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2749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高血压、脑中风和冠心病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多发于中老年的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刽子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上现代社会来自工作、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如工作节奏加快、疲劳、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饮食不科学、缺乏锻炼等,促使了心脑血管发病率的上升,并且发病的年龄跨度也在不断扩大,发病人群有不断年轻化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冊0)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一个死于心脑血管病,现在每年因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已近2000万。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呈现出继续增加的趋势。由于社会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心脑血管疾病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因,目前近40%的死亡者都是死于这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我国每年大约有195万新发心脑血管病人,有近156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生存的心脑血管病人500700万人,其中75%留有不同残疾,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在中国,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年龄每增加IO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要多一倍,7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接近100%,30多岁的青壮年发病者也不在少数。这类疾病对社会危害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作用和优势日益突出。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血脉不通而致。血脉不通治疗有两种方法一是疏通阻塞的管道,二是在管道被堵情况下如何保护器官组织少受损伤。前者治本,后者治标,两者辨证统一。目前认为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两大优势一是改善症状、体质;二是治疗并发症。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在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心室重构等基础上加以参麦等中药制剂,明显减少或避免了血管活性药物和洋地黄制剂的头昏、头痛、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等副反应,有利于慢性心衰的改善和纠正;而根据中医辩证对肝阳上亢等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给予不同中药施治,比单纯西药降压者血压更易稳定并持久。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备该中药制剂所用药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防己1-4,延胡索1-4,片姜黄1-4,黄花倒水莲l-4,枳实1-4,柿叶l-4。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为本领域熟知的各种剂型。所述的适合于本发明的剂型可为口服制剂、外用制剂及注射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枳实、片姜黄粉碎成粗颗粒,加3-9倍量的水,浸泡,蒸馏,得挥发油,用3-9倍于挥发油量的e-CD5(TC包合l-5小时,放冷,置冰箱中冷藏12-36小时,取出,抽滤,置干燥器中干燥24-72小时,得包合物,备用;药液及药渣另置,备用;(2)取防己、延胡索、黄花倒水莲、柿叶,加40-9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3-8倍量40-90%乙醇回流提取1-3小时,第二次加2-6倍量40-90%乙醇回流提取0.5-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在真空度为0.03-0.09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縮至在50-80。C条件下热测相对密度约为1.05-1.65的稠膏,药渣备用;(3)取(2)醇提后所得药渣与(1)所得药液及药渣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4-12倍量水,煎煮l-3小时;第二次加3-9倍量水,煎煮0.5-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在真空度0.03-0.09Mpa的条件下滤液减压浓缩至在50-80。C条件下热测相对密度约为1.05-1.65的清膏,放至室温,加乙醇至药液含醇量达30-90%,边加边搅拌,静置12-36小时,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在真空度0.03-0.09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縮至在50-80。C热测条件下相对密度约为1.35-1.40的稠膏;(4)取(3)所得稠膏与(2)所得稠膏合并,充分混匀,在真空度0.03-0.09Mpa,温度50-8(TC条件下真空干燥,得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制备得到所需制剂。本发明中药制剂可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疗效确切,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质量可控,外形美观,携带和服用方便等特点。具体实施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仅限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发明的实质实施例1胶囊剂的制备胶囊剂的组成为防己666g,醋制延胡666g,片姜黄666g,黄花倒水莲666g,枳实333g,柿叶333g。