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裤型一次性穿着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49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短裤型一次性穿着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收和容纳身体的排泄物的短裤型一次性穿着制品。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NO.1997-38134A中的一种短裤型一次性穿戴制品,其包括面对穿用者皮肤的透液顶层、背离穿用者皮肤的不透液基底层以及插置在这些顶层和基底层之间的吸液芯体,并被构造成形成有彼此相对的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在这些腰部区域之间延伸的胯部区域、一个腰部孔和一对在该腰部孔下方的腿部孔,其中,多个围绕腰部的第一弹性构件、多个围绕腰部的第二弹性构件和多个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可收缩地连接在该制品上。
以上引用的文献中披露的制品具有沿着横向延伸跨过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的围绕腰部的上端部区域、沿着纵向延伸的腰部区域的侧区域以及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延伸的胯部区域的侧区域。在该制品中,腰部区域的侧区域被放平并通过多个沿着纵向间隔布置的粘结线在腰部区域的侧区域的各边缘附近处连接在一起。
将围绕腰部的第一弹性构件设置成彼此沿着纵向间隔给定的尺寸,并在横向上沿着围绕腰部的上端部区域延伸。将围绕腰部的第二弹性构件设置在第一弹性构件的下方,并且也沿着纵向彼此间隔给定的尺寸,同时沿着横向延伸跨过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将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设置成彼此沿着横向间隔给定的尺寸,并在围绕腿部的方向沿着胯部区域的侧区域延伸。第一弹性构件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被插置在顶层和基底层之间,并通过热融性粘合剂连接在这些层上。第二弹性构件的延伸跨过腰部区域的侧区域的部分被插置在顶层和基底层之间,并通过热融性粘合剂连接在这些层上。第二弹性构件的沿着横向延伸跨过芯体的部分被插置在基底层和芯体之间,并通过热融性粘合剂粘接在基底层和芯体上。在腰部区域的放置在朝向胯部区域旁边的侧区域的面积中,第二弹性构件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彼此立体地交叉。以上引用的文献中描述了第一弹性构件与第二弹性构件相互配合而将制品紧固在穿用者的腰部区域周围并由此可靠地防止制品沿着穿用者的腰部区域下滑。
在以上文献所披露的制品的情况中,假定围绕腰部的第二弹性构件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在这些弹性构件的交叠点处固定在一起,这里存在这样的担心,即,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的收缩力可能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拉动第二弹性构件而阻碍第二弹性构件沿着横向的所需收缩,另一方面,还存在着第二弹性构件的收缩力可能沿着横向拉动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而阻碍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的所需收缩。如果围绕腰部的弹性构件和/或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的所需收缩分别受到了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和/或围绕腰部的弹性构件的阻碍,围绕腰部的第二弹性构件不能将制品紧固在穿用者的腰部周围和/或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不能将制品紧固在穿用者的腿部周围。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制品沿着穿用者的腰部下滑和/或可能导致身体排泄物侧漏到胯部的侧区域之外。另外,在以上引用的文献中披露的这种制品的情况中,第二弹性构件沿着横向的收缩力可能直接作用在芯体上,并可能形成多个使芯体的吸液功能变差的不规则的褶皱。这是因为第二弹性构件的延伸跨过芯体的部分连接在芯体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短裤型一次性穿着制品,从而可以通过消除围绕腰部的第二弹性构件和/或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的收缩力可能阻碍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和/或围绕腰部的第二弹性构件的所需收缩的担心而有效地防止制品沿着穿用者的腰部下滑以及身体排泄物侧漏到胯部区域的侧区域之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短裤型一次性穿着制品,从而通过充分地减少第二弹性构件作用在芯体上的收缩力的效果,来防止芯体形成多个不规则的褶皱,以保持芯体所需的吸液功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裤型一次性穿着制品。该制品包括不透液基底层,其形成有彼此相对的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以及在这些腰部区域之间延伸的胯部区域;吸液片,其在整个胯部区域上延伸并进一步延伸到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基底层具有在所述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沿着横向延伸的围绕腰部的端部区域、一对沿着纵向延伸的腰部侧区域、一对在胯部区域中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延伸的胯部侧区域。基底层设置有围绕腰部的第一弹性构件,其在横向上沿着围绕腰部的端部区域延伸,以便沿着横向可收缩;多个围绕腰部的第二弹性构件,其位于第一弹性构件的下方,以便沿着横向可收缩;多个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其在围绕腿部的方向上沿着胯部侧区域延伸,以便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可收缩,该第二弹性构件从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朝向胯部区域沿着纵向彼此间隔预定的尺寸,并且腰部侧区域被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腰部孔和一对腿部孔。
