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裤型穿着用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71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短裤型穿着用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短裤型尿布及运动短裤等的短裤型穿着用品,涉及前后腰围区域通过可分离且可再结合的连接装置而连接的上述穿着用品。
背景技术
现在,公知一种前腰围区域与后腰围区域通过可分离且可再结合
的连接装置而连接的短裤型穿着用品。例如,EP1523968A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连接装置。在该连接装置中,片材呈Z字形或倒Z字形折叠弯曲,Z字形的顶边与前后腰围区域中一方的腰围区域的内面不可剥离地相结合,Z字形的底边上安装有例如机械紧固件的环圏部件,该环圏部件与安装在另一方的腰围区域内面的钩部件相结合。顶边和底边各自的端部彼此通过中间边连接。于是,顶边和中间边的相对面彼此不可分离地相接合。专利文献1: EP1523968A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为上述现有的连接装置是安装在穿着用品的内面的,所以优选柔软而皮肤触感好的材料用于片材。另一方面,穿着该穿着用品时的连接装置中,折叠为Z字形的片材的底边和中间边呈直线状伸展,腰围方向的张力作用于连接装置。该张力作用于中间边时,因为集中于开始形成中间边与顶边接合区域的部位,所以中间边需要有抵抗该张力的强度。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理解,不易于得到具有如此强度并且柔软而皮肤触感好的片材。因为柔软而皮肤触感好的片材料多数不具备高强度。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施改良,以使短裤型穿着用品的连接装置可使用柔软而皮肤触感好的片材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对象是一种短裤型穿着用品,其中,前后腰围区域中一方的第一腰围区域及另一方的第二腰围区域在腰围方向上具有相同宽度,上述腰围方向的两側各自的侧部彼此之间通过可分离且可再结合的连接装置而连接,在上述第一、第二腰围区域重叠的状态下,在上述第一、第二腰围区域的上述腰围方向上,相对二等分上述第一、第二腰围区域的宽度的中心线,上述连接装置的剖面
形状呈对称的z字形或倒z字形中的任一方。
在所述短裤型穿着用品中,本发明的特征如下所述。上述连接装置包括折叠为片状以形成上述z字形和上述倒z字形中的任一方的支
撑部件、以及安装在上述支撑部件的紧固部件,上述支撑部件具有互
相平行的顶边和底边以及连接该两边端部彼此之间的中间边。上述顶
端部构成。上述底边的两端部由连接上述中间边的底部结合端部及与其相对的底部开放端部构成。上述顶边不可剥离地安装在上述第一腰围区域的内面,上述底边通过上述紧固部件可剥离且可再结合地安装在上述第二腰围区域的内面。上述支撑部件具有从上述底部开放端部附近沿上述底边和中间边向上述顶部结合端部延伸的片状重叠部,以分别覆盖与上述底边和上述中间边的相对面,在形成于上述底部开放端部和上述顶部结合端部之间的第一接合区域中,上述重叠部与上述底边和上述中间边相接合。上述顶边在第二接合区域与上述中间边和上述中间边的上述重叠部的任一方接合。在上述z字形及上述倒z字形的高度方向上,上述第一接合区域和第二接合区域通过上述中间边
和上述中间边的上述重叠部的任一方而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顶部结合端部与上述底部结合端部之间,上述第一接合区域和上述第二接合区域的重叠尺寸至少为
3mm。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紧固部件是粘接剂、机械紧固
