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874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
背景技术
血氧和体温是反映和衡量人体生理机能状态的两个指标,在临床上,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在很多病症和生理状况的诊断评估中,往往需要将血氧与体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目前,用户在检测体温和血氧饱和度,以对二者进行综合评估时,往往需要使用体·温计和血氧测量仪这两台仪器,这不仅不利于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记录,而且,若用户需要在外出时进行检测,则必须同时携带这两台仪器,从而给用户的携带带来不便。为此,人们设计了一种单台仪器即可测量血氧和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如图I所示,为授权公告号为CN 20142698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指夹式血氧仪,其包括可插接地壳体I和体温传感器2。其中,在壳体I内设置有电路板和血氧信号采集模块(图中对壳体I的内部结构均未示出),在电路板上集成有血氧信号处理模块和体温信号处理模块。其中,血氧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氧信号,并将其发送至血氧信号处理模块;血氧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血氧信号转换成血氧饱和度等血氧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此外,在壳体I的表面上设置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体温传感器接口 10,体温传感器2的插头可插接在体温传感器接口 10中,用以将所采集的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发送至体温信号处理模块。在使用上述指夹式血氧仪时,既可以借助血氧信号采集模块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氧信号,也可以借助体温传感器2采集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从而仅需单台仪器即可实现对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的检测。虽然借助上述指夹式血氧仪可以实现单台仪器对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的检测,但是指夹式血氧仪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由于体温传感器2仅借助其插头插接在壳体I的体温传感器接口 10中,而插头在用户使用或携带过程中很容易与体温传感器接口 10产生相对移动或旋转,甚至从体温传感器接口 10中脱离,因而这种插接方式很不稳固,而且还容易随时间的积累产生接触不良、磨损等问题,从而给指夹式血氧仪的检测准确度和使用寿命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其二,由于体温传感器2与壳体I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即,体温传感器2仅通过数据线外接在壳体I的外部,这不仅给用户的携带和收纳带来不便,而且在用户携带的过程中,体温传感器2和其数据线容易因用户的活动而与外界产生碰撞或磨损,从而导致使用寿命降低甚至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可以减少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外界的碰撞和磨损,从而可以提闻使用寿命。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而提供一种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包括壳体、电路板、血氧信号采集模块和体温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在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血氧信号处理模块和体温信号处理模块,其中,所述血氧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氧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血氧信号处理模块;所述血氧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血氧信号转换成血 氧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体温信号转换成体温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并且,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不动,并且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为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包括贴片式探头和第一数据线,其中,所述贴片式探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用以采用与被检测者皮肤相贴合的方式采集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贴片式探头和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以在二者之间传输所述体温信号。其中,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为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包括红外探头和第二数据线,其中,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安装通孔,所述红外探头套设在所述安装通孔中,用以探测被检测者辐射的红外光,并将其转换成体温信号,且将所述体温信号发送至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红外探头和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以在二者之间传输所述体温信号。其中,在所述红外探头的外部套设有环形套,所述环形套套设在所述安装通孔中,并且在所述环形套的前端设置有采用由可反射红外光的材料制作的聚光罩,在所述聚光罩的前端形成有朝向所述环形套的后端方向凹陷的圆锥形凹面,并且在所述圆锥形凹面上且与所述红外探头的探测面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贯穿所述聚光罩厚度的第一通孔,并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红外探头的外径。其中,所述环形套与所述聚光罩采用一体成型或压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其中,在所述环形套的外周壁上套设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采用隔热材料制作,用以阻隔外界与所述环形套之间的热量交换。