胶囊剂的制备方法为(1)取枳实、片姜黄粉碎成粗颗粒,加6倍量的水,浸泡半小时,蒸馏6小时,得挥发油约4ml,用6倍于挥发油量的e-CD50'C包合3小时,放冷,置冰箱中冷藏24小时,取出,抽滤,置干燥器中干燥48小时,得包合物约20g,备用;药液及药渣另置,备用;(2)取防己、延胡索、黄花倒水莲、柿叶,加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5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4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在真空度为0.06-0.07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在7(TC条件下热测相对密度约为1.35-1.40的稠膏,备用;(3)取(2)醇提后所得药渣与(1)所得药液及药渣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在真空度0.06-0.07Mpa的条件下滤液减压浓縮至在6(TC条件下热测相对密度约为1.35-1.40的清膏,放至室温,加95%乙醇至药液含醇量达60%,边加边搅拌,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在真空度0.06-0.07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縮至在7(TC热测条件下相对密度约为1.35-1.40的稠膏;(4)取(3)所得稠膏与(2)所得稠膏合并,充分混匀,在真空度0.08-0.09Mpa,温度65-75'C条件下真空干燥,得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加约20%微粉硅胶与糊精,用95%乙醇制软材,用16目筛制粒,为使颗粒含水量为5%左右,在7(TC条件下干燥,14目筛整粒,得干颗粒,粉碎,加入P-CD包合物,混匀,装胶囊,约制成1000粒,即得。实施例2片剂的制备片剂的组成为防己333g,醋制延胡333g,片姜黄333g,黄花倒水莲333g,枳实166g,柿叶166g。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将最后所得细粉,加入适量淀粉制粒、干燥,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衣,即得。实施例3颗粒剂的制备颗粒剂的组成为防己999g,醋制延胡999g,片姜黄999g,黄花倒水莲999g,枳实500g,柿叶500g。制备方法同实施例l。实施例4丸剂的制备丸剂的组成为防己500g,醋制延胡500g,片姜黄500g,黄花倒水莲500g,枳实250g,柿叶250g。提取方法同实施例1,并按照丸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所需的丸剂。本发明在进行胶囊剂的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过程中有以下具体实施的情况提取工艺研究一、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延胡索购自振兴药材公司,经湖南省药品研究服务中心鉴定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yanhusuoW.T.Wang的干燥块茎。除去须根,洗净,晒千。照醋炙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nD)烘干,使用前粉碎成粗颗粒。防己购自振兴药材公司,经湖南省药品研究服务中心鉴定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印haniatetrandraS.Moore的干燥根。使用前粉碎成粗颗粒。枳实购自振兴药材公司,经湖南省药品研究服务中心鉴定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为芸香科植物甜橙Citrus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使用前粉碎成粗颗粒。片姜黄购自振兴药材公司,经湖南省药品研究服务中心鉴定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的干燥根茎。使用前粉碎成粗颗粒。柿叶购自振兴药材公司,经湖南省药品研究服务中心鉴定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kakiL.f.的干燥叶。使用前粉碎成粗颗粒。黄花倒水莲购自振兴药材公司,经湖南省药品研究服务中心鉴定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为远志科植物黄花倒水莲PolygalaaureocaudaBunn.的根。使用前粉碎成粗颗粒。二、提取工艺路线的设计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其功能主治为理气活血,通脉止痛。现按中药新药6(2)类的技术要求对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工艺进行研究。根据处方中不同药味所含有效成分及其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临床用药的要求、制剂需要,将处方中六味药分为三部分进行不同条件的提取研究。1、乙醇提取的药味①防已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粉防已碱对离体猫心冠状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冠脉流量增加,且与给药浓度成正比;此外它还可降低兔心肌匀浆耗氧量,对实验性心肌梗死有一定保护作用。粉防己碱对血管、血压的影响主要为对离体兔主动脉条具有直接的松弛作用,能对抗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钾引起的收縮,犬静脉注射粉防己碱后动脉压降低达23%,舒张压降低幅度明显大于收縮压,且降压平稳;防已还具有抗心律失常、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抗炎、抗肿瘤、利尿等作用。其主要成分含粉防已碱、防已诺林碱、轮环藤酚碱、氧防已碱、小檗胺等。这些生物碱类化合物脂溶性较强,故宜采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提取后再用水提取。②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主治胸痹心痛,脘腹疼痛,腰痛,疝气痛,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延胡索的各种制剂均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尤以粉剂、醇制浸膏及醋制浸膏作用最明显,其镇痛的有效成分为延胡索乙素、丑素及甲素等生物碱[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为延胡索醇提物能显著扩张离体兔心和在体猫心的冠状血管,降低冠脉阻力和增加血流量,其有效成分消旋四氢掌叶防已碱(乙素)均有选择性对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此外,延胡索还具有抗溃疡、催眠和镇静作用。其主要成分含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素丁素、掌叶防已碱、原阿片碱、黄连碱及小檗碱等多种生物碱。根据药理试验及其生物碱在乙醇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故延胡索拟采用一定浓度的醇提取后再用水提取。③柿叶具有止咳定喘,生津止渴,活血止血。主治咳喘,消渴及各种内出血,臁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柿叶醇提取物能使麻醉狗冠脉血流量平均增加78.3%,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保护率为60%;分别静注柿叶醇提取物50mg/kg、100mg/kg对麻醉狗能增加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与心搏指数、减慢心率,减轻心脏后负荷,明显增加冠脉流量,使心脏每分钟耗氧量下降;柿叶能使小鼠出血时间缩短44.7%,凝血时间缩短34.3%;对实验性血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成分为黄酮苷、酚类、树脂、香豆精类、齐墩果酸、熊果酸、琥珀酸等有机酸类化合物。故柿叶宜用一定浓度的醇提取后再用水提取。黄花倒水莲具有补虚健脾,散瘀通络。