5件的钩部件和机械紧固件的环圏部件的任一者,在上述第二腰围区域 的内面上设置有上述紧固部件可再结合的匹配部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支撑部件是由纤度为l-5dtex 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所构成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70g/m2的无纺布所 形成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顶边、上述中间边及上述中间 边的上述重叠部的任一者在上述顶部结合端部附近,不具有上述第二 接合区域而互相分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底边与上述重叠部在上述底部 开放端部附近,不具有上述第一接合区域而互相分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在上述底部开放端部折返上述 支撑部件而形成上述重叠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重叠部由与上述支撑部件分开 的片状材料形成。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接合区域及上述第二接合 区域的任一方是通过熔接上述支撑部件及上述重叠部所含的上述热可 塑性合成纤维彼此而形成的。
穿着本发明的短裤型穿着用品后,在连接装置中被叠为Z字形及 倒Z字形的任一形状的支撑部件的底边及中间边伸展成直状态。重叠 部通过第一接合区域与底边及中间边相接合,相对于与顶边、中间边 及中间边的重叠部的任一方相接合的第二接合区域,该第一接合区域 通过中间边及中间边的重叠部任一方相重叠。因此,片状的支撑部件 即便使用柔软而皮肤触感好的无纺布等,在穿着的穿着用品中,因为 向腰围方向的伸长力作用于伸展的底边和中间边,所以支撑部件在第 二接合区域附近不会简单地断裂。
对于本发明的各种形式及由该形式所获得效果,在以下的说明中 进行详细阐述。


6图l是一次性尿布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II-II线剖面的图。 图3是尿布的制造工序图。 图4是表示图3的IV-IV线剖面的图。 图5是图3的V-V线向视图。
图6是表示连接装置复合体一例的与图4同样的图。 图7是表示连接装置复合体另一例的与图4同样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穿着用品(一次性尿布)
6 前腰围区域
7 后腰围区域
12 侧部
13 侧部
14, 14L, 14R 连接装置
20 支撑部件
21 紧固部件(钩部件) 43 重叠部(村里部)
51 第一接合区域
52 第二接合区域
61 顶边
62 底边
63 中间边
66 顶部结合端部
67 顶部开》文端部
68 底部结合端部
69 底部开方t端部 143衬里部
151下方接合区域152上方接合区域 243重叠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短裤型穿着用品进行如下的详细说明。 图l是作为短裤型穿着用品的一个例子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 局部剖切立体图。尿布1具有前腰围区域6、后腰围区域7、介于该两 区域6、 7之间的裆下区域8,这些各个区域6、 7、 8由互相重合的内 面片2和外面片3所形成。内面片2的内侧安装有体液吸收部件5。 通过左侧部的连接装置14t和右侧部的连接装置14r,前后腰国区域6、 7的腰围方向P的各自的侧部12、 13彼此之间可开关地连接。侧部 12、 13彼此处于关闭状态的尿布1,具有腰围开口 16和一对腿围开口 17,在开口 16的边缘部,前腰围弹性部件18a及后腰围弹性部件18b 以伸长状态安装在内面片2及/或外面片3上。另外,在腿围开口 17 的边缘部,腿围弹性部件19以伸长状态安装在内面片2及/或外面片3 上。如后图4所示,连接装置14p 14R相对于二等分尿布1宽度的中 心线C-C呈互相对称分布(一并参照图5),并安装在前腰围区域6 的两侧部12各自的内面,具有机械紧固件的钩部件21。在后腰围区 域7的侧部13的内面,安装有作为前腰围区域6的紧固部件即钩部件 21的匹配方的环圏部件22。通过在尿布1中使用这些钩部件21及环 圈部件22,可以使侧部12与侧部13剥离、再结合。另外,在图l的 尿布1中,腰围弹性部件18a、 18b及腿围弹性部件19收缩,在腰围 开口 16和腿围开口 17的周边部形成皱折9a、 9b、 9c。
