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511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足踝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足踝支架和支撑件经设计以向轻度到中等的足踝劳损和扭伤提供保暖、压缩和支撑。这些支架通常容纳足踝以使得穿戴者可即使受伤也能继续进行日常活动。无论支架是用于日常行走还是参与物理活动,此些足踝支架还可经布置以为了避免受伤情形或在受伤后的情形下提供额外支撑。这些足踝支架中的许多足踝支架给予对足踝的内侧和外侧的控制,同时允许正常的向背弯曲和足底弯曲。这些类型的支架还用于轻度到中等的扭伤,例如I到III级和高度的足踝扭伤、劳损、后铸支撑件、因先前跌打损伤引起的本体感觉丧失,以及受伤预防,例如在复原完成之后的慢性足踝不稳定性。与弹性或氯丁橡胶支架相比,铰接足踝支架通常提供优良的支撑和稳定性。这些铰接足踝支架是动态支架,因为其随着足踝移动而移动且含有适应此移动的各种构件。许多铰接支架用于遭受足踝的内侧或外侧不稳定性之苦的人,且这些支架也可经定制以解决在石膏固定之后或在使用步行靴之后的急性受伤。

发明内容
在足踝支架的情形下示范本文描述的发明性矫形支架实施例,所述足踝支架具有充当对已知足踝支架的改进的至少以下目的,从而提供较大的功能性和支撑。这些目的包含(1)解剖学脚板,其提供纵向脚弓支撑,(2)支架,其铰接于足踝处以允许不受限的向背弯曲-足底弯曲运动范围,(3)偏移接合轴,其用以匹配于内侧和外侧踝高度,(4)后部宽度调整,(5)支架的简易应用,以及(6)支架的无痛应用,使得对于肿胀足踝的应用不需要足底弯曲,以及(7)模块化捆扎配置。示范为足踝支架的矫形装置包含与已知足踝支架不同的特定发明性特征。所述特征包含但不限于a.宽度可调性,其用以减少具有多种宽度的客户储备用产品的库存;b.宽度延伸器附件,其用以添加到用于具有大号小腿的患者的产品;c.简单的双条带,其用以便于穿脱以使得患者将无需使条带穿过D形环或穿过彼此;d.脚板下方的防滑纹理,其用以防止产品与鞋之间的旋转;e.用于额外支撑的额外捆扎;f.允许前方敞开的穿脱;g.可配置以用于接纳用于不同条带构形的模块化捆扎系统以用于改变支撑水平;h.衬里,其符合解剖学且减少折缝/束捆;
i.内侧和外侧支柱上的肋部,其用以在内翻倾向于会使产品扣住且弯曲的地方进行加强;j.形成于壳体上的通风口,其用于透气性且用以在一个方向上提供柔性(符合解剖学)而在另一方向上提供强度(抵抗内翻和外翻);以及k.脚后跟杯状物,其经设计以俘获跟骨并更稳固地配合脚。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足踝支架包含小腿主体,其界定通过前方开口隔开的第一和第二前侧;以及第一和第二条带,其分别从所述小腿主体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前侧悬挂。 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经布置以并列延伸越过所述开口并分别紧固到所述第二和第一前侧。 所述支架还包含相对的足踝支柱,其以枢转方式附接到所述小腿主体;以及脚板,其连接到所述足踝支柱。在一变型中,所述小腿主体界定壳体部分和紧固到所述壳体部分的外围边缘部分。所述壳体部分具有比所述外围边缘部分大的刚性。在条带的另一变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从所述外围边缘部分连续地且整体地形成,或者,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从所述小腿主体的外围边缘部分连续地且整体地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可界定条带主体和柄部,其中所述柄部一体模制到所述条带主体中。所述条带主体可由比用以形成所述柄部的材料更具弹性的材料形成。所述柄部可界定抓握式样。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还可界定多个孔口。在又一变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经布置以围绕所述开口相对于彼此在高度方向上大体上平行。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可具有大体上对应的轮廓,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高度,当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分别紧固到所述第二和第一前侧时形成大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高度的组合条带高度。