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94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弱视治疗仪,并且尤其涉及一种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
背景技术
弱视是最常见的儿童眼病之一,它严重地影响着儿童的视力功能。根据我国近年 来的普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儿童的弱视发病率较高达到3-4%,也就是说在3亿青少年儿童 中大约有1000多万儿童发生弱视,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儿童弱视已成为人们关 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防控弱视的方法主要有配镜矫正法、遮盖疗法、后像疗法、 红色滤光片疗法、光学药物抑制疗法、视觉生理刺激法、穴位按摩法、二维视觉训练法等,然 而这些疗法治疗周期长,治疗过程令人乏味,且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弱视疗法治疗周期长治疗过程令人乏味且效果并不理想的缺 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包括壳体;3D立体显示屏,位于所述壳 体内部;光阀目镜,该光阀目镜包括左目镜和右目镜,该左目镜和右目镜嵌于所述壳体上正 对所述显示屏中央的位置;同步信号控制器,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与所述左目镜和右目镜 电连接;以及计算机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显示屏和同步信号控制器电连接,用 于通过所述同步信号控制器控制所述左目镜和右目镜交替打开和关闭,控制所述3D立体 显示屏显示多种不同运动轨迹的三维立体视标,并控制该三维立体视标进行出镜、入镜、变 大、缩小、闪烁以及移动中的一者或多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时,三维立体视标进行出镜、入镜、 变大、缩小、闪烁以及移动可引导观看者眼球作三联运动、外旋运动、全向运动、追视运动、 ⑴轨迹运动或者感光对焦运动,藉此使观看者的眼肌和晶体得到充分的运动和调节,加之 显示图像各色光线的刺激,可使弱视得到治疗。另外,弱视青少年儿童一般没有立体视觉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仿真弱视 治疗仪一改以往在弱视治疗的后期才对弱视患者进行立体视觉重建的做法,将三维立体图 像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在弱视治疗一开始就让弱视青少年进行立体视觉训练,有助于帮 助弱视者快速地建立立体视觉功能,立体视觉功能的建立非常有助于双眼的协调与配合, 进而有助于矫治弱视,这种标本兼治的方式自然高效。

图I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的正视图;图I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的电气关系示意图;[0011]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中的三维立体视标引导人 眼作三联运动时的大小变化及运动轨迹的示意图;图4a至图4h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中的三维立体视标 引导人眼作外旋运动时的大小变化及运动轨迹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中的三维立体视标引导人 眼作全向运动时的大小变化及运动轨迹的示意图;图6a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中的三维立体视标引导人 眼作跳跃追视运动时的大小变化及运动轨迹的示意图;图6b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中的三维立体视标引导人 眼作连续追视运动时的大小变化及运动轨迹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中的三维立体视标引导人 眼作⑴轨迹运动时的大小变化及运动轨迹的示意图;以及图8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中的三维立体视标引导人 眼作感光对焦运动的三维立体视标的布局情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下文将配合所附图 示,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la、图Ib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该治疗仪 包括壳体10、3D立体显示屏20、光阀目镜30、同步信号控制器100以及计算机装置40。所 述显示屏20位于所述壳体10内部;所述光阀目镜30包括左目镜31和右目镜32,该左目 镜31和右目镜32分别嵌于所述壳体10上正对所述3D立体显示屏20中央的位置;所述同 步信号控制器100与所述左目镜31和右目镜32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左目镜31和右目镜 32交替打开和关闭,计算机装置40位于所述壳体10内部,与所述3D立体显示屏20和同 步信号控制器100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同步信号控制器100控制所述左目镜31和右目镜 32交替打开和关闭,并控制所述3D立体显示屏20显示多种三维立体视标并控制该三维立 体视标进行出镜、入镜、变大、缩小、闪烁以及移动中的一者或多者。其中,所述3D立体显示屏20可为3D液晶显示屏或CRT显示屏,屏幕显示区域的 比例为4 3,尺寸可为15 25英寸。所述计算机装置40可在3D立体显示屏20上分时 显示针对观看者左右眼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左眼图像与右眼图像是一系列具有一定 视差的立体图像)。计算机装置40通过同步信号控制器100控制所述左目镜31和右目镜 32交替打开和关闭,可使观看者的左眼仅能够看到左眼图像,右眼只能够看到右眼图像,该 两个图像会在观看者大脑内形成立体图像(即,以下提到的“三维立体视标”)。所述三维立体视标的出镜、入镜、变大、缩小、闪烁以及移动可引导人眼作三联运 动、外旋运动、全向运动、追视运动、⑴轨迹运动或者感光对焦运动。下面对三维立体视标的 动态情况进行详细描述。(1)引起眼球作三联运动的三维立体视标运动轨迹所述三维立体视标可多次线性逐渐变大出镜(例如,可直至合不上像为止)和线 性逐渐缩小入镜(例如,可直至人眼看不见为止),可引起眼球作三联运动。