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护理湿敷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922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护理湿敷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神经外科药物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护理湿敷液。
背景技术
周围神经损伤,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损伤后的典型表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有臂丛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胫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损伤原因多在于切割、牵拉、挤压等,按损伤程度可分为三类①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神经暂时失去传导功能,神经纤维不发生退行性变,临床表现运动障碍民族而无肌萎缩,痛觉迟钝而不消失,如术中止血带麻痹。②神经轴索中断神经受钝性损伤或持续性压迫,轴索断裂致远端的轴索和髓鞘发生变性,神经内膜管完整,轴索可沿 施万鞘管长入末稍,临床表现为该神经分布区运动、感觉功能丧失,肌萎缩和神经营养性改变。③神经断裂神经完全断裂,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需经手术修复,方能恢复功能。目前,神经外科对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原则为①用修复的方法治疗神经断裂;②用减压的方法解除骨折端压迫;③用松解的方法解除瘢痕粘连绞窄;④对于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和关节采取夹板或者支架支撑,配合被动活动,用锻炼的方法恢复肢体功能和关节动度。但是,上述治疗方案存在以下缺陷①临床对于上述的第一类和第二类神经损伤往往期冀与神经的自主恢复,神经恢复缓慢,一旦出现肌萎缩及纤维化,则会大大影响之后的康复预后;②对于神经支配区域肢体护理采取被动活动对于保留肢体关节功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肢体屈伸两侧肌力失衡,导致一侧肌肉僵硬,被动活动护理操作中容易造成肌肉拉伤;③神经恢复过程中,神经末端有时会产生严重的酸麻胀等不适感,且这些不适感不能被镇痛剂缓解。中医药治疗神经损伤,汤剂多在于口服以益气养血扶正,局部应用多为针灸,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疗效肯定,但是针灸治疗患者痛苦大,且需要每天前往医院,故而容易中途放弃,影响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松弛肌肉、缓解神经末端不适感、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护理湿敷液,且患者容易接受。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护理湿敷液,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山慈菇6 10份,连翘8 15份,薜荔8 15份,穿根藤6 10份,穿山甲6 10份,当归8 15份,夏枯草6 10份,丁香油8 15份,桉叶3 6份。其最佳重量配比为山慈菇8份,连翘10份,薜荔10份,穿根藤8份,穿山甲8份,当归10份,夏枯草8份,丁香油10份,桉叶5份。其中所述的山慈燕,为兰科植物杜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 Don)Makino> 独蒜兰 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 Rolfe 或云南独蒜兰 Pleioneyunnanensis Rolfe的干燥假鳞茎。性味甘、微辛,寒。入肝、胃经。功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连翅,为木犀科植物连翅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的果实。性味苦辛,
微寒。入心、胆经。功可清热解毒。薜荔,为桑科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的莖、P十。味酸、性凉。功可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解毒消肿。 穿根藤,为茜草科植物匍匐九节的枝、叶或全株。性味苦辛;平。归肝;心经。功可祛风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鳞甲。性味咸,微寒。归肝、胃经。功可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 Diels的干燥根。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性味辛、苦,寒。归肝、胆经。功可清火,明目,散结,消肿。丁香油,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Syzygium aromaticum (L. ) Merr. Et Perry 的干燥花蕾(丁香)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味辛、甘,性热。归脾、胃、肾经。功可暖胃,温肾。桉叶,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的叶。苦辛,凉。功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化痰理气;杀虫止痒。组方原理本方的目的松弛肌肉、缓解神经末端不适感、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所以选用山慈菇、连翘清热解毒散结,发明人多年临床经验所得,这两味药性凉味辛,轻清上浮,用于局部发散的性能优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薜荔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穿根藤祛风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发明人临床实践得出,二者配合对于局部肌肉紧张较单味药使用效果更好;穿山甲消肿通络;当归补血活血,可以促进局部微循环;夏枯草清火散结消肿,用以配合山慈菇、连翘,且起到了引经的作用;丁香油性大热,可以对抗本发明组合中的其他寒凉药物对局部产生的刺激,且可以促进局部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发明人实验证实,桉叶加入煎剂中可以促进诸药的透皮吸收率。