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康复乘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69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行走康复乘坐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康复保健用品,特别是一种行走康复乘坐车。
技术背景现在行走不便的病人,大都是通过坐轮椅靠别人或自己双臂摇动来挪动身体,这 样不仅增加了别人的麻烦,而且对于一些具有一定行走能力,但通过锻炼可以恢复行走的 患者来说,平时也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由于下肢功能得不到锻炼,往往会使双腿肌肉萎 缩,失去相应的功能,加重患者的残疾,降低生活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上述问题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行走康复乘坐车,该行走康复乘 坐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患者可自行握着扶手移动车体进行行走训练,达到康 复训练的目的。该行走康复乘坐车是这样实现的底框架为梯形状结构,底框架的前端较 窄,后端较宽,在底框架的前端较窄边上设有两前万向轮,对应的后端较宽边上设有两后 轮;在底框架的前端较窄边上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有行走扶手架,行走扶手架为 “门,,字形结构,行走扶手架的底部开口端与底框架的后端较宽边连接,在支撑杆的大概中 间位置连接有弹性连接带,该弹性连接带可防止患者在行走训练中前驱摔倒在地;在所说 的支撑杆靠后位置的底框架上设置有两侧轮。在两后轮靠前的底框架两边上连接有与行走 扶手架形状相同的靠背扶手架,在靠背扶手架靠上的位置上缠绕设有靠背带。在行走扶手 架和靠背扶手架之间设有椅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走康复乘坐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能有效 防止侧翻,患者可自行握着扶手移动车体进行行走训练,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当患者训练 较累时,可以坐在椅凳上休息,由其他人员来手推靠背扶手架把患者带回。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行走扶手架2、支撑杆3、椅座4、靠背 扶手架5、靠背带6、底框架7、后轮8、侧轮9、万向轮10、弹性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实施例为一种行走康复乘坐车,由行走扶手架1、支撑杆2、椅座3、靠 背扶手架4、靠背带5、底框架6、后轮7、侧轮8、万向轮9和弹性连接带10组成,该行走康 复乘坐车是这样实现的底框架6为梯形状结构,底框架的前端较窄,后端较宽,在底框架6 的前端较窄边上设有两前万向轮9,对应的后端较宽边上设有两后轮7 ;在底框架6的前端 较窄边上设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顶部连接有行走扶手架1,行走扶手架1为“门”字形结 构,行走扶手架1的底部开口端与底框架6的后端较宽边连接,在支撑杆2的大概中间位置 连接有弹性连接带10,该弹性连接带10可防止患者在行走训练中前驱摔倒在地;在所说的支撑杆2靠后位置的底框架6上设置有两侧轮8。在两后轮7靠前的底框架6两边上连接 有与行走扶手架1形状相同的靠背扶手架4,在靠背扶手架4靠上的位置上缠绕设有靠背带 5。在行走扶手架1和靠背扶手架4之间设有椅座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走康复乘坐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能有效 防止侧翻,患者可自行握着扶手移动车体进行行走训练,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行走康复乘坐车,底框架(6)为梯形状结构,底框架的前端较窄,后端较宽,在底框架(6)的前端较窄边上设有两前万向轮(9),对应的后端较宽边上设有两后轮(7);其特征是在底框架(6)的前端较窄边上设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顶部连接有行走扶手架(1),行走扶手架(1)为“门”字形结构,行走扶手架(1)的底部开口端与底框架(6)的后端较宽边连接,在支撑杆(2)的大概中间位置连接有弹性连接带(10),在支撑杆(2)靠后位置的底框架(6)上设置有两侧轮(8);在两后轮(7)靠前的底框架(6)两边上连接有与行走扶手架(1)形状相同的靠背扶手架(4),在靠背扶手架(4)靠上的位置上缠绕设有靠背带(5);在行走扶手架(1)和靠背扶手架(4)之间设有椅座(3)。
专利摘要一种行走康复乘坐车,属于医疗康复保健用品。底框架为梯形状结构,在底框架的前端较窄边上设有两前万向轮,对应的后端较宽边上设有两后轮;在底框架的前端较窄边上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有行走扶手架,行走扶手架的底部开口端与底框架的后端较宽边连接,在支撑杆的大概中间位置连接有弹性连接带,在所说的支撑杆靠后位置的底框架上设置有两侧轮。在靠背扶手架靠上的位置上缠绕设有靠背带。在行走扶手架和靠背扶手架之间设有椅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行走康复乘坐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能有效防止侧翻。
文档编号A61H3/04GK201624951SQ201020106328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8日
发明者何任 申请人:何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