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增效剂产品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746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增效剂产品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增效剂产品的用途。
背景技术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已有2000余年的药用历史。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牡丹皮具有调节心血管系统、抗惊厥、保肝、调节泌尿系统、调节免疫细胞、抗菌抗炎作用等。但未见牡丹皮作为抗真菌药物增效剂与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真菌病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牡丹皮的新用途,具体是指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增效剂产品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用途。本发明所述的牡丹皮的药材原料是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本发明所述的牡丹皮是牡丹皮药材乙醇提取物。本发明所述的乙醇提取是指用75%乙醇提取。具体步骤为把粉碎后的药材粉末加入IOOOml圆底烧瓶中,加入70%乙醇水浴回流2h,回流液过滤,放入已称重的烧瓶中,50°C左右减压旋蒸至粘稠浸膏状。本发明所述的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用途,其中的真菌包括临床株敏感白念珠菌(100、255、天津10),耐药白念珠菌(271、天津25、958、876、842、649、天津 20)。本发明所述的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用途,抗真菌药物具体是指氟康唑,本文所称的耐药白念珠菌是对氟康唑耐受,敏感白念珠菌是对氟康唑敏感。本发明所述的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的用途,牡丹皮药材乙醇提取物的浓度>5000 μ g / ml ;本发明所述的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用途,牡丹皮药材乙醇提取物的浓度 >4. 88 μ g/mlo本发明经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牡丹皮对各种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具有抑制活性;其对氟康唑抗真菌药物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于临床耐药性菌株,当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和牡丹皮提取物合用时,能明显降低抗真菌药物的用药剂量,增强对耐药真菌的抑制作用。因此牡丹皮可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增效剂产品,用于不同深部和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本发明为牡丹皮开辟了新的用途,将其用于抗真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的增效剂,不仅能提高药物的抗真菌作用,而且在临床治病真菌耐药性日趋普遍,耐药程度日趋严重的情况,使抗真菌药物恢复对耐药真菌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作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I :牡丹皮单独使用,牡丹皮和氟康唑联用对不同临床真菌株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I.试药牡丹皮的药材原料是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提取过程把粉碎后的药材粉末加入IOOOml圆底烧瓶中,加入70%乙醇水浴回流2h,回流液过滤,放入已称重的烧瓶中,50°C左右减压旋蒸至粘稠浸膏状。在烧瓶中加入蒸馏水,加热使充分溶解(取出少许作为水提液,得到Ig / ml的生药浓度),再加入与蒸馏水等量的无水乙醇,加热充分混匀,合并提取液混匀,得O. 5g / ml的生药浓度,取少许到EP管中做体外实验。氟康唑注射液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9149102。各试药置于_20°C保存。实验前,将药物取出置于35°C温箱融化,充分混匀,分别进行药效学检验。2.菌株临床株敏感白念珠菌(100、255、天津10 ),耐药白念珠菌(271、天津25、958、876、842、649、天津20)分别采自医院不同科室临床样本,并经形态学和生化学鉴定。所有实验用菌株均于沙堡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划板活化,将球状菌于30°C培养2周后,分别挑取单克隆再次划板活化,取第二次所得单克隆置SDA斜面,用上述方法培养后于4°C保存备用。3.培养液RPMI1640液体培养液RPMI1640 (Gibco BRL) IOg,NaHCO3 2. 0g,吗啡啉丙磺酸(MOPS) (Sigma) 34. 5g(O. 165M),加三蒸水900ml溶解,IN NaOH调pH至7. O (25 °C ),三蒸水定容至1000ml,O. 22 μ 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分装后于4°c保存备用。