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87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体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供给装置,特别是一种便于随时携带并且可随时提供特定气体供人体呼吸的气体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当人体处于特殊状况下,特别是处在污染、劳累或特殊高温高压的环境时,经常得借助特殊的气体供应装置供人体呼吸以取得特殊养份支应人体恢复正常的运作,而目前在市面上提供人体特殊气体的方式为使用高压填充的气瓶搭配呼吸器提供使用者佩戴呼吸使用。但前述类型的填充气瓶通常基于成本考虑,其气瓶本身皆属于大尺寸的钢瓶,并且于使用至该气瓶内所装填的特定气体释放完后,必须再回收至特定工厂重新填充该气瓶,才能再次重复使用,然而过大且过重的填充气瓶除了需要长期照护使用的场所外,一般使用者都受限于填充气瓶的体积、重量及必须重复送回制造工厂回填或更换不同气体等不便因素,使得一般使用者往往无法于需要时方便取得特定气体呼吸使用,此为现有产品最大的缺失。进一步说明,前述特定气体除了普遍所了解的氧气外,尚有最新发现的存在于氢气中的“活性氢离子(H—) ”,氢不只在工业上能取代次世代无公害能源的燃料电池,对人体的生命与健康是不可欠缺的,因为构成人体的元素有63%是氢,而特殊的氢离子已经为科学家所发现是人体的关键燃料以及能量来源,其可影响人体每一个细胞的整体健康状况, 一般所熟知的氧对身体是重要的要素,人类没有氧就无法存活,但氧在体内却也会生成活性氧(自由基),其会破坏细胞或线粒体的DNA而引起身体不适、促进老化甚而引起癌症等重大疾病,相反的,当氢离子呼吸进入人体内后,氢离子会进入到人体的每一个细胞内以取代过量的氧,而形成人体另外一个重要的关键燃料以及能量来源,同时增进人体的健康状况。但不论前述的氧或氢,都对人体有重要的帮助,且目前技术上亦可透过遇水产生化学变化将附带有氧或氢离子释放至空气中,其中“氢化硅胶粉末(Silica Hydride Powder)”的矿物质,可以使氢离子长期稳定的附着在其表面上,当水接触后,氢离子会在稳定且长时间的被释放出来,因此市面上已有业者将氢化硅胶粉末(Silica Hydride Powder)制做成食品供使用者服用以促进人体健康;但是该氢化硅胶粉末(Silica Hydride Powder)在运用上更可以由其所释放的氢离子直接提供人体呼吸,直至目前为止,市面上仍无适当的结构设计可以提供使用者有效的收集并提供呼吸氢离子。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供给装置, 该气体供给装置的具有便于随身携带并且可随时提供特定气体供人体呼吸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体供给装置包括有一瓶体、一顶部、一释放部及一呼吸器,其中所述瓶体具有一开口部;所述顶部具有一第一流道、一螺接端及一接合端,所述第一流道设于所述顶部内部并贯穿所述螺接端及所述接合端,所述螺接端可与所述开口部螺接固定;所述释放部具有一第一连接端、一连接部及一阀,所述第一连接端与连接部间具有一贯通的孔道,所述阀设置于所述孔道的中心,所述阀外侧连接一阀体, 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接合端连接;所述呼吸器具有一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连接部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瓶体为以能够抑制氢离子穿透的金属材质制成。作为优选,所述顶部上方于所述第一流道贯穿处设置有一检测瓶体内的气体压力的压力表,所述压力表具有一显示压力数值的指示部。该压力表为贯穿并连接于顶部上方, 可以侦测瓶体之内空间于混合粉末及水后产生的气体压力,并透过指示部显示压力数值。作为优选,所述释放部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呼吸器间设有一凝结装置,所述凝结装置至少具有一流道座与一容置部,其中所述流道座内具有多个第二流道,所述多个第二流道的两侧贯通流道座两侧,所述第二流道于所述容置部内向下延伸连接一凝结管,所述第二流道的一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侧连接一转接头后与一导管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凝结该瓶体所释放导入至该容置部内的气体中的水分。该呼吸器供佩戴遮盖于人体鼻部位置上,供人体较完整的吸收所释放的气体;该瓶体内置入有一定比例的特定粉末及水,其中该粉末与水于瓶体内混合后会释放出特定气体。所述顶部的下方的螺接端内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凹部,所述凹部中心位置处再向内开设有一内螺孔,所述内螺孔向下螺接有一凝结件。所述凝结件一端设有螺接端与所述内螺孔接合,而所述凝结件另一端设有一在空气通过时凝结空气中的水分的凝结端。