主治劳倦乏力,子宫脱垂,小儿疳积,脾虚水肿,带下清稀,风湿痹痛,腰痛,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花倒水莲提取液能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急性心肌缺血,降低豚鼠离体心脏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对大鼠肾型高血压具有降压作用,并对其心室肥厚具有保护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皂苷、糖类、有机酸、氨基酸、香豆精类成分。故黄花倒水莲宜用一定浓度的醇提取后再用水提取。上述四味药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均可溶于乙醇中,故以上四味药拟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考虑到以上四味药中还含有的部分水溶性的有效成分,醇提不能完全提取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故醇提后药渣再水提。2、提取挥发油的药味①枳实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胸痹,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枳实注射液及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静脉注射对麻醉犬能显著增强多种心肌收縮性和泵血功能的指标,具有强心、增加心输出量和收缩血管提高总外周阻力;枳实煎液对家兔肠管及麻醉狗在体胃肠运动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有抗炎、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果实含橙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N-甲基酪胺等,其果皮含按发油(0.469%),其成分为a-蒎烯,e-蒎烯,月桂烯,柠檬烯,樟烯,Y-松油烯等。根据枳实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应先蒸馏挥发油后,再用水提取。②片姜黄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主治血滞经闭,行经腹痛,胸胁刺痛,风湿痹痛,肩臂疼痛,跌扑损伤。根据片姜黄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应先蒸馏挥发油后,再用水提取。综上所述,提取工艺路线为枳实和片姜黄含有挥发油,故宜先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药渣再与其余醇提四味药的药渣一同进行水提取。延胡索、柿叶、黄花倒水莲及防已四味药中有效成分主要为醇溶性成分,但也有水溶性成分,故拟采用先乙醇提取,药渣再与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一同用水提取,水提液浓縮后经醇沉淀,以除去部分杂质,即保证疗效,又便于制剂的成型。水提醇沉、醇提的干膏总得率为11%左右,因干浸膏易吸潮,为了使大生产操作可行,防止制成胶囊后吸潮,经预试验证明干膏中需加约20%的辅料,醇提、水提及挥发油包合工艺条件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三、提取工艺技术条件的研究1、延胡索、防己、柿叶、黄花倒水莲四味药乙醇提取条件优选根据前面提取工艺路线设计,延胡索、防己、柿叶、黄花倒水莲四味药拟采用乙醇提取。考虑到可能影响乙醇提取效率的主要有乙醇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时间、醇提次数等四个因素。因此,我们选择乙醇提取次数单独进行考查,然后再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乙醇用量、浓度及提取时间三个因素进行考查,以干浸膏得率、粉防己碱含量为考査指标,通过方差分析来优选上述四味药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技术条件。1.1延胡索、防己、柿叶、黄花倒水莲四味药醇提次数的考查由于乙醇提取次数可能对延胡索、防己、柿叶、黄花倒水莲等四味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有影响,故我们进行了乙醇提取次数的考查试验。具体方法如下称取防己22.2g,延胡索22.2g,柿叶ll.lg,黄花倒水莲22.2g(共77.7g),加8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6倍,2小时;6倍,l小时;4倍,l小时),过滤,第一、二次滤液合并,第三次滤液另器保存,并将这两部分药液分开减压浓縮、干燥至恒重,称重并测定粉防己碱的含量,并分别考査这两部分的干浸膏得率及防己中粉防己碱的转移率,结果见表l。表l延胡索、防己、柿叶、黄花倒水莲四味药醇提次数的考查<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本研究用防己药材中粉防己碱的含量为0.84%。从上表可以看出,防己、延胡索等四味药加80%乙醇提取二次,其干浸膏得率和粉防己碱的转移率均达到了90%以上,第三次提取仅占4-9%,故上述四味药正交试验醇提次数采用二次即可。1.2正交试验优选防己、延胡索等四味醇提条件1.2.1材料与仪器药材由湖南振兴药材公司提供,粉防己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供含量测定用),试剂均为分析纯。1.2.2方法与结果取防己22.2g、延胡索22.2g、柿叶ll.lg、黄花倒水莲22.2g,以乙醇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为考査因素,每个因素选择三个不同的水平,回流提取二次,以醇提干浸膏得率、粉防己碱转移率为实验优选指标,确定合理工艺,在平行操作条件下,按U(34)表做正交试验。表2因素水平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1.2.3醇提干浸膏得率的测定方法取延胡索、防己等四味药材,置回流提取装置中,按正交试验设计加乙醇回流提取,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小体积,转移到已恒重的蒸发皿中,置水浴上蒸干,再于105x:干燥至恒重,置干燥器中冷却0.5小时,精密称重,并按下式计算醇提干浸膏得率。干膏重量干膏得率(%)=-X100%生药量1.2.4防己药材及醇提干浸膏中粉防己碱的含量测定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垸基硅垸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乙腈-0.2%二乙胺溶液(50:2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粉防己碱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称取粉防己碱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lml中含0.lmg的溶液,即得。干浸膏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精密加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30分钟,取出,放冷,称定重量,加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即得。