所述第一条带在与所述第二条带从所述第二前侧悬挂的位置相比在相对于所述脚板更高的位置处从所述第一前侧悬挂。根据另一实施例,足踝支架具有第一和第二小腿壳体,其界定将前方开口定界且通过前方开口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前侧。第一和第二后侧彼此间隔开。膨胀耦合件在多个位置处以可移除的方式紧固到并桥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后侧。在一变型中,耦合件系统包含膨胀部,其界定相对的一串对角狭缝,使得存在相对于彼此倾斜布置的第一串和第二串的狭缝。小腿主体后侧中的每一个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朝向彼此延伸的突出部。这些突出部经布置以与狭缝啮合和紧固以用于足踝支架的小腿部分的大小调整。狭缝的倾斜布置允许小腿主体以更具解剖学的配置啮合膨胀部。转到另一实施例,足踝支架具有小腿主体,其界定通过开口隔开的第一和第二前侧。支架还包含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足踝支柱,其以枢转方式附接到所述小腿主体。脚板连接到所述足踝支柱,且所述脚板具有主体和附接到所述主体的外围边缘部分。所述外围边缘部分具有比所述主体大的柔性。在一变型中,外围边缘部分具有从足踝支柱延伸到脚板的脚趾部分的可变宽度。 足踝支柱和脚板可一体地模制在一起,使得外围边缘部分从足踝支柱延伸并围绕脚板的脚趾部分延伸。在另一变型中,脚板的底面界定由外围边缘部分形成的多个抓握突起。外围边缘部分由具有比主体大的摩擦性质的材料形成。根据一额外变型,脚板界定由具有比主体大的摩擦性质的材料形成的脚后跟部分。脚后跟部分界定形成于其底面上的多个抓握突起。脚板可界定多个孔口,和由具有比主体大的柔性的材料形成的脚后跟杯状物。在又一实施例中,足踝支架具有界定相隔一间隙的第一和第二前侧的小腿主体。 支架具有相对的外侧和内侧足踝支柱,其以枢转方式附接到小腿主体。脚板连接到足踝支柱。内侧足踝支柱具有比外侧足踝支柱大的刚性。转到另一实施例,足踝支架包含界定在对应前侧处相隔一间隙的外侧和内侧区段的小腿主体。相对的外侧和内侧足踝支柱以枢转方式附接到小腿主体,且脚板连接到足踝支柱。小腿主体内侧区段具有比小腿主体外侧区段大的刚性。多种不同的捆扎配置可用于足踝支架的实施例以适应穿戴者的不同程度的支撑和活动。足踝支架本身经布置以接纳多种不同的捆扎系统,所述系统变换支架以便处理不同的脚和足踝稳定性条件。


图1是处于敞开配置的足踝支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处于闭合配置的图1的足踝支架的透视图。图3是图1的足踝支架的脚板的透视图。图4是图1的足踝支架的第一后方透视图。图5是图1的足踝支架的第二后方透视图。图6是用于在图1的足踝支架中使用的脚板的实施例的后方透视图。图7是用于在图1的足踝支架中使用的脚板的实施例的俯视平面图。图8是用于在图1的足踝支架中使用的脚板的实施例的俯视平面图。图9A是沿着图8中的线IX-IX取得的横截面图。图9B是处于展开脚板配置的图9A的横截面图。图10是用于在图1的足踝支架中使用的支撑耦合件的实施例的正视图。图11是沿着图10中的线XI-XI取得的截取横截面图。图12是用于在图1的足踝支架中使用的膨胀耦合件系统的实施例的截面正视图。图13是用于在图1的足踝支架中使用的膨胀耦合件系统的实施例的截面正视图。图14是用于在足踝支架中使用的捆扎布置的透视图。图15是用于在足踝支架中使用的捆扎布置的透视图。图16是足踝支架的外侧的变型的透视图。图17是足踝支架的外侧的变型的另一透视图。图18是足踝支架的外侧的变型的又一透视图。图19和图20是为足踝支架加衬的衬垫的变型的正视图。图21是展示耦合件系统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2是示范根据图21的耦合件系统的调整的透视图。图23是展示耦合件系统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4是示范根据图23的耦合件系统的调整的透视图。图25是展示具有处于捆扎配置的稳定条带的足踝支架的透视图。图26是展示具有紧固到脚板的底面的稳定条带的足踝支架的透视图。
