镊式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26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镊式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外科手术的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镊式缝 合器.背景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经常遇到术区位于腔隙深在而且狭窄的部位,如 扁桃体窝、鼻腔、胸腔、颅底等部位和一些内窥镜手术中需要缝合的 部位,这些部位往往位于重要器官上或其附近,组织脆弱,不耐牵拉, 如何进行这些部位的精确缝合是一个一直困扰外科医生的难题。传统 的缝合器械由持针器、缝针、缝线组成,缝针的针眼位于缝针的尾端。缝合过程为外科医生一手用镊子或止血钳等手术器械牵开组织暴露 手术野,另一手持持针器夹持穿有缝线的缝针,自要缝合的组织一侧 进针,针头从要缝合的组织另一侧穿出后松开持针器,再用同一持针 器夹持已穿出的针尖,将针拉出同时通过针的尾端将线带出,将缝针 取下后进行缝线打结,完成一次缝合。这种缝合技术在手术野暴露较 好的部位(比如皮肤的缝合)显示不出它的缺点,但在深在而且狭窄 的腔隙部位,其缺点则非常明显1、持针器较大的体积使其难以进入 一些较小的腔隙或进入后阻挡了术者的视野;2、针尖从要缝合的组织 另一侧穿出后,需要助手帮术者夹持针尖,因为在松开持针器后由于 组织的回复往往在术者夹住针尖之前使针尖重新退缩到组织中无法夹 持,但助手的帮助又带来两个问题,首先由于术区的狭小难以使助手再置入另一手术器械,其次由于助手与术者用力的不一致常常造成组 织的撕裂或缝针丢失;3、由于持针器夹持缝针的角度及缝合时用力的 角度范围有限,在深在而且狹小的腔隙术区内并不能缝合所有的伤口, 一些应该缝合的部位被迫放弃而改为填塞或压迫。由于微创外科发展 的需要,人们改进了各种缝合的器具,如中国专利局公布的专利号
为92232376.3、专利号为200520069505.X等专利文献披露的缝合器均 为针眼位于缝针前端,较好的保护了要缝合的组织,但都仅仅完成了 穿线的动作,还需要术者另一手或助手的帮助。中国专利局在2006 年l月公告的申请号为200410052745.9的专利文献披露了一种外科手 术自动缝合器,它解决了出针力的一致性问题,并减少了组织的损伤, 但是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操作程序多,不适合小腔隙的缝合。近年 来,由于人工智能、组织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开始模仿人 手制作更加微小的器械(请见 Maria Siemionow,Kagan Ozer,WlodzimierzSiemionow,Robotic assistance inmicrosurgery,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2000,(16 ) 8:643-649,机器人辅助显微外科,修复显微外科杂志,2000,(16 ) 8:643-649)或设计智能控制针(请见Patrick Sears and Pierre Dupont, A Steerable Needle Technology Using Curved Concentric Tub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October 9 - 15, 2006, Beijing, China, —种应用弯曲的同轴管的可控针才支术, 国际智能机器人系统会议,2006年10月9日-15日,中国北京),但 都限于其学科本身的发展,这些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水平,目前尚未有 可利用的器械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国内外目前类似或相关装置中出现的各种缺 点,并加以克服。其目的是通过该实用新型实现位于深在而且狭窄的 术区的精确的缝合。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镊式缝合器,其中,所述镊式缝合 器包括持针器、拾线器、线盒和弹性柄,所述持针器与拾线器均为细 杆状,并通过所述弹性柄呈V形地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持针器与拾 线器通过所述弹性柄保持V形张开,所述持针器与拾线器之间为线盒, 所述线盒内置线轴。上述镊式缝合器通过两个简单的拉杆传动结构实现了持针和拾线 的功能,两个结构均构形细长,终末端体积小,适用于深在狭小的术 区内操作,依据该原理可根据需要制作成直状、枪状或膝状等与现行 的各种镊子相同的形状,应用不同型号的缝针,以适用于不同的术区。 该设计充分考虑了医生既往的採作习惯,其外形与採作均与现行的各种镊子基本相同,医生只需对准要缝合的部位捏合一下即可完成缝合, 而且线盒的设计省去了护士穿线的繁瑣,可连续缝合,操作简单,效 率提高.该设计粗短、强度高的结构也可用于皮肤等部位的缝合,由 于不需护士穿线,可使整个手术效率提高,由于该设计结构紧凑,携 带方便,可一人操作而且操作简单,所以也适用于医务人员紧张的基 层部队医院或卫生队。