防己药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粉末(过三号筛)0.3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浓氨试液lml,放置1小时,加氯仿适量,加热回流提取至提取液无色,放冷,提取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5%的冰醋酸提取5次,每次25ml,合并5%的冰醋酸液,加浓氨试液,调节溶液的PH值至IO,加氯仿提取5次,每次25tnl,合并氯仿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适量使溶解,置25ml量瓶中,并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5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粉防己碱的提取量Ong)=干膏中粉防己碱的含量X干膏重量1.2.5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表3醇提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1.2.6方差分析将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4方差分析及结果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注其中"**"为异常显著性差异,F。.。5(2,2)=19.00,F。.。,(2,2)=99.00。从方差分析结果可知:A因素有异常显著性差异(P〈0.01),B、C因素差异不显著(P〉0.05)。A因素中A2〉A3〉A,选择显著因素的最好水平为A2;B因素中B,B2〉B,,C因素中C3>C2>C,,因B、C因素没有显著性差异,为次要因素,可根据节省成本的原则和考虑与A因素的最好水平A2搭配来选择,B因素中B2水平,C因素中C3水平与A2搭配,醇提干膏得率和粉防己碱转移率均较高,故选择玍82(:3.组合为佳。即第一次加80%乙醇5倍量,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80%乙醇4倍量,回流提取l小时为延胡索、防己等四味药醇提的最佳工艺。由于本研究选择的提取方案A2B2C3已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中,故不做验证试验。2、枳实、片姜黄挥发油提取考査试验2.1枳实、片姜黄挥发油提取时间的考査试验枳实、片姜黄药材中含有挥发油,为有效成分。我们将枳实、片姜黄粉碎成粗颗粒与不粉碎分别提取挥发油,对挥发油的得量及提取时间进行了对比考査,具体方法如下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中的乙法进行试验,分别准确称取未粉碎枳实66.6g、片姜黄133.2g,粉碎成粗颗粒的枳实66.6g、片姜黄133.2g,置2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6倍量的水(1200ml),混匀,浸泡30分钟,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器,置可控温电炉上缓缓加热至沸,开始计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每隔l小时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挥发油总得率,结果见下表5。表5药材粉碎与不粉碎提取挥发油比较试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未粉碎药材提取约8小时,粉碎药材提取约6小时,均可得到0.85ml挥发油,得率为0.425%,两者提取挥发油的得率相当,但药材粉碎成粗颗粒后,可縮短挥发油的提取时间2小时,为节省能耗,故选择药材粉碎成粗粉,加6倍量水浸泡半小时后提取挥发油6小时的工艺。按上述最佳提取工艺,对三批枳实、片姜黄药材的挥发油进行了考察,结果见表6。表6三批枳实、片姜黄提取挥发油试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从上表可看出三批药材粉碎后,分别提取挥发油6小时,所得挥发油得率均在0.41%以上。2.2e-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工艺研究2.2.i正交试验优选e-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条件为了避免在制剂过程中从枳实、片姜黄中所提挥发油的损失,且利于与其它组分混匀制成制剂,我们采用u(34)表,对e-CD用量、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三个因素进行考査,并根据参考文献[24'25],每个因素选择三个不同的水平,以包合物得量、挥发油的包合率为考查指标,采用方差分析来优选e-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表7因素水平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2.2.2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按正交试验设计取P-CD,加入10倍量的蒸馏水,加热溶解并降至规定温度后,置可控温的磁力搅拌器上,加入lml枳实、片姜黄挥发油,恒温搅拌至规定时间,冷后置冰箱冷藏24小时,抽滤至干,并用石油醚(30-6(TC)30ml洗涤三次,置干燥器中放置48小时,即得白色粉末状挥发油0-CD包合物。2.2.3挥发油空白回收率试验取枳实、片姜黄挥发油lml,置250ml蒸馏瓶中,加蒸馏水80ml,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进行蒸馏,到油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冷至室温,读数。结果得油量为0.92ml,挥发油空白回收率为92%。2.2.4包合物得率及挥发油包合率计算将所得到的干燥包合物精密称重,置250ml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200ml,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中的乙法,提取挥发油,至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1小时,读数,得到回收挥发油的量。计算公式<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formula>注枳实、片姜黄的相对密度为0.9878g/ml<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formula>2.2.5正交试验方案、结果及方差分析表8e-环糊精包合挥发油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表<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表9包合物得率方差分析结果表<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注-"*"为有显著性差异,F。.。5(2,2)=19.00从方差分析结果可知A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B、C因素差异不显著(P>0.05),板差Rb〉R。,故影响实验结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为A〉B〉C。A因素中A2〉As〉A"选择显著因素的最好水平为A2;B因素中B々B3〉B2,C因素中C2>C3>C1;且B、C因素没有显著性差异,为次要因素,可根据节省能耗的原则和考虑与A因素的最好水平A2搭配来选择,B因素中B,水平,C因素中C2水平与A2搭配,挥发油包合率及包合物得率均较高,故B因素选择Bt水平为较佳水平,C因素选择C2水平为较佳水平,故最佳试验方案应为AAG.,即用挥发油量的6倍量e-CD包合,包合温度为5(TC,包合时间为3小时。由于本研究选择的提取方案AAC2已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中,故不做验证试验。