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烧烫伤创面处理中药软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用中药软膏制剂领域,具体涉及ー种用于烧烫伤创面应急处理的软膏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38222. 3公开了 “ー种烧烫伤早期处理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以黄岑、梔子、川;、黄苗、当归、三七、赤巧、花椒、芒硝、生姜、冰片为原料药,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成液剤,烧伤后立即在创面上涂用,能即刻止痛,红肿消失,可控制水泡形成。”烧伤、烫伤后,很多人在伤口上涂抹红花油、凡士林、湿润烧伤膏等可有效减少创面疼痛,也有一定保护创面的作用。目前医学界的共识为只有在湿润的条件才能有利于宿主吞噬细胞发挥作用,促进炎症消退,防止感染。同时湿性的环境也能防止神经末梢的外露和
死亡,减轻伤ロ疼痛,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和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给创面愈合提供ー个理想的环境,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具有止血化瘀、消肿止痛、化腐生肌功效的烧烫伤创面处理软膏,用于烧伤、烫伤创面处理,即刻止痛、防止创面的恶化感染,对于I度烧伤、烫伤具有迅速治疗的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烧烫伤创面处理中药软膏的原材料及其重量组份的用量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份用量具有最佳效果马钱子30份、马鞭草50份、地榆25份、乳香15份、榆白皮30份、罂粟壳30份、麻油500-750份、蜂蜡120-180份。制备方法步骤I、将重量组份的药物马钱子、马鞭草、地榆、乳香、榆白皮、罂粟壳粉碎后混合,浸入麻油内,泡7天;步骤2、将步骤I所获浸泡药物及麻油用文火煎熬至药枯,去渣滤净,再加入蜂蜡,文火收膏即可。适应症I度、II度、烧伤、烫伤的创面处理。使用方法将软膏均匀涂在消毒纱布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如体温及气温过高,每日换2-3次。为达到止血化瘀、消肿止痛、化腐生肌的功效,本发明选择马钱子、马鞭草、地榆、乳香、榆白皮、罂粟壳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用于烧伤、烫伤伤创面的应急处理。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是因为其具有特殊的功效和药理作用,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马钱子通络止痛用治风湿顽痹或拘挛麻木。消肿散结用治外伤瘀肿疼痛及痈疽肿痛。近年用治多种癌肿,有一定疗效。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风寒湿痹、全身关节拘急、麻木,癌肿等。主治咽喉痹痛,痈疽肿毒,风痹疼痛,骨折,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カ。
马鞭草凉血破血之药。下部痈疮者,血热之极,兼之湿热,故血污浊而成疮,且有虫也。血凉热解,污浊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马鞭草甙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清热解毒药;活血通经药;利水消肿药;截疟药;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红花化学成分含红花甙、新红花甙、红花醌甙、红花多糖、棕榈酸、肉桂酸、月桂酸。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散淤止痛,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血余炭人发制成的炭化物。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功效消瘀,止血,利小便。用血余炭15g,煎服或研末服,毎次I. 5g,毎日3次,治疗声带下粘膜出血效果较好(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5 :31);单用本品研末,麻油调糊,外涂患处,毎日I次,治疗带状疱疹,一般I次止痛,2 3次可治愈(浙江中医杂志,1991. 6. 255)。另据报道,还可用治面部色素痣、拔牙后出血。地榆性味归经苦酸;寒;无毒。归肝;肺;肾;大肠经。功效主治凉血止血,清
