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4126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使用的医疗器具,具体讲是一种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
技术背景对于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由于其身体已丧失知觉,医护人员需使用气管插管来对病人进行辅助呼吸。现有气管插管一般包括一根用于插入病人气管内的导管,导管头部装有用于封闭导管与病人气管壁之间间隙的气囊,气囊头部的导管上装有温度探头,导管壁内设有充气管和信号线,充气管一端与气囊相通,充气管另一端从导管尾部引出用于与外部充气设备连接,信号线一端与温度探头连接,信号线另一端从导管尾部引出用于与外部温度监测仪连接,使用时,将导管由病人口腔插入病人气管内,通过向导管内输送氧气来对麻醉状态下的病人进入辅助吸收。使用上述气管插管给麻醉病人进行辅助呼吸的过程中,气囊底部经常会积存大量痰液,为了及时吸出这些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医护人员常规的做法是首先停止向导管内输送氧气,即停气,然后排放掉气囊内的气体,将导管从病人气管内拨出,最后使用专用吸痰工具将病人气管内的痰液吸走,待痰液全部被吸走后,再一次将导管插入到病人气管内,并接通外部供氧设备继续给导管通氧。然而,在给麻醉病人进行辅助呼吸的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使用上述方法给病人进行吸痰, 重复的操作及繁琐的过程无疑会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大麻烦。另外,在导管插入病人气管时,由于导管的刺激,病人会有呕吐反应,从食管流出的食物残渣会积存到气囊顶部,为了及时清理食物残渣,导管壁内还装有冲洗管,气囊尾部的导管外壁上设有与冲洗管相通的冲洗孔,使用时,首先向冲洗管内灌入生理盐水来对气囊顶部进行冲洗,然后再利用冲洗管将食物残渣吸走,由于冲洗及吸出食物残渣共用同一冲洗管,因此造成冲洗及吸出食物残渣无法同时进行,为将气囊顶部的食物残渣彻底清理干净,医护人员需反复进行交替冲洗和吸出工作,这也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大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无需拨出导管的情况下就可将病人气管内的痰液吸出,从而方便医护人员操作的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包括用于插入病人气管内的导管,导管头部装有用于封闭导管与病人气管壁之间间隙的气囊,气囊头部的导管上装有温度探头,气囊尾部的导管外壁上开有冲洗孔,导管壁内设有冲洗管、充气管及信号线,冲洗管与冲洗孔相通,充气管与气囊相通,信号线与温度探头电连接,其中,导管壁内还设有第一吸痰管,温度探头与气囊之间的导管壁上开有径向通孔,第一吸痰管一端与径向通孔相通,第一吸痰管另一端从导管尾部引出用于与外部负压机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其中,导管壁内还可设有第二吸痰管,气囊尾部的导管外壁上开有吸痰孔,第二吸痰管一端与吸痰孔相通,第二吸痰管另一端用于与外部负压机连接,第二吸痰管上连接有用于封闭第二吸痰管的第一封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其中,吸痰孔可与冲洗孔相对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其中,径向通孔可有两个,第一吸痰管有两根,两个径向通孔相对称,两根第一吸痰管一端分别与两个径向通孔相通,两根第一吸痰管另一端通过三通与负压管连接相通,负压管用于与负压机连接,负压管上连接有用于封闭负压管的第二封盖。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气管插管需从病人气管内拨出导管才可将病人气管内的痰液吸出不同,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在温度探头与气囊之间的导管壁上开有径向通孔,因此,医护人员使用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在给病人进行辅助吸收的过程中,如果气囊底部有痰液,医护人员可在不拨出导管的情况下,将负压机连接到第一吸痰管上,开启负压机,病人气管内的痰液就会流入径向通孔和第一吸痰管内,最终被负压机吸出。另外,径向通孔的设置既可将进入到导管头部内腔中的痰液吸出,又可将导管外壁与气管壁之间的痰液吸出。