[0024]优选地,如图3所示,设屏幕宽度为L。先在3D立体显示屏20屏幕的正中央建立一宽度为0. OlL的三维立体视标,其水 平中心线与屏幕水平中心线相同(并且始终不变),其右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 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距屏幕垂直中心线距离为0. 005L,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 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距屏幕垂直中心线距离同为0. 005L。以此左右眼图像中的 视标融像模拟出远点三维立体视标。然后该立体视标以线性比例逐渐变大,最后宽度为0. 333L,并且右眼图像中的视 标中心点在屏幕中心点的右侧,距屏幕中心距离为0. 1L。而左眼图像中的视标中心点在屏 幕中心点的左侧,距屏幕中心距离为0. 1L。以此左右眼图像中的视标融像模拟出近点三维 立体视标。接着该三维立体视标以线性比例逐渐缩小,直到其宽度为0. OIL,以此模拟出远点 三维立体视标。上述三维立体视标以上述运动轨迹不断重复多次,可引导观看者眼球不断地进行 望远看近的运动,引起视觉三联运动,从而对屈光不正、屈光参差以及斜视型弱视具有治疗 作用。(2)弓丨荆·乍·运云·Ξ绁立側fe运云力轨迹所述三维立体视标可不断变大变小,并且左、右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不断 靠近或远离屏幕垂直中心线,从而可以弓丨导眼球作外展运动。优选地,如图4a至图4h所示设屏幕宽度为L。a-Ι 先在3D立体显示屏20屏幕的正中央建立一宽度为0. 4L的三维立体视标,其 水平中心线与屏幕水平中心线相同(并且始终不变),其右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 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距屏幕垂直中心线距离为0. 04L。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 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距屏幕垂直中心线距离同为0. 04L。(见图4a)a-2 接着该三维立体视标的宽度逐渐变小为0. 125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 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距屏幕垂直中心线距离仍为0.04L。同时, 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距屏幕垂直中心线距离同为 0.04L。(见图 4a)a-3 该三维立体视标的宽度继续变小为0. 038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 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并逐渐与屏幕 垂直中心线重合。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 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也同样逐渐与屏幕垂直中心线重合。(见图4a)a-4 然后该三维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变小为0. 025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 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0.025L为止。同 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逐渐向屏幕的左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 0.025L为止。(见图4a)a-5 该三维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变大为0.038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 视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并逐渐与屏 幕垂直中心线重合。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 向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也同样逐渐与屏幕垂直中心线重合。(见图4b)[0037]a-6 该三维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继续变大为0. 4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 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 心线相距0. 047L为止。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 逐渐向屏幕的左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0. 047L为止。(见图4b)b-1 接着该三维立体视标的宽度逐渐变小为0. 11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 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距屏幕垂直中心线 距离变为0. 056L。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 屏幕的左边移动,直到距屏幕垂直中心线距离同为0. 056L。(见图4b)b-2 该三维立体视标的宽度继续变小为0.038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 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并逐渐与屏幕 垂直中心线重合。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 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也同样逐渐与屏幕垂直中心线重合。(见图4b)b-3 该三维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变小为0. 