热解毒,消肿敛疮。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药理作用I、收敛作用地榆含有鞣质,具有收敛作用,能止泻和止血。2.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地榆100%的煎液对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こ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在O. 5mg/ml时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有报告认为,地榆的抗菌作用与其中所含鞣酸有夫。3.抗炎作用地榆对甲醛性足跖肿胀小鼠巴豆油性耳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前列腺素E引起的皮肤微血管通透性亢进,地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尚能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生,井能促进伤ロ愈合。4.止血作用生地榆、水提物、地榆炭、地榆制剂均有制血作用;地榆水提物可使出血时间明显缩短;地榆炭煎剂给家兔ロ服能使凝血时间明显缩短;给小鼠腹腔注射可使出血时间缩短;蛙后肢灌流试验可见血管收缩。乳香性味归经辛苦,温。入心、肝、脾经。药理作用本品有较显著的镇痛作用.以乳香为首味药的子宮丸比多种抗菌素有更强烈的抑菌作用,且能有效地杀灭滴虫.调气活血,定痛,追毒。功效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榆白皮来源本品为榆科植物榆树的干燥树皮或根皮。采收加工冬、春季米收,趁新鲜时刮去灰棕色栓皮,纵向剖开,以木槌轻击,使皮与木心分尚,剥取白皮,晒干。性味和功用甘、平。无毒。利水,通淋,消肿。用于小便不通,淋浊,水肿,痈疽发背,丹毒,疥癣。罂粟壳英文名PERICARPIUM PAPAVERIS别名粟壳、罂子粟壳、米囊子壳。来源本品为罂粟科罂粟属植物罌粟的干燥成熟果壳。性味归经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功能主治敛肺、涩肠、止痛。用于久咳、久泻,脘腹疼痛。蜂蜡英文名CERA FLAVA处方别名蜂蜡、川腊、蜡、黄蜡、黄占、川占、川箭、白蜡、蜂白蜡、蜜蜡来源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分泌的蜡。将蜂巢置水中加热,滤过,冷凝取蜡或再精制而成。制法用时熔化,澄清,除去杂质。其主要成份有酸类、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醇和碳水化合物。此外,还有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芳香物质等。性味归经甘,微温。功能主治收涩,敛疮,生肌,止痛,调理。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仓Il伤,烧、烫伤。麻油英文名SEMEN SESAMI NIGRUM别名胡麻、油麻、巨胜、脂麻、香油;功能主治润滑剂及赋形剂。内服可润肠、润肺;外用作为软膏及硬膏基质;外敷用,如烫伤、烧伤、疮等,用麻油和(拌)药(粉状),敷在患处,不干不裂,好的快。以上參考资料《百度百科》。本发明所述烧烫伤创面处理中药软膏,具有止血化瘀、消肿止痛、化腐生肌的功效,用于烧伤、烫伤伤创面的应急处理,即刻止痛、防止创面的恶化感染,对于I度烧伤、烫伤具有迅速治疗的效果。利用本发明所述的烧烫伤创面处理软膏,在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临床用于I、II度烧烫伤创面处理;2009—2012年2月烧烫伤创面处理265例;治疗方法将软膏均匀涂在消毒纱布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如体温及气温过高,每日换2-3次;或者将纱布浸泡
于药膏中,制成油纱,敷于患处。效果即刻止痛,有凉爽舒适感,无色痕,便于伤势判断,无恶化感染。具体实施方法实施例;本发明所述烧烫伤创面处理中药软膏,其原材料及重量组分分别是;马钱子30份、马鞭草50份、地榆25份、乳香15份、榆白皮30份、罌粟壳30份、麻油500-750份、蜂蜡120-180份。制备方法步骤I、将重量组份的药物马钱子、马鞭草、地榆、乳香、榆白皮、罂粟壳粉碎后混合,浸入麻油内,泡7天;步骤2、将步骤I所获浸泡药物及麻油用文火煎熬至药枯,去渣滤净,再加入蜂蜡,文火收膏即可。适应症I度、II度、烧伤、烫伤的创面处理。使用方法将软膏均匀涂在消毒纱布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如体温及气温过高,每日换2-3次。
权利要求
1.一种烧烫伤创面处理中药软膏,其特征在于其原材料及重量组分分别是;马钱子30份、马鞭草50份、地榆25份、乳香15份、榆白皮30份、罂粟壳30份、麻油500-750份、蜂蜡 120-180 份。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软膏,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步骤I、将重量组份的药物马钱子、马鞭草、地榆、乳香、榆白皮、罂粟壳粉碎后混合,浸入麻油内,浸泡7天; 步骤2、将步骤I所获浸泡药物及麻油用文火煎熬至药枯,去渣滤净,再加入蜂蜡,文火收膏即可。
全文摘要
一种烧烫伤创面处理中药软膏,其原材料及重量组分分别是;马钱子30份、马鞭草50份、地榆25份、乳香15份、榆白皮30份、罂粟壳30份、麻油500-750份、蜂蜡120-180份。制备方法步骤1.将重量组份的药物马钱子、马鞭草、地榆、乳香、榆白皮、罂粟壳粉碎后混合,浸入麻油内,浸泡7天;步骤2.将步骤1所获浸泡药物及麻油用文火煎熬至药枯,去渣滤净,再加入蜂蜡,文火收膏即可。本发明所述烧烫伤创面处理中药软膏,具有止血化瘀、消肿止痛、化腐生肌的功效,用于烧伤、烫伤伤创面的应急处理,即刻止痛、防止创面的恶化感染,对于Ⅰ度烧伤、烫伤具有迅速治疗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K36/85GK102846859SQ20121028636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7日
发明者景东旭 申请人:景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