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04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接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医用装置,尤其有关于一种医用接口。
背景技术
医用接口主要用于与输液软袋、输液瓶等医用容器相连接,用于实现向容器内注 药和向患者输药。医用接口包括由组合盖构成的上件、与上件相连接的下件和与下件相连 接的连接体,其中上件和下件之间可通过焊接、卡扣等任何方式相连接,下件与连接体一体 成型,连接体通常呈船形或菱形并通过焊接等方式与医用容器密封连接。连接体的两端分别由两个侧面形成开口夹角,目前市售产品的开口夹角在71度 左右,夹角相对较大,在将连接体与医用容器特别是输液软袋相焊接时,医用容器的塑料薄 膜在连接体两端形成的开口夹角的四个侧面上非常容易滑动错位,组焊对位困难,并且医 用容器的塑料薄膜容易在该侧面的远离开口夹角的起始部位被拉断,而在开口夹角的尖角 部位又容易堆叠形成褶皱,焊接质量不易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接口,连接体在与输液容器组焊 时,输液容器的塑料膜不易错位,焊接质量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接口,包括有与医用容器相连接的连接体和与连接体相 连接的一个以上的接头,所述接头包括有与连接体相连接的下件和与下件相连接的组合 盖,所述连接体的两端分别形成开口夹角,所述开口夹角< 71度。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体呈船形,所述开口夹角介于49度士5度的范围内。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体呈菱形,所述开口夹角介于33度士5度的范围内。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接头的组合盖包括有盖体和胶塞,所述盖体的上部形成具 有承压端面的容纳腔,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中心径向向内形成扣持部,所述胶塞通 过所述扣持部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扣持部由所述盖体的壁部的顶端滚边弯折形成。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扣持部由与所述盖体的壁部的内壁面一体成型的凸部形 成,所述凸部为环状,且所述凸部的上表面为导角斜面。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扣持部的内环限定了盖体的针刺开口,暴露所述胶塞的针 刺部位,在针刺开口上覆盖有保护膜。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连接体上设有两个接头,在两个接头上分别设有识别标 记部。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组合盖包括上盖、下盖和固持在二者之间的胶塞,所述上盖 包括顶壁和侧壁,在所述顶壁上设有扳折元件,所述扳拆元件包括与顶壁相连接的管形的 颈部和连接在所述颈部的扳折部,在所述颈部上设有易断槽,所述易断槽与所述颈部的内 壁面构成易断壁。
3[001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易断槽的截面呈梯形,梯形的顶面与颈部的内壁面平行而 构成带状的易断壁。根据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结构的效果是显著的本实用新型的医用 接口,其连接体的两侧开口夹角变小,在与医用容器特别是塑料软袋连接时,塑料软袋的塑 料薄膜在连接体两端形成开口夹角的四个侧面上不易滑动错位,组对焊接容易,并且医用 容器的塑料薄膜在该侧面上不会发生拉断和堆叠褶皱的现象,焊接质量好控制。另外,本实 用新型的开口夹角的范围,仅需适当调整连接体的宽度、构成开口夹角的侧面的面积即可 获得,不需对模具重新设计,不会造成成本上的负担。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医用接口的分解示意图。[0017]图2为图1中医用接口连接于输液容器的示意图。[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接口连接体的横截面示意图。[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接口的盖体的示意图。[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盖的示意图。[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盖设有保护膜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盖设有保护膜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医用接口的分解示意图。[0024]图9为图8中医用接口连接于输液容器的示意图。[00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医用接口的分解示意图。[0026]图11为图10中医用接口连接于输液容器的示意图。[0027]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4的医用接口连接于输液容器的示意图。[0028]图13为图12中组合盖的示意图。[0029]图14为图12中连接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接口,包括有与医用容器3相连接的 连接体2和与连接体2相连接的一个以上的接头1,在该实施方式中包括两个接头1,一个 是输药接头,一个是加药接头,实现加药和输药分开。