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所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I,原料药重量配比山慈燕6g,连翅8g,薜蒸8g,穿根藤6g,穿山甲6g,当归8g,夏枯草6g, 丁香油8g,桉叶3g。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山慈菇10g,连翘15g,薜荔15g,穿根藤10g,穿山甲IOg,当归15g,夏枯草IOg, 丁香油15g,桉叶6g。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山慈燕8g,连翅IOg,薜蒸IOg,穿根藤8g,穿山甲8g,当归IOg,夏枯草8g, 丁香油10g,桉叶5g。使用时,将本发明中药山慈菇、连翘、薜荔、穿根藤、穿山甲、当归、夏枯草、桉叶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后加入丁香油,用纱布湿热敷,每日两次,每次30min。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可以有效达到松弛肌肉、缓解神经末端不适感、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其中研究药物使用为实施例3中的原料药重量配比。I对象与方法。I. I对象2009年7月 2011年12月的非断裂性周围神经损伤25例。发生原因构成外伤或手术创伤13例(52. 0%);体位压迫10例(40. 0%);止血带压迫2例(8. O)。其中腓总神经12例,桡神经7例,正中神经4例,尺神经2例。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消失或 感觉过敏,肌力下降(Γ3级,有8例(32. 0%)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神经营养不良。I. 2 方法。I. 2. I分组非断裂性周围神经损伤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4 58岁,平均33. 6岁,对照组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26 56岁,平均34. 2岁。两组病例比较,性别、年龄、神经损伤程度没有明显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I. 2. 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根据情况对局部神经减压,如果存在粘连绞窄则用神经外科手段进行松解处理,对于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和关节采取夹板或者支架支撑,配合被动活动进行肢体功能和关节动度的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煎剂进行神经支配区湿热敷,每日两次,每次30min。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w。I. 2. 3临床症状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运动功能完全恢复,肌力5级,麻木、疼痛消失;显效运动功能基本恢复,肌力4级,无明显麻木及痛觉异常;有效运动功能部分恢复,肌力3级,麻木疼痛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I. 2. 4肌电图改变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检查无异常;显效肌电图检查无/少许失神经电位,可见再生电位,运动单位呈混合相;有效有失神经电位及再生电位,运动单位减少呈单纯混合相;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I. 2. 5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 O进行统计分析,P〈0. 05表示有显著性意义。2 结果。2. I. I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见下表,痊愈和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且在康复活动中,治疗组的肌肉适应性优于对照组。
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例)(例,%)(例,%>(例,%)(例,%)(%)
对照组 II 10. 0%2 20. 0%3 30. 0%4 40. 0%60. 0%
治疗组 1「4 26. 7%4 26. 7%3 20. 0%4 26. 7%73. 3%
2. I. 2两组病例的肌电图改变疗效比较见下表,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权利要求
1.一种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护理湿敷液,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山慈菇6 10份,连翘8 15份,薜荔8 15份,穿根藤6 10份,穿山甲6 10份,当归8 15份,夏枯草6 10份,丁香油8 15份,桉叶3 6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护理湿敷液,其特征在于其重量配比为山慈菇8份,连翘10份,薜荔10份,穿根藤8份,穿山甲8份,当归10份,夏枯草8份,丁香油10份,桉叶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护理湿敷液,以解决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问题。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山慈菇6~10份,连翘8~15份,薜荔8~15份,穿根藤6~10份,穿山甲6~10份,当归8~15份,夏枯草6~10份,丁香油8~15份,桉叶3~6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文档编号A61P25/02GK102872343SQ2012104111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薛伟伟 申请人:薛伟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