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其中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镊式缝合器的总体示意图; 图2为线盒的纵切面图; 图3为线盒内轴杆的剖面图; 图4为持针器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持针器实施例一的前端橫截面;图6为本实用新型持针器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7为直形缝针的示意图;图8为弧形缝针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拾线器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图。图io为本实用新型拾线器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11为图IO所示拾线器的纵切面示意图。图12为枪状镊式缝合器的实施示意图。图13为膝状镊式缝合器的实施示意图。图14为镊式缝合器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图15为镊式缝合器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镊式缝合器由持针器21、拾线器1、弹性柄12和线 盒11组成。拾线器1和持针器21通过弹性柄12呈V形相连接为一
整体,且弹性柄12使两者保持V形张开,拾线器1的外管6前端封 闭,外管6的前端稍后偏下方为一出针孔2,外管6前端内侧偏上方 有拾线钩3,拾线钩3的前端游离,后端与外管6的外侧壁形成关节, 拾线钩3的弧度部分与拾线拉杆4形成关节,拾线拉杆4另一端与细 钢丝绳8结合于点7,细钢丝绳8绕过线盒11的顶端固定于持针器杆 15向上延长部分的顶端13,拾线拉杆4中间部位与外管6通过弹簧5 连接,拾线钩3可随拾线拉杆4的拉紧或松开而开合,弹簧5将拾线 拉杆4拉向拾线器前端方向。线盒11位于拾线器的外管6和持针器杆 15顶端之间,线盒11内有轴杆10,线轴9可装在轴杆10上,线盒 11下方为出线孔14。持针器21由持针器管17和持针拉杆18构成, 持针器杆15位于所述持针器管17与所述弹性柄12之间并与它们互 连,持针拉杆18的前端为两个可咬合的端齿22,持针器管17和持针 拉杆18的后端弯向外侧,后端有拉紧螺丝16,可以通过拉紧螺丝16 的正向或反向旋转,驱动持针拉杆18进或退,从而导致端齿22的松 开或咬合。旋紧拉紧螺丝16可使端齿22咬紧,从而固定缝针23,缝 针23的针尖处有针眼24,缝线20离开线轴9,通过线盒11的出线孔 14,穿过位于持针器管17上的固线圏19,到达持针器前端,穿过位 于缝针23前端的针眼24。如图2所示为线盒11的纵切面图,线盒11的顶壁26上有凹进, 细钢丝绳8可在其内滑动,其后壁27的中央向前突出有轴杆10,轴 杆10的顶端有与之形成关节的自动锁定挡块25,当挡块25拉开时, 可将线轴9套入轴杆10,挡块25复位可阻止线轴9脱出。线盒的下 壁缺如形成出线孔14,前壁缺如方便拆装线轴。如图3所示为轴杆10的剖面图,其内为一弹簧29顶起的滑块28, 挡块25与轴杆10顶端形成关节,挡块25后端向外延长为椭圃形,当 挡块25向外拉开时,其后端可压迫滑块28向下并导致弹簧29收缩, 可将线轴套入轴杆IO,萆外拉力去除后,弹簧29张开可推动滑块28 向上,推动挡块25复位,阻止线轴脱出。如图4所示,持针器21实施例一由持针器管17和持针拉杆18
组成,持针拉杆18位于持针器管17内,并可在其内拉动。持针拉杆 18的前端为两个弹性张开的端齿22,两个端齿22的内面形成固定的 孔隙30,孔隙30决定了缝针固定的位置和方向。持针器21后端向外 侧弯曲,持针拉杆18靠后端部分有螺紋31。持针器管17后端为一圓 形凹槽32,拉紧螺丝16上方为分开的两叶,下方为一圆盘33,与圆 形凹槽32相适合。拉紧螺丝16的旋转可使持针拉杆18向后拉或向前 推。如图5所示是持针器21实施例一的前端橫截面困,显示持针器管 17橫截面为扁圆形,其内的空管腔隙34的截面为类长方形,这样的 结构使两个端齿22在持针器管17内的角度位置固定。如图6所示持针器21实施例二的示意图,缝针23与持针器管17 呈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可使持针器前端更加纤细,以使其适用于缝 隙更小部位的缝合,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当缝针变钝时不能更换缝针, 而是需要更换持针器。如图7所示缝针23为直形,针眼24在缝针23的前端。如图8所示缝针23为弧形,针眼24在缝针23的前端。如图9所示为拾线器1实施例一的原理图,当缝针23穿过组织向 前穿过出针孔2时,缝线20即随之带出,缝线20由于穿过针眼24 而被分为两股,分别位于缝针23的上下两侧,由于整个器械的联动, 随着拾线拉杆4向后拉,使拾线钩3向后张开;当缝针23后退时,由 于组织的积压,针眼退入组织内之前,缝线20松他弯曲,同时拾线拉 杆4向前推,使拾线钩3向前闭合,穿过缝线20位于缝针23上面的 一股与缝针23之间的间隙,缝针23退出出针孔2后,缝线20位于缝 针23上面的一股则被拾线钩3钩住。如图IO所示为拾线器1实施例二的示意图,拾线拉杆4位于外管 6内,拾线拉杆4的前端为一三角片35,三角片35尖端指向前,出针 孔2位于三角片35的略下方。如图11所示为拾线器实施例二的纵切面示意图,显示缝针23位 于出针孔2内,位于拾线拉杆4和三角片35的略下方,使三角片35