其中,在所述隔热罩和/或环形套的外周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壳体在所述安装通孔处的厚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和内侧。其中,在所述环形套或隔热罩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并对应地在所述安装通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相配合。其中,所述环形套采用隔热材料制作,用以阻隔外界与所述红外探头之间的热量交换。其中,在所述环形套的外周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壳体在所述安装通孔处的厚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和内侧。其中,在所述环形套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并对应地在所述安装通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相配合。其中,所述环形套或隔热罩的前端位于所述聚光罩的前端的前方,且二者之间的间距范围在O. 5 3_。其中,在所述安装通孔的横截面上,所述安装通孔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或多边形,并且所述隔热罩和/或环形套的外周壁的投影形状与所述安装通孔的投影形状相对应。其中,在所述红外探头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部,并对应地在所述环形套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相配合。其中,所述血氧测量仪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套设在所述环形套的环孔内,所述连接部的前端端面、所述第一通孔的后端面和所述环形套的内环壁 形成可容纳所述红外探头的空间;在所述连接部中设置有沿所述环形套的轴向贯穿所述连接部的第二通孔,并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红外探头的外径。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环形套的环孔采用螺纹连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其中,在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外部包覆有数据线保护罩,所述数据线保护罩采用隔热材料制作,用以阻隔外界与所述第二数据线之间的热量交换。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相互垂直且电连接的主电路板和桥接电路板,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集成于所述主电路板或桥接电路板上;所述安装通孔位于所述壳体上且位于与所述桥接电路板所在平面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桥接电路板电连接,并且所述数据线保护罩用于容纳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桥接电路板之间的所述第二数据线。其中,所述隔热材料包括塑料或玻璃。其中,在所述环形套或隔热罩的前端套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环形套或隔热罩采用螺纹连接或扣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包括壳体、电路板、血氧信号采集模块和体温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在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血氧信号处理模块和体温信号处理模块,其中,所述血氧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氧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血氧信号处理模块;所述血氧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血氧信号转换成血氧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体温信号转换成体温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并且,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不动,并且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其中,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为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包括红外探头和数据线,其中,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安装通孔,所述红外探头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且位于与所述安装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处,用以经由所述安装通孔探测被检测者辐射的红外光,并将其转换成体温信号,且将所述体温信号发送至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数据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红外探头和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以在二者之间传输所述体温信号。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相对于壳体固定不动,并且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壳体固定连接,这可以使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组装在壳体上,以使二者呈整体式结构,从而不仅使二者的连接更稳固,而且还给用户的携带和收纳带来方便。此外,通过将体温信号采集模块固定在壳体上,还可以减少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外界的碰撞和磨损,从而可以提高血氧测量仪的使用寿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相对于壳体固定不动,并且体温信号采集模块固定在壳体的内部,这同样可以使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壳体的连接更稳固,而且还给用户的携带和收纳带来方便。此外,通过将体温信号采集模块固定在壳体的内部,还可以避免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外界的碰撞和磨损,从而可以提高血氧测量仪的使用寿命。


