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治疗风湿的内服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说是一种治疗风湿病的内服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风湿病归中医“痹症”范畴。中医认为“疼则不通,通则不痛"。中医的这句名言, 把人们的所有痛痺的原因精辟地一语道破。也就是说,你之所以感觉身体疼痛或麻痹,是因为该处的经络不通,令正气不能通行,因而就产生了你之所以感觉到的身体疼痛或麻痹,此为之痛则不通。一旦把这处塞住的邪气驱散后,经络通了,正气能运行无阻,疼痛或麻痹就消除。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非留体抗炎药为主,大多胃肠道刺激严重,部分还可引起消化道溃疡等严重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西药的严重胃肠副作用,提供一种能治疗风湿病且胃肠副作用轻的内服中药组合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风湿的内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各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鼹鼠骨10-30份,陆英20-50份,制马前子0.3-0. 9份,补骨脂15-40 份,桃仁9-20份,山药10-30份,三七10-30份,元胡10-25份,升麻9_20份,川楝子10-30 份,小茴香10-25份,制乳香10-20份,制没药10-20份,姜黄9_15份。本发明中各原料药机理
鼹鼠骨咸,寒,无毒。①《别录》“味咸,无毒。”②《食性本草》“寒。”入心、肺经。解毒蚀疮,散结解毒,泻肺平喘,驱蛔杀虫。陆英《神农本草经》:味甘,微苦,性平。主骨间诸痹,四肢拘孪疼酸,膝寒痛,阴痿。 《药性论》能捋风毒,脚气上冲,心烦闷绝。化学成分含氯原酸、α-香树脂素棕榈酸酯、熊果酸、谷留醇、豆留醇、油菜留醇、硝酸钾、黄酮、鞣质等。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脱臼等。马钱子辛、苦、寒,有大毒,归肝经。《本草纲目》“伤寒热病,咽喉痹痛”,《医学衷中心参录》“开通筋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他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本品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有士的宁、马钱子碱,并含番木鳖苷、绿原酸等,可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补骨脂味辛,苦,性温。功效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成分果实、种子含香豆精类、黄酮类、单萜酚类以及挥发油、皂式、多糖、类脂等成分。桃仁苦甘,平,无毒。功效破血行瘀,润燥滑肠。应用于经闭、癥瘕、热病蓄血、 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等。《药品化义》桃仁,味苦能泻血热,体润能滋肠燥。若连皮研碎多用,走肝经,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以其舒经活血行血,有去瘀生新之功。成分含苦杏仁甙,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柠檬留二烯醇,7-去氢燕麦留醇,仁中分离到2种蛋白质成分PR-A和PR-B,有强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桃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研究表明桃仁具有去瘀血、抗过敏的药理作用。山药甘、平,功效补脾胃,宜肺肾。成分块根、根茎均含薯蓣皂甙元,角鲨烯。根茎还含三角叶薯蓣甙,三角叶薯蓣混甙,薯蓣皂甙,著蓣皂甙元三葡萄糖甙,羊毛留醇,胆甾醇,β-谷甾醇,五甾醇,25D-螺甾烷-3,5-二酮。叶含鲁薯蓣皂甙元,三角叶薯蓣叶甙。三七辛、甘、微涩,温。归肝、心经。《本草纲目》“止血、散血、定痛”。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本品含三七皂苷、五加皂苷、β-谷留醇。能止血,缩短凝血时间;有显著的抗凝、 抑制血小板凝聚、促进纤溶、降低血液粘度;消炎及镇痛。制乳香味辛、苦,功效收敛生肌,活血祛瘀。含树脂,树胶,挥发油。树脂的主要成分为游离α,β-乳香脂酸,结合乳香脂酸1.5%,乳香脂烃33%。树胶为阿糖酸的钙盐或镁盐20%,西黄芪胶黏素6%,挥发油呈淡黄色,具芳香.现代研究表明乳香具有抗炎、活血祛瘀作用。制没药苦、平,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药性论》主打扑损,心腹血瘀,伤折跌损,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含树脂25%-35%,挥发油2. 5% -9%,树胶约57%-65%,树脂的大部分能溶于醚,不溶性部分a及β罕没药酸,可溶性部分含a、β 及、没药酸,没药尼酸及β罕没药酚,尚含罕没药树脂,没药萜醇。挥发油在空气中易树脂化,含丁香油酚、间甲苯酚等。临床研究表明其对创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元胡味苦,性凉。