图27A到图27F是展示处于第一捆扎配置的足踝支架的调整和穿戴的示意图。图2名k到图28L是展示处于多个捆扎配置的足踝支架的调整和穿戴的示意图。图四是足踝支架的外侧的变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A.概述结合附图阅读以下描述可获得对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较好理解,附图中相同参考符号指代相同元件。虽然本发明容许各种修改和替代构造,但在图中展示且在下文详细描述某些说明性实施例。然而应了解,无意将揭示内容限于所揭示的特定实施例,而是相反,希望涵盖处于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替代构造、组合和等效物。应了解,除非在本专利中将术语明确界定为拥有所描述的意义,否则无意明确地或间接地超过其一般或普通意义来限制此术语的意义。B.呈足踝支架形式的矫形装置的各种实施例和与其一起使用的组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到图5中展示足踝支架10。足踝支架界定小腿主体12,小腿主体12界定通过前方开口 86隔开的第一前侧82和第二前侧84。相对的第一足踝支柱64和第二足踝支柱66以枢转方式附接到小腿主体12,且脚板14连接到足踝支柱 64、66。第一条带16和第二条带18分别从所述小腿主体12的第一前侧82和第二前侧84 悬挂。第一条带16和第二条带18经布置以并列延伸越过开口 86并分别紧固到第二前侧 84和第一前侧82。当条带附接到小腿主体12的对应侧时,第一条带16在第二条带18下方延伸。第一和第二条带具有大体上匹配的轮廓。第一和第二条带分别界定第一和第二高度,其组合以形成围绕穿戴者的足踝的前侧的套头。组合的套头具有大于个别的第一和第二高度的高度,且允许将足踝支架紧固地附接到穿戴者的足踝。根据此特定实施例,小腿主体12包括第一小腿壳体20和第二小腿壳体22,其分别在第一枢转铰链M和第二枢转铰链26处连接到第一足踝支柱64和第二足踝支柱66。小腿壳体20、22由大体上刚性或半刚性材料形成,且由更具柔性的外围边缘部分观围绕。小腿壳体20、22各自界定凸部32,其大体上对应于穿戴者的踝且位于第一枢转铰链M和第二枢转铰链26附近。对应于足踝的内侧的枢转铰链位于比对应于足踝的外侧的侧高的位置处。因此, 内侧支柱比外侧支柱延伸更长。第一小腿壳体20和第二小腿壳体22各自界定通过后方开口 80隔开的翼状第一后侧72和第二后侧74。膨胀耦合件30以可调整方式紧固到第一后侧72和第二后侧74, 进而桥接后方开口 80,且提供对开口 80的宽度的调整和固定。后侧72、74各自界定多个接纳狭缝78,膨胀耦合件30可与所述接纳狭缝啮合以提供对开口 80的宽度的调整,且因此固定后侧72、74之间的距离。小腿壳体20、22界定位于第一前侧82和第二前侧84附近的凹口 34,其分别容纳第二条带18和第一条带16的自由端部分M。凹口 34包含环形可接纳部分(未图示),其可包括一片钩材料或一体模制的一串钩,其用于啮合位于第一和第二条带的末端部分处的环形材料(未图示)。脚板14界定具有脚弓部分40和脚趾部分42的主体区段36。然而将注意到,脚趾部分42的长度可能不一定延伸以包含穿戴者的脚趾。脚板14还包含邻近于脚弓部分40 的脚后跟部分44。脚板14沿着其长度界定多个孔口 46,其为脚提供较好的空气循环。主体区段36可由大体上刚性或半刚性材料形成。外围边缘部分38沿着脚弓部分 40的外围并围绕脚趾部分42从第一支柱64和第二支柱66延伸。外围边缘部分38大体上比主体区段更具柔性,且优选在无中断的情况下一体地且连续地紧固到主体区段36。外围边缘部分38具有可变的厚度,使得脚弓边缘部分88沿着脚弓部分40较大,且具有围绕脚趾部分42的较窄宽度。通过“无中断”,预期外围边缘部分和主体区段形成大体上单一的结构而无任何显著的缝,进而形成跨两个组件的连续表面。而且,外围边缘部分和主体区段一体式地紧固到彼此。脚弓边缘部分的柔性为脚提供某种结构支撑,且进一步防止脚由于其摩擦性质而移动。此外,脚弓边缘部分的柔性适应鞋大小,因为其可相对于脚板的主体区段移动。脚板的顶部表面可具备防滑特征,例如具备如PORON或硅酮等防滑材料的各种片段。小腿壳体、支柱和脚板以及对应的外围边缘部分可以待决的第12/068,781号和第12/153,389号美国申请案中描述的各种方式中的任一个来构造,所述两个美国申请案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脚后跟部分44由与用以形成外围边缘部分38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或由柔性且具有缓冲性质的另一材料形成。类似地,脚后跟部分44界定一串孔口 46,脚弓部分40和脚趾部分42也一样。根据此实施例,脚后跟部分44敞开,进而准许对鞋的适应性和对脚后跟大小的调节。在脚弓部分40和脚趾部分42的底面上,借助于升高的隆起60沿着外围边缘部分 38形成防滑区。同样,脚后跟部分44的底面也借助于升高的隆起62形成防滑区。防滑区经布置以抓握鞋的内部部分以防止脚板14在其中滑动。外围边缘部分和脚后跟部分还有助于为脚提供较大的摩擦表面,进而使脚相对于脚板的移动最小或防止所述移动。小腿壳体20、22和支柱64、66分别界定多个狭缝48、70。这些狭缝48、70用于向穿戴者的足踝和脚提供通风。而且,这些狭缝48、70可同样经形成以接纳某些捆扎布置。举例来说,形成于第一和第二前侧上的支柱狭缝50形成为D形环,以便接纳在其间延伸的条带以便提供足踝支架在穿戴者的足踝上的更大紧固(参看例如图14)。应类似地调适其它狭缝,例如位于小腿主体的后侧上的狭缝。条带16、18优选与小腿壳体20、22 —体模制且连续形成。具体来说,条带16、18 具有条带主体52,其界定为外围边缘部分28的细长区段。这些条带主体52可大体上比小腿壳体20、22更具柔性,且可允许围绕穿戴者的足踝的内部进行弯曲。柄部嵌件56 —体模制到条带主体52的自由端部分54上,且由形成所述条带主体 52的材料围绕。柄部嵌件56由比用以形成条带主体52的材料更具刚性的材料形成,且界定由脊部或其它升高表面形成的抓握区57。条带主体52形成多个开口 58,进而提供条带 16、18的更大柔性和通风。