该制品还包括第二弹性构件,其具有固定在腰部侧区域和在腰部侧区域的各侧边缘附近的胯部侧区域上的固定部分以及在固定部分之间沿着横向延伸通过吸液片并且既没有固定在基底层也没有固定在吸液片上的未固定部分;第二弹性构件的未固定部分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在胯部侧区域和腰部侧区域位于朝向胯部区域的一侧的范围中立体地交叉,至少在胯部侧区域中彼此立体地交叉,并且在这些弹性构件的交叠点上没有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包括以下优选实施例。
(1)与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相比,第二弹性构件在胯部区域中延伸的固定部分位于朝着胯部侧区域的侧边缘的一侧。
(2)在腰部侧区域中延伸的第二弹性构件收缩到这样一个横向尺寸,即,该横向尺寸与吸液片在横向相对侧边缘之间所测量的横向尺寸基本上相同或者比其略大。
(3)基底层包括位于吸液片侧面的第一层和位于第一层外侧的第二层;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以及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被插置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
(4)基底层具有被插置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第三层;第二弹性构件被插置在第一层和第三层之间或在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被插置在除一对夹着第二弹性构件的层之外的另一对层之间;第二弹性构件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以第三层位于其间的方式彼此分开。
(5)在吸液片的侧边缘附近形成多个粘结点(welded point),在这些点处的这些层夹置着第二弹性构件,从而粘结点位于每对第二弹性构件的相邻未固定部分之间,并沿着纵向彼此间隔预定的尺寸。
(6)吸液片包括面对穿用者皮肤的透液上层片,背离穿用者皮肤的不透液下层片以及插置在上层片和下层片之间的吸液芯体,并且至少包括所述上层片和所述吸液芯体。


图1为示出穿着制品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为示出图1中制品在将腰部侧区域连接在一起之前的局部切掉的平面展开图;图3为局部地示出腰部区域的侧区域和胯部侧区域的比例放大的平面图;图4为沿着图2中线IV-IV截得的横截面图;图5为沿着图2中线V-V截得的横截面图;图6为沿着图2中线VI-VI截得的横截面图;图7为示出穿着制品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8为示出图7中制品在将腰部侧区域连接在一起之前的局部切掉的平面展开图;图9为局部地示出腰部区域侧区域和胯部侧区域的比例放大的平面图;图10为沿着图8中线X-X截得的横截面图;图11为沿着图8中线XI-XI截得的横截面图;图12为沿着图8中线XII-XII截得的横截面图;图13为沿着图8中线XIII-XIII截得的横截面图;图14为与图9相类似的视图,以放大比例得方式局部地示出了腰部侧区域和胯部侧区域;以及图15为沿着与图10相同的线截得的制品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从以下给出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了解根据本发明的短裤型一次性穿着制品的细节。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穿着制品1A的透视图,图2为示出图1中制品1A在将腰部侧区域10连接在一起之前的局部切掉的平面展开图,图3为局部地示出腰部侧区域10和围绕腿部区域11的比例放大的平面图。在图1和2中,横向由箭头L表示,纵向由箭头M表示,围绕腿部的方向由箭头N表示(仅在图1中)。图2示出已经沿着横向和纵向拉伸的制品1A。在此使用的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的各层14、15、27、28的“内表面”术语是指面对芯体29的各表面,在此使用的各层14、15、27、28的“外表面”术语是指背离芯体29的各表面。
制品1A包括不透液基底层2、连接在基底层2的内侧上的吸液片3和各弹性构件18、19、23、30。制品1A为所谓的短裤型,并具有一个腰部孔4和一对腿部孔5。
基底层2形成彼此相对的前腰部区域6、后腰部区域8以及在这些腰部区域6、8之间延伸的胯部区域7。基底层2具有一对在吸液片3的纵向相对端3a之外沿着横向延伸通过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的围绕腰部的上端部区域9、在吸液片3的横向相对侧边缘3b之外在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中延伸的腰部侧区域10以及在吸液片3的侧边缘3b之外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延伸的胯部侧区域11。胯部侧区域11呈现出沿着制品1A的横向看时向内凸出的圆弧形。如图2所示,基底层2具有大体上沙漏状的平面形状。将基底层2沿着腰部侧区域10平放在一起,并在其边缘12附近处通过多个沿着纵向间歇布置的粘结线13连接在一起。
