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17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配合骨针治疗四肢骨折、矫正畸形、延长肢体等疾病,不仅使用于各级医院,也是战伤、 野外骨伤病人的良好救治器材。
背景技术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人类活动量的转变,四肢骨折已是医学研究界的一大问题, 治疗四肢骨折已是一种普遍现象。骨科治疗时,通常采用石膏、夹板、方法整复、外固定器固定,亦有采用在骨折处斜行穿入克氏针的方法整复固定,这些公知的方法存在的缺陷是固定的牢靠性差,影响伤肢早期功能锻炼,易影响正常关节功能,外固定器种类很多,但是在实际临床当中,大都需要许多螺丝来固定,固定后容易使人产生不安全感,且操作复杂,在骨折部位固定后,骨针之间的距离不容易再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正是在保留现有技术优点的前提下,克服其弊端,提供一种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一架多用、调整范围大、安全可靠的管型外固定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由背母(1)、弹簧( 、短轴组件C3)、锁紧螺钉G)、长轴组件(5)、垫片(6)、芯轴(7)、活动头组件(8)组成,其特征在于背母(1) 中心螺纹通孔,外表面有网纹和圆孔;短轴组件(3)由堵头(9)、销钉(10)、短轴(11)、固定套(12)、定位钉(1 组成;锁紧螺钉(4)左端面为球形,左端有外螺纹和内六方孔,右端有台阶;长轴组件(5)由固定套(12)、定位钉(13)、长轴(14)、螺杆(15)、锁套(16)、螺堵 (17)、销钉(10)组成;芯轴(7)为台阶杆状,左端有外螺纹、台阶,右端有内螺纹孔,右端外表面有两个对称纵向凹槽;活动头组件(8)由卡套(18)、内六角螺钉(19)、支架(20)、固定夹(21)、活动夹(22)组成。背母(1)中心螺纹通孔,与芯轴(7)左端外螺纹连接,外表面有圆孔,便于外固定架的微量调节,使外固定架拥有1 2mm左右的调节量,当承受轴向压力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实现对外固定架的微动调节功能,用以增加生理应力并促进骨折愈合。短轴组件(3)由堵头(9)、销钉(10)、短轴(11)、固定套(12)、定位钉(13)组成, 堵头(9)中心通孔,外表面有螺纹和两个对称孔;短轴(11)中心通孔,右端外表面有螺纹孔和圆孔且两孔在同一轴线,左端有螺纹孔、两个对称孔和圆弧角;固定套(1 中心通孔,外表面有螺纹孔和圆孔且两孔在同一轴线,外表面有两个扁平面且与两孔轴线垂直;定位钉 (13)连接短轴(11)和固定套(12),弹簧( 穿入芯轴(7)左端螺纹,置入短轴组件(3)的孔中,并卡在芯轴(7)的台阶处,短轴组件(3)在弹簧⑵的作用下联合背母(1)可以实现骨折端纵向1 2mm左右的微量调节。在手术初期通过长轴组件( 轴向加压作用,促进骨折I期愈合,但随着骨折端修复时间的延长,轴向应力发生变化使得修复变得困难,尤其当骨折愈合进入II期愈合时,需要改善原有的生物应力环境,故需要对固定架进行微量调节,此时可先松动短轴组件( 处的锁紧螺钉,短轴组件( 微动一定距离,活动头组件 (8)上的骨针亦随之移动同样的距离,在微量调节范围内适当调节两骨针的相对位移,使骨折端在纵向实现微动,增加生理应力促进骨折II期愈合。锁紧螺钉左端有内六方孔,便于器械持取,锁紧螺钉(4)右端台阶处与芯轴 (7)的纵向凹槽处配合,控制短轴组件(3)和长轴组件(5)的相对位置变化。长轴组件(5)由固定套(12)、定位钉(13)、长轴(14)、螺杆(15)、锁套(16)、螺堵(17)、销钉(10)组成,定位钉(13)将长轴(14)和固定套(12)连接在一起,长轴(14)中心通孔,右端有螺纹孔、两个对称孔和圆弧角,左端有螺纹孔和圆孔且两孔在同一轴线上; 锁套(16)中心螺纹通孔,外表面有两个对称孔;螺堵(17)中心通孔,外表面有螺纹和两个对称孔,右端面沿中心处有开槽,销钉(10)将长轴(14)和螺堵(17)连接在一起,并将螺杆(巧)和锁套(16)连接在一起,转动螺杆(15),实现对外固定架的延伸长度的调节,螺杆 (15)每转动一周可以调节长轴(14)分离或靠拢一个螺纹间距,起到延长和加压作用,通过锁紧螺钉(4)选择适当的骨折固定位置间距,移动长轴组件( 和短轴组件(3),以便精确定位,使手术骨针入位最佳,再通过长轴组件( 中的螺杆(1 对骨折端预加压,骨折在复位、定位后,采用这种坚固加压固定骨折,使骨折端紧密结合,促进骨折愈合。芯轴(7)右端外表面有两个对称纵向凹槽,垫片(6)放置其一侧槽中;长轴组件 (5)和短轴组件(3)穿过芯轴(7)并通过背母(1)、锁紧螺钉(4)、螺杆(15)连接在芯轴(7) 上。活动头组件⑶由卡套(18)、内六角螺钉(19)、支架(20)、固定夹(21)、活动夹 (22)组成,卡套(18)中心有开槽,右端外表面为圆弧状,有通孔,且其与中心开槽连接,左端有台阶通孔,其孔与右端通孔轴线垂直,下端有圆周齿,其齿与支架00)右端圆周齿啮合并调节支架00)的旋转方向;支架00)左端有圆周齿,有内螺纹孔和台阶,右端上表面有圆周齿,有内螺纹孔和台阶;固定夹上端面有均布圆弧形凹槽,左端有螺纹通孔, 右端有台阶通孔,且下端面有圆周齿;活动夹0 外表面为弧形,有台阶通孔,下端面有均布圆弧形凹槽,与固定夹的均布圆弧形凹槽配合,内六角螺钉(19)将卡套(18)和支架OO)连接在一起,将活动夹(22)、固定夹和支架OO)连接在一起,活动头组件(8) 连接骨针使用,起支持骨针的作用,实现固定骨折的功能,活动头组件(8)能在三维空间运动,可以实现360度旋转,可随意调整角度,外固定架通过活动头组件(8)固定骨针后,还可以对螺杆(1 进行轴向调节,在固定骨折的基础上实现其肢体延长和矫正畸形的功能,活动头组件(8)可在长轴(14)和短轴(11)上自由移动,有利于骨针穿入,保证了穿针的随意性,便于骨折的整复。