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型透皮贴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1260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孔型透皮贴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皮贴膜。
背景技术
透皮贴膜,因其制造方便,辅料少,携带方便,不需用水服,起效快,更为经济等众多优点正在取代口崩片、冻干片、分散片等口服制剂,成为人们所十分关注的制剂,并在众多的专利中进行了披露。中国专利CN101455650A公开了一种皮肤刺激性小、黏附性能适宜的经皮给药的格拉司琼贴剂及其制法,在对药物没有透过性的背衬层的一个面上,层叠有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60 70重量%和乙烯基吡烙烷酮40 30重量%的共聚物、肉豆蔻酸异丙脂、月桂酸二乙醇胺和格拉司琼重量比100 5 20 1 10 5 10组成的经皮吸收制剂层,其实施例中7 离体人皮肤累积最大吸收量仅为290 μ g/cm2,透皮吸收效能较低, 达不到治疗目的。中国专利CN1747724A公开了一种用于格拉司琼透皮给药的粘合剂贴剂,包括含有非酸性亲核部分的丙烯酸粘合剂,其中格拉司琼重量百分比需要4 8%,才能维持持续透皮吸收的要求,由于组成中格拉司琼浓度较高,加速(条件为温度40°C 士2°C,相对湿度 75% 士 5%RH)试验1个月,便出现结晶,而此加速条件与夏季3个月的炎热气候相似,所以该组成的制剂稳定性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孔型透皮贴膜,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贴膜,包括相互复合的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和贮药成膜释放体系层、复合在所述贮药成膜释放体系层一侧的背衬层和复合在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一侧的防粘层,所述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设有微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贴膜,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能够帮助产品紧密黏贴皮肤,而且其中含有的透皮促渗剂帮助打开皮肤通道,显著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上具有亲水性高分子致孔剂形成的微孔,更有利于贮药成膜释放体系层药物的释放出进入皮肤。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采用贮药成膜释放体系层,用于载药和控制药物稳定释放。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分离独立的体系,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不仅有利于制剂的稳定性、安全性,而且透皮吸收量高,仅5 50cm2即可满足3 %ig/d的吸收剂量,并维持2 5天恒定透皮吸收,充分满足临床治疗效用。动物试验证明,本实用新型能够持续1 3天的药物释放和透皮。在该给药系统中药物通过皮肤释放入人体内发挥药效,同时能够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减少服用频率,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和顺应性;同时透皮途径避免了药物口服经胃肠道及肝的首过效应,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在医疗应用上具有明显优势。
图1为透皮贴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贴膜,包括相互复合的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1和贮药成膜释放体系层2、复合在所述贮药成膜释放体系层2 —侧的背衬层3和复合在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1 一侧的防粘层4,所述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1设有微孔101。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1的厚度为20 50 μ m,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与贮药成膜释放体系层的厚度比为1 1.1 2;优选的,所述微孔101的孔径为20 200 μ m,孔隙率为10% 50% ;术语“孔隙率”的定义为微孔101所占面积与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总面积之比;所述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1由如下重量份数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透皮促渗剂0.1% 60%粘合剂 95%致孔剂0.5% 60%所述的透皮促渗剂选自亚砜类、吡咯酮类、醇类、萜烯类、胺类、磷酯类、月桂氮卓酮、泊洛沙姆、月桂醇硫酸钠、脂肪酸或脂肪酸酯;所述亚砜类选自二甲基亚砜或奎基甲基亚砜;所述吡咯酮类包括2-吡咯酮、5-甲基-2-吡咯酮、1,5_ 二甲基_2_吡咯酮、N-甲基吡烙烷酮;所述醇类包括异丙醇、乙醇、丙二醇、丙三醇、正辛醇或正十二醇;所述萜烯类包括桉树脑,柠檬烯或橙花树醇;所述胺类包括尿素、十二烷基-N或二甲氨基乙酯;所述磷酯类包括卵磷脂、豆磷脂或磷脂酰甘油;所述脂肪酸包括油酸或月桂酸;所述脂肪酸酯包括月桂醇乳酸酯、肉豆蔻酸异丙
