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674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40-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异,临床表现烧心或反酸、吞咽困难或吞咽痛,胸骨后痛。中医认为部分患者是因肝胆郁热、胆邪犯胃伴有胃火阴虚所致,目前采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提供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成为柴胡(醋炎)6 9g、郁金4 6g、熟大黄4 6g、代赭石6 8g、厚朴6 8g、 陈皮6 8g、野荞麦根6 8g、牛蒡子6 8g、玄参6 8g、五味子3 6g、党参6 8g、 白术4 6g、获茶6 8g、三七4 6g、炎甘草4 6g。中医治疗本病的有益效果是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健脾养阴,通过协调脏腑、恢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临床常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本发明中药的柴胡(醋炙)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功能主治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用于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醋炙能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现代研究,具有解热、抗炎、抗肝损害的作用,配伍郁金可疏肝行气,郁金辛、苦,寒。 归肝、心、肺经。功能主治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本草备要》行气、解郁、泄血、 破瘀。代赭石味辛、苦,寒。归肝、心、肺经。功能主治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熟大黄味苦、性寒,归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功能主治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 解毒。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代赭石苦甘,平。功能主治平肝镇逆,凉血止血。治
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厚朴苦、辛、性温。与代赭石配伍具有行气消积、行气降逆的
功效。陈皮性温,味辛、味苦。功能主治理气开胃、燥湿化痰。其温能行气,辛能发散,苦而泄水。现代研究,具有抗炎、抗溃疡、利胆的作用。野荞麦根,性寒,味辛,功用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用于胃痛。《分类草药性》治气瘰,补中气,养脾胃。”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痛。配玄参具有解毒利咽的功效。玄参归肺、胃、肾经。功用主治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滋阴。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留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白术以根茎入药,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现代研究,具有增强免疫、抗溃疡、抗氧化的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功能与主治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纲目》止血,散血,定痛。现代研究,对组胺、醋酸、二甲苯、5-羟色胺,缓激肽等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炙甘草,功效主治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以上诸药相配,治疗该病,相得益彰。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本发明经临床验证有效率在90%以上,治愈率为80%以上,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I :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柴胡(醋炎)6 9g、郁金4 6g、熟大黄4 6g、代赭石6 8g、厚朴6 8g、陈皮6 8g、野荞麦根6 8g、牛蒡子6 8g、玄参6 8g、五味子3 6g、党参6 8g、白术4 6g、获茶6 8g、三七4 6g、炎甘草4 6g。实施例2 :—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柴胡(醋炎)6g、郁金4g、熟大黄4g、代赭石6g、厚朴8g、陈皮8g、野荞麦根6g、牛蒡子6g、玄参8g、五味子4g、党参8g、白术6g、获茶6g、三七4g、炎甘草6g。临床疗效总结一、本方多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治疗上百例患者,疗效频佳。禁忌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二、诊断标准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有些症状较典型,如烧心和反酸.吞咽困难或吞咽痛、胸骨后痛等。内镜下见食管粘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子下面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三、服药方法水煎服,每剂煎200ml,每日早、晚分服I。四、疗效评定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五、治疗效果本发明中药治疗本病,经统计治愈率在70%以上,有效率90%以上。禁忌腹泻者忌用熟大黄。六、典型病例 I、高XX,男,58岁,2009年8月就诊,主诉I月来,反复出现反酸、吞咽疼痛,在村医拿吗丁啉口服,效果不佳。胃镜检查食管粘膜糜烂。患者要求服用本发明中药15剂,并指导患者饮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食管粘膜正常,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2、董X,女,46岁,于2011年5月就诊,2个月以来出现烧心和反酸.吞咽困难胸骨后轻微痛,在当地医院查诊断该病,反复服用奥美拉唑,好转又反复。胃镜检查胃、食管粘膜炎症。患者要求服本发明中药20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未再复发。3.邢XX,男,50岁,于2011年I月就诊,半个月以来,反复出现反酸、吞咽疼痛,在当地医院查诊断为该病,经点滴奥美拉唑注射液I周后,好转出院,近5天来又反复。患者要求服本发明中药20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未再复发。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中药的原料药组成柴胡(醋炎)6 9g、郁金4 6g、熟大黄4 6g、代赭石6 8g、厚朴6 8g、陈皮 6 8g、野荞麦根6 8g、牛蒡子6 8g、玄参6 8g、五味子3 6g、党参4 6g、白术 4 6g、获茶6 8g、三七4 6g、炎甘草4 6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成为柴胡(醋炙)6~9g、郁金4~6g、熟大黄4~6g、代赭石6~8g、厚朴6~8g、陈皮6~8g、野荞麦根6~8g、牛蒡子6~8g、玄参6~8g、五味子3~6g、党参4~6g、白术4~6g、茯苓6~8g、三七4~6g、炙甘草4~6g水煎服。中医治疗本病的有益效果是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健脾养阴,通过协调脏腑、恢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临床常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
文档编号A61K33/26GK102600433SQ20121010162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方召云, 王海燕 申请人:王海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