图2是表示图i的n-n线剖面的图。但是,后腰围区域7的侧部
13及环圏部件22以虛拟线表示,并表示该环圏部件22与钩部件21 相结合的状态。图中,内面片2及外面片3通过粘接或熔接而互相接 合。连接装置1^包括片状的支撑部件20、使用粘接剂等接合手段23 安装在该支撑部件20上的钩部件21。支撑部件20具有通过粘接剂24 不可剥离地接合在前腰围区域6的内面上的第一部分41、与第一部分
841相连并从前腰围区域6延伸至后腰围区域7且安装有钩部件21的 第二部分42、及与第二部分42相连并从后腰围区域7延伸至前腰围 区域6的第三部分43。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在由粘接或熔接而 形成的第二接合区域52不可剥离地接合,第二部分42和第三部分43 在由粘接或熔接而形成的第一接合区域51不可剥离地接合。这样的支 撑部件20在尿布1的内面一侧与穿着者的皮肤相接触,所以由柔软而 皮肤触感好的无纺布及纺织布形成。例如若是无纺布,则使用由纤度 为l-5dtex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所形成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70g/m2 的紡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热熔结合无纺布等。这样的无纺布,作 为用于连接前后腰围区域的片材料,虽然不一定具有充分的强度,但 如图所示,通过经由第一接合区域51及第二接合区域52互相接合而 使用,作为连接部件14具有充分的强度。例如在虚拟线A所包围的 第二接合区域52端部52a的附近,在穿着尿布1时作用于支撑部件 20的向腰围方向P的伸长力集中于端部52a附近的支撑部件20。但 是,在端部52a附近,支撑部件20中的第二部分42和第三部分43 通过第一接合区域51而接合,无纺布两片重叠而提高支撑部件20的 强度,从而使支撑部件20不会轻易断裂。另外,在该端部52a附近, 支撑部件20的第一部分41通过粘接剂24与内面片2相接合,所以支 撑部件20在此也不会轻易断裂。在虚拟线B所包围的钩部件21的端 部21a的附近,支撑部件20的第二部分42也通过第一接合区域51 与第三部分43相接合,所以即使向腰围方向P的伸长力作用于该端 部23a附近,支撑部件20也不会轻易断裂。支撑部件20的第一、第 二接合区域51、 52可以由局部熔接包含在支撑部件20中的热可塑性 合成纤维的无纺布来形成。
在图2的连接装置14L中,在连接支撑部件20的第一部分41和 第二部分42的折弯部位46、连接第二部分42和第三部分43的折弯 部位47、以及在第三部分43端部43a和第二部分42之间的部位48, 使相互重叠的支撑部件20彼此处于非接合状态并互相可分离。在这些 部位46、 47、 48中,形成支撑部件20且互相重叠的无纺布处于各自独立并可柔软变形的状态。支撑部件20的粘接剂24及第一接合区域 51、第二接合区域52、钩部件23等附近的部分,可能会因为这些存 在而变硬从而刺激皮肤,但部位46、 47、 48作为緩解这些部分刺激皮 肤的緩冲材料而发挥作用。因此,在该尿布1中,尽管连接装置14 安装在尿布l的内面侧,也不会因连接装置14而刺激皮肤。但是,在 尿布l中,在部位46及47、 48没必要作为緩沖材料起作用的时候, 也可以在该部位使支撑部件20彼此之间处于接合状态。
图3是举例表示连续制造图1的尿布1的工序的一部分的图,从 图右方向左方的方向是机械方向MD。在工序(l)中,从右方供应作 为外面片3的连续体的第一网状物101。第一网状物101的内面上, 以伸长状态安装有作为前腰围弹性部件18a的连续体的第一弹性部件 118、作为后腰围弹性部件18b的连续体的第二弹性部件118b、及作 为腿围弹性部件19的连续体的第三弹性部件119。