转到图6,展示脚板100的变型。在此实施例中,脚板100界定由外围边缘部分112 围绕的主体区段102,且第一支柱104和第二支柱106以与根据足踝支架10的脚板12中的方式非常相同的方式连接到脚板。脚板100同样界定脚弓部分108和脚趾部分110。在此脚板100中,沿着脚板的长度形成多个细长狭缝114。对于脚后跟部分116,其为闭合的,因为其包含脚后跟杯状物118,进而形成闭合的脚后跟部分。优选的是,脚后跟部分116由与外围边缘部分112相同的材料形成,进而提供较大的柔性。然而,脚后跟部分116也可由固有地提供某种衬垫的材料或大体上柔性的材料或这两种材料来构造。或者,脚后跟部分116可形成为具有大于外围边缘部分或主体部分的厚度,以便允许较大的压缩性且因此允许对脚后跟的缓冲。在观察图7时,展示脚板的另一变型,其具有分开侧。此脚板122包含第一主体部分1 和第二主体部分128,其经由外围边缘部分1 和中间条带130彼此连接。如同先前实施例的主体部分,这第一主体部分1 和第二主体部分1 为大体上刚性或半刚性的。 另一方面,外围边缘部分1 和中间条带130相对于第一主体部分1 和第二主体部分1 为柔性的,进而提供准许外侧-内侧移动调节的分开脚板。脚板122包含由外围边缘部分1 的至少部分形成的脚趾部分132,其以比先前脚板实施例中的宽度大的宽度构造。尤其在脚趾部分132处的外围边缘部分1 可具有锥形厚度以便准许脚板较容易地安装在鞋中。脚板122还界定可以敞开或闭合方式构造的脚后跟部分134。合适的防滑区136形成于脚趾部分132和脚后跟部分134上,且细长或其它合适形状的防滑区138沿着中间条带130形成。图8中描绘脚板140的另一变型,其中脚板具有可调整的宽度特征。脚板140被分为第一主体部分144和第二主体部分146,其可沿着划分线148相对于彼此来调整。第一主体部分144界定上部锁定头巧4和下部锁定头160,其可与形成于第二主体部分146上的一串上部第一锁眼152和第二锁眼156以及下部第一锁眼158和第二锁眼162啮合。根据此实例,如果锁定头154、160啮合上部第一锁眼152和下部第一锁眼158,那么第一主体部分144和第二主体部分146沿着划分线148彼此齐平,如图8和图9A中描绘。 相反,在图9B中所示的展开脚板配置中,如果锁定头154、160啮合上部第二锁眼152和下部第二锁眼158、第一主体部分144和第二主体部分146,那么在第一主体部分的其上形成锁定头的凸耳164上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填充有过渡条带150,其优选由具有摩擦防滑性质的柔性材料形成。或者,过渡条带150可由与形成第一和第二主体部分的材料类似或相同的更具刚性或半刚性材料形成。通过提供过渡条带150,脚板的底面可通过形成连续表面而保持与鞋的对应表面大体上齐平。此外,脚板的顶部表面同样地借助于过渡条带和锁定头在锁眼内的位置而形成连续表面。对于未使用的锁眼,可提供嵌件,嵌件可插入未使用的锁眼中以进一步改善跨脚板表面的连续性。转到膨胀耦合件,图10描绘在足踝支架10中使用的膨胀耦合件30的详细视图。 根据此变型,膨胀耦合件30界定耦合件主体202,和形成于相对侧上的用于与形成于第一和第二小腿壳体上的接纳狭缝78以可调整方式紧固的锁定突出部204。耦合件主体202形成用于向穿戴者提供通风的多个开口 206,且外围边缘部分208围绕耦合件主体202,如本文描述的其它实施例中。
图11说明膨胀耦合件30的横截面,其中锁定突出部204界定柱210和头部212, 头部212用于经由接纳狭缝固定到小腿壳体上。锁定突出部不限于图11中所示的形状,而是可包括准许与接纳狭缝紧固而且可移除的啮合的任一形状,例如钩。或者,膨胀耦合件和小腿壳体的后侧可包含钩环系统以将膨胀耦合件保持到小腿壳体,进而消除膨胀耦合件紧固到小腿壳体上的固定顺序位置。此外,膨胀耦合件的每一侧可界定多个锁定突出部或用于紧固到小腿壳体的其它合适构件。在膨胀耦合件的变型中,图12展示膨胀耦合件系统,其消除了与小腿壳体分离的膨胀耦合件。根据此变型,膨胀耦合件系统220由从第一小腿主体后侧222悬挂的第一翼 226和从第二小腿主体后侧2 悬挂的第二翼2 界定。第一翼2 经布置以与第二翼2 重叠。第一翼2 界定锁定突出部230,锁定突出部230可紧固到形成于第二翼2 上的一串接纳狭缝232。