基底层2包括位于吸液片3一侧的第一层14以及位于第一层14外侧的第二层15。第一层14由可透气且不透液的塑料薄膜形成,第二层15由疏水性纤维非织织物形成。一对每个印有小熊头像插图16的塑料薄膜层17被连接在第二层15的内表面上。这些薄膜层17位于前腰部区域6的横向中间部分和后腰部区域8的横向中间部分。
围绕腰部的上端部区域9设有多个围绕腰部的第一弹性构件18,这些弹性构件18沿着纵向彼此间隔开并沿着横向延伸。第一弹性构件18被沿着横向以预定的比率拉伸,并在这样的拉伸状态下连接在基底层2上。换句话说,这些弹性构件18在横向上沿着围绕腰部的上端部区域9是可收缩的。
在第一弹性构件18的下方,多个围绕腰部的第二弹性构件19沿着横向延伸。第二弹性构件19从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朝向胯部区域7沿纵向彼此间隔开。第二弹性构件19被沿着横向以预定的比率拉伸,并且在这样的拉伸状态下被固定在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的基底层上和胯部区域7中位于朝向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一侧的局部范围上。换句话说,这些第二弹性构件19沿着横向可收缩。每个第二弹性构件19具有横向相对的固定部分21和未固定部分22,固定部分21被固定在腰部侧区域10的边缘12的附近处并且被固定在胯部侧区域11的边缘20的附近处,未固定部分22在相对的固定部分21之间沿着横向延伸通过吸液片3并且既没有固定在基底层2上也没有固定在吸液片3上。在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中延伸的第二弹性构件19收缩到这样一个横向尺寸,即,该横向尺寸与位于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的吸液片3的在相对侧边缘3b之间所测量的横向尺寸相同或者比其略大。
胯部侧区域11设有多个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这些弹性构件23被布置成彼此沿着横向间隔预定的尺寸并且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延伸。这些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被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以预定的比率拉伸,并在这样的拉伸状态下被固定在基底层2上。换句话说,这些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在围绕腿部的方向上沿着胯部侧区域11是可收缩的。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包括从前腰部区域6朝着胯部区域7延伸的相对于纵向大体上呈U形曲线的围绕腿部的第一弹性构件23以及从后腰部区域8朝着胯部区域7延伸的相对于纵向大体上呈U形曲线的围绕腿部的第二弹性构件23。每个弹性构件23具有沿着胯部侧区域11延伸的纵向相对侧部24和沿着横向通过胯部区域7在该侧部24之间延伸的中部25。
在胯部侧区域11中和朝向胯部区域7位于边上的各腰部侧区域10的下部区域中,各围绕腰部的第二弹性构件19的未固定部分22与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立体地交叉。在第二弹性构件19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的交叠点26(见图3)处,这些弹性构件19、23彼此没有固定,也就是说,彼此是自由的。跨过胯部区域7延伸的第二弹性构件19的固定部分21相对于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位于朝着胯部侧区域11的边缘20旁边。
吸液片3包括面对穿用者皮肤的透液上层片27、背离穿用者皮肤的不透液下层片28以及插置在这些上层片27和下层片28之间的吸液芯体29。吸液片3具有大体上为矩形的平面形状,并延伸通过胯部区域7,且进一步延伸到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中。吸液片3的纵向相对的端部区域3a由在芯体29的纵向相对端29a之外的上层片27和下层片28的沿着纵向向外延伸的部分形成,吸液片3的横向相对侧区域3b由在芯体29的横向相对侧边缘29b之外的上层片27和下层片28的部分沿着横向向外延伸形成。在端部区域3a和侧区域3b中,上层片27和下层片28被平放在一起,并且这些层27和28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未显示)彼此连接在一起。通过粘合剂(未显示)将芯体29连接在上层片27和下层片28的内表面上。
在吸液片3中,在沿着横向看时侧区域3b被向内地折叠在芯体29的上表面上,并通过粘合剂(未显示)连接在端部区域3a上。侧区域3b设有沿着纵向延伸的弹性构件30。这些弹性构件30被沿着纵向以预定的比率拉伸,并在这样的拉伸状态下固定在各侧区域3b上。换句话说,这些弹性构件30沿着纵向是可收缩的。弹性构件30被插置在上层片27和下层片28之间,并通过粘合剂(未显示)固定在这些片27和28的内表面上。
为了从图2所示的状态中得到图1所示的短裤型制品,胯部区域7与在内部的吸液片3一起弯曲,然后前腰部区域6的侧区域10和后腰部区域8的侧区域10彼此叠置,并通过多条粘结线13(见图1)在这些侧区域10的侧边缘12附近连接在一起。
图4为沿着图2中线IV-IV截得的横截面图,图5为沿着图2中线V-V截得的横截面图,图6为沿着图2中线VI-VI截得的横截面图。
在围绕腰部的上端部区域9、腰部侧区域10和胯部侧区域11中,第一层14和第二层15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通过粘合剂31、32和33间歇地连接在一起,在胯部区域7的纵向中部中,这些层14和15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通过粘合剂(未显示)间隔地连接在一起。在吸液片3中,下层片28的外表面被粘合剂(未显示)连续或者间歇地连接在第一层14的内表面上。
