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口鼻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3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口鼻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引管,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口鼻吸引管。
背景技术
吸痰多用于呼吸困难的重症护理当中,其是指利用口腔、鼻腔或气管内的吸痰管, 通过连接负压吸痰装置(包括负压源_负压表_短塑料管_滤器_长塑料管)及吸痰器, 将口腔、鼻腔或气管内分泌物吸出。现有技术中的吸痰管体积大、不易操作,而且多用硬质 材料制成,再加上没有专用的鼻腔吸痰管,对于病人——特别是对于儿科病人来说,容易造 成口腔及鼻腔粘膜的损伤;另一方面吸痰管的管壁都为较厚,从而不易观察吸出的分泌物 的颜色、粘稠度和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鼻吸引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吸痰装置上所存 在的上述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多功能口鼻吸引管,包括负 压控制装置,还包括连接至负压控制装置的透明或半透明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主体为中 空管体,其前端是口吸引管或鼻吸引管,后端是与外部容器连接的连接头;所述吸引管的中 间部分还设有与所述中空管体垂直、并与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的连接管。上述的多功能口鼻吸引管中,所述口吸引管为前细后粗、剖面呈梯形的管体。上述的多功能口鼻吸引管中,所述鼻吸引管的主体为前细后粗、剖面呈梯形的管 体,并在前端设有与使用者鼻孔套合的蘑菇型吸引头。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多功能口鼻吸引管具有以下优点体积小,可以用拇 指控制吸引口,便于操作,从而节省护理耗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鼻吸引管采用蘑 菇型设计,与鼻子的生理结构接近,更能保护患者的鼻腔粘膜不受损伤;另外其管壁采用透 明或半透明材质,从而有利于观察分泌物的颜色、粘稠度和量的大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口鼻吸引管的实施例一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口鼻吸引管的实施例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1 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口鼻吸引管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示意图,如 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口鼻吸引管,包括负压控制装置12,还包括连接至负压控制装置12 的透明/半透明吸引管13 ;吸引管13的主体为中空管体,其前端是口吸引管131或鼻吸引 管131’,后端是与外部容器连接的连接头132 ;吸引管13的中间部分还设有与中空管体垂直、并与负压控制装置12连接的连接管133。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口 鼻吸引管中口吸引管131为前细后粗、剖面呈梯形的管体;而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 例二的口鼻吸引管中鼻吸引管131’的主体为前细后粗、剖面呈梯形的管体,并在前端设有 与使用者鼻孔套合的蘑菇型吸引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多功能口鼻吸引管具有以下优点1)不进入气管,能够减少感染;2)鼻吸引管采用蘑菇型设计,与鼻子的生理结构接近,更能保护患者的鼻腔不受 损伤;3)采用柔软的材料及合理的设计,在吸鼻腔分泌物时不进到鼻道,从而大大减少 口腔及鼻腔粘膜损伤的机率,保证患者的安全;4)吸痰孔大,有利于吸引粘稠的分泌物;5)体积小,可以用拇指控制吸引口,便于操作,从而节省护理耗时,提高护理人员 的工作效率;6)管壁采用透明或半透明材质,从而有利于观察分泌物的颜色、粘稠度和量的大7)对操作人员而言高效、省时、省力、易清洁、易存放;8)功能多样,适用于各个科室以及急诊。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依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能够显而易见地想到一些雷同、替代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多功能口鼻吸引管,包括负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至负压控制装置的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主体为中空管体,其前端是口吸引管或鼻吸引管,后端是与外部容器连接的连接头;所述吸引管的中间部分还设有与所述中空管体垂直、并与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的连接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口鼻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口吸引管为前细后粗、剖 面呈梯形的管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口鼻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吸引管的主体为前细 后粗、剖面呈梯形的管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口鼻吸引管,包括负压控制装置,还包括连接至负压控制装置的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主体为中空管体,其前端是口吸引管或鼻吸引管,后端是与外部容器连接的连接头;所述吸引管的中间部分还设有与所述中空管体垂直、并与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的连接管。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口鼻吸引管具有以下优点体积小,可以用拇指控制吸引口,便于操作,从而节省护理耗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鼻吸引管采用蘑菇型设计,与鼻子的生理结构接近,而不需进入鼻腔,更能保护患者的鼻腔粘膜不受损伤;另外其管壁采用透明或半透明材质,从而有利于观察分泌物的颜色、粘稠度和量的大小。
文档编号A61M25/00GK201744053SQ200920241960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8日
发明者谢新正 申请人:谢新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