第一翼2 和第二翼2 具有相匹配的外围边缘部分234、236,其准许连续的外围边缘部分而无论第一和第二翼在互锁时相对于彼此的位置如何。在膨胀耦合件的另一变型中,图13展示消除了单独的膨胀耦合件的替代方案。根据此变型,膨胀耦合件系统MO由从第一小腿主体后侧242悬挂的第一翼246和从第二小腿主体后侧244悬挂的第二翼248界定。第一翼246经布置以与第二翼248重叠。第一翼 246界定一串锁眼252、254,锁定突出部250啮合于所述锁眼中。非常类似于膨胀耦合件系统220,膨胀耦合件系统240准许第二翼248相对于第一翼M6的可调性。膨胀耦合件系统240还示范了在小腿壳体周围延伸的外围边缘部分256、258可如何在小腿壳体的其汇合处的后边缘部分处具有较大宽度。本文描述的膨胀耦合件中的任一个可包含此特征,且同样对于本发明的那些足踝支架,省略了膨胀耦合件,使得小腿壳体并不分离而是提供单个小腿壳体。图13中的外围边缘部分的此布置尤其有利,因为外围边缘部分256、258接合以在穿戴者的足踝的后部分上和在跟腱区中提供增强的压力释放。这向穿戴者提供优良的舒适,同时小腿壳体充分地提供结构刚性以紧固足踝。将注意到,第二翼248具有外围边缘部分延伸部沈0,其适应第二翼248相对于第一翼M6的调整。可与本文描述的足踝支架实施例中的任一个组合地使用各种补充性捆扎布置。举例来说,图14展示用于足踝支架300的捆扎布置,其提供“适度的”支撑。足踝支架300具有小腿主体302,其包含类似于本文描述的主条带中的任一个的主条带304,其在足踝的上部外表上延伸且紧固到小腿主体的相对侧(或与至少一个相对侧一体形成)。小腿主体302还形成下部条带306,其在足踝的下部外表上延伸。虽然此处展示为与小腿主体302的外围部分一体形成,如结合本文的其它实施例所描述,但下部条带306也可相对于小腿主体分开形成,且经由狭缝紧固到小腿主体。足踝支架300还包含脚后跟条带308,其紧固到形成于小腿主体302上的狭缝309。然而,脚后跟条带308可同样与小腿主体一体形成。在另一实例中,图I5描绘借助于条带316的“最大”补充性捆扎系统,其紧固到小腿主体312或与小腿主体312 —体形成并补充主条带314。最大条带316既定以数字“8” 型配置或任一其它连续缠绕配置缠绕在足踝周围以向足踝提供增强的支撑。转到图16到图18的实施例,各种足踝支架实施例着重于比外翻支撑提供更多的内翻支撑。这些实施例是以如下概念来设计足踝往往通过外翻比通过内翻提供更好的支撑。举例来说,如果将管状支架位置放在足踝周围,且足踝弯曲为内翻,那么内侧往往受到压缩。另一方面,外侧往往受到拉伸的张力。当足踝支架在外侧上极具刚性时,存在外侧踝可能陷入刚性支柱中且因此相当大的压力施加于外侧踝上的风险。图16到图18的实施例提出以比内侧小腿部分和/或内侧足踝支柱大的软度或小的刚性来布置外侧小腿部分和/或外侧足踝支柱。然而优选的是,外侧小腿部分和/或外侧足踝支柱提供极少或不提供拉伸。外侧小腿部分和/或外侧足踝支柱上的拉伸阻力将因此有助于向更具刚性的内侧小腿部分和/或内侧足踝支柱提供内翻控制。在观察图16的足踝支架400时,足踝支架的外侧展示为具有小腿壳体402和外围边缘部分404,其由具有比形成小腿壳体的材料大的柔性的材料构造。小腿壳体402包含锥形部分406,锥形部分406缩减到足踝支柱408所紧固到的枢轴点410。足踝支柱408包含在枢轴点410处连接到小腿壳体402的窄框架部分412,和围绕框架部分412的更具柔性的外围边缘部分414。如本文描述的各种脚板实施例中的任一个中,脚板与足踝支柱连接或一体地形成。接着,图17展示足踝支架420实施例,其中外侧小腿部分422不延伸到连接到外侧足踝支柱428的枢轴点430。而是,外围边缘部分424沿着外侧小腿部分422延伸,且与外围边缘部分424连续的踝区426连接于枢轴点430处。类似地,外侧足踝支柱428包含连接于枢轴点430处的外围边缘部分432。足踝支柱428的更具刚性框架部分430位于枢轴点430下方,使得踝区426和外围边缘部分432在大体上对应于穿戴者的外侧踝的位置处提供柔性。最后,图18说明具有外侧小腿部分442的足踝支架440,其包含在枢轴点450处形成头部458的窄部446。柔性外围边缘部分444围绕外侧小腿部分442的至少部分,且比外侧小腿部分更具柔性。足踝支柱448在枢轴点450处连接到外侧小腿部分442。足踝支柱 448界定头部456,其由比形成足踝支柱的部分的外围边缘部分452更具刚性的材料形成。 窄条带454从头部456延伸以连接到本文描述的脚板中的任一个的一个。窄条带454比外围边缘部分452更具刚性。在图16到图18的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足踝支架经定制以在支架的外侧上提供较大柔性,且还没有拉伸。实施例因此用以提供比外翻支撑多的内翻支撑。图19和图20示范了可紧固到足踝支架的内表面的衬里的实施例。图19展示内侧衬里500,其包含条带部分502、壳体部分504和耦合件部分506。 