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会师导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15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尿道会师导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尿道会师导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男性尿道严重裂伤、断裂、移位、
狭窄、疤痕、闭锁等病变的手术用的尿道会师导引装置。背景技术
闭合性尿道断裂伤为车祸、坠落、塌方、及其它事故中常见的损伤。在这些患者当 中,很多人由于术后尿道瘢痕狭窄、尿失禁等并发症而需进行二次手术修复,二次修复不仅 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还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费用。 一旦闭合性尿道断裂伤发 生,由于尿道断端的回縮和骨盆骨折的牵引,容易产生尿道断端的分离和移位。因此尿道损 伤的一期修复手术存在着术野小,位置深等技术问题。如操作不当容易加重患者患处的损 伤,增加手术后遗症的发生率。 造成患者需要二期手术的原因主要有1.损伤重,合并休克,多器官损伤,2.当地 手术条件差,技术力量不足,3.第一次术后尿道瘢痕狭窄或尿失禁,4.老人及儿童难以承 受手术所带来的痛苦。因此,寻找一种损伤小,操作简便,并对手术设备和条件要求不高而 又能达到早期修复尿道的手术方法已成为临床医师的迫切需求。 目前尿道断裂性损伤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三种1.膀胱造瘘术,2 —期尿道会师或 吻合术,3.窥镜法尿道会师术。其中,膀胱造瘘术方法简单、安全,但是患者需要在3-6个月 后才能进行二期修复手术,这将大大增加病人的痛苦及治疗费用,而且造瘘术后断裂的尿 道没有复位,术后大多数形成瘢痕延长和尿道闭锁,增加了二期修复手术的困难;一期尿道 会师或吻合术可縮短患者康复的时间,但存在对医疗设备及麻醉要求较高、患者体位搬动 多、肥胖患者手术切口大、术中操作不当易加重损伤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等诸多不足;窥镜 法尿道会师术不但需要贵重的窥镜及有经验的专科医师外,而且由于尿道断裂后的分离移 位和出血过多使视野模糊不清,容易导致手术失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既有膀胱造瘘术和尿道会师术的优 点,又可以避免它们的缺陷,且操作简单,术后损伤及出血少,可以在相对简单的设备和麻 醉条件下完成尿道损伤手术的尿道会师导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尿道会师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 由治疗时从后尿道插入的第一导引杆和从前尿道插入的第二导引杆构成,两根导引杆的相 对端在尿道中相插接。 第一导引杆和第二导引杆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管状体。 第一导引杆及第二导引杆的连接端端部呈L型折弯,所述L型折弯外侧应具有圆 滑的弧度,另一端端部设有沿一侧管壁向外延伸所形成的柄部。 第一导引杆的折弯所形成的短边长于第二导引杆的折弯所形成的短边,且第二导 引杆的折弯处长边与短边的夹角大于第一导引杆折弯处长边与短边的夹角。[0010] 第一导引杆连接端的端头为外凸式弧面,第二导引杆连接端的端头是与所述第一 导引杆端头形状相对应的内凹式弧面,第一导引杆与第二导引杆在插接时,所述第一导引 杆的端头插入第二导引杆的弧面内。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既包括膀胱造瘘和尿道会师术的优点,又避免了
它们的缺陷,运用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有效的縮短手术的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医疗费 用,简化医疗条件,从而使更多的患者可以获得一期尿道手术修复的机会,减少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引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结构剖视图,图IB 为图1A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引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结构剖视图,图2B 为图2A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 制。 参阅图1A、图1B及图2A、图2B,本实用新型的尿道会师导引装置为男性尿道手术 器械。该装置是由第一导引杆10和第二导引杆20构成,治疗时,第一导引杆10从后尿道 插入,第二导引杆从前尿道插入,两根导引杆的相对端在尿道中相插接。具体地说,第一导 引杆10和第二导引杆20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管状体,该管状体的两端敞口 ,用于将导丝 插入其内,其外表面光滑且不易损伤组织,管状体的直径应小于尿道的直径。