沙堡葡萄糖琼脂固体培养基(SDA)蛋白胨10g,葡萄糖40g,琼脂18g,加三蒸水900ml溶解,加入2mg/ml氯霉素水溶液50ml,调整pH至7. 0,以三蒸水定容至1000ml,高压灭菌(121°C,15min)后于4°C保存备用。YEPD 培养液酵母浸膏IOg,蛋白胨20g,葡萄糖20g,加三蒸水900ml溶解,加入2mg/ml氯霉素水溶液50ml,三蒸水定容至1000ml,高压灭菌(121 °C,15min)后于4°C保存备用。4.仪器设备Multiskan MK3型酶标检测仪(芬兰Labsystems产品)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THZ - 82A台式恒温振荡器(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Sff-CT-IF型超净化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5.菌液制备实验前,用接种圈从4°C保存的SDA培养基上挑取白念珠菌球状菌少量,接种至Iml YEPD培养液,于30°C,200rpm振荡培养,活化16h,使真菌处于指数生长期后期。取该菌液至ImlYEro培养液中,用上述方法再次活化,16h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以RPMI1640培养液调整菌液浓度至I X IO3 5 X 103CFU/ml。6.药敏板制备各菌株分别取无菌96孔板一块,于每排I号孔加R PMI1640液体培养基100 μ I作空白对照;3 12号孔各加上述新鲜配制的菌液99 μ I ;2号孔分别加菌液196 μ I和牡丹皮75%的乙醇提取物2μ I ;12号孔不含药物,只加菌液100μ I作阳性生长对照。调配不同浓度的氟康唑为8、4、2、1、0. 5、0. 25 μ g / ml。在每排的2号孔加相应浓度的氟康唑2 μ 1,3^11号孔各加I μ I。对2 11号孔进行10级倍比稀释,使各孔的最终牡丹皮75%的乙醇提取物浓度分别为 2500、1250、625、312· 5,156. 25,78. 125,39. 06,19. 53,9. 76μ g/ml、4. 88 μ g / ml。
而氟康唑提取物的浓度保持恒定,各孔中DMSO含量均低于I %。将各药敏板于30°C恒温箱培养。7. MIC8。值判定在30°C恒温箱中,念珠菌培养48h后,用酶标分析仪于630nm测各孔OD值。与阳性对照孔比,以OD值下降80%以上的最低浓度孔中的药物浓度为MIC8q (真菌生长80%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当药物的MIC8tl值超过测定浓度范围时,按以下方法进行统计MICm值高于最高浓度64yg / ml时,计为“>64μ8 / ml” ;MIC8(I值为最低浓度或在最低浓度以下时,不作区别,均计为“<0. 125yg / ml”。上述实验均平行操作2到3次,当MIC8tl值能准确重复或只差一个浓度时才被接受,并以较高浓度作为MIC8tl值;当MIC8tl值相差两个浓度以上时,则需重新实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实验结果见表I :表I牡丹皮与氟康唑合用对不同临床菌株的MIC8tl值(μ g / ml)

权利要求
1.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牡丹皮是牡丹皮药材乙醇提取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牡丹皮药材乙醇提取物是用75%乙醇提取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牡丹皮药材乙醇提取物是用以下方法制得的 把粉碎后的药材粉末加入IOOOml圆底烧瓶中,加入70%乙醇水浴回流2小时,回流液过滤,放入已称重的烧瓶中,50°C左右减压旋蒸至粘稠浸膏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菌包括白念珠菌100、白念珠菌255、白念珠菌天津10、白念珠菌271、白念珠菌天津25、白念珠菌958、白念珠菌876、白念珠菌842、白念珠菌649、白念珠菌天津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中,牡丹皮药材乙醇提取物的浓度>5000ii g/ml。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抗真菌药物增效剂中的抗真菌药物是指氟康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增效剂中,牡丹皮药材乙醇提取物的浓度>4. 88 Ug/ml o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牡丹皮用于制备抗真菌药物增效剂产品的用途。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已有2000余年的药用历史。本发明经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牡丹皮对各种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具有抑制活性;牡丹皮提取物与氟康唑抗真菌药合用,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对浅表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并能使抗真菌药物恢复对耐药真菌的作用。因此牡丹皮可用作抗真菌药物的增效剂。
文档编号A61K36/71GK102764310SQ201210228529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日
发明者姜远英, 曹永兵, 熊娟, 阎澜, 鹿辉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