地,如果不希望传输来自顶片的残留静态流体,毛细管 36可以从薄膜去除。
tt^地,三维薄膜15为开 L的热塑性薄膜,其具有的径流(runoff)百分 比小于大约10%,并且其具有M锥形弓硫管增加的液術荒动速度。倒可可以 形成柔韧薄膜或薄片的热塑性材料者阿以用于生产本发明的新颖薄膜。
例举的热塑性材料包括聚酯、聚翻安、乙烯基聚合物和共聚物,例如,醋
酸乙烯酯、乙烯醇、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乳酸以及聚烯烃,例如,聚 乙烯、聚丙烯及其共聚物或混合物,其可以形成柔韧薄膜或薄片。特别优选的 开孔薄膜为聚乙烯和聚丙烯。 一种适宜的材料为聚乙烯薄膜,其具有的厚度为
从大约25微米到大约50微米。由所述材料制成的薄片或薄膜可以含有本领域
内公知的添加剂,以获得希望的物理性能。
当4顿疏冰的热塑性材料诸如聚烯烃树脂形成三维薄膜时,薄膜被处理以
便至少凹侧或面对穿戴者的一侧62为亲7jC性的。例如,制备戶/M亲7K性薄膜的 方法包括双重的表面处理,如授予Thomas等人的美国专利No.4,535,020和 4,456,570所教导的,标题分别为"开孔薄膜"(TerfomtedFilm")和"开孔薄膜的 处理,('TreatmentofPerforatedFilm"),,结合于此作为参照并A^:文。该方 法教导通过将内部化学添加齐卿表面活性齐咖入到形成薄膜的聚烯烃树脂而提 供一种表面处理。在由树脂形成薄膜前,将添加剂与树脂配合或以其它方式混 合或掺合。当形成薄膜后,通过采用电晕放电处自薄膜进行处理而完成另一 表面处理,其作用在化学添加剂上以提供具有零或接近零百分比径流的开孔薄 膜。表面活性剂提供了一种薄膜表面,其比不加入表面活性剂的聚烯烃薄膜具 有更大的极化率。较高的表面极性产生较高的可润湿性。尽管化学处理的薄膜 比未处理的薄膜极性更大,但电晕放电处理薄膜本身提供了希望的最大可润湿 性。在该方法中,可以采用任何可实现这种极性并且迁移到薄膜表面的表面活 性剂。在形成薄膜后,也可以进行表面活性剂处理。可选地,非迁移的表面活 性剂或亲水性薄膜可以被共挤出作为亲水层上的薄"表"层。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亲7k性的"用于指可由含7jC流体(例如,含水的体 液)沉积于其上而湿润的表面。亲水性和可湿性通常用涉及的流体和固体表面 之间的接触角和表面张力定义。当流体趋于自发扩M表面时就宣称表面由含 水流体(亲水性的)湿润。相反,如果含水流体不趋于自发扩散过表面,贝拨 面被视为"疏冰性的"。
通常在图2、 3、 4、 5、 6和7所示类型的三维有孔薄膜可以由直接熔融真 空成形薄膜(VFF)工艺而制备。在直接熔融VFF工艺的这种情况下,熔融状 网幅挤出到成形筛网的成形区上。横过成形筛网施加不同的压力导致熔融状网 幅与成形筛网的三维形状一致以形成单元,其最终在其尖端裂开变为开孔。可 选地,网幅可以被重新加热并局部熔化,同时网幅位于成形筛网的成形区上,
如在美国专利No.4,151,240中所教导的。希 融聚合物形成三维开孔,这是 由于熔融聚合物更容易被iiA成形筛网的开孔中。本发明的三维有孔薄膜也可 以由液压成形薄膜(HFF)工艺而形成。在HFF工艺中,当它横过成形筛网的 成形区时,喷水形式的液压撞击固体网幅。高压水的压力导致网幅与成形筛网 的三维微一致以形成单元,其最终在其尖端裂开变为开孔。
尽管上面己经描述并且特别剩列说明了本发明的某^ 实施例,但是本 发明并不意旨限于所述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可以 据lt战行各种修改,如下面权利要求书所提出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吸收制品中收集分布层的三维薄膜,包括第一表面,其带有从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延伸并能够通过重力传输流体的引流管;以及凸起,其从所述第一表面向上延伸至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带有至少一个从所述上表面向下延伸的毛细管,所述毛细管能够通过毛细作用传输与所述上表面接触的流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戶,的三维薄膜,其中戶,凸起的至少1分戶/fm:表面大致在同一平面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薄膜,所述薄膜还包括毛细管,该毛细管从戶;M第一表面延伸并會滩M毛细作用传输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的流体。
