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275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神经功能缺损为共同特征,以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謇涩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伴有神志不清的脑血管病,以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已经成为人类死亡三大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渊源已久。《内经》未有“中风”之名,但有“仆击”、“薄厥”、“煎厥”、“大厥”、“偏枯”、“偏风”、“风痱”、“巅疾”等病名,如《素问 调经论》日“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中风”病名始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夫风之为病,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自汉以 后,虽然后世有许多关于中风的论述,但在病名的发展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主要是从中风病名的细化和分化上论述。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亦有明确的论断《内经》明确提出正气不足,营卫虚弱,外邪人中,引起中风。如《灵枢 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汉代张仲景认为中风是由于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人中,贼邪不泻所致;隋代巢元方指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是中风病的根本原因。明代张景岳则倡“非风”,“内伤积损”之说,如《景岳全书 杂证谟 非风》云“非风一证,即时人所谓中风证也。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清代叶天士首创“肝阳化风”学说,如《临证指南医案 中风》日“类者伪也,近代以来,医者不分真伪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固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王清任在《医林改错 半身不遂本源》中提出“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现代医学将中风病称为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并且汲取了医学影像、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管壁发生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血管壁弹性降低。颅外栓子随血液进入颅内动脉导致动脉血管闭塞,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充血水肿、变性坏死,引起一系列临床改变。目前西医主要采用通过扩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降脂,增强缺血缺氧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及促进“半暗带”内存活的神经元功能恢复等方法治疗,不能够完全根治,有明显的用药副作用,并且治疗费用昂贵。然而中医对中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方法多、效果好、治病本的显著特点,无论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是在机体整体调节方面,均有着西医不可比拟的优势。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其处方是由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经典方补阳还五汤改进而来,具有非常显效的临床治疗作用,介于此,对于此中药制剂我们先后申请了以下3件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1.公开号CN1453000A,
公开日2003. 11.05 ;
2.公开号 CN1686299A,
公开日
2005. 10. 26 ;3.公开号 CN1733153A,
公开日
2006. 02. 15。以上发明专利文件从不同的组分用量、不同的制备工艺等方面进行公开、保护,而本申请专利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工艺制备方法,提高制剂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为目的,而创造性的研制成功的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量稳定,疗效可靠,生物利用度高的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便可行、符合口服药物体内吸收过程,最终制得的中药制剂稳定性好,疗效可靠显著。本发明技术方案是由下述步骤实现的A.处方组成黄芪225份,水蛭100份,川芎90份,当归90份,红花90份,桃仁113份,赤苟90份,木香90份,石菖蒲90份,地龙60份,桑寄生90份,刺五加浸膏35份;
B.制备方法将上述12味中药材,按下述步骤操作⑴取黄芪、川芎、当归、红花、桃仁、木香6味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 12倍量、浓度为50% 80%的乙醇,加热提取2 3次,每次I 2小时,滤过,乙醇液留用;药渣与赤芍、石菖蒲、桑寄生3味药材混合,第一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 10倍、pH值为3. 0 5. 0的水浸泡20 4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I 3小时,滤过,滤液留用;第二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5 8倍、pH值为5. 5 7. 5的水,加热回流提取I 2小时,滤过,滤液留用;第三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4 7倍、pH值为8. 0 9. 0的水,加热回流提取I 2小时,滤过,合并以上三次酸水提取滤液,并加入乙醇使得含醇量达到50% 80%,静置24h 48h,滤过,乙醇液留用;⑵将刺五加浸膏干燥,并粉碎后备用;⑶取水蛭、地龙粉碎成最粗粉,用50% 70%的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并与⑴中两处乙醇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成干膏粉,与⑵中的刺五加浸膏粉混合均匀,即得总混合物,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本发明技术方案具体是由以下步骤实现的A.处方组成黄芪225份,水蛭100份,川芎90份,当归90份,红花90份,桃仁113份,赤苟90份,木香90份,石菖蒲90份,地龙60份,桑寄生90份,刺五加浸膏35份;B.制备方法将上述12味中药材,按下述步骤操作⑴取黄芪、川芎、当归、红花、桃仁、木香6味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加热提取2次,每次I. 5小时,滤过,乙醇液留用;药渣与赤芍、石菖蒲、桑寄生3味药材混合,第一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pH值为4. 0的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滤过,滤液留用;第二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倍、pH值为6. 0的水,加热回流提取I. 5小时,滤过,滤液留用;第三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5倍、pH值为8. 