所述第一导引 杆10的连接端的端部设有L型折弯ll,第二导引杆20的连接端的端部设有L型折弯21, 所述L型折弯11、21外侧应具有圆滑的弧度。所述第一导引杆10及第二导引杆20的另一 端端部分别设有沿一侧管壁向外延伸所形成的柄部12、22。所述第一导引杆10的折弯11 所形成的短边111约为5cm左右,其长于第二导引杆20的折弯21所形成的短边211,且第 二导引杆20的折弯处长边212与短边211的夹角213大于第一导引杆10折弯处长边112 与短边111的夹角113。所述第一导引杆10经膀胱插入后尿道中,其折弯短边长约5CM,与 成人后尿道长度相对应,第一导引杆的折弯部分与尿道体表的水平角度相对应,可以容易 地经膀胱穿剌孔将第一导引杆IO插入患者的后尿道。所述第二导引杆20的折弯部分与前 尿道的弯曲部分相对应,使其可以方便的将第一导引杆IO插入患者的前尿道中并与插在 患者后尿道中的第二导引杆20相连接。所述第一导引杆10连接端的端头11为外凸式弧 面,第二导引杆20连接端的端头21是与所述第一导引杆端头形状相对应的内凹式弧面,第 一导引杆10与第二导引杆20在插接时,所述第一导引杆的端头11插入第二导引杆20的 弧面内。该连接结构可使第一导引杆10和第二导引杆20容易在尿道中对接而不易于滑脱 和损伤尿道,并且使导丝易于从第一导引杆10和第二导引杆20连接后所形成的中空管道 中穿过。 下面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的描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0018] 1、如图3,首先在患者的膀胱穿剌点做1. 5cm长的切口,使用贝克氏穿剌针作耻骨
上膀胱穿剌,在膀胱内插入导丝后退出穿剌针。沿导丝插入会师导引装置的第一导引杆10,
并将会师导引装置第一导引杆10的连接端经膀胱底部插入患者的后尿道。 2、将会师导引装置的第二导引杆20由前尿道插入,在尿道断裂处与会师导引装
置的第一导引杆10相接合,导丝由会师导引装置第一导引杆10的中心孔穿入并由该会师
导引装置第二导引杆20的中心孔穿出,退出会师导引装置后导丝可以贯穿于尿道和膀胱之中。 3、通过导丝分别从前尿道和造瘘口置入气囊尿管至膀胱,气囊尿管注水后尿道侧 尿管适当牵引使尿道断端靠拢对合,至此手术结束。
权利要求一种尿道会师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治疗时从后尿道插入的第一导引杆(10)和从前尿道插入的第二导引杆(20)构成,两根导引杆的相对端在尿道中相插接。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尿道会师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杆(10)和第二 导引杆(20)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管状体。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尿道会师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杆(10)及第二 导引杆(20)的连接端端部呈L型折弯(11、21),所述L型折弯(11、21)外侧应具有圆滑的 弧度,另一端端部设有沿一侧管壁向外延伸所形成的柄部(12、22)。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尿道会师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杆(10)的折弯 (11)所形成的短边(111)长于第二导引杆(20)的折弯(21)所形成的短边(211),且第二 导引杆(20)的折弯处长边(212)与短边(211)的夹角(213)大于第一导引杆(10)折弯处 长边(112)与短边(111)的夹角(113)。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尿道会师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杆(10)连接端 的端头(13)为外凸式弧面,第二导引杆(20)连接端的端头(23)是与所述第一导引杆端头 形状相对应的内凹式弧面,第一导引杆(10)与第二导引杆(20)在插接时,所述第一导引杆 的端头(13)插入第二导引杆(20)的弧面内。
专利摘要一种尿道会师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治疗时从后尿道插入的第一导引杆(10)和从前尿道插入的第二导引杆(20)构成,两根导引杆的相对端在尿道中相插接。第一导引杆(10)及第二导引杆(20)的连接端端部呈L型折弯(11、21),所述L型折弯(11、21)外侧应具有圆滑的弧度,另一端端部设有沿一侧管壁向外延伸所形成的柄部(12、22)。第一导引杆(10)的折弯(11)所形成的短边(111)长于第二导引杆(20)的折弯(21)所形成的短边(211),且第二导引杆(20)的折弯处长边(212)与短边(211)的夹角(213)大于第一导引杆(10)折弯处长边(112)与短边(111)的夹角(113)。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术中损伤及出血少,可以在相对简单的设备和麻醉条件下完成尿道损伤手术。
文档编号A61B17/00GK201441398SQ20092000494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9日
发明者黄小佳 申请人:黄小佳;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