图I为现有的指夹式血氧仪的外部结构图;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的局部剖面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的局部剖面图;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的局部分解图;图3b为图3a中血氧测量仪的右视图;图3c为图3a中血氧测量仪的环形套的分解示意图;图3d为图3a中血氧测量仪的局部剖面图;以及图4为图3a中血氧测量仪的隔热罩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提供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进行详细地描述。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的局部剖面图。请参阅图2a,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包括壳体20、电路板33、血氧信号采集模块和体温信号采集模块。其中,电路板33设置在壳体20内,并且在电路板33上集成有血氧信号处理模块和体温信号处理模块(图中未不出);血氧信号米集模块相对于壳体20固定不动且与壳体20固定连接,即,将血氧信号采集模块固定在壳体20上。通过采用这种固定方式,可以使血氧信号采集模块和壳体20组装在一起,从而使二者呈整体式结构。血氧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氧信号,并将其发送至血氧信号处理模块;血氧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血氧信号转换成血氧饱和度等的血氧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在本实施例中,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为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其包括贴片式探头40和第一数据线41。其中,贴片式探头40设置在壳体20的外表面,用以采用与被检测者的额部、腕部等部位的皮肤相贴合的方式采集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体温信号处理模块;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来自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的体温信号转换成被检测者的实时体温、平均体温等的体温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第一数据线41的两端分别与贴片式探头40和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以在二者之间传输体温信号。此外,在壳体20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通孔201,第一数据线41的一端与贴片式探头40电连接,另一端通过通孔201进入壳体20内,且与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通过将贴片式探头40固定在壳体20的外表面,可以使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与壳体20呈整体式结构,从而不仅使二者的连接更稳固,而且还给用户的携带和收纳带来方便。此外,通过将体温信号采集模块固定在壳体上,还可以减少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外界的碰撞和磨损,从而可以提高血氧测量仪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贴片式探头40固定在壳体20的外表面,但是贴片式探头40的固定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使贴片式探头40内嵌在壳体20上,且仅将其用于与被检测者的皮肤相贴合的贴合面暴露在壳体20的外部;或者,还可以在壳体20上设置可连通其内部和外部的通道,贴片式探头40经由该通道与位于壳体20内部的诸如电路板33等元件固定连接,并且贴片式探头40的贴合面经由上述通道暴露在壳体20的外部。只要贴片式探头40能够相对于壳体20固定不动且与壳体20呈整体式结构,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图2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的局部剖面图。请参阅图2b,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同样包括壳体20、电路板33、血氧信号采集模块和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由于上述元件和模块的结构和功能在第一实施例中已有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对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进行描述。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为红外温度传感器,其包括红外探头42和第二数据线43。其中,在壳体20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安装通孔202 ;红外探头42套设在安装通孔202中,用以探测被检测者辐射的红外光,并将其转换成体温信号,且将该体温信号发送至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第二数据线43的两端分别与红外探头42和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以在二者之间传输体温信号。通过将红外探头42固定在壳体20上,S卩,固定在安装通孔202中,可以使红外温度传感器与壳体20组装在一起,从而使二者呈整体式结构,进而不仅使二者的连接更稳固,而且还给用户的携带和收纳带来方便。此外,通过将体温信号采集模块固定在壳体上,还可以减少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外界的碰撞和磨损,从而可以提高血氧测量仪的使用寿命。而且,与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相比,红外温度传感器具有测量速度快且不与人体皮肤接触等的优点,其测量方式更简便,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操作的便捷性。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红外探头42套设在安装通孔202中,但是红外探头42的固定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红外探头42设置在壳体20的内部,且与位于壳体20内的例如电路板33等元件固定连接,并在壳体20上设置可连通其内部和外部的通道,红外探头42的前端与该通道相对,以经由该通道探测被检测者辐射的红外光。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可以根据需要分别对血氧和体温进行测量,也可以根据需要同时对血氧和体温进行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的时间和环境检测血氧或体温的检测结果不同,因而通过在同一时间和环境下检测血氧和体温,可以提高结合血氧和体温进行综合评估的准确性。因此,为了可以使血氧测量仪同时测量血氧和体温,可以将安装通孔设置在可满足被检测者同时检测体温和血氧的位置。例如,针对指夹式血氧仪而言,其包括用于容纳被检测者手指的手指容腔,血氧信号采集单元设置在该手指容腔内。