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降血压预防中风的中草药袋泡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内容属于药用保健茶饮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可降 血压预防中风的袋泡茶。
背景技术:
高血压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高发病和常见病,其临床症状以头晕、头痛、胸闷 气短、心慌者为多见,若不加以及时防治,常可引发中风、脑梗塞、脑出血、心力衰竭、冠心病 等心脑血管疾病。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速、工作压力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 多样化,近年来人群中罹患高血压症的患者急剧增多,其给患者带来诸多的痛苦,严重影响 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往很多年来,防治高血压主要依赖于药物,如西医常用的降压药物卡 托普利片、复方降压片等,中成药则如清脑降压片、珍菊降压片等,这些药物虽服用方便,也 具一定疗效,但疗效不易巩固,一旦停药,复发率高,而且上述药物均有相当的毒副作用,长 期服用对肝肾功能也会造成较大的损害。基于以上原因,目前非药物防治高血压已经成为 众多消费者的选择。为此在近年来,中医学领域相继研发了许多具有调理血压作用的中草 药新配方,其中一些药方是采用制成保健茶饮的方式给药,如普洱降压茶、菊花降压茶等, 深受消费者的追捧。但目前市场有售的这些保健降压茶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有以下问 题(1)、保健茶的成分单一,绝大多数都只是由一到二种原料制成,不具有组方性;O)、各 制品虽都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治疗效果并不显著;(3)、价格比较昂贵,普通消费者不易 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通过对自然界丰富的药食同源资源 的发掘,从而为高血压人群提供一种配方科学合理、降压并预防脑中风效果明显、饮用方便 且无毒副作用的降血压预防中风的中草药袋泡茶。本发明所述中草药袋泡茶的制备方案源于祖国医学关于“扶正培本”、“药食同源” 等传统的辨证论治思想,它是设计者通过对古今诸多医药学著述及民间验方的潜心研究并 通过长期临床实验的悉心总结而研制获得的。根据古今医学对高血压症的发病机理的认识 及治疗原则,本发明设计者以沙棘、山楂、决明子、葛根、夏枯草、杜仲叶、野菊花、绿茶等可 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为基本原料,按中医药理论组方并制备成袋泡茶,产品全方具有 养血安神、清脂降压的作用,可使高血压人群在喝茶饮用后,达到调理稳定血压的效果,并 能起到预防由高血压引起的各种心脑肾损害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脑中风的发生,从 而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本发明所述的中草药降压袋泡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物原料组分制成的沙棘10-19.5,山楂8-10. 5’决明子12-16.8,葛根7-10. 2’夏枯草6-12.5,杜仲叶10-13. 5’野菊花6-9,绿茶3~6 本发明配方中各味药物原料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如下所述。一、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棘中含有维生素、三萜、脂类、黄酮类和微量元素等大量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对于保护心血管系统、抗肿瘤和抗衰老等方面有明显作用,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 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沙棘含有46种生物活性物质,并 富含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等,具有抗疲劳和增强机体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药理性 能,具有降减血浆胆固醇、减少血管壁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以及能防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粥 样硬化症的作用。另外,沙棘中含有的异鼠李素及其糖甙、槲皮素、山柰酚等7种黄桐物质, 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扩张冠状血管、降低胆固醇的效能,临床上也常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 病,对治疗心绞痛有效率达94 %。二、山 (Crataegus pinna tifida)山楂为药食同源植物,主要具有助消化、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强心、抑制血小 板聚集、免疫调节、抗菌、抑制畸变、防癌和保护视网膜的作用。三、决明子(Catsia tora Linn)现代研究表明,决明子除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外,还含留体化合物、大黄酚、大 黄素等。所含大黄素、大黄酸对人体有平喘、利胆、保肝、降压功效,其中大黄素葡萄糖甙、大 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强心作用,现代医学临床采用决明子治疗高 脂血症收效满意。决明子的降压较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四、葛根(Pueraria Root)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 心脑血管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葛根总黄酮能使脑血流量显著增加,能使冠状血管血流量 增加。葛根素可使心脏搏动的速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增强、主动脉压降低。葛根总黄酮、大 豆甙元和葛根素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项背强痛和耳鸣等症有明显疗效。