吸痰孔和第二吸痰管的设置可在冲洗管对气囊进行冲洗的同时,使用负压机将气囊顶部的食物残渣吸出,即一边进行冲洗,一边吸出食物残渣,解决了现有技术冲洗及吸出食物残渣共用同一冲洗管,从而造成医护人员需反复进行交替冲洗和吸出工作才能将气囊顶部的食物残渣彻底清理干净的技术难题,进一步大大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的立体结构外形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断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沿“B-B”线的断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沿“C-C”线的断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包括用于插入病人气管内的导管8,导管8头部装有用于封闭导管8与病人气管壁之间间隙的气囊4,气囊4头部的导管8上装有温度探头6,温度探头6与气囊4之间的导管8壁上开有两个径向通孔5,见图4,这两个径向通孔5相对称,气囊4尾部的导管8外壁上开有冲洗孔3 和吸痰孔7,见图3,吸痰孔7与冲洗孔3相对称,如图2所示,导管8壁内设有冲洗管2、充气管1、信号线15、第一吸痰管9以及第二吸痰管13,第二吸痰管13 —端与吸痰孔7相通, 见图3,第二吸痰管13另一端用于与外部负压机连接,第二吸痰管13上连接有用于封闭第二吸痰管13的第一封盖14,第一吸痰管9有两根,见图2、图3和图4,这两根第一吸痰管9 一端分别与两个径向通孔5相通,见图4,两根第一吸痰管9另一端从导管8尾部引出并通过三通10与负压管11连接相通,负压管11用于与负压机连接,负压管11上连接有用于封闭负压管11的第二封盖12,信号线15 —端与温度探头6电连接,信号线15另一端从导管 8尾部引出用于与外部温度监测仪连接,冲洗管2 —端与冲洗孔3相通,冲洗管2另一端从导管8尾部引出,充气管1 一端与气囊4相通,充气管1另一端从从导管8尾部引出用于与外部充气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的使用方法是如图1所示,将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的导管8 —端由病人口腔插入病人气管内,导管8另一端与外部输氧设备连接,通过输氧设备向导管8内输送氧气来对麻醉状态下的病人进入辅助吸收,在此过程中,如果气囊4底部有痰液,医护人员可在不拨出导管8的情况下,将负压机连接到负压管11上,开启负压机,导管8头部内腔中的痰液及导管8外壁与病人气管壁之间的痰液会流入两个径向通孔5及第一吸痰管9,最终被负压机吸出;在导管8的刺激下,从病人食管流出的食物残渣积存到气囊4顶部时,医护人员可向冲洗管2内灌入生理盐水来对气囊4顶部进行冲洗,在对气囊4顶部进行冲洗的同时,医护人员可将第二吸痰管13与外部负压机连接,并使用负压机将气囊4顶部的食物残渣吸出,即一边进行冲洗,一边吸出食物残渣。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包括用于插入病人气管内的导管(8),导管(8)头部装有用于封闭导管(8)与病人气管壁之间间隙的气囊⑷,气囊(4)头部的导管(8)上装有温度探头(6),气囊(4)尾部的导管(8)外壁上开有冲洗孔(3),导管(8)壁内设有冲洗管O)、充气管(1)及信号线(15),冲洗管O)与冲洗孔(3)相通,充气管(1)与气囊(4) 相通,信号线(15)与温度探头(6)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⑶壁内还设有第一吸痰管(9),所述温度探头(6)与气囊(4)之间的导管(8)壁上开有径向通孔(5),所述第一吸痰管(9) 一端与径向通孔( 相通,所述第一吸痰管(9)另一端从导管(8)尾部引出用于与外部负压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8)壁内还设有第二吸痰管(13),所述气囊(4)尾部的导管(8)外壁上开有吸痰孔(7),所述第二吸痰管(13) —端与吸痰孔(7)相通,第二吸痰管(13)另一端用于与外部负压机连接,第二吸痰管(13)上连接有用于封闭第二吸痰管(13)的第一封盖(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孔(7) 与冲洗孔⑶相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通孔( 有两个,所述第一吸痰管(9)有两根,两个径向通孔( 相对称,两根第一吸痰管(9) 一端分别与两个径向通孔( 相通,两根第一吸痰管(9)另一端通过三通(10)与负压管(11)连接相通,所述负压管(11)用于与负压机连接,所述负压管(11)上连接有用于封闭负压管(11)的第二封盖(12)。
专利摘要一种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用于对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进行辅助呼吸,包括用于插入病人气管内的导管,导管头部装有用于封闭导管与病人气管壁之间间隙的气囊,气囊头部的导管上装有温度探头,气囊尾部的导管外壁上开有冲洗孔,导管壁内设有冲洗管、充气管及信号线,冲洗管与冲洗孔相通,充气管与气囊相通,信号线与温度探头电连接,其中,导管壁内还设有第一吸痰管,温度探头与气囊之间的导管壁上开有径向通孔,第一吸痰管一端与径向通孔相通,第一吸痰管另一端从导管尾部引出用于与外部负压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插管在无需拨出导管的情况下就可将病人气管内的痰液吸出,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
文档编号A61M3/02GK202270240SQ20112037926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岳泉 申请人:南京瀚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