025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 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 线相距0. 053L为止。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 渐向屏幕的左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0. 053L为止。(见图4c)b-4:该三维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变大为0.038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 视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并逐渐与屏 幕垂直中心线重合。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 向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也同样逐渐与屏幕垂直中心线重合。(见图4c)b-5 该三维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继续变大为0. 4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 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 心线相距0. 047L为止。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 逐渐向屏幕的左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0. 047L为止。(见图4c)c-1 然后该三维立体视标的宽度逐渐变小为0. Il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 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距屏幕垂直中心 线距离变为0. 08Lo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 向屏幕的左边移动,直到距屏幕垂直中心线距离同为0. 08Lo (见图4c)c-2 该三维立体视标的宽度继续变小为0. 038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 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并逐渐与屏幕 垂直中心线重合。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 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也同样逐渐与屏幕垂直中心线重合。(见图4d)c-3 该三维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变小为0.025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 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 线相距0.08L为止。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 向屏幕的左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0. 08L为止。(见图4d)c-4:该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变大为0.038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标 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并逐渐与屏幕垂 直中心线重合。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也同样逐渐与屏幕垂直中心线重合。(见图4d)c-5 该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继续变大为0. 23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 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 相距0. 084L为止。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 向屏幕的左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0. 084L为止。(见图4d)c-6 该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继续变大为0. 4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 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左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 相距0. 047L为止。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 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0. 047L为止。(见图4e)d-1 然后该立体视标的宽度逐渐变小为0. 23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标 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距屏幕垂直中心线距 离变为0. IlL0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屏 幕的左边移动,直到距屏幕垂直中心线距离同为0. IlL0 (见图4e)d-2 该立体视标的宽度继续变小为0. 038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标垂 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并逐渐与屏幕垂直 中心线重合。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屏幕 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也同样逐渐与屏幕垂直中心线重合。