在工序(2)中,作为内面片2的连续体的第二网状物102被向机 械方向MD供应,与第一网状物101的内面相接合,形成第一复合网 状物191。
在工序(3),在第一复合网状物191中,在后续工序(8)所使用 的预定切割线192的线上规定部位,作为连接装置14的连接装置复合 体114与第二网状物102相接合,在预定切割线192两侧的规定部位 上接合有一对环圏部件122。连接装置复合体114中含有多个钩部件 121。另外,也可用横跨预定切割线192连接的1个环圏部件取代一对 环圏部件122。
在工序(4)中,体液吸收部件105与第二网状物102的所需部位 相接合。
在工序(5)中,在连接装置复合体114的下方、相邻的体液吸收 部件105和105之间,局部切除第一复合网状物191以形成构成尿布 1的腿围开口 17的圆孔193。所切除的片材196被移出工序外。
在工序(6)中,第一复合网状物191沿将其宽度二等分的中心线 (未图示),以第二网状物102为内侧,向与才几械方向MD正交的交叉
10方向CD折返。
在工序(7)中,钩部件121与环圏部件122相互重叠并接合以形 成第二复合网状物194,所述钩部件121包含在与第一复合网状物191 相接合的连接装置复合体114中,所述环圏部件122与第一复合网状 物191相接合。
在工序(8)中,在预定切割线192切割第二复合网状物194,以 获得单个的尿布1。预定切割线192沿交叉方向CD延伸,以在机械 方向MD上二等分连接装置复合体114、 一对环圏部件122及圆孔193。 在工序(l)到(8)之间,在机械方向MD上向第一、第二网状物101、 102、第一、第二复合网状物191、 194施加适当的张力,以使第一复 合网状物191在工序(6)折返时预定切割线192重叠,并且连接装置 复合体114与环圏部件122准确地重叠。特别是在工序(5)到(7) 之间,使对于第一复合网状物191的张力逐渐增大,以使连接装置复 合体114的钩部件121和环圏部件122更紧密地粘接并牢固地结合, 这样易于使尿布l保持后述图5的形状。
图4是表示图3中IV-IV线剖面的图。但是,图中以实线仅表示连 接装置复合体114,其他的第一、第二网状物101、 102及环圏部件122 等以虛拟线表示。另外,在图的上下方向分离的底边62和中间边63 之间的分离尺寸,表示得特别夸张。连接装置复合体114相对于预定 切割线192对称形成,含有在切割预定切割线192后所得的左半体11^ 和右半体114R。这两个半体114l、右半体114n成为尿布1的右側部 的连接装置14r和左側部的連接装置14l (参照图1)。图4的连接装 置复合体114包括由片状材料形成的支撑部复合体120、及通过接合 装置123安装在支撑部复合体120上的一组钩部件121 (参照图3)。 在右半体114R观察该连接装置复合体114的结构,则如下所示。右半 体114R中,作为支撑部复合体120半体的支撑部120k呈Z字形折叠, 并具有顶边61、底边62以及连接这两边61、 62的中间边63,顶边 61具有与中间边63相连的顶部结合端部66、及作为其相对端部并沿 预定切割线192切割后成为开放端的顶部开放端部67,底边62具有与中间边63相连的底部结合端部68、及作为其相对端部的底部开放 端部69。顶边61通过粘接剂124与第二网状物102相接合。底边62 通过接合装置123与钩部件121相接合。支撑部120r在底部幵放端部 69折返,沿底边62及中间边63向顶部结合端部66延伸,形成与这 两边62、 63相重叠的衬里部143。这样重叠的支撑部120R在顶边61 及中间边63的相对面在腰围方向P上至少具有5mm长度的上方接合 区域152处,不可剥离地接合。另外,在腰围方向P上、优选在具有 比这两边62、 63的长度更短尺寸的下方接合区域151处,底边62及 中间边63分别与衬里部143接合。在预定切割线192切割了连接装置 复合体114时,图中,位于右半体114r上方的第一、第二网状物101、 102形成图1的尿布1的前腰围区域6,位于右半体114r下方的第一、 第二网状物101、 102形成图1的尿布1的后腰围区域7,右半体114R 成为图1中连接装置14中的左侧部的连接装置14l。另外,图4中的 左半体包括与右半体114R呈对称的倒Z字形折叠的支撑部120l, 可作为尿布1的右侧部的连接装置14r来使用。在图3的工序中,该 支撑部120l是与尿布1相邻并先于该尿布1制造的尿布的连接装置 14l(参照圉5)。如此,在根据图3、 4所得的尿布1中,在腰围方向 P具有同样宽度的前后腰围区域6、 7处于重叠状态。在穿着该尿布l 时,为使前后腰围区域6、 7形成如图l所示的环形,在例如图4的右 半体114r中,固定底边62并使顶边61和与其一体的中间边63如虛 拟线R那样旋转,以使Z字形折叠的支撑部12(^的底边52和中间边 63呈大致直线状地伸展。
