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孩腹泻的中药散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62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小孩腹泻的中药散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孩腹泻的中药散剂,由下述原料配比而成:煨葛根20-30克;黄连5-10克;藿香10-15克;苍术10-15克;泽泻10-15克;炒车子10-15克;红参15-20克;炒山药15-20克;炒白术15-20克;茯苓15-20克;炙甘草5-10克;陈皮10-15克;焦山查20-30克;炒鸡内金15-20克;炒枳壳10-15克;炮姜5-10克;醋炒米壳15-20克;赤石脂20-25克;儿茶10-15克;乌梅10-15克;姜半夏5-10克。本发明见效快、疗程短、剂量小、疗效高、服用方便和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小孩腹泻的中药散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孩腹泻的中药散剂。
【背景技术】[0002]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中较常见的脾胃系统疾病。其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本病乃以两岁以下婴幼儿较为多见,但也可发生于小儿时期的任何年龄。腹泻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发病较多,其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脏胃虚弱等。但“其原因虽多,总不离于脾胃失职”,所以腹泻病位主要是在脾胃。
[0003]中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运化,乃致合污而降,而泄泻作唉。”小儿脏腑娇嫩,“稚阴稚阳”,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和“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如外感六淫或内伤乳食,则嫩弱的脾胃极易受损,发生泄泻。若腹泻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或治疗不当,就会耗伤气液,“暴泻伤阴,久泻份阳”,容易引起其它病症。轻者转慢凉风、慢脾风、五疳等证,重者可导致气脱液竭,危及生命。现有的治疗方法多是依靠西药治疗,我们知道长期服用西药对小儿身体有害。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小孩腹泻的中药散剂,具有见效快、疗程短、剂量小、疗效高、服用方便和无毒副作用。
[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治疗小孩腹泻的中药散剂,由下述原料配比而成:煨葛根20-30克;黄连5-10克;藿香10-15克;苍术10-15克;泽泻10-15克;炒车子10-15克;红参15-20克;炒山药15-20克;炒白术15-20克;茯苓15-20克;炙甘草5_10克;陈皮10-15克;焦山查20-30克;炒鸡内金15-20克;炒枳壳10-15克;炮姜5-10克;醋炒米壳15-20克;赤石脂20-25克;儿茶10-15克;乌梅10-15克;姜半夏5-10克。
[0007]本发明配制方法:一部分药品经过加水煎熬、去渣、浓缩,与另一部分药品的研未和匀,通过烘干,制成散剂。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09]见效快、疗程短、剂量小、疗效高、服用方便和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发明配制方法:本方一半药品经过加水煎熬,去渣、浓缩,与另一部分药品的研未和匀,通过烘干,制成散剂,减小了用量,便于小儿调服.由于细未接触面大,用开水冲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渗出,又可使体内较长时间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亦适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受纳不良的特点,是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的较为理想用药。
[0011]附:1.用药剂量:[0012]I岁以内0.5-1克/次;
[0013]1-2 岁 1-1.5 克 / 次;
[0014]3岁以上2-3克/次。
[0015]2.服药方法:
[0016]用温开水冲服,一日三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孩腹泻的中药散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配比而成:煨葛根20-30克;黄连5-10克;藿香10-15克;苍术I 0-15克;泽泻10-15克;炒车子10-15克;红参15-20克;炒山药15-20克;炒白术15-20克;茯苓15-20克;炙甘草5-10克;陈皮10-15克;焦山查20-30克;炒鸡内金15-20克;炒枳壳10-15克;炮姜5-10克;醋炒米壳I 5-20克;赤石脂20-25克;儿茶10-15克;乌梅10-15克;姜半夏5-10克。
【文档编号】A61P1/12GK103830689SQ201210478563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3日
【发明者】孙月中 申请人:孙月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