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食管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850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部食管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外科手术用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在颈部食管与胃吻合时使用的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颈部食管胃的吻合方式是,在颈部游离出食管后,将此前已游离的胃经胸腔上提至颈部。切断食管并在胃顶部开孔,然后将它们吻合,重建消化道。其缺点是,切断食管后,因食管断端的血管同时被切断,导致食管断端在吻合过程中不间断地出血,影响视野和手术操作。同时,由于食管开放后有消化液从断端流出,从而污染术野,它是导致术后感染和吻合口瘘的重要原因。其次,在吻合时预留食管断端的长短,对满意地完成吻合至关重要。而目前,术者对预留食管断端的长短是靠目测估计及经验来确定,很不精确,而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吻合的顺利进行,并导致不良后果。第三,手术前后胃减压用的胃管,在吻合时须退至吻合口处食管断端的上方(近侧),便于吻合操作,但因颈部食管距口腔很近,因此胃管不易固定,极易脱至口腔,导致吻合完成时重新置入胃管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和污染,方便手术操作的医疗器械。本实用新型的颈部食管钳主要由钳臂、钳身和钳柄构成,所述的一侧钳臂中部有一凹槽,为半圆形。所述的钳臂与钳身呈一夹角。所述与钳臂相接的钳身前部处显示的刻度为长度单位。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2.适于颈部消化道重建手术,钳臂部分具有良好的弹性,钳夹食管后可有效止血和防止消化液的流出、减少污染,同时不会造成被夹闭的食管损伤。3. 一侧钳臂中部的凹槽为胃管固定处,其作用是在夹闭后防止消化液流出的同时,对胃管不致夹闭过紧,稍稍用力抽拉,可将胃管调整至既不影响吻合操作、又不会脱出的位置。4.钳身前部处的刻度尺可使术者准确测量预留食管的长度,精确确定食管切断的位置,防止因目测估计造成偏差和失误,方便和简化了手术操作。5.制造成本低廉,并可重复消毒使用,便于推广。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其主视图。图3为其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钳臂1、钳臂上凹槽2、钳身前部3、钳身前部刻度标记 4、钳身后部5和手柄6组成。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游离颈段食管后,以本钳在已游离食管的近端最低位钳夹食管,所述的两铡钳臂1钳夹食管后,起到了止血和防止消化液从食管流出的作用。一侧钳臂中部所述的凹槽2为胃管被钳夹后所处的位置。参照钳身前部处3的刻度标记4,测量和确定需要留下做吻合的近端食管的长度和切断食管的位置,而后切除远端食管,并将食管与胃做吻合。
权利要求1.一种颈部食管钳,由钳臂、钳身和钳柄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侧钳臂上有一凹槽;所述的钳身前部处有刻度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食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位于一侧钳臂的中部, 为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部食管钳,其特征在于,与钳臂相接的钳身前部处所显示的刻度为长度单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颈部食管钳,其特征在于它的钳臂具有一定的弹性,其一侧钳臂的中部有一凹槽。手术时用本器械钳夹食管,可避免食管断端出血和防止食管内消化液的流出,中部的凹槽使食管内同时被钳夹的胃管不易脱出,而且稍加用力即可克服钳夹的阻力抽送以重新调整胃管的位置,便于手术操作。与钳臂成一定角度的钳身前部处有刻度尺,可帮助术者测量和精确确定食管的切断部位,在减少了术中出血和术野污染的同时,使操作更为精确和简便。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容易清洗和消毒,可重复使用。
文档编号A61B17/28GK202086528SQ2011201473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1日
发明者陈明耀 申请人:陈明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