另外,葛根 素能降低血糖,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同时对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骨质疏松症、妇女更 年期综合症和老年性痴呆等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五、夏牛古草(Prunella vulgaris)夏枯草可产生显著持久的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连续服食夏枯草2周后,患者 血压有中等程度之降低。夏枯草的茎、叶、穗及全草均有降压作用,其中穗之作用较弱。六、杜^[中叶(Eucommia ulmoides)近代医学研究证明杜仲叶与皮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在药理药效方面杜仲叶与 皮具有同等功效。进一步研究发现,杜仲除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外,还对治疗高血压 症有特效,经试验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总有效达92%以上,从而引起世人的关注。杜仲叶中 的桃叶珊瑚甙具有利尿、通便、增强肠道蠕动作用,对便秘有效,所以是公认的便秘者和肥CN 102119981 A
说明书
3/4页
胖者的上好饮品,可以解除便秘,减少脂肪,稳定血压。七、野菊花(Flos Chrysanthemi)野菊花为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功能主治疏风 清热,平肝明目,利血脉,治四脚游风、高血压等。野菊花含菊甙、腺嘌吟、氨基酸、水苏碱、 胆碱、黄酮类、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i,菊花的花和茎含有的挥发油中主要为菊花酮、龙 脑、龙脑乙酸酯等,有镇静、解热作用,能明显扩张冠状动脉并增加血流量,可增强毛细血管 抵抗力,现代又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八、绿茶绿茶具有提神疗烦、解热止渴、消食除腻、杀菌消炎、防龋固齿、减肥健美、和胃利 尿、明目清心、解烟醒酒、降压除脂、减轻癌变、增加血管壁弹性、防原子辐射伤害等各样功 效,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改善人体脂肪代谢水平,在当今饮料之中无有能和它相比的。用于制备该中草药袋泡茶的方法包括以下的工艺步骤将按量称取的各味原料清 洗后烘干,再将干燥后的各原料分别挤压研磨成0. 1 Imm的细粉,使全部细粉混合均勻 后,灭菌,最后将药粉定量装入滤纸袋中制成袋泡茶(每袋茶药粉料重5 6g)。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产品解决了药茶合一问题,药在茶中,饮 茶疗疾,疗用时冲服即可,不需要熬煮,简单方便,出差、旅游皆可携带使用,且产品价格低 廉,推广性强,适合于对高血压症的群防群治工作。在本发明研制过程中,为证明该降压袋泡茶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者曾在2008 2010年间对120例(男7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8. 3岁,病程1 18年)服用该降压袋 泡茶的患者进行了走访统计,结果如下所述。一、使用方法停用其它降压药物,每日饮服袋泡茶1 2次,每次一袋,每60天 为一个疗程,患者根据病情服用1 3个疗程。服用期间患者每天测血压2次(早、晚各一 次),每疗程结束后测量一次胆固醇(T。)和甘油三酯(Te),同时观察有无副作用。二、疗效评定标准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依据1998年卫生部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判断降压疗效,即显效舒张压下降彡IOmmHgd. 3kPa)并达到正常范围,或下降20mmHg(2. 7kPa)以 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IO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下降10 19mmHg(l. 3 2. 5kPa);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者。三、治疗效果120例高血压病患者经饮茶治疗后,显效105例,有效9例,无效6 例(其中2例未按疗程要求服用,2例血压有所降低,但未达到正常值,另2例血压未降), 总有效率达到95%。四、副作用观察饮用该茶的120例人群中,无论是有效者、显效者还是无效者,从 饮用开始一直未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分别取沙棘320g、山楂180g、决明子300g、葛根180g、夏枯草150g、杜仲叶230g、野菊花150g、绿茶100g,将上述药物原料清洗后,分别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再将干燥后的各 原料分别挤压研磨成0. 5mm左右的细粉,使全部细粉混合均勻后,灭菌,最后将药粉按每袋 5g定量装入滤纸袋中制成袋泡茶。实施例二 分别取沙棘255g、山楂200g、决明子310g、葛根150g、夏枯草205g、杜仲叶250g、 野菊花150g、绿茶80g,将上述药物原料清洗后,分别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再将干燥后的各 原料分别挤压研磨成0. 5mm左右的细粉,使全部细粉混合均勻后,灭菌,最后将药粉按每袋 5g定量装入滤纸袋中制成袋泡茶。
权利要求
1. 一种降血压预防中风的中草药袋泡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物原料组 分制成沙棘10-19. 5’山楂8 ~ 10. 5’决明子12-16. 8’葛根7-10. 2’夏枯草6~12. 5’杜仲叶10-13. 5’野菊花6-9,绿茶3-6;用于配制该中草药袋泡茶的方法为将按量称取的各味原料清洗后烘干,再将干燥后 的各原料分别挤压研磨成0. 1 Imm的细粉,使全部细粉混合均勻后,灭菌,最后将药粉定 量装入滤纸袋中制成袋泡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血压预防中风的中草药袋泡茶,它以沙棘、山楂、决明子、葛根、夏枯草、杜仲叶、野菊花、绿茶等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为基本原料,按中医药理论组方并制备成袋泡茶,产品全方具有养血安神、清脂降压的作用,可使高血压人群在喝茶饮用后,达到调理稳定血压的效果,并能起到预防由高血压引起的各种心脑肾损害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脑中风的发生,从而降低患者致残率、病死率。
文档编号A61P9/10GK102119981SQ20111005104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
发明者柯贤琦 申请人:陕西诺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