在这种情况下,安装通孔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与手指容腔的开口所在表面不同的表面上,从而当被检测者需要同时检测体温和血氧时,在将手指伸入该手指容腔中进行血氧的检测的同时,可以将指夹式血氧仪移动至额头等可测量体温的部位,且使其外壳上的体温信号采集模块正对或贴合该部位的皮肤,即可同时完成血氧和体温的测量。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的分解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血氧测量仪的右视图。图3c为图3a中血氧测量仪的环形套的分解示意图。图3d为图3a中血氧测量仪的局部剖面图。请一并参阅图3a、图3b、图3c和图3d,与第二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同样包括壳体20、电路板33、血氧信号采集模块和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由于上述部件和模块在第二实施例中已有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对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点进行描述。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 20包括上壳体203和下壳体204。其中,上壳体203和下壳体204相互对接形成壳体20的内部空间,并且在上壳体203和下壳体204对接的对接面上形成有凹部206和凸部207,凹部206为半圆形凹槽,并对应地在凸部207上形成有半圆形凹槽,当上壳体203和下壳体204相互对接时,上述两个半圆形凹槽对接形成安装通孔202,S卩,安装通孔202在其横截面上的投影形状为圆形。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不设置凸部207,而仅在下壳体204的与上壳体203对接的对接面上设置与凹部206相对应的半圆形凹槽,这与上述采用凹部206和凸部207对接的方式相比,同样可以在上壳体203和下壳体204相互对接时形成安装通孔202。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3包括主电路板331和桥接电路板332,二者相互垂直且电连接,此时体温信号处理模块可以集成于主电路板331或桥接电路板332上。而且,安装通孔202位于壳体20的与桥接电路板332所在平面相对应的位置处,且第二数据线43的两端分别与红外探头42和桥接电路板332电连接。在实际应用中,主电路板331和桥接电路板332之间的角度也可以是锐角或钝角,其可以根据安装通孔202的具体位置自由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在红外探头42的外部套设有环形套22,环形套22套设在安装通孔202中,并且环形套22的前端(B卩,图3d中环形套22的左端)位于壳体20的外侧;环形套22的后端(即,图3d中环形套22的右端)位于壳体20的内侧。而且,在环形套22的前端设置有可反射红外光的金属、镜面玻璃等的可反射红外光的材料制作的聚光罩38,聚光罩38可以与环形套22采用一体成型、压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而且,在聚光罩38的前端形成有沿环形套22的轴向且朝向环形套22的后端方向凹陷的圆锥形凹面381,用以朝向红外探头42聚集红外光。在圆锥形凹面381上且与红外探头42的探测面(B卩,在红外探头42的前端端面上用于探测红外光的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贯穿聚光罩38厚度的第一通孔382。当被检测者将血氧测量仪移动至额头等可检测体温的部位,并使红外探头42与该部位的皮肤相对时,被检测者辐射的红外光中的一部分光线可以经过第一通孔382照射在红外探头42的探测面上,另一部分光线照射在圆锥形凹面381上,并经由圆锥形凹面381反射至红外探头42的探测面。而且,第一通孔382的孔径小于红外探头42的外径,以阻挡红外探头42自第一通孔382伸出环形套22。此外,聚光罩38的前端可以位于环形套22的前端的前方;或者优选地,聚光罩38的前端也可以位于环形套22的后方,或与环形套22的前端相平齐,在这种情况下,环形套22可以完全覆盖聚光罩38的外周壁,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界与聚光罩38之间的热量交换,进而可以降低外界环境温度对红外探头42的影响,提高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在本实施例中,在环形套22的外周壁上套设有隔热罩35,其采用塑料或玻璃等隔热材料制作,用以阻隔外界与环形套22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对红外探头42的影响,进而提高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优选地,隔热罩35的前端可以与环形套22的前端相平齐,或位于环形套22的前方,且隔热罩35将环形套22的位于壳体20外部的外周壁覆盖。此外,更优选地,隔热罩35的前端可以位于聚光罩38的前端的前方,并且二者之间的间距范围在O. 5 3mm。由于聚光罩38米用可反射红外光的金属、镜面玻璃等可反射红外光的材料制作,其触感相对于隔热罩35较差,因而在被检测者将红外探头42对准额头等被检测部位时,通过使隔热罩35的前端位于聚光罩38的前端的前方,可以防止聚光罩38的前端与额头等被检测部位接触,从而不仅可以提高被检测者在检测时的舒适性,而且还可以避免因被检测部位与聚光罩38相互接触而产生热量传递,从而 导致对红外探头42的检测精度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另外,在隔热罩35的外周壁上,且紧靠壳体20的壳壁外侧设置有第一凸缘351,并对应地在环形套22的外周壁上且紧靠壳体20的壳壁内侧设置有第二凸缘222,换言之,第一凸缘351和第二凸缘222分别设置在隔热罩35和环形套22的外周壁上,且分别位于壳体20的外侧和内侧,并且二者之间的间距与壳体20在安装通孔202处的厚度大致相同。而且,在隔热罩35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部352,第一限位凸部352位于第一凸缘351和第二凸缘222之间,并对应地在安装通孔202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208,第一限位凹槽208与第一限位凸部352相配合。借助于第一凸缘351和第二凸缘222,可以阻止环形套22在其轴向上移动,且在上壳体203和下壳体204相互对接时,即可将环形套22固定在安装通孔202中,从而便于安装通孔202的安装和固定;并且,借助第一限位凸部352和第一限位凹槽208,可以阻止环形套22相对于安装通孔202旋转,从而可以避免出现因环形套22的自转而带动红外探头42旋转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使隔热罩35完全覆盖环形套22的外周壁,即,隔热罩35的前端位于环形套22的前端的前方,或与环形套22的前端相平齐;隔热罩35的后端位于环形套22的后端的后方,或与环形套22的后端相平齐。例如,如图4所示,为图3a中血氧测量仪的隔热罩的剖面图。隔热罩35的前端位于环形套22的前端的前方,隔热罩35的后端与环形套22的后端相平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凸缘351和第二凸缘222均可以设置在隔热罩35的外周壁上,且分别位于壳体20的外侧和内侧,并且二者之间的间距与壳体20在安装通孔202处的厚度大致相同。容易理解,还可以使隔热罩35的前端和后端粪分别与环形套22的前端和后端相平齐,这同样可以使隔热罩35完全覆盖环形套22的外周壁。而且,第一凸缘351和/或第二凸缘222可以为闭合的环形结构,也可以为弧形段,只要第一凸缘351和第二凸缘222能够阻止环形套22在其轴向上的移动即可。