第一弹性构件18被插置在第一层14和第二层15之间,并通过粘合剂31固定在这些层14和15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第二弹性构件19被插置在第一层14和第二层15之间,并且其固定部分21通过粘合剂32固定在这些层14和15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第二弹性构件19的未固定部分22没有固定在第一层14和第二层15上,也就是说,与这些层14和15之间是自由的。围绕腿部的第一弹性构件23和围绕腿部的第二弹性构件23被插置在第一层14和第二层15之间,并通过粘合剂33固定在这些层14和15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
第二弹性构件19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在这些弹性构件19、23的交叠点26处没有固定在一起,从而不存在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的收缩可能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拉动第二弹性构件19并由此可能阻碍第二弹性构件19沿着横向的所需收缩的担心。类似地,不存在第二弹性构件19的收缩可能沿着横向拉动围绕腿部的部件23并由此可能阻碍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的所需收缩的担心。
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与沿着胯部侧区域11的弹性构件3一起配合以形成适于完全在穿用者腿部周围紧固的大体上封闭的环。第二弹性构件19可以充分地紧固在穿用者的腰部周围,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可以充分地紧固在穿用者的腿部周围,以防止制品1A沿着穿用者的腰部无意地滑落,另一方面,防止任何量的身体排泄物侧漏到胯部侧区域11之外。这是因为,如前所述,第二弹性构件19和/或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的收缩决不会分别阻碍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和/或第二弹性构件19的所需收缩。
第二弹性构件19的未固定部分22既没有固定在第一层14和第二层15(基底层2)上,也没有固定在吸液片3上,从而,即使在这些弹性构件19沿着横向收缩时,芯体29也几乎不会受到弹性构件19的收缩力的影响。因此,不用担心第二弹性构件19的收缩力可能在芯体29上形成多个不规则的褶皱,并由此可使芯体29的吸液功能变差。也不用担心第二层15的第二弹性构件19的未固定部分22延伸的区域可能形成多个绉纹状褶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层15的触感和外观,而且还可以清楚地识别插图16。
在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中延伸的第二弹性构件19收缩到这样一个横向尺寸,即,该横向尺寸与吸液片3的位于前、后腰部区域中的在相对侧边缘3b之间所测量的横向尺寸基本上相等或者比其略大,从而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第二弹性构件19收缩到比吸液片3小的横向尺寸并因此使芯体29沿着横向受到压缩。这样的特征可以可靠地防止芯体29形成多个褶皱。
延伸通过胯部区域7的第二弹性构件19的固定部分21相对于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位于朝着胯部侧区域11的边缘20一侧。这样的布置确保可以利用在胯部区域7中延伸的第二弹性构件19的大致整个长度上的收缩力以将吸液片3相对于穿用者的胯部区域放置,由此通过位于胯部区域7中的吸液片3可靠地吸收身体排泄物。
当制品1A在吸液片3在内部的情况下沿着纵向弯曲时,弹性构件30沿着纵向向内收缩,并且这些弹性构件30的收缩力偏压吸液片3的侧区域3b以在芯体29上升高。以这种方式升高的吸液片3的侧区域3b所形成的身体排泄物的阻挡层允许制品1A防止任何量的身体排泄物侧漏到胯部侧区域11之外。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穿着制品1B的透视图,图8为示出在图7的制品1B在将腰部侧区域10连接在一起之前的局部切掉的平面展开图,图9为局部地示出腰部区域侧区域10和胯部侧区域11的比例放大的平面图。同样在图7和8中,横向由箭头L表示,纵向由箭头M表示,围绕腿部的方向由箭头N表示(仅限于图7)。此处使用的层34的“内表面”术语是指层34中面对芯体29的表面,此处使用的层34的“外表面”术语是指层34中背离芯体29的表面。
制品1B包括不透液基底层2、连接在基底层2的内侧上的吸液吸液片3以及各弹性构件18、19、23、30。制品1B为短裤型,并具有一个腰部孔4和一对腿部孔5。
基底层2形成彼此相对的前腰部区域6、后腰部区域8以及在这些腰部区域6、8之间延伸的胯部区域7。基底层2具有一对在吸液片3的纵向相对端3a之外沿着横向延伸通过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的围绕腰部的上端部区域9、一对在吸液片3的横向相对侧边缘3b之外在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中延伸的腰部侧区域10以及一对在吸液片3的侧边缘3b之外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延伸的胯部侧区域11。胯部侧区域11呈现出沿制品1B的横向看时为向内凸出的圆弧形。基底层2被沿着腰部侧区域10平放在一起,并在其边缘12的附近处由多条沿着纵向间隔排列的粘结线13连接在一起。
基底层2包括位于吸液片3的一侧的第一层14、位于第一层14外部的第二层15以及插置在第一层14和第二层15之间的第三层34。第一层14和第二层15由疏水性纤维非织织物形成,第三层34由可透气且不透液塑料薄膜形成。一对分别印有小熊头像插图16的塑料薄膜层17被连接在第二层15的内表面上。这些薄膜层17位于前腰部区域6的横向中间部分和后腰部区域8的横向中间部分。
围绕腰部的上端部区域9设有多个围绕腰部的第一弹性构件18,这些第一弹性构件18沿着纵向彼此间隔开并且沿着横向延伸。第一弹性构件18被沿着横向以预定的比率拉伸,并在这样拉伸状态下被连接在基底层2上。换句话说,这些弹性构件18在横向上沿着围绕腰部的上端部区域9是可收缩的。
