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风寒泄泻的拔火罐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祖国医学领域,涉及一种小儿泄泻外治法,特别是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泄泻特定穴位上拔火罐法。拨火罐具有促进气血流畅,营卫运行,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拨火罐疗法具有机械性刺激和温热效应等作用。取双侧天枢穴和中脘穴,选用1~3号玻璃罐,用棉枝蘸上酒精,将其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子吸附在应拨部位上。拔罐时间:每次1~10min。本发明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经济便宜、疗效满意。
【专利说明】治疗小儿风寒泄泻的拔火罐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祖国医学领域,涉及一种小儿泄泻外治法,特别是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泄泻特定穴位上拔火罐法。
【背景技术】
[0002]泄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儿童常见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冬春季节是小儿风寒泄泻的高发时段。往往病程长,易反复,迁延难愈,导致患儿体质渐差,易引起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免疫力低下及生长发育障碍等,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目前,西医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多采用抗生素、肠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疗法等。其中,对于小儿泄泻抗生素治疗一般无效,滥用抗生素还易致菌群失调,肠黏腊保护剂及肠道微生态疗法,对小儿泄泻的症状虽有一定改善,但疗程较长, 总体疗效不如中药理想。对于风寒易感儿,中医多主张积极治疗其本,即健脾补气固本,以减少或杜绝再感染的发生。随着生活条件的变迁,常用的方药,如参苓白术散的健脾止泻、丁桂儿脐贴的散寒止泻,其治疗效果逐渐减弱。本发明对小儿风寒泄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起效快、疗效高、小儿易于接受,无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03]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采取一种易于被小儿接受的外用治疗法,探讨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方法和给药途径,以便速效、高效地治疗小儿风寒泄泻,亦解决了小儿输液、口服药物等诸多困难的问题。
[0004]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取双侧天枢穴和中脘穴,选用I~3号玻璃罐,用棉枝蘸上酒精,将其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子吸附在应拨部位上。拔罐时间:每次I~10 min,视患儿年龄大小而定。取罐时以食指压罐边皮肤,同时将罐向另一侧倾斜,使空气进入罐内。
[0005]风寒泄泻多发于春末夏初,或夏末秋初交令之时,时值昼热夜凉,冷热失常,入寐时衣被未加,胸腹课露,卒感风寒,风寒之邪袭伤脾胃,或过食生冷,中阳受挫,水谷停滞,气机受阻,升降悖逆,清浊不分,大肠失固,水谷合污而下,则泻下作,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临床特点:(1)病史:受风寒时邪的明显病史;(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因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0006]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泄泻病位在脾胃,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正如《幼幼集成?泄泻证治》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升降失司,精华糟柏不分,清浊合污下流,是形成泄泻的基本原理[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82696.]。泄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其病因可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及脾胃虚寒等因素引起,其主要病位在脾胃。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薄弱,脾常不足,冷暖不知自调,易受风寒之邪侵袭,与湿相搏,困于脾胃,导致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形成常见的风寒泻证型。主要以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为特征。
[0007]笔者近十年来, 遂研证机,方悟久泻之机,脾虚为本,兼有外感为标为实,感受风寒时邪为因,非纯正虚,病邪久恋亦多,对此必用祛邪之法,始疗效稳固,病程缩短。拔罐疗法是利用燃烧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0184.],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可用于咳嗽、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治疗。
【发明者】采用拨火罐治疗小儿风寒泄泻,收到较好的疗效。
[0008]拨火罐具有促进气血流畅,营卫运行,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拨火罐疗法具有机械性刺激和温热效应等作用,罐内形成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随即产生一种组胺类物质,刺激有关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机械性刺激可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加强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和管理功能,使患部组织代谢旺盛,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也能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局部耐受性及机体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中脘则是胃的募穴,两者均为治疗泄泻、腹痛、腹胀、肠鸣的重要穴位。本发明运用拔火罐的祛风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作用患儿的天枢、中脘两穴,从而起到祛除脾胃之风寒,调理脾胃运化的功能,促进中焦气血运行通畅,使脾胃升清降浊有度,脾健胃和,最终达到治疗小儿风寒泻的目的。
[0009]发明有益效果
木发明的优点是:1、拔火罐疗法,具有机械性刺激和温热效应等作用,通过穴位刺激,作用于脏腑,避免了胃酸对药物的减消作用,疗效高,见效快,节省药物;2、小儿易于接受,不受疼痛,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3、适用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风寒泄泻,治疗范围宽,同时,对厌食、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呕吐有良好的疗效,具有免疫保健作用,能提高肌体免疫力;5、降低有病就输液的危险与成本;6、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经济便宜、疗效满意。
[0010]在应用拔罐疗法治疗小儿风寒泻时应注意:拔罐前要先检查罐具,口部须光滑平整无破损;皮肤有溃疡破损处,有过敏,有血肿及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拨罐,高热抽搐患儿不宜采用拨罐疗法;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水泡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泡液放出,涂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注意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无凹凸不平处及毛发的部位,以防掉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拨紧,吸附有力。【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一、患儿,男,3月。每次进食过多,烦躁不安,食入即吐,舌质红,苔黄腻,不显露风关。腹泻蛋白样稀水便,每日拉稀烂便广8次,无粘液脓血,曾化验大便常规:脂肪球(+),白细胞少许。有恶臭酸味,肚腹疼痛,痛则欲泻、泻后疼减,经附近医院输液治疗十余天不愈。取双侧天枢穴和中脘穴,选用I号玻璃罐,用棉枝蘸上酒精,将其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子吸附在应拨部位上。拔罐时间:每次3 min,两天后泻止。
[0012]实施例二、刘姓幼儿I岁,泻奶花样稀便,加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日泻六七次.上午九时取双侧天枢穴和中脘穴,选用2号玻璃罐,用棉枝蘸上酒精,将其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子吸附 在应拨部位上。拔罐时间:每次5min,,下午腹泻即止,及后每日大便一次,成条状。
[0013]实施例三、患儿,男,二岁半,腹泻2月余,泻下清稀,大便4~6次/日,厌食,因泄泻日久,消瘦苍白,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缓,指纹淡红。大便检查,不消化物(++ ),白细胞(+),粘液(+),经中西药治疗无效.取双侧天枢穴和中脘穴,选用3号玻璃罐,用棉枝蘸上酒精,将其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子吸附在应拨部位上。拔罐时间:每次10min,治疗五天而愈。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儿泄泻外治法,其特征是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泄泻特定穴位上拔火罐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风寒泄泻特定穴位上拔火罐法,其特征是天枢穴和中腺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风寒泄泻特定穴位上拔火罐法,其特征是取双侧天枢穴和中脘穴,选用I~3号玻璃罐,用棉枝蘸上酒精,将其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子吸 附在应拨部位上;拔罐时间:每次I~10 min,视患儿年龄大小而定。
【文档编号】A61M1/00GK103721303SQ201210392080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6日
【发明者】刘黎明 申请人:刘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