各接头1包括有与连接体2相连接的 下件12和与下件12相连接的组合盖11,组合盖11可以与下件12相焊接,也可以与下件 12 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体2呈船形,其两端形成开口夹角A,上述开口夹角A < 71 度,优选开口夹角A介于49度士5度的范围内,开口夹角A的范围仅需适当调整连接体2 的宽度、构成开口夹角A的侧面21的长短即可获得,不需对模具重新设计,不会造成成本上 的负担。本实用新型连接体2的开口夹角A较现有技术中连接体的开口夹角有所减小,连 接体2在与医用容器3特别是塑料软袋连接时,塑料软袋的塑料薄膜在连接体2两端形成 开口夹角A的四个侧面21上不易滑动错位,组对焊接容易,并且医用容器3的塑料薄膜在 四个侧面21上不会发生拉断和堆叠褶皱的现象,焊接质量好控制。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接口的右侧一个接头1上的组合盖11为滚边式组
4合盖,该组合盖11包括有盖体111和胶塞112,盖体111的上部形成具有承压端面114的 容纳腔115,盖体111朝向容纳腔115的中心径向向内形成扣持部113,优选扣持部113由 盖体111的侧壁116的顶端朝向容纳腔115的中心(也就是盖体111的中心)径向向内滚 边弯折形成,扣持部113的内环限定了盖体111的针刺开口,胶塞112通过扣持部113固定 在容纳腔115内,且胶塞112的针刺部位暴露于针刺开口处。盖体111的下部形成连接壁 117,用于与下件12相连接例如焊接或卡扣连接,在盖体111内部形成环形隔片118,该环 形隔片118的上方是容纳腔115,下方是接头腔119,环形隔片118的周边环部构成承压端 面114,周边环部的内环为厚度薄于承压端面114厚度的针刺膜120,可保护接头1内部的 无菌性,针头穿过胶塞112以后再透过该针刺膜120深入至接头1内部。在加工制作时,先 成型具有容纳腔115的盖体111,将胶塞112置入容纳腔115内,再通过热融等方式将盖体 111的侧壁116的顶端向容纳腔115的中心方向滚边弯折。盖体111的优点是可以与各种 规格厚度的胶塞112相配合,可依据置入容纳腔115内的胶塞112厚度来决定滚边的边长, 盖体111通用性好,并且该组合盖11仅包括一个盖体111,元件模制数量降到最低,节省材 料,加工精度要求相对较低,质量易于控制,成品率高,成本也大大降低。如图6、7所示,在盖体111的针刺开口上方设有保护膜5,保护膜5由覆盖在盖体 111上的膜构成,这里的膜例如可以是离型膜、热封膜、橡胶膜等。保护膜5优选向盖体111 的侧壁116延伸形成拉口部51。保护膜5可以呈长条型,拉口部51可以向盖体111侧壁 116的一侧延伸(如图6所示),也可以向侧壁116的相对两侧延伸(如图7所示)。在具 有针刺开口的盖体111上设置保护膜5,可以省去在盖体111上设置撕开元件,对组合盖11 的制作要求较低,成本降低,也能保证组合盖11在使用前后接头1内部和胶塞112的针刺 部位的无菌性。请再次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左侧的接头1上的组合盖11为扳折式组合盖,该组 合盖11包括上盖7、下盖8和固持在二者之间的胶塞112,上盖7包括顶壁71和侧壁72, 在顶壁71上设有扳折元件9,扳折元件9包括与顶壁71相连接的管形颈部91和连接在颈 部91上的扳折部92,在颈部91上设有易断槽911,由易断槽911与颈部91的内壁面构成 易断壁912。该组合盖11将易断壁912由现有技术中位于盖体顶壁的位置改变为设置在 一个相对薄弱的颈部91上,当外力作用在扳折部92上时,扳折力方向与易断壁912基本 呈垂直关系,全部扳折力均可以作为有效力作用在易断壁912上,扳折非常省力,相应的, 由于全部扳折力均可以作为有效力,没有造成力的损耗,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加大易断壁912 的厚度来提高产品在使用前的结构强度,产品在运输、仓储、灭菌等过程中不易发生断裂现 象,同时由于扳折力全部转化为有效力,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易断壁912的厚度,也不会 导致扳折力增加,造成扳折费力的现象。优选易断槽911的截面呈梯形,由梯形的顶面与颈部91的内壁面平行而构成带状 的易断壁912,此种横截面为梯形的易断槽911所形成的带状的易断壁912能改善易断壁 912附近的应力集中现象,进一步提高扳折元件9的强度,在运输或高温灭菌过程中不易发 生断裂。当然易断槽911的截面也可呈常规的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尖点与颈部91的内壁面 之间构成易断壁912,可以通过增加易断壁912的厚度来提高强度,扳折同样省力,不再提 供附图。在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接头1上分别设有识别标记部6,一个识别标记部6设在一个接头1的组合盖11的扳折部92上,另一个识别标记部6设在另一个接头1的下件12上。 用于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识别加药接头和输药接头,从而可以避免医护人员从一个接头 1反复刺入所导致的塑料屑污染、漏液等问题。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仅在其中一个接 头1上设置识别标记部6。这些识别标记部6可以设在连接体2上,也可以设在医用容器3 与两个接头1相对应的部位处等等,不作限制。识别标记部6可以是箭头指示图标、颜色涂 层等任何标记,不作限制,只要能够区分出两个接头1即可。实施方式2如图8 9所示,该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主要结构、原理和效果基本相同,不 再重述,不同之处是两个接头1的组合盖11均为卡扣式组合盖。各组合盖11具有一个盖体111,其扣 持部113由侧壁116的内壁面以朝向盖体111中心径向向内的方向一体成型的凸部构成。 