在第一弹性构件18的下方,多个围绕腰部的第二弹性构件19沿着横向延伸。第二弹性构件19从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朝向胯部区域7沿着纵向彼此间隔开。第二弹性构件19被沿着横向以预定的比率拉伸,并且在这样的拉伸状态下被固定在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中的基底层以及胯部区域7中的位于朝向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一侧的局部区域上。换句话说,这些第二弹性构件19沿着横向可收缩。每个第二弹性构件19具有固定部分21和未固定部分22,该固定部分21固定在腰部侧区域10的边缘12的附近以及固定在胯部侧区域11的边缘20的附近,该未固定部分22沿着横向通过吸液片3在相对的固定部分21之间延伸并且既没有固定在基底层2上也没有固定在吸液片3上。在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中延伸的第二弹性构件19收缩到这样一个横向尺寸,即,该横向尺寸与吸液片3的位于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的在相对侧边缘3b之间所测量的横向尺寸相同或者比其略大。
胯部侧区域11设有多个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这些弹性构件23被布置成彼此沿着横向间隔预定的尺寸并且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延伸。这些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被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以预定的比率拉伸,并在这样的拉伸状态下被固定在基底层2上。换句话说,这些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在围绕腿部的方向上沿着胯部侧区域11是可收缩的。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包括围绕腿部的第一弹性构件23和围绕腿部的第二弹性构件23。这些弹性构件23具有沿着胯部侧区域11延伸的纵向相对侧部24,以便呈现出从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朝着胯部区域7延伸的大体上为U形的曲线,以及具有在侧向部分24之间通过胯部区域7沿着横向延伸的中部25。
在胯部侧区域11和各腰部侧区域10的位于朝向胯部区域7一侧的下部区域中,各围绕腰部的第二弹性构件19的未固定部分22与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立体地相交。在第二弹性构件19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的交叠点26(见图9)处,这些弹性构件19、23没有彼此固定,也就是说,彼此之间是自由的。通过胯部区域7延伸的第二弹性构件19的固定部分21相对于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位于朝向胯部侧区域11的边缘20一侧。
吸液片3包括面对穿用者皮肤的透液上层片27以及插置在上层片27和第一层14之间的吸液芯体29。吸液片3具有大体为矩形的平面形状,并在整个胯部区域7上延伸,且进一步延伸到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中。吸液片3的纵向相对的端部区域3a由在芯体29的纵向相对端29a之外沿着纵向向外延伸的上层片27的部分形成,吸液片3的横向相对侧区域3b由在芯体29的横向相对侧边缘29b之外沿着横向向外延伸的上层片27的部分形成。侧区域3b设有多个沿着纵向延伸的弹性构件30。这些弹性构件30被沿着纵向以预定的比率拉伸,并在这样的拉伸状态下被固定在各侧区域3b上。换句话说,这些弹性构件30沿着纵向是可收缩的。通过粘合剂(未显示)以弹性构件30被上层片27的一部分包裹的方式将弹性构件30固定在上层片27上。
图10为沿着图8中线X-X截得的横截面图,图11为沿着图8中线XI-XI截得的横截面图,图12为沿着图8中线XII-XII截得的横截面图,图13为沿着图8中线XIII-XIII截得的横截面图。
在围绕腰部的上端部区域9、腰部侧区域10和胯部侧区域11中,第一层14和第二层15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由粘合剂31、32、33间隔地连接在一起,在胯部区域7的纵向中部中,这些层14和15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被粘合剂(未显示)间隔地连接在一起。
在围绕腰部的上端部区域9、腰部侧区域10和胯部侧区域11中,第二层15和第三层3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被粘合剂31、32、33间隔地连接在一起,在胯部区域7的纵向中部中,这些层15和3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被粘合剂(未显示)间隔地连接在一起。第二层15和第三层34通过多个粘结点35连接在一起,该粘结点35形成在第二弹性构件19的每对相邻的未固定部分22之间并且彼此沿着纵向间隔预定距离。粘结点35是通过将这些层15、34刚好在吸液片的各侧区域3b之外间隔地粘结在一起而形成的。
在吸液片3的端部区域3a和侧区域3b中,通过粘合剂(未显示)将上层片27的内表面和第一层14的内表面连接在一起,芯体29的下表面被粘合剂(未显示)连接在第一层14的内表面上。芯体29的上表面被粘合剂(未显示)连接在上层片27的内表面上。
第一弹性构件18被插置在第二层15和第三层34之间,并通过粘合剂31固定在这些层15和3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第二弹性构件19被插置在第二层15和第三层34之间,并且其固定部分21通过粘合剂32固定在这些层15和3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第二弹性构件19的未固定部分22没有固定在第二层15和第三层34上,也就是说,与这些层15和34之间是自由的。围绕腿部的第一弹性构件23和围绕腿部的第二弹性构件23被插置在第一层14和第三层34之间,并通过粘合剂33固定在这些层14和3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第二弹性构件19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以第三层34位于其间的方式彼此被间隔开。