5的水,力口热回流提取I. 5小时,滤过,合并以上三次酸水提取滤液,并加入乙醇使得含醇量达到60%,静置32h,滤过,乙醇液留用;⑵将刺五加浸膏干燥,并粉碎后备用;⑶取水蛭、地龙粉碎成最粗粉,用60%的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并与⑴中两处乙醇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成干膏粉,与⑵中的刺五加浸膏粉混合均匀,即得总混合物,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以上技术方案中最终制成的口服制剂可以是片剂、颗粒剂、丸剂或硬胶囊剂,并且各制剂其进一步的制备方案如下丸剂是将上述方案中所得的总混合物与100目可压性淀粉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取出30%混合粉备用;备用粉加入8%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液混匀,24目制粒后形成丸芯,上锅滚动,撒药粉成丸,出锅干燥、筛分,即得。片剂是将上述方案中将所得的总混合物,制粒,压制成片,包衣,即得。硬胶囊是将上述方案中将所得的总混合物,制粒,装胶囊。颗粒剂是将上述方案中将所得的总混合物制粒,干燥,即得。对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任意一处所述的刺五加浸膏均为市售产品,其均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的“刺五加浸膏”的方法制得。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补气活血,逐瘀通经之功效,用于脑梗塞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者,症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见上述证侯者。我们在实际的研究过程当中,相比于在先申请的3件发明专利,其主要的创造点在于药材的提取纯化方面,由此带来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其主要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是由黄芪、水蛭、地龙、全蝎、当归、川芎、红花、赤芍、桃仁等纯中药组成,据现代药理研究,这些植物药与虫类药结合在一起,具有多种治疗中风疾病的有效成分,如挥发油、脂肪油、苷类、醌类、多糖、醛、酹、生物碱等。对于黄芪、川;、当归、红花、桃仁、木香6味药材,用乙醇提取,药渣再与赤芍、石菖蒲、桑寄生混合后,采用符合人体胃肠道吸收的半仿生法提取,并且进行醇沉精制处理;这样既全面提取和保留了有效成分,又能够精制纯化成分、简化操作过程,从而节约能源、缩小生产成本。另外,将水蛭、地龙虫类药粉碎成最粗粉,用乙醇渗漉提取,这样既可以提取、精制有效物质,有利于后续成型工艺的可操作性,同时避免常规的动物类药材加热提取易使有效成分变质失效,或直接打粉入药的腥臊味及强吸湿性等缺点。结合上述药材的提取方法,我们通过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最终将其制成疗效显著的各种口服制剂。总之,本发明的提取纯化、成型的技术方案是我们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通过不懈的摸索和偶然的发现,并全面的考究了该制剂的临床应用需求,合理的统筹、比对而得出的工艺路线,从而保证了最终制成的中药制剂的科学性、高效性。以下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药效学研究试验,由于本发明的核心创新点在于药材的提取纯化工艺方面,结合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水平,并通过对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体外抗血栓,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研究,阐明本发明的药效学疗效。为了简化实验操作,我们以最佳技术方案的中间品组为代表进行研究,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由此推导,理解其它参数点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因此本发明技术内容和药效结果决不限于此范围。I试验材料及结果处理方法I. I A本发明试验药物的制备⑴取黄芪225g、川芎90g、当归90g、红花90g、桃仁113g、木香90g,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加热提取2次,每次I. 5小时,滤过,乙醇液留用;药渣与赤芍90g、石菖蒲90、桑寄生90g混合,第一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pH值为4. 0的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滤过,滤液留用;第二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倍、pH值为6. O的水,加热回流提取I. 5小时,滤过,滤液留用;第三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5倍、PH值为8. 5的水,加热回流提取I. 5小时,滤过,合并以上三次提取滤液,并加入乙醇使得含醇量达到60%,静置32h,滤过,乙醇液留用;⑵将35g刺五加浸膏干燥,并粉碎后备用;⑶取水蛭100g、地龙60g粉碎成最粗粉,用60%的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并与⑴中两处乙醇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成干膏粉,与⑵中的刺五加浸膏粉混合均匀,即得总混合物。临用前,加蒸馏水配制成0. Ig生药量/ml的混悬液,即得本发明药物中间品组。
B血塞通对照药物组制备取血塞通片(云南省玉溪市维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除去糖衣后,研碎,加蒸馏水配制成0. 01g/ml的药液,即得血塞通对照药物组。I. 2试验动物昆明种小鼠,Wistar大鼠,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3试验方法观察各药物组对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体外抗血栓,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I. 4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以i土s表示,采用t检验测定组间差异的显著性。2试验方法与结果2. I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选健康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本发明中间品组、血塞通对照组,每组各10只。连续灌胃给药7天,于第7日给药后lh,3. 5%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lml/100g麻醉,然后分离右颈总动脉及左颈外静脉,将2根内径Imm的细管(长10cm),套在内径2mm的聚乙烯管上(长8cm),聚乙烯管内放一根长5cm的4号手术丝线,将肝素生理盐水溶液(50u/ml)充满聚乙烯管腔,当管的一端插入左颈外静脉后,从聚乙烯管注入肝素50u/kg,夹住管壁,将管的另一端插入右颈总动脉,手术完成后,开放血流,则血液从右颈总动脉流经聚乙烯管,返回左颈外静脉,开放血流15分钟后中断血流,迅速取出丝线称重,总重量减去丝线重即血栓湿重。结果见表I。表I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5土S )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工艺制备而成 A.处方组成黄芪225份,水蛭100份,川芎90份,当归90份,红花90份,桃仁113份,赤苟90份,木香90份,石菖蒲90份,地龙60份,桑寄生90份,刺五加浸膏35份; B.