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四肢骨折、矫正畸形、延长肢体等疾病,能够实现多种组合方式,供手术时选用,且手术操作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可保证创伤骨折的复位和固定,而且治疗后期可根据情况使骨折端动力化,加快骨折愈合,在无法采用内固定治疗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既可使骨折端得到可靠固定,又能便于伤口处理和后期修复。通过术前CT或X光等诊断病症,实施手术根据患者主诉和诊断结果确定所固定节段,确定骨针的尺寸和数量。首先确定手术位置,确定骨针植入的深度和方位,实施钻孔, 穿入骨针,用同样的方法拧入其他几枚骨针,安装外固定架,调整外固定架至手术要求。[0014]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在骨针的配合下固定骨折、矫正畸形和延长肢体等,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廉、安全可靠、易携带、设计先进的优点,在战伤中的应用,使原本需要截肢的肢体得以保留,大大提高了战伤骨折的救治水平,其应用器械简单,手术操作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可保证平战时创伤骨折的复位和固定,适宜于骨科临床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母(1)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2)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短轴组件(3)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短轴组件(3)的堵头(9)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短轴组件(3)的销钉(10)结构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短轴组件(3)的短轴(11)结构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短轴组件(3)的固定套(12)主视图;图9a为本实用新型的短轴组件(3)的固定套(12)左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短轴组件(3)的定位钉(13)结构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螺钉⑷结构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长轴组件(5)结构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长轴组件(5)的长轴(14)结构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长轴组件(5)的螺杆(15)结构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长轴组件(5)的锁套(16)结构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长轴组件(5)的螺堵(17)主视图;图16a为本实用新型的长轴组件(5)的螺堵(17)左视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垫片(6)结构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芯轴(7)结构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头组件(8)主视图。图19a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头组件(8)俯视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头组件(8)的卡套(18)结构图。图20a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头组件⑶的卡套(18) Q处局部剖视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头组件(8)的内六方螺钉(19)结构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头组件(8)的支架00)结构图。图22a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头组件(8)的支架处局部剖视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头组件(8)的固定夹结构图。图23a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头组件⑶的固定夹处局部剖视图。图M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头组件(8)的活动夹02)主视图。