3、延胡索、防己等四味醇提后的药渣与枳实、片姜黄药渣水提条件的优选3.1水提工艺煎煮次数的选择试验取片姜黄22.2g、枳实ll.lg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药液与延胡索22.2g、防己22.2g、黄花倒水莲22.2g、柿叶11.lg8(^乙醇提取二次后的药渣合并,加水煎煮三次(8倍,2小时;6倍,l小时;6倍,l小时),过滤,第一、二次滤液合并,第三次滤液另器保存,并将这两部分药液分开减压浓缩、干燥至恒重,称重并测定干膏中柚皮苷的含量,并考査这两部分的干浸膏得率及柚皮苷的提取量,结果见表10。表10煎煮次数的选择试验煎煮次数干浸膏得率(%)占(%)柚皮苷含量(%)柚皮苷转移率(%)占(%)第一、二次煎煮11.4891.12.2560.0793.63第三次煎煮1.128.91.574.096.37试验结果表明醇提后药渣与提挥发油后药渣加水煮煎二次,其干浸膏提取率和柚皮苷提取率均达90%以上,第三次煮煎的仅占6-9%,说明两次煎煮已基本提取完全,故从节省能耗考虑,我们采用水煎煮两次的工艺。3.2正交试验优选水提取条件根据前面提取工艺路线设计,取片姜黄22.2g、枳实ll.lg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药液与延胡索22.2g、防己22.2g、黄花倒水莲22.2g、柿叶11.1880%乙醇提取二次后的药渣合并,加水提取。以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浸泡时间为考查因素(设计3个水平),在平行操作条件下,按L9(34)表做正交试验,以干浸膏得率、柚皮苷转移率为考査指标,采用方差分析来优选上述药味的最佳水提工艺。因素水平见表ll。表ll因素水平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column></row><table>3.2.1水提干膏的制备、重量测定及得率计算取片姜黄22.2g、枳实ll.lg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药液与延胡索22.2g、防己22.2g、黄花倒水莲22.2g、柿叶11.lg8(W6乙醇提取二次后的药渣合并,按正交试验设计加水煎煮(每次提取前先称重,煮沸到规定时间前10分钟再称重并补加水到原重量,再煮沸10分钟)二次,滤过,滤液浓缩至小体积,转移到已知重量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再于105'C干燥至恒重,置干燥器中冷却0.5小时,精密称重,按下式计算干膏得率。干膏重量干膏得率=--X100%生药量3.2.2枳实药材和干浸膏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中枳壳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垸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25:75)(用磷酸调节pH值至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3nm。理论板数以柚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干浸膏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干浸膏粉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小时,取出,放冷,密塞,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枳实药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枳实细粉(过三号筛)约0.5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小时,取出,放冷,密塞,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柚皮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ml含0.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各5u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即得。本研究用枳实药材中柚皮苷的含量为4.3%。3.2.3正交试验方案、结果及方差分析表12水提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注其中"*"为有显著性差异,Fo.05(2,2)=19.00.从表13方差分析结果可知A、C因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极差R,〉Rc,B因素差异不显著(P>0.05),故影响实验结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为A〉C〉B。A因素中A2〉A,〉A3,选择显著因素的最好水平为A2;C因素中C2〉C,〉C3,选择显著因素的最好水平为C2;因B因素没有显著性差异,为次要因素,可根据与A因素的最好水平A2、C因素的最好水平C2搭配来选择,B因素中选Bjk平,故以A2BA组合为佳。即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l小时,为水提的最佳工艺。由于本研究选择的提取方案AAC2已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中,故不做验证试验。4、醇沉条件的优选为了减少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中水溶性杂质如根、叶中的植物蛋白质、树脂、鞣质等,减少服用量,在保证药物疗效前提下,我们采用水提醇沉法,并以药液相对密度、药液含醇量为考査因素(设计3个水平),在平行操作条件下,按U(34)表做正交试验,以干浸膏得率、柚皮苷转移率为考査指标,采用方差分析来优选醇沉的最佳工艺。因素水平见表1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2</column></row><table>4.1醇沉干浸膏的制备、重量测定及得率计算:取片姜黄22.2g、枳实ll.lg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药液与延胡索22.2g、防己22.2g、黄花倒水莲22.2g、柿叶11.lg80X乙醇提取二次后的药渣合并,按水煎煮优选最佳方案进行煎煮,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縮至相对密度,加95%乙醇使药液含不同浓度乙醇,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縮至小体积,转移到已知重量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再于105'C干燥至恒重,置干燥器中冷却0.5小时,精密称重,按下式计算干膏得率,结果见表15。干膏重量干膏得率=-X100%生药量4.2枳实药材和干浸膏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方法参照《2000版中国药典》枳壳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干浸膏中柚皮苷含量测定同3.2.2水提干膏中柚皮苷的测定方法。枳实药材的含量测定同3.2.2枳实药材中柚皮苷的测定方法。本研究用枳实药材中柚皮苷的含量为4.3%。4.3正交试验方案、结果及方差分析表15醇沉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3</column></row><table>表16方差分析结果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3</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4</column></row><table>其中"*"为有显著性差异,"**"为有异常显著性差异,F。.。5(2,2)=19.00;F請(2,2)=99.00。