酯、丙二醇二壬酸酯或癸二酸二乙酯;所述粘合剂为疏水性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异丁烯、丁基橡胶、聚戊二烯、聚丙烯酸酯、硅酮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氢化SBS或聚
氨酯;所述致孔剂为醇溶性亲水性高分子,包括纤维素衍生物如羟丙基纤维素、共聚维酮、低分子量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致孔剂也可为上述醇溶性亲水性高分子与醇溶性有机盐如醋酸钠的混合物, 重量比为醇溶性亲水性高分子醇溶性有机盐比例1 5 1。所述贮药成膜释放体系层2,由如下重量份数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药物
成膜剂
增塑剂
0.1% 4% 0.5% 90% 0.1% 66%
0.5% 30%
pH缓冲调节剂所述药物如格拉司琼或其酸根盐等;所述成膜剂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酸共聚物、硅酮共聚物或聚氨酯、明胶、桃胶、阿拉伯胶、海藻酸(钠)、甲壳胺、琼脂、聚乙烯醇类化合物、聚氧乙烯类、纤维素衍生物或共聚维酮中的一种以上;所述增塑剂为甘油、丙二醇或山梨醇中的一种以上;所述pH缓冲调节剂为三乙醇胺,以及以及三乙醇胺与氢氧盐(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组合物;所述背衬层的材料为3M公司的9832聚氨酯膜胶带,该材料透湿透氧性能好,皮肤呼吸通畅,不会引起过敏、瘙痒等不适症状;且该材料具有自粘性,能够与贮药成膜释药系统紧密复合在一起;所述的防粘层为表面经有机硅聚合物或含全氟化烷基聚合物处理的聚碳酸酯膜, 如3M公司的1022经氟处理的聚酯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致孔剂和透皮促渗剂溶解于溶剂中,2000 IOOOOrpm搅拌0. 5 1小时, 获得透明溶解或分散的液体;所述溶剂选自乙醇、甲醇、丙酮或乙酸乙酯中的一种以上,溶剂中,致孔剂和透皮促渗剂的重量含量为10 90% ;(2)加入压敏胶粘合剂,2000 IOOOOrpm搅拌0. 5 1小时,获得胶黏体,将胶黏体涂布于防黏层上,涂布厚度为10 25mm,70 90°C干燥10 30分钟,获得涂布了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1的防黏层4,备用;(3)将药物溶解于溶剂中,2000 IOOOOrpm搅拌0. 5 2小时,获得含药物液体,
溶剂中,药物的重量含量为5 30% ;
液; 2小时
所述溶剂选自乙醇、甲醇、水或二氯甲烷中的一种以上;
(4)向上述药液中加入成膜材料,溶胀0.5 M小时,获得含有药物的半固体溶
(5)向上述半固体溶液中加入增塑剂,同时以2000 IOOOOrpm的速度搅拌0.5
(6)向上述半固体溶液中加入pH缓冲调节剂,混合,脱气,得到含药中间体; 将上述含药中间体涂布于背衬层上,涂布厚度20 50mm,60 80°C干燥0. 5 1 小时,获得涂布了含有药物的贮药成膜释放体系层的背衬层;(7)将步骤⑵的产物与步骤(6)的产物复合,即获得产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贴膜使用时,可将其贴附于人体的完整皮肤上,面积为5 50cm2的为适宜。
权利要求1.微孔型透皮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复合的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1)和贮药成膜释放体系层O)、复合在所述贮药成膜释放体系层( 一侧的背衬层( 和复合在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1) 一侧的防粘层G),所述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1)设有微孔(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贴膜,其特征在于,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1)的厚度为20 50 μ m,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与贮药成膜释放体系层O)的厚度比为1 1. 1 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101)的孔径为 20 200 μ m,孔隙率为10 % 5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101)的孔径为 20 200 μ m,孔隙率为10 % 50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皮贴膜,提供了一种微孔型透皮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复合的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1)和贮药成膜释放体系层(2)、复合在所述贮药成膜释放体系层(2)一侧的背衬层(3)和复合在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1)一侧的防粘层(4),所述微孔高渗黏贴体系层(1)设有微孔(101)。本实用新型能够持续1~3天的药物释放和透皮。在该给药系统中药物通过皮肤释放入人体内发挥药效,同时能够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减少服用频率,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和顺应性;同时透皮途径避免了药物口服经胃肠道及肝的首过效应,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在医疗应用上具有明显优势。
文档编号A61K9/70GK202052059SQ201120116188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9日
发明者侯惠民, 朱壮志, 武余波, 王浩, 罗华菲 申请人: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