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成分延胡索中分离出近20种生物碱, 其中有d-紫堇碱、dl-四氢巴马亭、原鸦片碱、1-四氢非洲防己碱、dl-四氢黄连碱、1-四氢黄连碱、紫堇鳞茎碱、β -高白屈菜碱、黄连碱、去氢紫堇碱、紫堇单酚碱、去氢延胡索胺及非洲防己碱,以及d-海罂粟碱等。现代研究表明元胡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功效发表透疫,升阳举陷。成分根茎含阿魏酸,异阿魏酸,咖啡酸,吲哚酮,升麻精,齿阿米素,去甲齿阿米素,齿阿米醇,北升麻萜,12-羟升麻环氧醇阿拉伯糖甙及以β-谷留醇,升麻环氧醇,升麻环氧醇木糖甙,兴安升麻醇为甙元的糖甙,还含有升麻甙,兴安升麻醇为甙元的糖甙。现代研究表明升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功效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成分果实含驱蛔有效成分川楝素,以及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脂苦楝子醇、21-0-乙酰川楝子三醇、 21-0-甲基川楝子五醇。小茴香味辛、性温,功效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成分果实所含挥发油的组成很复杂,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其次为柠檬烯、小茴香酮,其他有爱草脑,Y-松油烯, α -菔烯,月桂烯,β -菔烯,樟脑,樟烯,甲氧苯基丙酮及痕量的香桧烯,α -水芹烯,对-聚伞花素,1,8_桉叶油素,4-松油醇,反式-小茴香醇乙酸酯,茴香醛等。果实脂肪油中经鉴定的十六种脂肪酸组成有ιο-十八碳烯酸、花生酸、棕榈酸等。姜黄味苦、辛,性温,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成分根茎含姜黄素类化合物 姜黄,对-二羟基二桂皮酰甲烷,即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羟基桂皮酰阿魏酰基甲烷,即去甲氧基姜黄素,二氢姜黄素;倍半萜类化合物姜黄新酮,姜黄酮醇A、B,大栊牛儿酮-13醛, 4-羟基甜没药_2,10- 二烯-9-酮,4-甲氧基-5-羟基甜没药-2,10- 二烯-9-酮,2,5- 二羟基-甜没药_3,10- 二烯,原莪术二醇,莪述双环烯酮,去氢莪述二酮。研究表明姜黄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以上原料均可自普通药店购买到,其规格符合国家医药标准。其中的鼹鼠骨优先推荐采用岷县当地的,因岷县当地人喜欢在春季食用鼹鼠,不仅收集容易而且药效更好。中药属天然药物,安全性好,胃肠刺激轻微,能有效治疗骨性关节炎、风湿病等引起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总有效率91%,疗效满意。本发明有关治疗情况如下
1、病人概况选择病史、病情、年龄、性别及原始治疗方法等项。116例患者病史最长15 年,最短9月;其中膝关节疼痛42例,腕、肘关节疼痛23例;踝关节疼痛20例,腰痛31例, 男性47例,女性69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沈岁。以上病例服用本发明前均疼痛明显,屈伸不利,手足晨僵,其中不能行走12例。2、用法用量用温开水每次服用本发明6_12g (12岁以下儿童禁用),每日3次, 十五天为一疗程。3、疗效分析一般病人用药2-3天疼痛即可明显缓解,十五天为一疗程。经一至两个疗程治疗后均见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屈伸好转,116例患者中痊愈72例,好转沈例,有效 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1%。疗效标准近期治愈受累关节肿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复查血沉、抗链 〃0〃、白细胞三项指标恢复正常,如有结节性红斑,环形红斑需消失。好转受累关节疼痛明显好转或消失,复查血沉、抗链“0”、白细胞未完全恢复正常;或三项指标已恢复正常,但关节肿痛尚未完全消失。有效经治疗后关节疼痛或疼肿有好转。无效经治疗一个疗程以上,受累关节无好转。4、不良反应个别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心急、手麻、感觉胃部不适,一般不需治疗,严重时服用200ml凉水,症状可消失。5、注意事项本发明中马钱子有毒,用药需严格控制剂量,12岁以下儿童禁用,孕产妇用药无临床资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治疗风湿的内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各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鼹鼠骨30份,陆英50份,制马前子0.5份,补骨脂40份,桃仁20份,山药30份,三七 30份,元胡25份,升麻20份,川楝子30份,小茴香25份,制乳香20份,制没药20份,姜黄 15份。实施例2,一种治疗风湿的内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各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鼹鼠骨20份,陆英40份,制马前子0.5份,补骨脂25份,桃仁15份,山药20份,三七 20份,元胡20份,升麻15份,川楝子20份,小茴香20份,制乳香15份,制没药15份,姜黄 10份。