条带部分502的大小经设计以便对应于从足踝支架的前侧向外突出的条带中的两者。举例来说,内侧条带的一片段紧固(可拆卸地或永久地)到条带部分502。当内侧条带紧固到外侧前侧时,条带部分502闭合前方开口的至少部分。外侧条带将同样在其紧固到内侧前侧时在条带部分502上延伸。如壳体部分504和耦合部件506,条带部分502包含厚度变化,从而形成凹痕508, 以便促进在条带部分502在前方开口上延伸时的弯曲且还便于根据大小修整衬里。耦合件部分506经配置以在后方开口上延伸,且对应于耦合件系统,使得耦合件系统上覆于耦合件部分506。图20展示外侧衬里510,其包含条带部分512、壳体部分514和耦合件部分516。条带部分512经布置以与内侧衬里500的条带部分502至少重叠,且耦合件部分516经布置以与内侧衬里的耦合件部分506重叠(如图22中描绘)。衬里可由多种材料形成。在示范性变型中,衬里是热成形(用于赋予特定凹痕) 闭孔泡沫,其具有用于紧固到足踝支架的壳体的钩可接纳(或反之亦然)材料。为了减少衬里的体积,可在闭合条带下方的适当凹痕处和在衬里上的任何其它位置处容易地修整衬里。转到图21和图22,描绘耦合件系统的实施例。在此耦合件系统520中,膨胀部522 包含相对的一串对角狭缝528,使得存在相对于彼此倾斜布置的第一和第二串狭缝。小腿主体后侧中的每一个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朝向彼此延伸的突出部524、526。这些突出部经布置以与狭缝5 啮合和紧固以用于足踝支架的小腿部分的大小调整。狭缝的倾斜布置允许小腿主体以更具解剖学的配置啮合膨胀部。膨胀部522界定梯形形状530,其与对角狭缝组合而允许足踝支架的后部紧密符合穿戴者的下部小腿的标准锥形形状,进而形成解剖学上正确的形状。膨胀部可包含对应于狭缝的多个标记,以便指示膨胀耦合的设定。举例来说,由 “1”表示的狭缝是用于较小的小腿,由“2”表示的狭缝用于中等小腿(例如标准大小小腿), 且由“ 3 ”表示的狭缝用于较大大小的小腿。在观察图23和图M时,描绘耦合件系统的实施例。根据此耦合件系统M0,小腿主体后侧形成延伸部讨2、讨6,其可直接紧固到彼此或经由延伸部544紧固到彼此。延伸部542包含突出部552,其可与一串狭缝中形成于膨胀部M4中的一个(狭缝556)或形成于延伸部M6中的一个(狭缝550)啮合。延伸部M4同样界定突出部554,其可与延伸部 546中的狭缝550中的一个啮合。如从至少图M可见,延伸部和延伸部分形成与笔直形状不同的形状,使得所述形状的成角度轮廓更紧密地用于穿戴者的小腿的解剖学形状。在观察图25到图28时,多种不同的捆扎配置可用于足踝支架的实施例以适应穿戴者的不同程度的支撑和活动。足踝支架是模块化的,因为这些不同的捆扎配置将基本足踝支架(不具有捆扎配置)转变以处理不同的脚和足踝稳定条件。图25展示具有小腿部分571的足踝支架568的实施例,小腿部分571以枢转方式连接到脚部分572,使得稳定条带574紧固到小腿部分571和脚部分572且缠绕在其周围。 稳定条带574的第一端包含紧固元件576,其用于紧固到稳定条带574的任何部分或小腿部分571和脚部分572的适当部分。在优选实施例中,紧固元件576包含具有钩元件的啮合部分578,所述钩元件以可释放方式紧固到稳定条带上或小腿和脚部分上的位置处的钩接纳材料。此外,紧固元件可由比用于构造稳定条带的材料更硬且强的橡胶型材料构造。优选的是,稳定条带是由具有可与钩啮合的外表面的织物形成。图沈描绘稳定条带574的第二端在紧固位置580处附接到脚部分572的底部部分,以使得条带经布置而以特定配置缠绕在穿戴者的脚周围。将注意到,紧固位置可包含与稳定条带的钩接纳材料啮合的钩元件。图27A到图27F示范了用于将支架施加到穿戴者的脚和足踝上的方法。图27A展示足踝支架插入鞋中,且支架的双闭合条带敞开,其中稳定条带延伸到鞋外,且条带的一端连接到足踝支架的脚部分(如图沈中描绘)。图27B展示脚放置于鞋中且鞋带系上。双闭合条带交叉,缠绕在支架的小腿部分的对应侧上,且紧固到小腿部分。图27C说明在将足踝支架放置于鞋中之前或之后可如何根据穿戴者的小腿的圆周来调整膨胀耦合件。转到图27D,稳定条带在脚的顶部上交叉,而在图27E中,稳定条带以搭扣方式缠绕在足踝周围和后方。图27F将紧固元件展示为向下固定到稳定条带上以便将稳定条带维持在适当位置。图28A到图28L示范了可用以提供脚稳定性和足踝内侧_外侧(ML)稳定性的不同的捆扎配置。捆扎配置还根据应用的简易性而变化。足踝支架的布置和稳定条带为这些各种配置提供最小修改,且因此允许高度通用的支架而无需个人化的纺织品元件、包裹物、 条带和其它已知用于向足踝提供额外支撑的任选物品。因为未使用复杂的纺织品支撑件而是仅使用条带,所以足踝支架容易用于各种稳定性设定,且同样比现有技术的足踝支架更透气。由于单个条带容易张紧,因此与已知的纺织品系统中相比,较大的力可由稳定条带施加于足踝和脚上。因此,稳定条带实现与脚和足踝的解剖学的舒适圆周贴合、优良的透气性以及支架的重量减小。