从表16方差分析结果可知A因素有异常显著性差异(P<0.01),B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AXB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A和B因素无交互作用,A因素中&>^>八3,选择最好水平Ai,B因素中B2〉B)B3,选择最好水平B2,故以AA组合为佳。即药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l.10(6(TC测),加95%乙醇使醇沉后的药液乙醇浓度为60%。由于本研究选择的提取方案AA已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中,故不做验证试验。浓缩与干燥工艺条件的选择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制备工艺中延胡索、防己、柿叶、黄花倒水莲采用80%乙醇提取,枳实、片姜黄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醇提后药渣和提挥发油后药渣合并加水煎煮,得到的水提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0(6(TC测),加入95%乙醇醇沉,醇沉浓度为60%。上述制备工艺中得到的醇提液及醇沉上清液需回收乙醇,其回收方法需考虑减少乙醇的损耗,降低成本。由于60%80%乙醇的沸点在85°0左右,在此温度下一般不会破坏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故乙醇提取液及醇沉上清液采用常压回收乙醇方法。上述回收完乙醇后的水溶液及醇沉前的水提液采用减压浓缩方法,以降低水溶液浓縮的温度,防止有效成分的破坏,特别是防止热敏性成分的破坏,提高浓縮的效率。减压浓縮采用真空度0.060.07Mpa,温度6(TC70。C的条件。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制备工艺中得到的醇提浓縮稠膏和水提醇沉浓缩稠膏合并混匀后,采用真空干燥方法,得到的干膏疏松易碎、溶解性好。通过多次试验,确定真空干燥条件为药液真空干燥前浓縮至相对密度1.35-1.40(6(TC测)的稠膏,干燥温度为65。C-75'C,真空度为0.08-0.09Mpa。我们采用减压浓縮、真空干燥和常压浓縮、常压干燥方法分别制备了产品比较,结果表明减压浓縮、真空干燥方法制备的产品颜色浅,不沾罐壁,溶解性好,说明减压浓縮、真空干燥方法优于常压方法,故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采用减压浓縮与真空干燥工艺。工艺研究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为全浸膏制剂,若不加入辅料,则在制粒时粘性大,易吸潮,难过筛,干燥时结块;得到的产品易潮解、霉变、变色,难以保存,故需加入适量的辅料以利于制粒及防潮。制粒试验1、辅料种类及用量的选择根据上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考察,一个处方量得干膏粉约360g,e-CD包合物约20g,以制成0.45g/粒的规格,需加辅料总量约70g,选用0号胶囊。考虑到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纯干浸膏引湿性大,流动性差,粘性大,必须选择一种防潮性强、助流作用较好的辅料。经摸索,选择吸湿性极强的微粉硅胶和糊精作为辅料,用量约为20%。吸湿率的测定称取干膏粉3份,每份360g,分别加不同配比的微粉硅胶和糊精制粒,干燥,分别测定其休止角及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的测定采用固定漏斗法,将三只漏斗串联并固定于水平放置的坐标纸上lcm高度处,分别将颗粒小心地沿漏斗壁倒入最上的漏斗中,直到最下面的漏斗在坐标纸上形成的颗粒圆锥体尖端接触到漏斗口为止,由坐标纸上测出圆锥底部直径(2R),计算颗粒休止角(tga=H/R)。临界相对湿度(C朋)的测定方法将制备好的颗粒干燥至恒重后,在己恒重的称量瓶底部放厚约2mm的颗粒,精密称重后,置于用盛有七种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或不同种类盐的过饱和溶液的干燥器内(称量瓶盖打开),于25'C的恒温培养箱内保持24小时,再精密称重,按下式计算吸湿率吸湿后颗粒重量-吸湿前颗粒重量吸湿率(%)=-X100%吸湿前颗粒重量根据测定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样品的不同吸湿率数据,以相对湿度横坐标,吸湿率为纵坐标绘制吸湿率曲线,并做两条切线,交叉点在横坐标上的投影即临界相对湿度。结果见表17。表17成形工艺辅料配比优选试验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临界相对湿度越大,休止角越小,则样品的防潮性能和流动性好。上述结果表明1号试验样品休止角最小,相对湿度最大,所以微粉硅胶与糊精的配比为1:1时最适宜。2、制粒工艺条件的优选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为全浸膏粉制剂,粘性较强,遇水或淀粉浆结块,难以制成颗粒,故宜采用乙醇作湿润剂。3、制粒用筛网目数的选择我们选择16目筛网制粒,制得的颗粒大小适中,颗粒合格率高。4、颗粒的干燥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湿颗粒制成后应迅速干燥,干燥温度应控制在60-8(TC,干燥时逐渐升高温度,以免结块或受压变形。以下通过药效试验例或毒性试验例来以验证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实验过程通过与地奥心血康的对比来达到更好的阐述效果。一、药理部分对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进行了心肌缺血试验(对狗阻断冠脉所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的作用,对异丙肾上腺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对大鼠异丙肾上腺素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试验(对狗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大鼠离体心脏灌流的作用)、心肌耗氧试验(对狗心肌耗氧的影响,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和其他试验(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粘滞度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综述如下(一)心肌缺血试验1、对麻醉狗阻断冠脉所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本实验采用结扎犬心脏冠脉前降支,心外膜电图标测心肌缺血程度及其范围、定量组织学(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塞范围,同时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具有明显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的作用,减轻由心外膜点标测的心肌缺血程度(E—STmv),减小心肌缺血范围(N—ST)、减小通过N-BT染色所显示的梗塞区;对心肌损伤时CK、LDH的增高无明显影响。2、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的作用试验表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有显著抑制因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ST段、T波改变的作用,与模型组比p均0.05。