(见图4e)d-3 该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变小为0.025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标 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 距0. IlL为止。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屏 幕的左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0. IlL为止。(见图4e)d-4 该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变大为0. 038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标 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并逐渐与屏幕垂 直中心线重合。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屏 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也同样逐渐与屏幕垂直中心线重合。(见图4f)d-5 该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继续变大为0. 16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 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 相距0. IlL为止。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 屏幕的左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0. IlL为止。(见图4f)d-6 该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继续变大为0. 4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 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左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 相距0.047L为止。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 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0. 047L为止。(见图4f)e-1 然后该立体视标的宽度逐渐变小为0. 23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标 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距屏幕垂直中心线距 离变为0. 14L,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屏幕 的左边移动,直到距屏幕垂直中心线距离也变为0. 14L。(见图4f)e-2 该立体视标的宽度继续变小为0. 038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标垂 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并逐渐与屏幕垂直中心线重合,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屏幕的 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也同样逐渐与屏幕垂直中心线重合。(见图4g)e-3 该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变小为0.025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标 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 距0. 13L为止。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屏 幕的左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0. 13L为止。(见图4g)e-4:该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变大为0.038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标 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并逐渐与屏幕垂 直中心线重合,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屏幕 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也同样逐渐与屏幕垂直中心线重合。(见图4g)e-5 该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继续变大为0. 16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 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 相距0. 14L为止。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 屏幕的左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0. 14L为止。(见图4g)e-6 该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继续变大为0. 4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 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左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 相距0.047L为止。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 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0. 047L为止。(见图4h)f-1 最后该立体视标的宽度逐渐变小为0. 