优选地,当将第一凸缘351和/或第二凸缘222设置为弧形段时,该弧形段可以与第一限位凸部352在环形套22的圆周方向上交错设置,这在将第一限位凸部352插入第一限位凹槽208中时,可以避免出现第一限位凸部352因受到两侧的第一凸缘351和第二凸缘222的遮挡而无法与第一限位凹槽208对中的问题,从而可以更方便地将环形套22安装在安装通孔202中。此外,环形套22也可以采用塑料或玻璃等隔热材料制作,这可以进一步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对红外探头42的影响。并且,当环形套22采用隔热材料时,还可以省去隔热罩35,并相应地将第一凸缘351、第二凸缘222和第一限位凸部352均设置在环形套22的外周壁上。此外,若省去隔热罩35,则优选地使环形套22的前端位于聚光罩38的前端的前方,并且二者之间的间距范围在O. 5 3mm,这同样可以防止聚光罩38的前端与额头等被检测部位接触,从而不仅可以提高被检测者在检测时的舒适性,而且还可以避免因被检测部位与隔热罩35接触而产生热量传递,从而导致对红外探头42的检测精度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红外探头4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部211,并对应地在环形套22的内周壁上,即,环形套22的环孔221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223,在上壳体203和下壳体204相互对接时,第二限位凹槽223与第二限位凸部211相配合。借助于第二限位凸部211和第二限位凹槽223,可以阻止红外探头42相对于环孔221旋转,从而不仅可以避免出现第二数据线43因红外探头42的自转产生扭曲,而造成接触不良等的问 题;而且,还可以限定第二数据线43在红外探头42的圆周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当红外温度传感器包括多根具有不同功能的第二数据线43时,用户无需通过辨别各个第二数据线43的功能进行组装,而只需将第二限位凸部211插入第二限位凹槽223中,并根据各个第二数据线43所在的位置进行组装即可,从而降低了血氧测量仪的组装难度。在本实施例中,血氧测量仪还包括底座39,其包括连接部391,连接部391套设在环形套22的环孔221内,并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环形套22的环孔221固定连接。而且,连接部391的前端端面、第一通孔382的后端端面和环形套22的环孔221的孔壁形成可容纳红外探头42的空间,并且优选地,连接部391的前端端面与第一通孔382的后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和红外探头42在环形套22轴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以阻止红外探头42在环形套22的轴向上移动。此外,在连接部391中设置有沿环形套22的轴向贯穿连接部391的第二通孔393,并且第二通孔393的孔径小于红外探头42的外径,以阻止红外探头42自第二通孔393伸出。在实际应用中,连接部391可以采用塑料或玻璃等隔热材料制作,以进一步阻隔外界与红外探头42之间的热量交换。另外,在位于连接部391与桥接电路板332之间的第二数据线43的外部包覆有数据线保护罩392,其采用塑料或玻璃等隔热材料制作,用以阻隔外界与第二数据线43之间的热量交换。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线保护罩392为封闭的环形结构,其前端与连接部391的后端固定连接或连为一体,数据线保护罩392的后端延伸至紧靠桥接电路板332的位置处,并且数据线保护罩392的环孔394与第二通孔393相对应,第二数据线43依次穿过第二通孔393和数据线保护罩392的环孔394,且与桥接电路板332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环形套22或隔热罩35的前端还套设有防护罩37,其与环形套22或隔热罩35采用螺纹连接或扣接等的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用户在不需要检测体温时,可以将防护罩37套设在环形套22或隔热罩35上,从而不仅可以防止灰尘进入环形套22中,而且还可以避免出现尖锐物体伸入环形套22中,导致红外探头42损坏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91与环形套22的环孔221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卡接等的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只要连接部391与环形套22的环孔221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线保护罩392为封闭的环形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数据线保护罩392可以为诸如包覆在第二数据线43外部的隔热层、隔热罩等的任意结构,只要数据保护罩392可以阻隔外界与第二数据线43之间的热量交换即可。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通孔202设置在壳体20的与桥接电路板332所在平面相对应的位置处,这不仅可以更方便地将第二数据线43连接至桥接电路板332上,而且还可以缩短第二数据线43在连接部391与桥接电路板332之间的连接长度,以减小数据线保护罩392的尺寸,从而节省了壳体20的内部空间。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安装通孔202还可以设置在壳体20的与主电路板331所在平面相对应的位置处,从而可以省去桥接电路板332而只设置主电路板33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通孔202在其截面上的形状为圆形,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在安装通孔202的横截面上,安装通孔202的投影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或多边形等任意形状,并且隔热罩35和/或环形套22·的外周壁的投影形状与安装通孔202的投影形状相对应。容易理解,若隔热罩35和/或环形套22的外周壁的投影形状为非圆形的任意形状时,由于其无法在安装通孔202中自转,因而可以省去第一限位凸部352和第一限位凹槽312。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相对于壳体固定不动,并且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壳体固定连接,这可以使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组装在壳体上,以使二者呈整体式结构,从而不仅使二者的连接更稳固,而且还给用户的携带和收纳带来方便。此外,通过将体温信号采集模块固定在壳体上,还可以减少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外界的碰撞和磨损,从而可以提高血氧测量仪的使用寿命。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包括壳体、电路板、血氧信号采集模块和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电路板设置在壳体内,并且在电路板上集成有血氧信号处理模块和体温信号处理模块。