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和地奥心血康具有显著縮短ST段、T波改变超过0.2mv的时间及减少动物数,与模型组比p0.05。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高剂量组与地奥心血康组作用相近;但给药组组间无显著意义(pX).05)。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对不同时间段的T波改变值有显著抑制作用,大多在lmin左右显示出T波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0.05);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中、高剂量组和地奥心血康组持续时间达10min之久,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各给药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X).05)。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对不同时间段的ST波改变值有显著抑制作用,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低、中剂量组及地奥心血康组在0.5min时间段,高剂量组在0.25min时间段与模型组比较pO.05;低剂量组在2min、3min,高剂量组在lmin、3min、5min,地奥心血康组在2min继续使改变的ST段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O.Ol。3、对异丙肾上腺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试验表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有显著抑制因异丙肾上腺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ST段、T波改变的作用,0.5min至30min各时段各给药组ST段、T波与模型组比p均O.05;其中缺血后5min、10min、25min、30minT波改变值低于地奥心血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抗心肌缺血作用优于地奥心血康;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有显著对抗因异丙肾上腺所致大鼠血浆ET升高作用,中、高剂量组和地奥心血康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O.OOl),但低剂量组ET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CGRP含量变化不明显。4、对大鼠异丙肾上腺素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心肌酶的影响试验表明,模型组动物给异丙肾上腺素后,血清中CK、CK-MB、LDH非常显著的升高,表明模型成功。延黄低中高和地奥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均〈0.01,延黄与地奥比无显著差异,p均X).05。说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与地奥心血康均有显著降低因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酶指标升高的作用;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与地奥心血康均能有效拮抗因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重复注射可造成大鼠心肌出血、坏死、心肌间质充血、炎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PO.05;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与地奥心血康比较PX).05,提示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是一个有效的抗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中药制剂。(二)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试验1、对狗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对正常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实验结果显示以地奥心血康作为阳性对照药,证实实验方法及所取指标的可靠及灵敏性。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能显著改善狗的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参数,可显著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冠脉阻力;明显增加心输出量,降低总外周阻力;明显增加心搏出量、心搏指数、心脏指数;能显著提高麻醉狗左室作功;对血压、心率及左室内压未见明显影响。因此,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对心血管系统起到调整和改善作用,为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实验依据。2、对大鼠离体心脏灌流的作用实验表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与地奥心血康均有显著降低离体大鼠心率作用,说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对心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可明显增加心搏幅度,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流量,与给药前和空白组比较P均O.05。但延黄与地奥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X).05)。(三)心肌耗氧试验1、对麻醉狗心肌耗氧的影响实验表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与地奥心血康均对麻醉犬有增加心肌耗氧量及对氧利用率,与给药前比较,120与180min耗氧均有所增加(PO.05);与对照组同时期进行组间比较,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中剂量与地奥心血康在120min耗氧均有所增加(PO.05),其他时间段、其他剂量自身前后及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2、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实验表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与地奥心血康均能明显延长小鼠缺氧状态下存活时间,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O.05);其作用强度与地奥心血康相当。(四)其他试验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能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高切)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O.05或0.01。