实施例3,一种治疗风湿的内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各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鼹鼠骨10份,陆英35份,制马前子0. 3份,补骨脂15份,桃仁20份,山药20份,三七 25份,元胡15份,升麻9份,川楝子25份,小茴香10份,制乳香20份,制没药20份,姜黄9 份。实施例4,一种治疗风湿的内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各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驢鼠骨15份,陆英30份,制马前子0. 6份,补骨脂20份,桃仁12份,山药25份,三七25份,元胡10份,升麻20份,川楝子20份,小茴香15份,制乳香18份,制没药18份,姜黄12份。实施例5,一种治疗风湿的内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各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鼹鼠骨25份,陆英20份,制马前子0. 5份,补骨脂30份,桃仁10份,山药15份,三七 15份,元胡20份,升麻10份,川楝子10份,小茴香25份,制乳香10份,制没10份,姜黄15 份。实施例6,一种治疗风湿的内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各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驢鼠骨20份,陆英25份,制马前子0. 9份,补骨脂35份,桃仁9份,山药10份,三七10 份,元胡25份,升麻15份,川楝子15份,小茴香20份,制乳香12份,制没药12份,姜黄12 份。实施例7,为本发明水煎剂的各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驢鼠骨10份,陆英20份, 制马前子0. 3份,补骨脂15份,桃仁9份,山药10份,三七10份,元胡10份,升麻9份,川楝子10份,小茴香10份,制乳香10份,制没药10份,姜黄9份。将上述实施例1-6按比例配比后,按本技术领域的惯常作法可加工成丸剂、散齐U、 片剂、胶囊剂,用温开水每次服用6-12g,每日3次,十五天为一疗程。也可以实施例7配比为水煎剂每日一剂。一般病人用药2-3天疼痛即可明显缓解,十五天为一疗程。经一至两个疗程治疗后均见症状明显好转,晨僵消失。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风湿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各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鼹鼠骨10-30份,陆英20-50份,制马前子0.3-0. 9份,补骨脂15-40份,桃仁9_20 份,山药10-30份,三七10-30份,元胡10-25份,升麻9-20份,川楝子10-30份,小茴香 10-25份,制乳香10-20份,制没药10-20份,姜黄9-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各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鼹鼠骨15-25份,陆英20-40份,制马前子0. 3-0. 6份,补骨脂20-30份,桃仁10-15份,山药15-25份,三七15-25份,元胡10-20份,升麻10-15份, 川楝子15-25份,小茴香15-20份,制乳香10-15份,制没药10-15份,姜黄9-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各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鼹鼠骨20份,陆英40份,制马前子0.5份,补骨脂25份, 桃仁15份,山药20份,三七20份,元胡20份,升麻15份,川楝子20份,小茴香20份,制乳香15份,制没药15份,姜黄10份。
4.根据权力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该组合物可制成丸剂、散剂、片剂、胶囊或直接作为水煎剂。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风湿的内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各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鼹鼠骨10-30份,陆英20-50份,制马前子0.3-0.9份,补骨脂15-40份,桃仁9-20份,山药10-30份,三七10-30份,元胡10-25份,升麻9-20份,川楝子10-30份,小茴香10-25份,制乳香10-20份,制没药10-20份,姜黄9-15份。本发明中的中药属天然药物,安全性好,胃肠刺激轻微,能有效治疗骨性关节炎、风湿病等引起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总有效率91%,疗效满意。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2526637SQ20121006304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
发明者包锦科, 后晓勤, 高永学, 高选忠 申请人:高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