其中,血氧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氧信号,并将其发送至血氧信号处理模块;血氧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血氧信号转换成血氧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相对于壳体固定不动且固定在壳体的内部,换言之,体温信号采集模块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与壳体或者位于壳体内部的电路板等元件固定连接,这可以使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组装在壳体的内部,从而使二者呈整体式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壳体上设置可与其内部和外部相连通的通道,以使体温信号采集模块能够经由该通道采集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体温信号处理模块;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体温信号转换成体温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在本实施例中,体温信号采集模块可以为红外温度传感器,其包括红外探头和数据线。其中,在壳体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安装通孔,红外探头设置在壳体内部,且位于与安装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红外探头可以与壳体固定连接,或者与位于壳体内部的例如电路板等任意元件固定连接,只要位于壳体内部的红外探头能够相对于壳体固定不动,且使其前端正对安装通孔即可。红外探头用于经由安装通孔探测被检测者辐射的红外光,并将其转换成体温信号,且将体温信号发送至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数据线的两端分别与红外探头和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以在二者之间传输所述体温信号。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相对于壳体固定不动,并且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体温信号采集模块固定在壳体的内部,这同样可以使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壳体的连接更稳固,而且还给用户的携带和收纳带来方便。此外,通过将体温信号采集模块固定在壳体的内部,还可以避免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外界的碰撞和磨损,从而可以提高血氧测量仪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 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包括壳体、电路板、血氧信号采集模块和体温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在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血氧信号处理模块和体温信号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血氧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氧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血氧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血氧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血氧信号转换成血氧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 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体温信号转换成体温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 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不动,并且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为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包括贴片式探头和第一数据线,其中, 所述贴片式探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用以采用与被检测者皮肤相贴合的方式采集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贴片式探头和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以在二者之间传输所述体温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为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包括红外探头和第二数据线,其中, 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安装通孔,所述红外探头套设在所述安装通孔中,用以探测被检测者辐射的红外光,并将其转换成体温信号,且将所述体温信号发送至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红外探头和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以在二者之间传输所述体温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红外探头的外部套设有环形套,所述环形套套设在所述安装通孔中,并且 在所述环形套的前端设置有采用由可反射红外光的材料制作的聚光罩,在所述聚光罩的前端形成有朝向所述环形套的后端方向凹陷的圆锥形凹面,并且在所述圆锥形凹面上且与所述红外探头的探测面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贯穿所述聚光罩厚度的第一通孔,并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红外探头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套与所述聚光罩采用一体成型或压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套的外周壁上套设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采用隔热材料制作,用以阻隔外界与所述环形套之间的热量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热罩和/或环形套的外周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壳体在所述安装通孔处的厚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和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套或隔热罩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并对应地在所述安装通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套采用隔热材料制作,用以阻隔外界与所述红外探头之间的热量交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套的外周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壳体在所述安装通孔处的厚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和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套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并对应地在所述安装通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相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套或隔热罩的前端位于所述聚光罩的前端的前方,且二者之间的间距范围在O. 5 3mm。