正好可以穿过缝针23和缝线位于缝针上面一股之间的间隙。如图12所示为枪状镊式缝合器的实施示意图,即在图l的基础上, 将拾线器的外管6的后端和持针器杆15加工成类S形,持针器21后 端为直形,其余结构及原理同图1,使整个缝合器形成枪状,适用于 术区更加深在的术区,减少对术者视野的遮挡。如图13所示为膝状镊式缝合器的实施示意图,即在图l的基础上, 将拾线器的外管6的后端和持针器杆15加工成膝状,持针器21后端 为直形,其余结构及原理同图1,使整个缝合器形成膝状,适用于腔 隙术区更加狭窄的术区,减少对术者视野的遮挡。如图14所示为镊式缝合器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拾线器的外管6 的后端的内外两壁镂空成出叉口 36,与之相对应的持针器杆15的部 位向内侧突出有叉子37,拾线器前端结构为图9所示,拾线拉杆4在 与细钢丝绳8结合于出叉口 36下方的点7,细钢丝绳8后方固定于拾 线器后端的点38。如图15所示为镊式缝合器的外观示意图,其外形与现行的普通镊 子基本相同。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情况。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选择合适规格的镊式缝合器,将其相应的 缝针23后端置于持针器的端齿22的孔隙30中,旋紧持针器后方的拉 紧螺丝16使持针拉杆18向后拉,持针器的两个端齿22咬合,使缝针 23固定于持针器21上;拉开位于轴杆IO顶端的挡块25,使轴杆10 穿过线轴9的中央孔,松开挡块25使其自动还原完成线轴安装;牵引 线轴9的线头拉出缝线20,通过线盒ll的出线孔14,穿过位于持针 器管17上的固线團19,到达持针器前端,自下而上穿过位于缝针23 前端的针眼24,即缝线20的游离端的一股在缝针23的上方,完成穿 线。缝合器即装配完毕备用。术中需要缝合时,术者单手持镊式缝合器如持普通镊子,对准要 缝合的部位,使持针器21和拾线器1位于要缝合的组织的两边,轻轻 捏合使其两者前端靠近,缝针23穿过组织向前穿过出针孔2时,缝线20即随之带出,缝线20由于穿过针眼24而被分为两股,分别位于缝 针23的上下两侧,在这个过程的同时,由于持针器向内靠近使持针器 杆15的顶端13向外牵拉细钢丝绳8,使拾线拉杆4向后拉,进而使 拾线钩3向后张开;当缝针23后退时,由于组织的积压,针眼24退 入组织内之前,缝线20松弛弯曲,随着缝针23的后退,持针器杆15 的顶端13回复原来的位置,拾线拉杆4在弹簧5的回缩力作用下向前 推,使拾线钩3向前闭合,穿过缝线20位于缝针23上面的一股(即 游离端的一股)与缝针23之间的间隙,缝针23退出出针孔2后,缝 线20位于缝针23上面的一股(即游离端的一股)则被拾线钩3勾住, 缝针23退回原位后,缝线即留在组织中。自腔隙中取出缝合器的过程 中,由于组织积压和拾线器1的牵拉,使缝线20继续被牵拉出线盒 11 一段距离,在针眼24的外侧合适距离剪断缝线,缝线游离端也从 拾线器脱出,进行打结。剩余的缝线依然穿在针眼中,不需要再次穿 线即可进行下一次缝合。手术结束后,器械护士反方向旋转拉紧螺丝16,推动持针拉杆18 向前,两个端齿22由于弹性作用张开,取下缝针23,拉开挡块25, 取下线轴9,清洗器械,消毒备用。图14所示的镊式缝合器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具体工作情况为缝 针23在穿过组织向前穿过出针孔2的过程的同时,由于持针器向内靠 近使持针器杆15上的叉子37顶住细钢丝绳8向外推,使拾线拉杆4 向后拉,进而使三角片35退回到出针孔2的后方;当缝针23后退时, 由于组织的积压,针眼退入组织内之前,缝线20松弛弯曲,同时叉子 37向后退,拾线拉杆4在弹簧5的回缩力的作用下向前推,使三角片 35穿过缝线20位于缝针23上面的一股(即游离端的一股)与缝针23 之间的间隙,缝针23退出出针孔2后,缝线20位于缝针23上面的一 股(即游离端的一股)则被三角片35勾住,缝针23退回原位后,缝 线即留在组织中。其余过程和步骤同上述。该种缝合器相应的缝针型号固定,使用不同型号缝针如弧形缝针, 应更换相应型号的缝合器,以使出针孔2的位置和方向与所用缝针相适应。虽然这里已经参考所披露的结构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 新型并不限于所描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旨在復盖落入改进目的或者 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改变或变型。
权利要求1. 一种镊式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迷镊式缝合器包括持针器 (21 )、拾线器(1 )、线盒(11)和弹性柄(12 ),所述持针器(21)与拾线器(1)前端均为细杆状,并通过所述弹性柄(12)呈V形地 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持针器(21 )与拾线器(1 )通过所述弹性柄(12) 保持V形张开,所述持针器(21)与拾线器(1)之间为线盒(11), 所述线盒(11)内置线轴(9)。