图Ma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头组件(8)的活动夹02)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由背母(1)、弹簧( 、短轴组件C3)、锁紧螺钉G)、长轴组件(5)、垫片(6)、芯轴(7)、活动头组件(8)组成,其特征在于背母(1) 中心螺纹通孔,外表面有网纹和均布圆孔;短轴组件(3)由堵头(9)、销钉(10)、短轴(11)、 固定套(12)、定位钉(1 组成;锁紧螺钉(4)为台阶状,左端外表面有螺纹,左端有内六方孔,左端面为球形;长轴组件(5)由固定套(12)、定位钉(13)、长轴(14)、螺杆(15)、锁套 (16)、螺堵(17)、销钉(10)组成;芯轴(7)为台阶杆状,左端外表面有螺纹,右端有内螺纹孔,右端外表面有两个对称纵向凹槽;活动头组件(8)由卡套(18)、内六角螺钉(19)、支架 (20)、固定夹(21)、活动夹0 组成。首先确定手术位置,确定骨针植入的深度和方位,实施钻孔,穿入骨针,用同样的方法拧入其他几枚骨针,安装外固定架,调整外固定架至手术要求。
权利要求1.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由背母(1)、弹簧O)、短轴组件(3)、锁紧螺钉G)、长轴组件(5)、垫片(6)、芯轴(7)、活动头组件(8)组成,其特征在于背母(1)中心螺纹通孔,外表面有网纹和圆孔;短轴组件(3)由堵头(9)、销钉(10)、短轴(11)、固定套 (12)、定位钉(1 组成;锁紧螺钉(4)左端面为球形,左端有外螺纹和内六方孔,右端有台阶;长轴组件(5)由固定套(12)、定位钉(13)、长轴(14)、螺杆(15)、锁套(16)、螺堵(17)、 销钉(10)组成;芯轴(7)为台阶杆状,左端有外螺纹、台阶,右端有内螺纹孔,右端外表面有两个对称纵向凹槽;活动头组件(8)由卡套(18)、内六角螺钉(19)、支架(20)、固定夹 (21)、活动夹(22)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轴组件(3),堵头(9)中心通孔,外表面有螺纹和两个对称孔;短轴(11)中心通孔,右端外表面有螺纹孔和圆孔且两孔在同一轴线,左端有螺纹孔、两个对称孔和圆弧角;固定套 (12)中心通孔,外表面有螺纹孔和圆孔且两孔在同一轴线,外表面有两个扁平面且与两孔轴线垂直;定位钉(1 连接短轴(11)和固定套(12),弹簧O)穿入芯轴(7)左端螺纹,置入短轴组件(3)的孔中,并卡在芯轴(7)的台阶处,短轴组件(3)在弹簧O)的作用下联合背母(1)可以实现骨折端纵向1 2mm左右的微量调节,对固定架进行微量调节,先松动短轴组件C3)处的锁紧螺钉G),短轴组件C3)微动一定距离,活动头组件(8)上的骨针亦随之移动同样的距离,在微量调节范围内适当调节两骨针的相对位移,使骨折端在纵向实现微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轴组件(5),定位钉(1 将长轴(14)和固定套(1 连接在一起,长轴(14)中心通孔,右端有螺纹孔、两个对称孔和圆弧角,左端有螺纹孔和圆孔且两孔在同一轴线上;锁套 (16)中心螺纹通孔,外表面有两个对称孔;螺堵(17)中心通孔,外表面有螺纹和两个对称孔,右端面沿中心处有开槽,销钉(10)将长轴(14)和螺堵(17)连接在一起,并将螺杆(15) 和锁套(16)连接在一起,转动螺杆(15),实现对外固定架的延伸长度的调节,螺杆(15)每转动一周可以调节长轴(14)分离或靠拢一个螺纹间距,起到延长和加压作用,通过锁紧螺钉⑷选择适当的骨折固定位置间距,移动长轴组件(5)和短轴组件(3),以便精确定位,使手术骨针入位最佳,再通过长轴组件(5)中的螺杆(1 对骨折端预加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头组件(8),卡套(18)中心有开槽,右端外表面为圆弧状,有通孔,且其与中心开槽连接,左端有台阶通孔,其孔与右端通孔轴线垂直,下端有圆周齿,其齿与支架00)右端圆周齿啮合并调节支架00)的旋转方向;支架00)左端有圆周齿,有内螺纹孔和台阶,右端上表面有圆周齿,有内螺纹孔和台阶;固定夹上端面有均布圆弧形凹槽,左端有螺纹通孔,右端有台阶通孔,且下端面有圆周齿;活动夹0 外表面为弧形,有台阶通孔,下端面有均布圆弧形凹槽,与固定夹的均布圆弧形凹槽配合,内六角螺钉(19)将卡套(18) 和支架OO)连接在一起,将活动夹(22)、固定夹和支架OO)连接在一起,活动头组件(8)连接骨针使用,起支持骨针的作用,实现固定骨折的功能,活动头组件(8)能在三维空间运动,可实现360度旋转,可随意调整角度,外固定架通过活动头组件(8)固定骨针后, 还可对螺杆(1 进行轴向调节,在固定骨折的基础上实现其肢体延长和矫正畸形的功能, 活动头组件(8)可在长轴(14)和短轴(11)上自由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配合骨针治疗四肢骨折、矫正畸形、延长肢体等疾病,不仅使用于各级医院,也是战伤、野外骨伤病人的良好救治器材。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由背母(1)、弹簧(2)、短轴组件(3)、锁紧螺钉(4)、长轴组件(5)、垫片(6)、芯轴(7)、活动头组件(8)组成,其特征在于背母(1)中心通孔,外表面有网纹和圆孔;锁紧螺钉(4)左端有外螺纹和内六方孔,右端有台阶;芯轴(7)左端有螺纹,右端有螺纹孔,右端有两个对称纵向凹槽。首先确定手术位置,确定骨针植入的深度和方位,钻孔,穿入骨针,安装外固定架,调整外固定架至手术要求。
文档编号A61B17/60GK201968807SQ201120013990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8日
发明者侯树勋, 刘治辉, 李文锋, 樊国平, 白云生 申请人:侯树勋, 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李文锋, 胡桓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