第二弹性构件19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在这些弹性构件19、23的交叠点26处没有固定在一起,从而不会存在这样的担心,即,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的收缩可能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拉动第二弹性构件19并因此可能阻碍第二弹性构件19沿着横向的所需收缩。类似的,不存在这样的担心,即,第二弹性构件19的收缩可能沿着横向拉动围绕腿部的部件23并因此可能阻碍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的所需收缩。
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与沿着胯部侧区域11的弹性构件30一起配合以形成一个用于完全在穿用者腿部的周围紧固的大体封闭的环。第二弹性构件19可充分地紧固在穿用者的腰部周围,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可充分地紧固在穿用者的腿部周围,以防止制品1B沿着穿用者的腰部无意地滑落,另一方面,防止任何量的身体排泄物侧漏到胯部侧区域11之外。这是因为,如前所述,第二弹性构件19和/或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的收缩绝不会分别阻碍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和/或第二弹性构件19的所需收缩。
第二弹性构件19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以第三层34位于其间的方式彼此间隔开,从而第三层34可以适当地限制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的收缩力作用在第二弹性构件19以及第二弹性构件19的收缩力作用在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上。因此,可以可靠地确保防止弹性构件19和/或23分别干扰另一个弹性构件23和/或19的所需收缩。
第二弹性构件19的未固定部分22既没有固定在第二层15和第三层34(基底层2)上,也没有固定在吸液片3上,从而即使在这些弹性构件19沿着横向收缩时,芯体29几乎不会受到弹性构件19的收缩力的影响。因此,不用担心第二弹性构件19的收缩力在芯体29上形成多个不规则的褶皱,并由此可能使芯体29的吸液功能变差。也不用担心第二层15中的第二弹性构件19的未固定部分22延伸的区域可能形成多个绉纹状褶皱。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层15的触感和外观,还可以清楚地识别插图16。
在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中延伸的第二弹性构件19收缩为这样一个横向尺寸,即,该横向尺寸与吸液片3的位于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中在相对侧边缘3b之间所测量的横向尺寸基本上相等或者比其略大,从而不可能使第二弹性构件19收缩到比吸液片3小的横向尺寸并因此使得芯体29沿着横向受到压缩。这样的特征可靠地防止芯体29形成多个折皱。
其间插置第二弹性构件19的第二层15和第三层34由多个粘结点35间隔地固定在一起,由此即使在穿用者身体的运动传递给第二弹性构件19的情况下,由这些粘结点35可靠地防止第二弹性构件19的未固定部分沿着纵向的位移。这样,不用担心未固定部分22可能沿着纵向移位以及这些通常彼此沿着纵向间隔开的未固定部分22可能在一起。
通过胯部区域7延伸的第二弹性构件19的固定部分21相对于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位于朝向胯部侧区域11的边缘20一侧。这样的布置确保可以利用通过在胯部区域7中延伸的第二弹性构件19的大致整个长度上的收缩力来将吸液片3相对于穿用者的胯部区域放置,由此通过位于胯部区域7中的吸液片3可靠地吸收身体排泄物。
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前提下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布置,即,如图14,15所示,第一弹性构件18和第二弹性构件19被插置在第一层14和第三层34之间,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被插置在第二层15和第三层34之间。图14为与图9类似的视图,以放大的比例局部地示出腰部侧区域10和胯部侧区域11,图15为沿着与图10相同的线截得的制品1B的横截面图。在图14和15的布置中,第一弹性构件18通过粘合剂31分别粘结在层14和3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第二弹性构件19的固定部分21被粘合剂32分别固定在这些层14、3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围绕腿部的第一弹性构件23和围绕腿部的第二弹性构件23被粘合剂33固定在这些层15、3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第二弹性构件19的未固定部分22既没有固定在第一层14上,也没有固定在第三层34上,也就是说,与这些层14、34之间是自由的。第二弹性构件19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以第三层34位于其间的方式彼此间隔开。
在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的这些制品1A、1B中,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将围绕腰部的第二弹性构件19布置成朝着胯部区域7与前腰部区域6和后腰部区域8中的任意一个沿着纵向间隔预定尺寸。图1所示的制品1A可被以与图7所示的制品1B类似的方式构造而成,其中,第一层14和第二层15被多个位于第二弹性构件19的每对相邻的未固定部分之间的粘结点连接在一起,以便沿着纵向以预定尺寸彼此间隔开。