16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标 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距屏幕垂直中心线距 离变为0. ISL0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屏 幕的左边移动,直到距屏幕垂直中心线距离同为0. ISL0 (见图4h)f-2 该立体视标的宽度继续变小为0. 038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标垂 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并逐渐与屏幕垂直 中心线重合。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从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屏幕 的屏幕垂直中心线移动,也同样逐渐与屏幕垂直中心线重合。(见图4h)f-3 该立体视标的宽度又逐渐变小为0. 025L,在此过程中其右眼图像中的视标 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右侧,逐渐向屏幕的右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 距0. 16L为止。同时,其左眼图像中的视标垂直中心线在屏幕垂直中心线的左侧,逐渐向屏 幕的左边移动,直到与屏幕垂直中心线相距0. 16L为止。(见图4h)上述三维立体视标以上述运动轨迹不断重复多次,可引导观看者眼球做外展运 动,具有调整眼肌、扩大视野、提高视力的作用,对近视、斜视、弱视的改善效果显著。(3)引导眼球作全向运动的三维立体视标运动轨迹所述三维立体视标可沿着所述3D立体显示屏20的屏幕的边缘出现在“右”、“左”、 “下”、“上”、“右上”、“左下”、“左上”、“右下”方向上,所述三维立体视标在每一方向显示预定 时间(例如2秒)之后,移动至下一方向,以引导眼球作全向运动。优选地,如图5所示,在3D立体显示屏20的屏幕的右侧边缘处,显示一大小为屏 幕的1/15的三维立体视标(如图中三维立体视标球所示)。在右眼图像中,该三维立体视 标的中心点在屏幕中心点的右侧,距屏幕中心点的距离为屏幕宽度的1/2 1/35 ;在左眼图像中,该三维立体视标的中心点在屏幕中心点的右侧,距屏幕中心点的距离为屏幕宽度 的 1/2 1/30。之后,该三维立体视标大小保持不变,沿着屏幕的边缘依次出现在“右”、“左”、 “下”、“上”、“右上”、“左下”、“左上”、“右下”八个方向。上述三维立体视标以上述运动轨迹不断重复多次,可引导观看者眼球作全向运 动。眼球在上述八个方向的运动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增强眼部肌肉运动的柔韧度。对 于斜视或斜视性弱视而言,具有强化双眼视觉的平衡作用,可达到使病症减轻甚至根治的 效果。所述三维立体视标可依次闪现在所述3D立体显示屏20的屏幕的各个边缘,以引 导眼球作跳跃追视运动。优选地,如图6a所示,在显示屏20的屏幕的任一边缘显示一大 小为屏幕的1/15的三维立体视标((如图中球体所示,在此假设三维立体视标先显示在屏 幕的左侧边缘)。在右眼图像中,该三维立体视标的中心点在屏幕中心点的左侧,距屏幕中 心点的距离为屏幕宽度的1/2 1/30 ;在左眼图像中,该三维立体视标的中心点在屏幕中 心点的左侧,距屏幕中心点的距离为屏幕宽度的1/2 1/35。所述三维立体视标出现一秒 后立即消失,并出现在屏幕的另一边缘,大小保持不变,出现一秒后立即消失,又出现在屏 幕的另一边缘,大小依然保持不变。以此规则,所述三维立体视标分别出现在屏幕的各个边 缘。上述三维立体视标以上述运动轨迹不断重复多次,可引导观看者眼球作跳跃追视运动。所述三维立体视标还可沿着所述3D立体显示屏20的屏幕的边缘沿着顺时针或 逆时针方向运动,满一圈转下一圈时,该三维立体视标的运动轨迹比上一圈小,以此直到该 立体视标运动到屏幕中心点为止;之后,所述三维立体视标再从屏幕中心点开始,回追到起 点ο优选地,如图6b所示,在3D立体显示屏20的屏幕的任一边缘显示一大小为屏幕 的1/15的三维立体视标(如图中球体所示,在此假设三维立体视标先显示在屏幕的左侧边 缘)。在右眼图像中,该三维立体视标的中心点在屏幕中心点的左侧,距屏幕中心点的距离 为屏幕宽度的1/2 1/30 ;在左眼图像中,该三维立体视标的中心点在屏幕中心点的左侧, 距屏幕中心点的距离为屏幕宽度的1/2 1/35。然后,所述三维立体视标的大小保持不变,沿着屏幕的边缘沿着顺时针(或沿着 逆时针)方向以均速运动,满一圈转下一圈时其运行轨迹比上一圈小(三维立体视标的大 小仍保持不变),以此直到该立体视标运动到屏幕中心点的终点为止。然后再从屏幕中心点 的终点开始,回追到起点。速度由慢到快,反复进行。上述三维立体视标以上述运动轨迹不断重复多次,可引导观看者眼球作连续追视 运动。上述跳跃追视和连续追视可以弓丨导观看者眼球进行不同的追视运动,可增进眼外 肌的调节机制,强化眼球运动的灵活性与感光度,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提升辨物能力,有助 于提升视力。(5)弓I导眼球作①轨迹运动的三维立体视标运动轨迹所述三维立体视标可在所述3D立体显示屏20的屏幕上沿着⑴形轨迹进行运动。 优选地,如图7所示,在3D立体显示屏20的屏屏幕左上方显示一大小为屏幕的1/15的三
9维立体视标(如图中球体所示)。在右眼图像中,该三维立体视标的中心点在屏幕中心点的 左侧,距屏幕中心点的距离为屏幕宽度的1/2 1/30 ;在左眼图像中,该三维立体视标的中 心点在屏幕中心点的左侧,距屏幕中心点的距离为屏幕宽度的1/2 1/35。之后,该三维立体视标大小保持不变,沿着⑴形的轨迹逆时针方向均速运动,满一 圈时再沿着顺时针方向均速运动,以此规律交替进行多次。上述三维立体视标以上述运动轨迹不断重复多次,可引导观看者眼球作⑴轨迹运 动。藉此,可锻炼双眼眼球近距离辐辏功能的运动能力,具有提高视力的作用。(6)弓丨荆随鶴IX·云云·二绁立龍_±/丨、膽贿兄所述三维立体视标可为显示于所述3D立体显示屏20的屏幕上3个三维立体视标 球,该3个三维立体视标球的颜色分别为黄色、绿色、红色,且沿着3D立体显示屏20正中至 光阀目镜30的直线方向排列,且按照顺序依次进行闪烁。优选地,如图8所示,在所述3D立体显示屏20的屏幕上显示三个大小为屏幕的 1/10的黄色、绿色、红色三个三维立体视标球(如图中球体所示),这三个三维立体视标球 沿着显示屏20正中至光阀目镜30的直线方向排列,且黄色、绿色以及红色三维立体视标球 与光阀目镜30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0cm、60cm以及IOOcm ;所述三个三维立体视标球依照黄球、绿球、红球、绿球、黄球的顺序进行闪烁(即 按照三维立体视标球离观看者眼睛的远近为顺进行闪烁,离人眼最近的三维立体视标球先 闪烁,之后是位于中间的三维立体视标球闪烁,最后是离人眼最远的三维立体视标球闪烁, 接着又是位于中间的三维立体视标球闪烁,之后又是离人眼最近的三维立体视标球闪烁, 以此顺序循环往复)。观看者眼睛分别观看闪动的球。