图5是图3工序的尿布1的V-V线向视图, 一并表示有将尿布l 宽度二等分的中心线C-C。另外,以虚拟线表示的尿布1的局部图是 先于以实线表示的尿布1而制造的尿布。尿布1中,腰围弹性部件18a、 18b与腿围弹性部件19呈伸长状态,具有同样宽度的前后腰围区域6、 7互相重叠地折叠,并且作为连接装置14r和連接装置14^而含有连接 装置复合体114的左半体114^和右半体114R。连接装置装置14l包括 折叠为Z字形的支撑部件20。该状态下的支撑部件20的各部名称与
12图4的支撑部120r的各部名称相同。若将尿布1打开以使互相重叠的 尿布l的前后腰围区域6、 7的间隔在图的上下方向变大,则相对于底 边62,支撑部件20的顶边61及与其一体的中间边63呈舒緩的弧形 或大致呈直线状伸展,从而使尿布1成为如图1、2所示的状态。亦即, 作为图4的右半体114k的图5中的连接装置"l是图2的连接装置14l。 因此,逸些右半体114r与圉2的连接装置1^的各部位是如下所示对 应的。图4的右半体ll"的支撑部件120K与钩部件121成为图2的 支撑部件20R与钩部件21。图4的支撑部件120R的顶边61成为图2 的第一部分41,图4的底边62与中间边63成为图2的第二部分42, 图4的衬里部143成为图2的第三部分43。图4的上方接合区域152 和下方接合区域151成为图2的第二接合区域52和第一接合区域51。 图4的顶部结合端部66和底部结合端部69成为图2的折弯部位46 和折弯部位47。在图4的右半体114r的高度方向,上方接合区域152 和下方接合区域151通过衬里部143而互相重叠。优选这些上方接合 区域152和下方接合区域151在腰围方向P上的重叠尺寸L至少是 3mm。在优选的尿布1中,对前后腰围弹性部件18a、 18b及腿围弹 性部件19,在与连接装置14及环圏部件22相互重叠的部分施加适当 的处理,以使其不会收缩而在连接装置14及环圏部件22产生皱折。 例如,在图5中,前腰围弹性部件18a中,与连接装置14t、 14r重査 的部分18a,以非伸长状态安装于前腰围区域6,或通过热处理等以不 可收缩的状态安装于前腰围区域6。
形成连接装置14的连接装置1、、 14K以及形成连接装置复合体 114的半体114L、 114r如此,因此,根据使用该连接装置复合体114 的图3的工序,将连接装置14设置在尿布1两侧的作业简单,从而易 于连续制造短裤型尿布1。但是,也可以对图3的工序进行各种变更 来制造尿布1。例如,可以将工序(3)、 (4)、 (5)这些顺序适当变更。 连接装置复合体114不安装于前腰围区域6而安装于后腰围区域7亦 可。环圏部件122也可以如此安装,即,在工序(3)中,不安装于第 二网状物102而接合于连接装置复合体114的钩部件121,在工序(6)中,在第一复合网状物191折返后,安装在与环圏部件122相对的第 二网状物102。
图6是表示连接装置复合体114一例的与图4同样的图。在该连 接装置复合体114中,衬里部143由与构成连续的顶边61、中间边63、 及底边62不为一体的片材料形成。从底部开放端部69的附近向顶部 连接端部66延伸的衬里部143不与底部开放端部69相连,而从第一 接合区域151的端部151b向水平方向伸出。从该连接装置复合体114 的右半体114r得到的連接装置14l具有逸祥的村里部143,该衬里部 143也可以与图2的第二部分43 —样、增强相对于作用在连接装置1^ 上的伸长力的强度,另外,还可以防止图2的上方接合区域51即第一 接合区域151的端部151b及钩部件121的端部接触尿布穿着者的皮 肤,作为緩解这些端部刺激皮肤的緩沖材料而发挥作用。用于衬里部 143的片材料并无特殊限制,在形成支撑部复合体120的无纺布为吸 汗性低的情况下,若使用吸汗性高的材料作为该片材料,则穿着尿布 1时即使连接装置14与皮肤密切接触也不会产生汗。