在图7所示的制品1B中,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将第一和第二弹性构件18、19以及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插置在第一层14和第三层34之间,或者将第一和第二弹性构件18、19以及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插置在第二层15和第三层34之间。当第二弹性构件19被插置在第一层14和第三层34之间时,第一层14和第三层34可以通过多个位于第二弹性构件19的每对相邻的未固定部分22之间的多个粘结点35连接在一起,以便彼此沿着纵向以预定尺寸间隔开。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将第一层14、第二层15以及第三层34通过粘结点35连接在一起和/或不仅在吸液片3的侧区域3b的附近处形成多个粘结点35,而且在各腰部侧区域10的大致整个范围上形成多个粘结点35。
用于上层片27的原料可以从亲水性纤维非织织物、具有多个孔的疏水性纤维非织织物以及具有多个细孔的塑料薄膜中选择。用于下层片28的原料可以从疏水性纤维非织织物以及可透气且不透液的塑料薄膜中选择。也可以使用包括疏水性纤维非织织物和可透气且不透液的塑料薄膜彼此层叠的复合层作为用于第一层至第三层14、15、34和下层片28的原料。还可以使用层叠在具有高耐水性的熔喷的纤维非织织物的至少一侧上的具有高强度和所需弹性的纺粘纤维非织织物。
非织织物可以从通过射流喷网成布法、针刺法、熔喷法、热粘法、纺粘法、化学粘结法制造的那些织物中选择。非织织物的组分纤维可以从由基于聚烯烃基、聚酯基和聚酰胺基的纤维以及聚乙烯/聚丙烯或者聚乙烯/聚酯的芯壳型的共轭纤维或者并列型的共轭纤维构成的一组材料中选择。
芯体29包括由绒毛浆料和超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组成的混合物或者由绒毛浆料、超吸收性聚合物颗粒和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组成的混合物,不论在何种情况下,芯体29都被压缩成所需的厚度。优选地,芯体29由例如薄棉纸或者亲水性纤维非织织物的透液层完全地包裹,以便防止芯体29脱离其最初的形状,并且防止聚合物颗粒脱落。粘合剂31、32、33可以从由热融性粘合剂、丙烯酸粘合剂和橡胶类粘合剂组成的一组中选择。
不仅可以使用粘合剂,而且可以使用多种粘结技术,例如热封或者声波密封技术实现以下连接,即,可以将层14、15、27、28、34彼此连接,将芯体29与层27、28连接,将弹性构件18、19、23、30固定在层15、14、27、28、34上。
根据本发明的短裤型一次性穿着制品的主要特征在于,第二弹性构件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没有在这些弹性构件的交叠点处固定在一起。这个特征消除了第二弹性构件的收缩可能分别影响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的所需收缩的担心。当将制品穿在穿用者身上时,第二弹性构件可以充分地紧固在穿用者的腰部周围,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可充分地紧固在穿用者的腿部周围,一方面,以防止制品沿着穿用者的腰部无意滑落,另一方面,防止任何量的身体排泄物侧漏到胯部侧区域之外。在该制品中,第二弹性构件的未固定部分既没有固定在基底层上,也没有固定在吸液片上,从而即使在这些弹性构件沿着横向收缩时,芯体也几乎不会受弹性构件的收缩力的影响。在这个有利结果的情况下,不用担心第二弹性构件的收缩力可能在芯体上形成多个不规则的褶皱,并由此使得芯体的吸液功能变差。
在通过胯部区域延伸的第二弹性构件的固定部分相对于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位于朝向胯部侧区域的边缘一侧的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在胯部区域中延伸的第二弹性构件的基本上整个长度上的收缩力来将吸液片相对于穿用者的胯部区域放置,因此位于胯部区域中的吸液片可靠地吸收身体排泄物。
在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延伸的第二弹性构件收缩到与位于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的吸液片在相对侧边缘之间所测量的横向尺寸基本上相等或者比其略大的横向尺寸的实施例中,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第二弹性构件收缩到比吸液片小的横向尺寸并因此使芯体沿着横向受到压缩。这样的特征可以可靠地防止芯体形成多个折皱。
在第二弹性构件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以形成基底层的第三层位于其间的方式彼此间隔开的情况下,第三层适当地限制了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作用在第二弹性构件上的收缩力以及第二弹性构件作用在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上的收缩力。因此可靠地确保防止这些弹性构件的收缩力与各弹性构件的所需收缩造成相互干扰。
在其间插置有第二弹性构件的第二层和第三层通过粘结点间隔地固定在一起的实施例中,即使穿用者的身体运动传递给第二弹性构件,但这些粘结点可靠地防止了第二弹性构件的未固定部分沿着纵向的位移。这样,不用担心出现这样的情况,即,未固定部分可能沿着纵向移位并且通常沿着纵向彼此分开的这些未固定部分可能集中到一起。
权利要求