在图28k中所示的可视为默认配置的第一配置中,稳定条带在脚板的底部处开始并缠绕在脚的内侧上,且随后缠绕在足踝周围(如图27F中所示)。此配置提供适度的脚和足踝ML稳定性。在图28B和图28C所示的第二配置中,条带从脚板的底部起始且缠绕在脚的外侧上,且随后缠绕在足踝周围。此配置具有较低的脚稳定性和适度的足踝ML稳定性。在如图28D到图28F中示范的第三配置中,将额外的钩元件施加于内部足踝支柱。 条带的中间紧固到脚板的底部,且稳定条带的两端在脚的顶部上交叉,且随后缠绕在足踝周围。此配置提供增强的脚稳定性和适度的足踝ML稳定性。在如图28G到图28H中示范的第四配置中,将额外的钩元件施加于内部足踝支柱。 稳定条带从下部支柱的内侧起始(图^G),且缠绕在脚的外侧周围、脚板的下方(图^H)、 越过脚的顶部,且随后缠绕在足踝周围(图观1)。此配置提供增强的脚稳定性和适度的足踝ML稳定性。在如图^J到图^L中示范的第五配置中,将额外的钩元件施加于外部足踝支柱 (图^J)。稳定条带缠绕在脚的外侧周围、脚板下方(图^K)、越过脚的顶部,且随后缠绕在足踝周围(图^L)。此配置提供优良的脚稳定性和增强的足踝ML稳定性。图四展示具有多个加强肋部590的足踝支架的实例,加强肋部590可沿着足踝支柱形成以便提供增强的内翻和外翻阻力。而且,脚板的底部部分可包含提供防滑特性的纹理,进而防止支柱与鞋的内侧之间的旋转。当然,应了解,根据本发明的任一特定实施例不一定可实现所有目的或优点。因此举例来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实现或优化如本文教示的一个优点或一组优点的方式来体现或实施本发明,而不一定实现本文可能教示或建议的其它目的或优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各种所揭示特征的可互换性。除了本文描述的变型以外,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混合和匹配每一特征的其它已知等效物,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来构造矫形法。另外,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本文描述的特征可用于其它类型的矫形装置。因此,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和变型不限于足踝支架,而是可在任何矫形装置中使用。
虽然已在某些示范性实施例和实例的上下文中揭示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因此将了解,本发明超出具体揭示的实施例而延伸到其它替代实施例和/或本发明及其明显修改和等效物的使用。因此,希望本文揭示的本发明的范围不应受以上描述的特定的所揭示的实施例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足踝支架(10),其包括小腿主体(12),其界定通过前方开口(86)隔开的第一和第二前侧(82、84);第一和第二条带(16、18),其分别从所述小腿主体(12)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前侧(82、 84)悬挂,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16、18)经布置以并列延伸越过所述开口(86)并分别紧固到所述第二和第一前侧(82、8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踝支架,其进一步包括相对的足踝支柱(64、66),其以枢转方式附接到所述小腿主体(12);以及脚板(14),其连接到所述足踝支柱(64、6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踝支架,其中所述小腿主体(12)界定壳体部分(20、22)和紧固到所述壳体部分(20、22)的外围边缘部分(28),所述壳体部分(20、22)具有比所述外围边缘部分(28)大的刚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足踝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16、18)从所述外围边缘部分(28)连续地且整体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踝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16、18)从所述后主体 (12)的外围边缘部分(28)连续地且整体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踝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16、18)界定条带主体 (52)和柄部(56),所述柄部(56) —体地模制到所述条带主体(52)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足踝支架,其中所述条带主体(52)由比用以形成所述柄部 (56)的材料更具弹性的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足踝支架,其中所述柄部(56)界定抓握式样(5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踝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16、18)界定多个孔口 (5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踝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16、18)经布置以围绕所述开口(86)相对于彼此在高度方向上大体上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踝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16、18)具有大体上对应的轮廓,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16、18)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高度,当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16、18)分别紧固到所述第二和第一前侧(82、84)时形成大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高度的组合条带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足踝支架,其中与所述第二条带(18)从所述第二前侧(84) 悬挂的位置相比,所述第一条带(16)在相对于所述脚板(14)更高的位置处从所述第一前侧(82)悬挂。
13.—种足踝支架,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小腿壳体(20、22),其分别界定将前方开口(86)定界且通过所述前方开口(86)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前侧(82、84),以及彼此间隔开且各自形成锁定突出部(524、 526)的第一和第二后侧(72、74);以及膨胀耦合件(30),其以可移除方式紧固到并桥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后侧(72、74),所述膨胀耦合件(30)具有第一串和第二串狭缝(528),所述第一和第二锁定突出部(524、526) 经布置以分别与所述第一串和第二串狭缝(528)啮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足踝支架,其中所述第一串和第二串(528)狭缝(528)相对于彼此倾斜布置。
15. 一种足踝支架,其包括小腿主体(12),其界定通过开口(86)隔开的第一和第二前侧(82、84); 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足踝支柱(64、66),其以枢转方式附接到所述小腿主体(1 ;以及脚板(14),其连接到所述足踝支柱(64、66),所述脚板(14)具有主体(36)和附接到所述主体(36)的外围边缘部分(38),所述外围边缘部分(38)具有比所述主体(36)大的柔
全文摘要
足踝支架(10)包含小腿主体(12),其界定通过前方开口(86)隔开的外侧和内侧前侧(82、84);以及第一和第二条带(16、18),其分别从所述小腿主体(12)的第一和第二前侧悬挂。所述第一和第二条带(16、18)经布置以并列延伸越过所述开口(86)并分别紧固到所述第二和第一前侧(82、84)。所述支架还包含相对的外侧和内侧足踝支柱(64、66),其以枢转方式附接到所述小腿主体(12);以及脚板(14),其连接到所述足踝支柱(64、66)。所述内侧足踝支柱(66)具有比所述外侧足踝支柱(64)大的刚性。小腿主体内侧区段(22)具有比小腿主体外侧区段(20)大的刚性。
文档编号A61F5/01GK102227195SQ200980147714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日
发明者帕尔米·艾那森, 阿尼·托尔·英吉慕达森 申请人:欧苏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