13.根据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通孔的横截面上,所述安装通孔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或多边形,并且所述隔热罩和/或环形套的外周壁的投影形状与所述安装通孔的投影形状相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红外探头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部,并对应地在所述环形套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相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氧测量仪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套设在所述环形套的环孔内,所述连接部的前端端面、所述第一通孔的后端面和所述环形套的内环壁形成可容纳所述红外探头的空间; 在所述连接部中设置有沿所述环形套的轴向贯穿所述连接部的第二通孔,并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红外探头的外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环形套的环孔采用螺纹连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外部包覆有数据线保护罩,所述数据线保护罩采用隔热材料制作,用以阻隔外界与所述第二数据线之间的热量交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相互垂直且电连接的主电路板和桥接电路板,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集成于所述主电路板或桥接电路板上; 所述安装通孔位于所述壳体上且位于与所述桥接电路板所在平面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桥接电路板电连接,并且所述数据线保护罩用于容纳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桥接电路板之间的所述第二数据线。
19.根据权利要求6、9或1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包括塑料或玻璃。
20.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套或隔热罩的前端套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环形套或隔热罩采用螺纹连接或扣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21.一种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包括壳体、电路板、血氧信号采集模块和体温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在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血氧信号处理模块和体温信号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血氧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氧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血氧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血氧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血氧信号转换成血氧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 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体温信号转换成体温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 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不动,并且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为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包括红外探头和数据线,其中, 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安装通孔,所述红外探头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且位于与所述安装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处,用以经由所述安装通孔探测被检测者辐射的红外光,并将其转换成体温信号,且将所述体温信号发送至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数据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红外探头和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以在二者之间传输所述体温信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包括壳体、电路板、血氧信号采集模块、体温信号采集模块和环形套,其中,电路板设置在壳体内,并且在电路板上集成有血氧信号处理模块和体温信号处理模块;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相对于壳体固定不动,并且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壳体固定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不仅给用户的携带和收纳带来方便,而且可以减少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外界的碰撞和磨损,从而可以提高血氧测量仪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A61B5/145GK102940494SQ20121039757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8日
发明者刘树海, 王维虎, 邬鹏, 张燕清 申请人:北京超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