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镊式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器 (21)由持针器管(17)和位于其内的持针拉杆(18)组成, 一持针器杆 (15)位于所述持针器管(17)与所述弹性柄(12)之间并与它们互连,所述持针拉杆(18)的前端具有两个弹性张开的端齿(22),所述两 个端齿(22)的咬合面形成一固定的接纳缝针(23)的孔隙(30),并 且所述持针拉杆(18)的后端有拉紧螺丝(16),所述拉紧螺丝(16) 的下方为一圃盘(33),所述圃盘(33)与所述持针器管(17)后端的 圃形凹槽(32)相匹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镊式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器 管(17)的横截面为扁圃形,其内的空管腔隙(34)的橫截面为类长 方形,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镊式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器 (21)由持针器管(17)和位于其内的持针拉杆(18)组成, 一持针器杆 (15)位于所述持针器管(17)与所述弹性柄(12)之间并与它们互连, 一缝针(23)由两个端齿(22)夹持或直接与持针器管(17)固 定,所述缝针(23)的针眼(24)在其前端。
5. 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镊式缝合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拾线器(1)具有一外管(6)和位于其内的拾线拉杆(4), 所迷外管(6 )的前端为一出针孔(2 ),外管(6 )的前端有拾线钩(3 ), 拾线钩(3)的前端游离,后端与外管(6)的外侧壁形成关节,拾线 钩(3)的弧度部分与拾线拉杆(4)形成关节,拾线拉杆(4)另一端 与一细钢丝绳(8)相结合,所述细钢丝绳(8)绕过所述线盒(11)的顶端固 定于持针器杆(15)向上延长部分的顶端(13),拾线拉杆(4)中间部位与外 管(6)通过弹簧(5)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镊式缝合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拾线器(1)具有一外管(6)和位于其内的拾线拉杆(4), 所述拾线拉杆(4)的前端为三角片(35),所述三角片(35)的尖端 指向前, 一出针孔(2)位于所述三角片(35)的下方,供缝针(23) 出入拾线器(1)。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镊式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叙11) 的顶壁(26)上有凹进, 一细钢丝绳(8)可在其内滑动,所述线盒(ll) 的后壁(27)的中央向前突出有轴杆(10),所述轴杆(10)的顶端有 与之形成关节的自动锁定挡块(25),所述线盒(11)的下壁缺如形成 出线孔(14),前壁缺如。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镊式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10 ) 内为一弹簧(29 )顶起的滑块(28 ),所述挡块(25 )与所述轴杆(10 ) 顶端形成关节,所述挡块(25)后端向外延长为椭圓形。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镊式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器 (21)由持针器管(17)和位于其内的持针拉杆(18)组成, 一持针器杆 (15)位于所述持针器管(17)与所述弹性柄(12)之间并与它们互连,所述拾线器(1)具有一外管(6),所述外管(6)的后端的内外 两壁镂空成出叉口 (36),与所述出叉口 (36)相对应的持针器杆(15) 的部位向内侧突出有叉子(37)。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镊式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镊式 缝合器的外形为直状、枪状或膝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镊式缝合器,由持针器(21)、拾线器(1)、线盒(11)和弹性柄(12)四部分组成,持针器(21)与拾线器(1)通过弹性柄(12)呈V形连接为一整体,且弹性柄(12)使两者保持V形张开。持针器(21)的两个端齿(22)可通过后端拉紧螺丝(16)锁紧,缝针(23)的针眼(24)在针尖端。拾线器(1)的外管(6)前端有出针孔(2)和拾线钩(3),拾线拉杆(4)另一端与细钢丝绳(8)结合,细钢丝绳(8)绕过线盒(11)的顶端固定于持针器杆(15)向上延长部分的顶端(13)。依据该原理可根据需要制作成直状、枪状或膝状等与现行的各种镊子相同的形状,以适用于不同的术区。
文档编号A61B17/04GK201019791SQ20072014374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4日
发明者冯国栋, 威 吕, 李万鑫, 洋 查, 高志强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