该三维立体视标球可以引导观看者 均勻地来回移动视线,具有增强双眼眼球感光对焦的功能,消除双眼视觉涣散不平衡问题, 有助于提升视力。上述三维立体视标的大小、其在屏幕上的位置以及出现在屏幕上的顺序可稍作调 整,亦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优选地,如图Ib及图2所示,所述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还可包括左眼摄像机51a、 右眼摄像机51b、左眼监视器52a以及右眼监视器52b,所述左眼摄像机51a和右眼摄像机 51b可分别设置于所述光阀目镜30的两侧,分别置于所述左目镜31的左侧和右目镜32的 右侧的位置,能够分别拍摄左眼和右眼的运动;所述左眼监视器52a和右眼监视器52b可嵌 于所述壳体10上或位于所述壳体10之外,分别与所述左眼摄像机51a和右眼摄像机51b 电连接,用于分别显示左右眼的运动状况以供监视。藉此,医务人员可透过左眼监视器52a 和右眼监视器52b观察观看者人眼的运动情况,指导与督促观看者的治疗。其中,如图Ib及图2所示,所述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还可包括互动控制器60,该互 动控制器60与所述计算机装置40电连接。可将上述三维立体视标融入计算机游戏中,观 看者可通过互动控制器60对计算机游戏中的对象进行操作,藉此在娱乐过程中达到弱视 治疗的目的,增强了治疗过程的趣味性。所述互动控制器60可为手柄、操纵杆或方向盘。其中,如图Ib及图2所示,所述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还可包括辅助显示屏70和控 制键盘90,该辅助显示屏70和控制键盘90与所述计算机装置40电连接,辅助显示屏70用 于将所述3D立体显示器20上所显示的内容同步显示于该辅助显示屏70上,以便医务人员 可及时了解观察者所观看的内容,并根据治疗情况,对所述3D立体显示器20上所显示的内容进行调整。所述控制键盘90用于操作所述计算机装置40,以实现开机、关机、菜单选项、 播放、停止、快进、快退、返回及其它辅助功能。优选地,如图Ia和图Ib所示,所述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还可包括电动升降台80, 所述壳体10固定于该电动升降台80上,且能够随该电动升降台80的升降而升降。藉此, 可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适用于不同身高的观看者。优选地,所述壳体10上位于所述光阀目镜30下方位置设置有一突出于壳体10的 下巴托台。该下巴托台在所述壳体10上的位置可参考普通观看者眼部与下巴之间的距离 来确定。藉此,观看者可在透过光阀目镜30观看三维立体视标时,将其下巴置于所述下巴 托台,以此增加观看者的舒适感。虽然本实用新型已被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 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当 可以作出各种变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 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该治疗仪包括 壳体(10);3D立体显示屏(20),位于所述壳体(10)内部;光阀目镜(30),该光阀目镜(30)包括左目镜(31)和右目镜(32),该左目镜(31)和右 目镜(32)嵌于所述壳体(10)上正对所述显示屏(20)中央的位置;同步信号控制器(100),位于所述壳体(10)内部,且与所述左目镜(31)和右目镜(32) 电连接;以及计算机装置(40),位于所述壳体(10)内部,与所述显示屏(20)和同步信号控制器 (100)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同步信号控制器(100)控制所述左目镜(31)和右目镜(32)交 替打开和关闭,控制所述3D立体显示屏(20)显示多种不同运动轨迹的三维立体视标,并控 制该三维立体视标进行出镜、入镜、变大、缩小、闪烁以及移动中的一者或多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该治疗仪还包括互动控 制器(60),该互动控制器(60)与所述计算机装置(4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该治疗仪还包括 左眼摄像机(51a)和右眼摄像机(51b),分别设置于所述光阀目镜(30)的两侧,分别置于所述左目镜(31)的左侧和右目镜(32)的右侧的位置,用于分别拍摄左眼和右眼的运动; 以及左眼监视器(52a)和右眼监视器(52b),分别与所述左眼摄像机(51a)和右眼摄像机 (51b)电连接,用于分别显示左右眼的运动状况以供监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该治疗仪还包括辅助显 示屏(70)和控制键盘(90),该辅助显示屏(70)和控制键盘(90)与所述计算机装置(40)电 连接,所述辅助显示屏(70)同步显示所述3D立体显示器(20)上所显示的内容,所述控制 键盘(90)用于操作所述计算机装置(40),以实现开机、关机、菜单选项、播放、停止、快进、 快退、返回等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该治疗仪还包括电动升 降台(80),所述壳体(10)固定于该电动升降台(80)上,且能够随该电动升降台(80)的升 降而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该治疗仪还包括下巴托 台,该下巴托台突出于所述壳体(10),且位于所述壳体(10)上所述光阀目镜(30)下方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该治疗仪包括壳体;3D立体显示屏,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光阀目镜,该光阀目镜包括左目镜和右目镜,该左目镜和右目镜嵌于所述壳体上正对所述显示屏中央的位置;同步信号控制器,位于壳体内部,且与左目镜和右目镜电连接;以及计算机装置,位于壳体内部,与所述3D显示屏和同步信号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同步信号控制器控制所述左目镜和右目镜交替打开和关闭,控制3D立体显示屏显示多种不同运动轨迹的三维立体视标,并控制该三维立体视标进行出镜、入镜、变大、缩小、闪烁以及移动中的一者或多者。本实用新型的三维仿真弱视治疗仪可使观看者的眼肌和晶体得到充分的运动和调节,可使弱视得到治疗。
文档编号A61H5/00GK201775712SQ20102025239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日
发明者王正 申请人:王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