图7是表示连接装置复合体114一例的与图4同样的图。在该连 接装置复合体114的右半体114r中,形成其的支撑部复合体120中的 支撑部120r在底迫62的底部开放端部69附近向下折返,并向顶部结 合端部66延伸,从而具有如图所示覆盖底边62及中间边63的重叠部 243。重叠部243在上方接合区域152与顶边61相接合,另外在下方 接合区域151与底边62及中间边63相接合。下方接合区域151及上 方接合区域152互相重叠尺寸L,优选右半体114R中的尺寸L至少具 有3mm的长度。钩部件121通过接合装置123安装于重叠部243上。 底边62与中间边63通过粘接或熔接的暂时固定装置72而可剥离地接 合。暂时固定装置72是用于在尿布1的制造过程中,保持被折叠为Z 字形的支撑部120r的形状,具有在穿着尿布1时可以容易地剥离底边 62与中间边63的接合强度。从这样形成的右半体114r而得到的連接 装置14t与图4所得到的连接装置14l具有同祥的作用效果。亦即, 支撑部120r可在連接装置14t作为緩冲材料,重叠部243与图4的衬里部143在相对底边62与中间边63的接合形式上不同之外,相对顶 边61也是接合的,从而与村里部143同样具有相对底边62与中间边 63的增强效果。另外,钩部件121即使相对于重叠部243接合,因为 该重叠部243通过下方接合区域151与底边62成为一体,所以实质上 是与底边62相接合的。另外,图7形式的顶边61是通过上方接合区 域152与重叠部243接合的,但用顶边61与重叠部243和中间边63 相接合来取代该形式亦可。
本发明中的形成连接装置14的紧固部件,可以使用环圏部件或粘 接剂来取代图示例所使用的钩部件21。于是,可以将钩部件21匹配 方的环圏部件22更换为钩部件或粘接剂匹配方的接合面。另外,在钩 部件21与内面片2可以反复进行结合与剥离的时候,作为钩部件21 的匹配方,使用内面片2取代环圏部件22亦可。对尿布1的连接装置 14上下方向的尺寸及宽度方向尺寸并无特殊限制,例如可使上下方向 的尺寸与前后腰围侧部12、 13的长度相匹配,也可比其长度更短。钩 部件21如图所示上下分为两份使用之外,亦可分为三份以上或不分割 而作为连续体使用。连接装置14亦可用于后腰围区域7而取代图示例 的前腰围区域6。以一次性尿布1为例说明的本发明,可以在运动短 裤或失禁患者用的短裤等各种短裤上进行实施。另外,图4所例示的 支撑部120r的底部幵放端部69连接有衬里部143,如图6所例示, 由于包含有可以切离该衬里部143的意思,所以称为开放端部。
根据本发明,可以制造一种连接装置不易断裂的穿着用品。
1权利要求
1、一种短裤型穿着用品,前后腰围区域中一方的第一腰围区域及另一方的第二腰围区域在腰围方向上具有相同宽度,上述腰围方向的两侧各自的侧部彼此之间通过可分离且可再结合的连接装置而连接,在上述第一、第二腰围区域重叠的状态下,在上述第一、第二腰围区域的上述腰围方向上,相对二等分上述第一、第二腰围区域的宽度的中心线,上述连接装置的剖面形状呈对称的Z字形和倒z字形中的任一方,该短裤型穿着用品的特征在于,上述连接装置包括折叠为片状以形成上述Z字形和上述倒Z字形中的任一方的支撑部件、以及安装在上述支撑部件的紧固部件,上述支撑部件具有互相平行的顶边和底边以及连接该两边端部彼此之间的中间边,上述顶边的两端部由连接上述中间边的顶部结合端部及与其相对的顶部开放端部构成,上述底边的两端部由连接上述中间边的底部结合端部及与其相对的底部开放端部构成,上述顶边不可剥离地安装在上述第一腰围区域的内面,上述底边通过上述紧固部件可剥离且可再结合地安装在上述第二腰围区域的内面,上述支撑部件具有从上述底部开放端部附近沿上述底边和中间边向上述顶部结合端部延伸的片状重叠部,以分别覆盖上述底边和上述中间边,在形成于上述底部开放端部和上述顶部结合端部之间的第一接合区域中,上述重叠部与上述底边和上述中间边相接合,上述顶边在第二接合区域与上述中间边和上述中间边的上述重叠部的任一方接合,在上述z字形及上述倒z字形的高度方向上,上述第一接合区域和第二接合区域通过上述中间边和上述中间边的上述重叠部的任一方而重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穿着用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 顶部结合端部与上述底部结合端部之间,上述第一接合区域和上述第 二接合区域的重叠尺寸至少为3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短裤型穿着用品,其特征在于,上 述紧固部件是粘接剂、机械紧固件的钩部件和机械紧固件的环圏部件 的任一者,在上述第二腰围区域的内面上设置有上述紧固部件可再结 合的匹配部件。
