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疥疮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704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疥疮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敷药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疥疮的药物。
背景技术
疥疮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该病传播迅速,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剧烈瘙痒,或伴随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隧道、结节和结痂。目前治疗的药物较多,有西药也有中药,但是患者通过吃药、打针、抹药来治疗的效果均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治疗疥疮的药物。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治疗疥疮的药物,其特征是其原料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面根藤10-12份、石菖蒲15-17份,苦楝皮3-5份,花椒8-10份,补骨脂5_7份,益智仁4_6份,苍耳子3-5份;
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药焙干研成细粉,过80目筛,混合后加入溶化的凡士林适量,将其调成膏状。使用方法用棉棒将膏状药涂抹到患处,药层厚度I毫米,每日2次,一周为一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治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专门用于治疗疥疮,所需原料少,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治疗周期短,临床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有效成分吸收多,药性发挥好,标本兼治,对疥疮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
本发明的治疗疥疮的药物,其原料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面根藤11克、石菖蒲16克,苦楝皮4克,花椒9克,补骨脂6克,益智仁5克,苍耳子4克;
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药焙干研成细粉,过80目筛,混合后加入溶化的凡士林适量,将其调成膏状。使用方法用棉棒将膏状药涂抹到患处,药层厚度I毫米,每日2次,一周为一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治愈。实施例2
本发明的治疗疥疮的药物,其原料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面根藤10克、石菖蒲15克,苦楝皮3克,花椒8克,补骨脂5克,益智仁4克,苍耳子3克。其余同实施例I。实施例3:本发明的治疗疥疮的药物,其原料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面根藤12克、石菖蒲17克,苦楝皮5克,花椒10克,补骨脂7克,益智仁6克,苍耳子5克。其余同实施例I。实施例4:临床观察
(I)一般资料
本发明人于2005年至今对300例疥疮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年龄25到75岁,病程i年-4年不等。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剧烈瘙痒,或伴随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隧道、结节和结痂。(2)治疗方法用棉棒将膏状药涂抹到患处,药层厚度I毫米,每日2次,一周为一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治愈。 (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瘙痒、丘疹、结节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大部分消失。“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4)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270例,占90% ;有效30例,占10% ;总有效率100%。典型病例
I李某,男,60岁,济南市历城区,全身多处患有疥疮,使用本发明的膏状药,涂抹到患处,药层厚度I毫米,每日2次,一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治愈,无复发。2齐某,男,43岁,济南市长清区,在腹股沟处患有黄豆大小的淡红色结节物,确诊为疥疮结节,伴有剧烈瘙痒,使用本发明的膏状药涂抹到患处,药层厚度I毫米,每日2次,一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疥疮的药物,其特征是其原料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面根藤10-12份、石菖蒲15-17份,苦楝皮3-5份,花椒8-10份,补骨脂5_7份,益智仁4_6份,苍耳子3-5份; 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药焙干研成细粉,过80目筛,混合后加入溶化的凡士林适量,将其调成膏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涉及一种治疗疥疮的药物,其特征是其原料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面根藤10-12份、石菖蒲15-17份,苦楝皮3-5份,花椒8-10份,补骨脂5-7份,益智仁4-6份,苍耳子3-5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专门用于治疗疥疮,所需原料少,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治疗周期短,临床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有效成分吸收多,药性发挥好,标本兼治,对疥疮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9062GK102743672SQ201210226180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日
发明者李育竹, 董志勇 申请人:董志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