4、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维薄膜,其中所述凸起^^;m第一表面上方延伸约100到约250微米。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薄膜,其中,所述毛细管具有的直径小于 大约375綠
6、 根据权利要求1戶腿的三维薄膜,其中,戶腿弓硫管具有的直径为从 大约500微米到大约1000微米。
7、 根据权利要求6戶脱的三维薄膜,其中,戶脱毛细管具有的直径比所 述弓硫管的戶腿直纟经少小4倍。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薄膜,所述薄膜还包括从戶,第一表面 向下延伸的凹坑,戶腿凹坑具有上开口和形麟二表面的底部,所述凹坑能够 保留流体,所述第1面具有至少一个通道,所M道,A^M第二表面向下延 伸并能够至少M重力或毛细作用之一而传f献荒体。
9、 根据权利要求8戶/m的三维薄膜,其中戶皿凸^^a^m凹坑的bw^ 部向上延伸。
10、 一种吸收制品,包括 无纺布顶片,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 吸收芯体;以及位于所述顶片和所述吸收芯体之间的三维薄膜,其至少包括第一表面, 从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延伸并能够通过重力传输流体的引流管;以及接触戶诚顶 片并从所述顶片向下延伸的毛细管,所述毛细管能够通过毛细作用传输戶诚顶 片内的流体。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戶腿的吸收制品,其中戶服毛细管具有的直径小于约 375麟。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戶腿的吸收制品,其中戶腿弓硫管具有的直径为从大 约500〗W:到大约1000微米。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戶,的吸收制品,其中戶;M毛细管具有的直径比戶,弓硫管的戶脱直纟经少小4倍。
14、 根据权禾腰求10戶腿的吸收制品,戶脱吸收制品还包括,ABWH维 薄膜的所述第一表面向上延伸的凸起,戶脱凸起具有上表面,其中所述毛细管 从所述凸起的所^i:表面向下延伸。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戶腿的吸收制品,其中戶脱凸起的戶;Mi:表面与戶脱 顶片的所述下表面撤虫。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戶腿的吸收制品,其中戶腿凸起延伸入戶腿顶片内。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戶腿的吸收制品,其中戶腿凸起的至少1分戶mi:表面^m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戶,同一平面在戶;M顶片的所述下表面之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14戶腿的吸收制品,其中戶脱凸起在戶腿第一表面上方 延伸大约100到大约250微米。
19、 根据权利要求10戶腿的吸收制品,其中戶/MH维薄膜还包括凹坑,所 述凹坑从戶,第一表面向下延伸并具有上开口和形,二表面的底部,所述凹坑能够保留流体,所述第二表面具有至少一个通道,所m道,A^述第i面 向下延伸并能够至少通过重力或毛细作用之一而传输流体。
20、 根据权禾腰求19戶脱的吸收制品,其中戶腿凸起i^脱凹坑的戶;f^ 部向上延伸。
全文摘要
一种适用于吸收制品中收集分布层的三维薄膜,包括第一表面,其带有从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延伸的引流管,引流管能够通过重力传输流体;以及从所述第一表面向上延伸到上表面的凸起,其带有至少一个从上表面向下延伸的毛细管,毛细管能够通过毛细作用传输与上表面接触的流体。引流管经薄膜快速传输流体,特别是动态沉积的流体。毛细管传输静态保持的与凸起上表面接触的流体。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1181173SQ200710167650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4日
发明者R·J·赛勒 申请人:屈德加薄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