但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等指标,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无明显作用(P>0.05)。二、毒理部分(一)急性毒性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按最大浓度(304%)、最大容量(0.8ml/20g体重)于一日内连续灌胃2次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243.2g生药量/kg体重),连续观察1周。在灌胃10min后至2h间,可见动物活动减少、呼吸急促和出汗等现象,但未见动物死亡,对体重和其他方面无明显影响。本发明的中药制剂MTD为405倍,故临床一次大量应用比较安全。(二)长期毒性给大鼠灌服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小(2.7g/kg)、中(8.1g/kg)、大剂量(24.3g/kg),进行连续给药3个月(给药期)和停药饲养观察14天(恢复期)的长毒试验表明各组动物毛色光洁,活动灵活,食欲良好,大小便未见异常;饮水饮食量,亦均未见异常。大鼠灌服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3个月内及停药观察14天后,各组动物体重随月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增长。雄性大鼠较比雌性大鼠体重增长快,但各组雄性大鼠及雌性大鼠之间体重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长期灌服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对大鼠的生长发育(体重增长)无明显影响。大鼠灌服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3个月及停药观察14天后,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结果表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小、中、大剂量组动物对上述6个脏器系数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长期灌服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对大鼠的脏器系数无明显影响。大鼠灌服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3个月及停药14天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小、中、大剂量组动物的Hb、RBC、WBC、N、L、M、Pt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长期灌服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对大鼠的血常规和分类无朋显影响。大鼠灌服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3个月及停药14天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小、中、大剂量组动物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谷丙氨酸转移酶、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血糖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长期灌服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对大鼠的血液生化学指标无明显影响。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小、中、大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动物的心、肝、脾、肺、肾、脑、肾上腺、胃、小肠、甲状腺、胸腺、子宫、卵巢、睾丸等14个脏器,给药期与恢复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发明所称中药制剂对实验大鼠各主要组织脏器无明显毒副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备该制剂所用药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防己1-4,延胡索1-4,片姜黄1-4,黄花倒水莲1-4,枳实1-4,柿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所述制剂为任何可药用剂型。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中药制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枳实、片姜黄粉碎成粗颗粒,加3-9倍量的水,浸泡,蒸馏,得挥发油,用3-9倍于挥发油量的e-CD5(TC包合l-5小时,放冷,置冰箱中冷藏12-36小时,取出,抽滤,置干燥器中干燥24-72小时,得包合物,备用;药液及药渣另置,备用;(2)取防己、延胡索、黄花倒水莲、柿叶,加40-9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3-8倍量40-90%乙醇回流提取1-3小时,第二次加2-6倍量40-90%乙醇回流提取0.5-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在真空度为0.03-0.09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縮至在50-80°C条件下热测相对密度约为1.05-1.65的稠膏,药渣备用;(3)取(2)醇提后所得药渣与(1)所得药液及药渣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4-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3-9倍量水,煎煮0.5-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在真空度0.03-0.09Mpa的条件下滤液减压浓縮至在50-80'C条件下热测相对密度约为1.05-1.65的清膏,放至室温,加乙醇至药液含醇量达30-90%,边加边搅拌,静置12-36小时,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在真空度0.03-0.09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縮至在50-80'C热测条件下相对密度约为1.35-1.40的稠膏;(4)取(3)所得稠膏与(2)所得稠膏合并,充分混勾,在真空度0.03-0.09Mpa,温度50-80'C条件下真空干燥,得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加入(1)所得的包合物,制备得到所需制剂。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防己1-4,延胡索1-4,片姜黄1-4,黄花倒水莲1-4,枳实1-4,柿叶1-4。所述中药制剂具有理气活血,通脉止痛等作用,可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疗效确切,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质量可控,外形美观,携带和服用方便等特点,且无毒副作用。文档编号A61P9/00GK101352562SQ20081014315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申请日期2008年9月8日优先权日2008年9月8日发明者王衡新申请人:王衡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