4、 根据权利要求l-3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穿着用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部件是由纤度为l-5dtex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所构成的单位 面积重量为10-70g/n^的无纺布所形成的。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穿着用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顶边、上述中间边及上述中间边的上述重叠部的任一者在上述顶 部结合端部附近,不具有上述第二接合区域而互相分离。
6、 根据权利要求l-5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穿着用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边与上述重叠部在上述底部开放端部附近,不具有上述第一接 合区域而互相分离。
7、 根据权利要求l-6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穿着用品,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上述底部开放端部折返上述支撑部件而形成上述重叠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穿着用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重叠部由与上述支撑部件分开的片状材料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穿着用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接合区域及上述第二接合区域的任一方是通过熔接上述支撑 部件及上述重叠部所含的上述热可塑性合成纤维彼此而形成的。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提高连接部件强度的短裤型穿着用品。短裤型穿着用品(1)的前后腰围区域(6、7)通过可剥离且可再结合的连接装置(14a、14b)连接。连接装置(14a、14b)包括前后腰围区域(6、7)重叠时呈Z字形和倒Z字形任一形状折叠的片状支撑部件(20)和紧固部件(21)。支撑部件(20)具有形成Z字形的顶边(61)、底边(62)及连接这两边的中间边(63),底边(62)及中间边(63)的相对面上,安装有始于底边(62)的底部开放端部(69)并沿这些相对面向顶边(61)的顶部结合端部(66)延伸的片状衬里部(43)。顶边(61)通过第一接合区域(51)与中间边(63)接合,衬里部(43)通过第二接合区域(52)与底边(62)及中间边(63)接合。支撑部件(20)中,在Z字形的高度方向,第一接合区域(51)与第二接合区域(52)通过中间边(63)重叠。
文档编号A61F13/496GK101484116SQ20078002562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6日
发明者木下晃吉, 田中佳代子, 釰持泰彦, 青柳奈津子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