该实施方式不需特别的工艺,可以直接与盖体111 一体成型。优选凸部为封闭的环状,且凸 部的上表面为导角斜面1131,其倾斜方式是由下至上的方向径向向外倾斜。导角斜面1131 利于将胶塞112导向塞入至容纳腔115内。两个识别标记部6分别设在两个接头1的两个下件12上。实施方式3如图10、11所示,该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主要结构、原理和效果基本相同,不 再重述,不同之处是两个接头1都采用实施方式1中的扳折型组合盖11,两个识别标记部 6分别设在两个接头1的组合盖11的扳折部92上。实施方式4如图12 14所示,该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均有所不同,医用接口仅包括一个 接头1,但该接头1的组合盖11包括两个容纳腔115,盖体111朝向两个容纳腔115的中心 分别径向向内形成扣持部113,扣持部113内环限定了针刺开口,两个胶塞112通过扣持部 113分别固定在两个容纳腔115内。此种组合盖11具有两个穿孔部位,可以分别作为输药 口和加药口。上述两个容纳腔115的扣持部113由盖体111的侧壁116的顶端、中间壁121的顶 端的薄壁部分别向两个容纳腔115滚边弯折形成,两个容纳腔115分别具有承压端面114。 盖体111的下部是连接部117,用于与下件12相连接。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扣持部113也 可以由盖体111的侧壁116和中间壁121的内壁面一体成型的凸部形成,不再提供附图。在 上述扣持部113形成的针刺开口上设有保护膜5,保护膜5覆盖整个盖体111的顶壁,并延 伸到盖体111的侧壁116形成拉口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1的连接体2呈菱形,开口夹角A介于33度士5度的范围 内,开口夹角A的范围仅需适当调整连接体2的宽度、构成开口夹角A的侧面21长短即可 获得,不需对模具重新设计,不会造成成本上的负担。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 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就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医用接口,包括有与医用容器相连接的连接体和与连接体相连接的一个以上的接头,所述接头包括有与连接体相连接的下件和与下件相连接的组合盖,所述连接体的两端分别形成开口夹角,其特征是所述开口夹角<71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接口,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体呈船形,所述开口夹角介于 49度士5度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接口,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体呈菱形,所述开口夹角介于 33度士5度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接口,其特征是所述接头的组合盖包括有盖体和胶塞, 所述盖体的上部形成具有承压端面的容纳腔,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中心径向向内形 成扣持部,所述胶塞通过所述扣持部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接口,其特征是所述扣持部由所述盖体的壁部的顶端 滚边弯折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接口,其特征是所述扣持部由与所述盖体的壁部的内 壁面一体成型的凸部形成,所述凸部为环状,且所述凸部的上表面为导角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接口,其特征是所述扣持部的内环限定了盖体的针刺 开口,暴露所述胶塞的针刺部位,在针刺开口上覆盖有保护膜。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接口,其特征是在所述连接体上设有两个接头,在两个 接头上分别设有识别标记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接口,其特征是所述组合盖包括上盖、下盖和固持在二 者之间的胶塞,所述上盖包括顶壁和侧壁,在所述顶壁上设有扳折元件,所述扳折元件包括 与顶壁相连接的管形的颈部和连接在所述颈部的扳折部,在所述颈部上设有易断槽,所述 易断槽与所述颈部的内壁面构成易断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用接口,其特征是所述易断槽的截面呈梯形,梯形的顶 面与颈部的内壁面平行而构成带状的易断壁。
专利摘要一种医用接口,包括有与医用容器相连接的连接体和与连接体相连接的一个以上的接头,所述接头包括有与连接体相连接的下件和与下件相连接的组合盖,所述连接体的两端分别形成开口夹角,所述开口夹角<71度。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接口,其连接体的两侧开口夹角变小,在与医用容器特别是塑料软袋焊接时,塑料软袋的塑料薄膜在连接体两端形成开口夹角的四个侧面上不易滑动错位,组对焊接容易,并且医用容器的塑料薄膜在该侧面上不会发生拉断和堆叠褶皱的现象,焊接质量好控制。
文档编号A61J1/14GK201578576SQ201020046708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5日
发明者何国强 申请人:北京奥星恒迅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