由前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气体供给装置,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使用者仅须依据说明将特定粉末及水控制在一定量及比例混合后,即可安全的操作并随时随地使用气体供给装置,并呼吸获得到有益的养分,使用者亦可随需要搭配不同粉末及液体依需要选用特定气体,且可不断的重复使用,最重要的好处便是透过气体供给装置的瓶体可设计成不同的规格样式与大小,使使用者可依据需要选择轻巧并适合随时携带的较小瓶体,或在需要长时间使用时选择较大的瓶体,并可克服现有高压充灌气体的厚重瓶体而导致无法携带且无法随时的重复使用及无法随时更换不同气体的缺陷。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供给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在本实用新型的气体供给装置中置入粉末及水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供给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供给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在图4的本实用新型的气体供给装置中置入粉末及水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10瓶体101内空间102开口部 11顶部[0023]111螺接端1120型环113接合端114第一流道115内螺孔116部12凝结件121螺接端122凝结端20压力表21指示部40释放部41第一连接端42连接部43阀体431 阀432 孔道44套接头60呼吸器61导管70容器80容器A 体W /KS 粉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供给装置主要为透过特定粉末S与水 W混合后产生气体置入并集中于该气体供给装置中汇集一定的气体压力,并于使用者需要时开启阀部输出提供使用者呼吸,以获得需要的养分,在本实施例中,置入该气体供给装置的粉末为氢化硅胶粉末(Silica Hydride Powder),将其混合水可做为产生氢离子的物质, 其中该气体供给装置主要由一瓶体10、一顶部11、一阀部40、一释放部50、一呼吸器60所构成;由于氢离子是宇宙中已知最小的离子,甚至可穿透一般PVC等塑料材质而释出,因此所述瓶体10为使用足可抑制氢离子穿透的金属为材质冲制成形,但其它可抑制氢穿透的材质亦为可应用的材料,其中该瓶体10上方具有一开口部102,该开口部102内环开设有阴螺纹,该瓶体10瓶体内部形成有一内空间101供前述粉末及水置入其中混合;该顶部11 为设置于该开口部102上,其中该顶部11内部开设有三通的第一流道114,该第一流道114 分别贯穿顶部11之上下端及一侧端外形成流通,其中第一流道114贯穿顶部11上方处设有一压力表20,该压力表20具有一指示部21,在本实施例中该压力表20为连接于顶部11 上方中心位置处,以检测瓶体10内空间101混合粉末S及水W后产生的气体A的压力,并透过指示部21显示内空间101内的压力数值,以提供使用者读取数值并确保使用安全;而顶部11下方开设有一螺接端111供向下螺接于所述开口部102上固定,螺接端111与该开口部102设有一 0型环112以供螺接端111与该开口部102锁合时产生气密的效果,而该第一流道114贯穿顶部11下方处为于螺接端111与该开口部102锁合时连通至所述内空间 101。该第一流道114于顶部11 一侧贯通处为形成一接合端113,该接合端113向外一侧连结有一释放部40,该释放部40具有一第一连接端41、一连接部42、一阀体43与阀体43 于内部连结的阀431所组成,该第一连接端41与该接合端113连接固定,该第一连接端41 与连接部42间为具有一贯通的孔道432,孔道432中间位置处设有一阀431,该阀431外侧连接有一阀体43以提供转动以产生启闭该孔道342的效果,使所述内空间101中的气体A 得以选择性的释放。该释放部40的连接部42—侧连接有一呼吸器60,但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中,该连接部42与该呼吸器60间更加设一凝结装置50,其中该凝结装置50具有一容置部51、一流道座52、一凝结管53及一转接头54,该流道座52内部具有多个第二流道521或第二流道522,其中所图2所示的第二流道521并向下延伸连接一凝结管53,其中该流道座52的第二流道521 —侧与释放部40的连接部42接合,该流道座52下方连接一具有容积空间的容置部51,该容置部51可使附带氢离子的气体A自该流道座52内的第二流道521流入容置部51时,透过凝结管53流出并将水分凝结于容置部51底部上,藉以进一步减少水气输出的机率;所述阀431在本实施例中为采用针阀,但其它类型的球阀等仍为该阀431所可以运用的设计,该流道座52的第二流道522 —侧为贯穿至转接头M处一侧,该转接头M连接一导管61,而导管61再连结一呼吸器60,该呼吸器60供佩戴遮盖于人体鼻部位置供人体较完整的吸收该气体;至少一个以上的容器70或容器80可以外部盛装粉末S及水W,然后在顶部11从开口部102分离后从开口部102将粉末S及水W送入内空间101混合,再始顶部11螺接于开口部102上方固定密封。