1.一种短裤型一次性穿着制品,包括不透液基底层,其形成彼此相对的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以及在一个在所述前腰部区域和所述后腰部区域之间延伸的胯部区域;吸液片,其在整个所述胯部区域上延伸并进一步延伸到所述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所述基底层具有在所述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沿着横向延伸的围绕腰部的端部区域、一对沿着纵向延伸的腰部侧区域以及一对在所述胯部区域中沿着围绕腿部的方向延伸的胯部侧区域,所述基底层设有围绕腰部的第一弹性构件,其在横向上沿着所述围绕腰部的端部区域延伸以便沿着所述横向可收缩;多个围绕腰部的第二弹性构件,其位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下方,以便沿着所述横向可收缩;多个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其在围绕腿部的方向沿着所述胯部侧区域延伸,以便沿着所述围绕腿部的方向可收缩;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从所述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朝着所述胯部区域沿着所述纵向彼此间隔预定的尺寸,并且所述腰部侧区域被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腰部孔和一对腿部孔,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具有固定部分和未固定部分,该固定部分固定在所述腰部侧区域和在所述腰部侧区域的各侧边缘附近处的所述胯部侧区域上,该未固定部分在所述固定部分之间沿着所述横向延伸通过所述吸液片,并且既没有固定在所述基底层上也没有固定在所述吸液片上;以及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所述未固定部分和所述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在所述胯部侧区域和所述腰部侧区域的位于朝向所述胯部区域侧面的范围中彼此立体地交叉,至少在所述胯部侧区域中彼此立体地交叉,并且在这些弹性构件的交叠点处没有固定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着制品,其特征为,与所述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相比,在所述胯部区域中延伸的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所述固定部分位于朝着所述胯部侧区域的所述侧边缘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着制品,其特征为,在所述腰部区域的侧区域中延伸的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收缩成这样一个横向尺寸,即,该横向尺寸与所述吸液片在横向相对侧边缘之间所测量的横向尺寸基本相同或者比其略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着制品,其特征为,所述基底层包括位于所述吸液片一侧上的第一层和位于所述第一层外部的第二层;以及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以及所述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被插置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着制品,其特征为,所述基底层具有插置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的第三层;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插置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之间或在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之间;所述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被插置在夹着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一对层之外的另一对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和所述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被以所述第三层位于其间的方式彼此间隔开。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穿着制品,其特征为,在所述吸液片的侧边缘附近形成多个粘结点,在这些点处的层夹着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从而所述粘结点位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每对相邻的未固定部分之间,并沿着所述纵向彼此间隔预定的尺寸。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着制品,其特征为,所述吸液片包括面对穿用者皮肤的透液上层片、背离穿用者皮肤的不透液下层片以及插置在所述上层片和下层片之间的吸液芯体,并且至少包括所述上层片和所述吸液芯体。
全文摘要
一种短裤型一次性穿着制品(1A)由不透水基底层(2)和吸液片(3)构成,该制品具有一个腰部孔(4)和一对腿部孔(5)。穿着制品(1A)具有在其处第二弹性构件(19)被固定在围绕腰部的侧区域(10)和围绕腿部的侧区域(11)的边缘(12,20)附近的固定部分(21),穿着制品(1A)还具有定位在固定部分(21)之间且没有固定在基底层(2)和吸液片(3)上的未固定部分(22)。第二弹性构件(19)的未固定部分(22)和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与围绕腿部的侧区域(11)和围绕腰部的侧区域(10)的更靠近胯部区域(7)的部分立体地相交,并且未固定区域(22)和围绕腿部弹性构件(23)在交叠点处没有彼此固定。在胯部区域(7)中延伸的第二弹性构件(19)的固定部分(21)被定位得比围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3)更靠近围绕腿部的侧区域(11)的侧边缘(20)。
文档编号A61F13/49GK1744870SQ20048000316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30日
发明者岛田孝明, 鱼泽贵子, 高田直子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