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寒湿困脾型腹泻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675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寒湿困脾型腹泻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寒湿困脾型腹泻的中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寒湿困脾型腹泻,是指寒湿内盛,中阳受困而表现的证候。多由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淋雨涉水,居处潮湿,以及内湿素盛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脘腹痞闷胀痛,食少便溏,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粪便清稀成脓粘液,日行数次,四肢沉重,脘闷食少。头身困重,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目前西医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提供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寒湿困脾型腹泻的中药。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寒湿困脾型腹泻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中药原料药物组分组成内服药苍术6 9g、细辛I 3g、厚朴6 9g、陈皮4 6g、紫苏4 6g、白IE 4 6g、肉桂I 2g、英丝子6 8g、石槽子6 10g、炒山药6 8g、赤石脂4 6g、炎黄苗9 12g、炒白术6 8g、获茶6 8g、炎甘草4 6g。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健脾祛湿、补肾助阳的功效,临床常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本发明的中药苍术味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甓,风湿痹痛……。《珍珠囊》:苍术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现代研究,具有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且具有较强的抗溃疡、保肝、抑菌的作用。细辛味辛、性温,归肺脾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现代研究,具有提高机体的代谢功能、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厚朴为芳香化湿中药,功能主治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陈皮味辛、苦,性温。功能主治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其温能行气,辛能发散,苦而泄水。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理气宽中,解鱼蟹毒。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鱼蟹中毒。白芷味辛,性温,为阳明经引经药。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菟丝子味辛、甘,性微温,归肝肾脾经,气和性缓,能浮能沉。功能主治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健脾固胎。与石莲子、茯苓、山药配伍,以健脾止泻与石莲子、茯苓、山药配伍,以健脾止泻。石榴子味酸、甘,性温、润。功能主治主治培根寒症,胃寒症及一切胃病。炒山药,功能主治健脾胃、补肺肾、补中益气、健脾补虚,固肾益精、益心安神。赤石脂味甘涩酸、温。功能主治涩肠、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生肌。用于久泻、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药性论》“补五脏虚乏。”炙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功能主治炒白术燥湿,益气,健脾,健胃、行水。主要用于脾胃病,脾气虚,湿阻中焦,就是脾胃有痰湿。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研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保肝脏作用。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功效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以上诸药相配,治疗该病,相得益彰。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水煎服。本发明经临床验证治愈率为90%以上,有效率在95%以上,无毒副作用。禁忌对阴虚火旺及孕妇禁服肉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I :一种治疗寒湿困脾型腹泻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内服药苍术6 9g、细辛I 3g、厚朴6 9g、陈皮4 6g、紫苏4 6g、白IE 4 6g、肉桂I 2g、英丝子6 8g、石槽子6 10g、炒山药6 8g、赤石脂4 6g、炎黄苗9 12g、炒白术6 8g、获茶6 8g、炎甘草4 6g。实施例2 :—种治疗寒湿困脾型腹泻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内服药苍术9g、细辛2g、厚朴9g、陈皮6g、紫苏4g、白I£4g、肉桂lg、英丝子6g、石槽子10g、炒山药6g、赤石脂6g、炎黄苗9g、炒白术6g、获茶6g、炎甘草4g。临床疗效总结一、本方多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治疗上百例患者,疗效频佳。二、诊断标准寒湿困脾型腹泻,是指寒湿内盛,中阳受困而表现的证候。多由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淋雨涉水,居处潮湿,以及内湿素盛等因素引起。以脾运失健和寒湿中阻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临床表现脘腹痞闷胀痛,食少便溏,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粪便清稀成脓粘液,日行数次,四肢沉重,脘闷食少。头身困重,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三、用药方法将以上诸原料药筛选、混合浸泡后加水浓煎成汤剂,每剂100ml,每日早、晚两次,每次50ml 口服。四、疗效评定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五、治疗效果本发明中药治疗本病,经统计治愈率在90%以上,有效率95%以上。六、典型病例I、刘XX,女,38岁,2009年10月就诊.主诉2天前,过食生冷,开始腹泻水样便,经口服氟哌酸胶囊,效果不佳,喜热、怕冷、坐凉椅子就腹痛、腹泻。患者要求服用本发明中药10齐U,并指导饮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随访未再复发。2、丛XX,女,62岁,于2010年6月就诊,主诉怕冷,脘腹痞闷胀痛,食少便溏,3月余,面肿,四肢沉重,经常进行腹部热敷,好转又反复。患者要求服本发明中药7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半年随访未再复发。3、田XX,女,33岁,于2010年4月就诊,患者主诉,产后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粪便清稀成脓粘液数年,近几天腹泻水样便,每次量不多,伴四肢沉重,脘闷食少,头身困重,在当地卫生所买PPA片口服效果不佳。患者要求服本发明中药15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半 年随访未再复发。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寒湿困脾型腹泻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中药原料药组成苍术6 9g、细辛I 3g、厚朴6 9g、陈皮4 6g、紫苏4 6g、白]E 4 6g、肉桂I 2g、英丝子6 8g、石槽子6 10g、炒山药6 8g、赤石脂4 6g、炎黄苗9 12g、炒白术6 8g、获茶6 8g、炎甘草4 6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寒湿困脾型腹泻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药组成苍术6~9g、细辛1~3g、厚朴6~9g、陈皮4~6g、紫苏4~6g、白芷4~6g、肉桂1~2g、菟丝子6~8g、石榴子6~10g、炒山药6~8g、赤石脂4~6g、炙黄芪9~12g、炒白术6~8g、茯苓6~8g、炙甘草4~6g。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健脾祛湿、补肾助阳的功效,临床常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
文档编号A61P1/12GK102614348SQ20121010163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李金梅, 王俊茹 申请人:李金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