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为使整体结构占用体积更少,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搭配较小的瓶体10时,于所述顶部11下方的螺接端111内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凹部116,该凹部116中心位置处再向内开设有一内螺孔115,该凹部116及内螺孔115为向内连通所述的第一流道114并贯穿顶部11下方处,使第一流道114可导通至所述内空间101 ;该内螺孔115向下螺接有一凝结件12,该凝结件12具有与所述凝结装置50具有同样凝结空气中水分的功能,其中该凝结件12 —端设有螺接端121与所述内螺孔115接合,而该凝结件12另一端设有一凝结端122,该凝结端122系呈一筒状知构造,其外表分布多数个细微的孔径,藉以使空气通过该凝结端122时产生凝结空气中的水分的功效,使滤过的空气呈相对干燥状态的输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其它部分结构设计上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通过本实施例的凝结件12的设置,可取代所述的凝结装置50,仅需在所述连接部42 —侧直接连接一套接头44即可连接导通气体至该导管61及该呼吸器 60,以此达到缩减体积的效果。由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气体供给装置,使用者仅须依据说明将该粉末S及水W控制于一定量及比例混合后,即可安全的操作并随时随地使用气体供给装置,并呼吸获得到有益的气体,使用者亦可随时依据不同的需要而搭配不同粉末及液体以产生特定气体,且可不断的重复使用,最重要的好处便是透过气体供给结构之瓶体10可设计成不同的规格样式与大小,使使用者可依据需要选择轻巧并适合随时携带的较小瓶体10,或在需要长时间使用时选择较大的瓶体10,并可克服现有高压充灌气体的厚重瓶体而导致无法携带且无法随时的重复使用及无法随时更换不同气体的缺陷。当然,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瓶体,其具有一开口部;一顶部,所述顶部具有一第一流道、一螺接端及一接合端,所述第一流道设于所述顶部内部并贯穿所述螺接端及所述接合端,所述螺接端可与所述开口部螺接固定;一释放部,所述释放部具有一第一连接端、一连接部及一阀,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连接部间具有一贯通的孔道,所述阀设置于所述孔道的中心,所述阀外侧连接一阀体,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接合端连接;一呼吸器,所述呼吸器具有一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连接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为能够抑制氢离子穿透的金属材质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上方于所述第一流道贯穿处设置有一检测瓶体内的气体压力的压力表,所述压力表具有一显示压力数值的指示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部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呼吸器间设有一凝结装置,所述凝结装置至少具有一流道座与一容置部,其中所述流道座内具有多个第二流道,所述多个第二流道的两侧贯通所述流道座两侧,所述第二流道于所述容置部内向下延伸连接一凝结管,所述第二流道的一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侧连接一转接头后与一导管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的下方的螺接端内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凹部,所述凹部中心位置处再向内开设有一内螺孔,所述内螺孔向下螺接有一凝结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凝结件一端设有螺接端与所述内螺孔接合,而所述凝结件另一端设有一在空气通过时凝结空气中的水分的凝结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供给装置,所述气体供给装置包括有一瓶体、一顶部、一释放部及一呼吸器,其中所述瓶体具有一开口部;所述顶部具有一第一流道、一螺接端及一接合端,所述第一流道设于所述顶部内部并贯穿所述螺接端及所述接合端,所述螺接端可与所述开口部螺接固定;所述释放部具有一第一连接端、一连接部及一阀,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连接部间具有一贯通的孔道,所述孔道的中心设有一阀,所述阀外侧连接一阀体,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接合端连接;所述呼吸器具有一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连接部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气体供给装置可以提供使用者有效的收集并提供供呼吸的氢离子。
文档编号A61M16/00GK202236728SQ20112031731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张俊雄 申请人:新一点灵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