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药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081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药丸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药丸,其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茴香35-65份、小茴香35-65份、丹参20-40份、牡蛎20-40份、蒲公英10-30份、金瓜10-30份、橘核10-30份、橘叶10-30份、炒川楝子10-30份、王不留行10-30份。本发明以天然的中药材为原料,各味中药药效间具有协同作用,疗效显著,能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疾病,本发明制成药丸服用,服用方便,且对身体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药丸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药丸,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在青春期或青年女性中,经前有乳房胀痛、有时疼痛会波及肩背部,经后乳房疼痛逐渐自行缓解,仅能触到乳腺有些增厚,无明显结节,这些是生理性改变,不是病,也不需要治疗,属于生理性的增生。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
[0003]由于对乳腺增生发生的机理和病因尚无确切了解,目前治疗上基本为对症治疗。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至1~2年后常可自行缓解,多不需治疗。病理性的乳腺增生,需积极治疗,尤其是囊性增生类型,由于存在癌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多数是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软坚散结、调补气血等作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药丸,该药丸以纯天然中药为原料,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0005]本发明的方案如下: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药丸,其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茴香35-65份、小茴香35-65份、丹参20-40份、牡蛎20-40份、蒲公英10-30份、金瓜10-30份、橘核10-30份、橘叶10-30份、炒川楝子10-30份、王不留行10-30份。
[0006]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药丸,其特优选方案的有效成分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茴香40-60份、小茴香40-60份、丹参25-35份、牡蛎25-35份、蒲公英15-25份、金瓜15-25份、橘核15-25份、橘叶15-25份、炒川楝子15-25份、王不留行15-25份。
[0007]—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药丸,其最佳方案的有效成分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茴香48份、小茴香48份、丹参30份、牡贩30份、蒲公英20份、金瓜20份、橘核20份、橘叶20份、炒川楝子20份、王不留行20份。
[0008]制备方法:称取上述重量份原料,混合,烘干,粉碎成80-120目细粉,加入与药粉重量比为1:1的炼蜜,混合均匀,制条,以5克/丸成丸,蜂蜡封存即可。
[0009]服用方法:口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一丸,用白开水送服。
[0010]各味中药药理作用:
[0011]大茴香:温;辛;归肝、肾、脾、胃经。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
[0012]小茴香:味辛,性温。入肾、膀胱、胃经。开胃进食,理气散寒,有助阳道。主治:中焦有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冷痛;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作痛。
[0013]丹参:苦,微寒。入心、肝经。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0014]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主治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瘰疬瘿瘤;症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
[0015]蒲公英: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病,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0016]金瓜:味甘、微苦,性平。能润肺燥,下气平喘。主治月经不调;关节酸痛;手脚痿缩;瘰疬。
[0017]橘核:苦,平。归肝、肾经。理气,止痛。治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腰痛,膀胱气痛。
[0018]橘叶:苦,平。主治疏肝,行气,化痰,消肿毒。治胁痛,乳痈,肺痈,咳嗽,胸膈痞满,疝气。
[0019]炒川楝子:苦,寒,有毒。入肝、胃、小肠经。主治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0020]王不留行:苦,平。归肝,胃经。行血调经、消肿止痛、活血通乳、催生下乳、产后胸腺疏通。主治血瘀经闭,痛经,难产;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热淋,血淋,石淋。
[0021]本发明以天然的中药材为原料,各味中药药效间具有协同作用,疗效显著,能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病、乳房结块、胸腋下胀痛。本发明制成药丸服用,服用方便,且对身体无毒副作用。
[0022]下面结合临床试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3]1、自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本发明人应用本发明所制药丸观察治疗100例乳腺增生患者,年龄最大者50岁,年龄最小者25岁,平均年龄39岁。
[0024]2、诊断标准:
[0025]A、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可向同侧腋窝或肩背部放射;部分可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0026]B、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一般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片状、结节状、条索状等,其中以片状为多见。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大部分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0027]C、乳头溢液:患者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多为淡黄色或淡乳白色,也有少者经挤压乳头可见溢出溢液。
[0028]3、治疗方法:口服本发明的中药药丸,每日早晚二次,每次一丸,温水送服,30天为一个疗程,共服用三个疗程。
[0029]4、疗效标准:
[0030]治愈:症状及临床体征消失,其他客观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0031]显效:症状及临床体征减轻,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
[0032]无效:症状及 临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改善或加重。[0033]5、治疗结果:对100例患者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观察,85例患者取得治愈效果,10例串者显效效果,5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95%。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35]实施例1
[0036]称取大茴香48份、小茴香48份、丹参30份、牡贩30份、蒲公英20份、金瓜20份、橘核20份、橘叶20份、炒川楝子20份、王不留行20份;混合,烘干,粉碎成80-120目细粉,加入与药粉重量比为1:1的炼蜜,混合均匀,制条,以5克/丸成丸,蜂蜡封存即可。
[0037]实施例2
[0038]称取大茴香40份、小茴香40份、丹参25份、牡贩30份、蒲公英20份、金瓜20份、橘核20份、橘叶28份、炒川楝子20份、王不留行20份;混合,烘干,粉碎成80-120目细粉,加入与药粉重量比为1:1的炼蜜,混合均匀,制条,以5克/丸成丸,蜂蜡封存即可。
[0039]实施例3
[0040]称取大茴香45份、小茴香45份、丹参25份、牡蛎22份、蒲公英20份、金瓜20份、橘核20份、橘叶28份、炒川楝子20份、王不留行20份;混合,烘干,粉碎成80-120目细粉,加入与药粉重量比为1:1的炼蜜,混合均匀,制条,以5克/丸成丸,蜂蜡封存即可。
[0041]服用方法:口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一丸,用白开水送服。
[0042]典型病例1:李某,女,45岁,乳房内经检查,有肿块,常疼痛,服用本发明的中药药丸一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减缓,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
[0043]典型病例2、王某,女,49岁,乳房经常疼痛,时常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多为淡黄色或淡乳白色,经医院检查为乳腺增生,服用本发明的中药药丸一个疗程后,乳头溢液明显减少,乳房疼痛减缓,继续服用二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回访,病情无复发。
[0044]尽管上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发明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药丸,其特征是,其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茴香35-65份、小茴香35-65份、丹参20-40份、牡蛎20-40份、蒲公英10-30份、金瓜10-30份、橘核10-30份、橘叶10-30份、炒川楝子10-30份、王不留行1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药丸,其特征是,其有效成分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茴香40-60份、小茴香40-60份、丹参25-35份、牡蛎25-35份、蒲公英15-25份、金瓜15-25份、橘核15-25份、橘叶15-25份、炒川楝子15-25份、王不留行15-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药丸,其特征是,其有效成分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茴香48份、小茴香48份、丹参30份、牡贩30份、蒲公英20份、金瓜20份、橘核20份、橘叶20份、炒川楝子20份、王不留行20份。
【文档编号】A61P15/14GK103893328SQ201210571129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刘药石 申请人:刘药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