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的医用床脚抬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072阅读:9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简易的医用床脚抬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针对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印venous thrombosis,简称DVT)患者使用的简易医用床脚抬高装置。
背景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较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 据报道,美国每年有25万 50万人患深静脉血栓性疾病;英国患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者占人口的0. 5%,其中大部分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国内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呈逐年增多趋势。自19世纪Virchow首先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管壁损伤)以来,经近百年的验证,已被医学界所公认。该病好发于下肢,血栓形成后,血栓远端静脉高压,从而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临床表现。严重者还可以影响动脉供血,并使静脉瓣膜受损,遗留永久性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存质量。目前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通常采用卧床休息加溶栓疗法。卧床休息时须将患肢抬高15° 30°,以利于闭塞静脉再通。虽然目前医院配备的病床已经能够将床板两侧任意抬高,但这种病床的床板一般是两块组成,以杠杆的方式使床板两头均可以调整角度。患者使用时,通常是将下肢一端作抬高处理,但在床抬高后,下肢的大部分地方被悬空,还必须在患者下肢下方垫填支撑物,使其不被悬空,这样才能使患者舒适。因此,这种病床不适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使用。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是患者将医院病床床脚一端使用砖或其他物体垫起,使病床床脚端整体抬高,不但操作十分不方便,而且还存在床脚从砖或其他物体上滑落的危险。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的医用床脚抬高装置。该装置能够方便的对医用床脚抬高,而不改变现有病床的结构。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简易的医用床脚抬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由柔性绳索连接在一起的锥形体,所述的锥形体上方留有凹槽。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床脚抬高装置,无需改变现有病床的结构,只要将原病床床脚放置在锥形体上,并将床脚的滚轮置于凹槽内,即可达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所要求的治疗高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床脚抬高装置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见图1 2,本实用新型的简易医用床脚抬高装置,包括一对由柔性绳索3连接在一起的锥形体1,所述的锥形体1上方留有凹槽2。锥形体1可以采用任何材料制作,由于制作简单,任何医院可以自行制作。注意, 常规的病床一般为2米,其锥形体1的高度必须满足将病床抬高15° 30°。使用时,将现有病床床脚直接放置在锥形体1上,并将床脚的滚轮置于凹槽2内,即可达到患者所要求的治疗高度。不使用时,柔性绳索还能保证锥形体1方便收纳,不容易丢失。
权利要求1. 一种简易的医用床脚抬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由柔性绳索(3)连接在一起的锥形体(1 ),所述的锥形体(1)上方留有凹槽(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的医用床脚抬高装置,包括一对由柔性绳索连接在一起的锥形体,所述的锥形体上方留有凹槽。无需改变现有病床的结构,只要将原病床床脚放置在锥形体上,并将床脚的滚轮置于凹槽内,即可达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所要求的治疗高度。特别适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使用。
文档编号A61G7/05GK202136518SQ20112023640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6日
发明者凌瑞, 易军, 李南林, 王育才, 王辉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