制备方法将上述12味中药材,按下述步骤操作 ⑴取黄芪、川芎、当归、红花、桃仁、木香6味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 12倍量、浓度为50% 80%的乙醇,加热提取2 3次,每次I 2小时,滤过,乙醇液留用;药渣与赤芍、石菖蒲、桑寄生3味药材混合,第一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 10倍、pH值为3. 0 5.0的水浸泡20 4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I 3小时,滤过,滤液留用;第二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5 8倍、pH值为5. 5 7. 5的水,加热回流提取I 2小时,滤过,滤液留用;第 三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4 7倍、pH值为8. 0 9. 0的水,加热回流提取I 2小时,滤过,合并以上三次酸水提取滤液,并加入乙醇使得含醇量达到50% 80%,静置24h 48h,滤过,乙醇液留用; ⑵将刺五加浸膏干燥,并粉碎后备用; ⑶取水蛭、地龙粉碎成最粗粉,用50% 70%的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并与⑴中两处乙醇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成干膏粉,与⑵中的刺五加浸膏粉混合均匀,即得总混合物,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工艺制备而成 A.处方组成黄芪225份,水蛭100份,川芎90份,当归90份,红花90份,桃仁113份,赤苟90份,木香90份,石菖蒲90份,地龙60份,桑寄生90份,刺五加浸膏35份; B.制备方法将上述12味中药材,按下述步骤操作 ⑴取黄芪、川芎、当归、红花、桃仁、木香6味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加热提取2次,每次I. 5小时,滤过,乙醇液留用;药渣与赤芍、石菖蒲、桑寄生3味药材混合,第一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pH值为4. 0的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滤过,滤液留用;第二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倍、pH值为6. 0的水,加热回流提取I. 5小时,滤过,滤液留用;第三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5倍、pH值为8. 5的水,加热回流提取I. 5小时,滤过,合并以上三次酸水提取滤液,并加入乙醇使得含醇量达到60%,静置32h,滤过,乙醇液留用; ⑵将刺五加浸膏干燥,并粉碎后备用; ⑶取水蛭、地龙粉碎成最粗粉,用60%的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并与⑴中两处乙醇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成干膏粉,与⑵中的刺五加浸膏粉混合均匀,即得总混合物,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是片剂、颗粒剂、丸剂或硬胶囊剂。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处方组成黄芪225份,水蛭100份,川芎90份,当归90份,红花90份,桃仁113份,赤苟90份,木香90份,石菖蒲90份,地龙60份,桑寄生90份,刺五加浸膏35份; B.制备方法将上述12味中药材,按下述步骤操作 ⑴取黄芪、川芎、当归、红花、桃仁、木香6味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 12倍量、浓度为50% 80%的乙醇,加热提取2 3次,每次I 2小时,滤过,乙醇液留用;药渣与赤芍、石菖蒲、桑寄生3味药材混合,第一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 10倍、pH值为3. 0 5. 0的水浸泡20 4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I 3小时,滤过,滤液留用;第二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5 8倍、pH值为5. 5 7. 5的水,加热回流提取I 2小时,滤过,滤液留用;第三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4 7倍、pH值为8. 0 9. 0的水,加热回流提取I 2小时,滤过,合并以上三次酸水提取滤液,并加入乙醇使得含醇量达到50% 80%,静置24h 48h,滤过,乙醇液留用; ⑵将刺五加浸膏干燥,并粉碎后备用; ⑶取水蛭、地龙粉碎成最粗粉,用50% 70%的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并与⑴中两处乙醇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成干膏粉,与⑵中的刺五加浸膏粉混合均匀,即得总混合物,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⑴取黄芪、川芎、当归、红花、桃仁、木香6味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加热提取2次,每次I. 5小时,滤过,乙醇液留用;药渣与赤芍、石菖蒲、桑寄生3味药材混合,第一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pH值为4. 0的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滤过,滤液留用;第二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倍、pH值为6. 0的水,加热回流提取I. 5小时,滤过,滤液留用;第三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5倍、pH值为8. 5的水,加热回流提取I. 5小时,滤过,合并以上三次酸水提取滤液,并加入乙醇使得含醇量达到60%,静置32h,滤过,乙醇液留用; ⑵将刺五加浸膏干燥,并粉碎后备用; ⑶取水蛭、地龙粉碎成最粗粉,用60%的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并与⑴中两处乙醇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成干膏粉,与⑵中的刺五加浸膏粉混合均匀,即得总混合物,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得的总混合物与100目可压性淀粉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取出30%混合粉备用;备用粉加入8%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液混匀,24目制粒后形成丸芯,上锅滚动,撒药粉成丸,出锅干燥、筛分,制成丸剂。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得的总混合物,制粒,压制成片,包衣,制成片剂。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得的总混合物,制粒,装胶囊,制成硬胶囊剂。
9.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得 的总混合物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以黄芪225份,水蛭100份,川芎90份,当归90份,红花90份,桃仁113份,赤芍90份,木香90份,石菖蒲90份,地龙60份,桑寄生90份,刺五加浸膏35份作为原料,按照一定的工艺进行提取纯化后,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而制成的一种中药制剂。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安全有效、药理药效作用显著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P9/10GK102743529SQ20121022889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
发明者赵步长 申请人: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