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3073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内源性湿疹及素质性痒疹等,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湿疹 (eczema)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病因复杂多难以确定,自觉症状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可迁延多年不愈。慢性湿疹表现为局部皮肤增厚、浸润、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或减退,瘙痒明显。角化性皮肤病是以表皮角化过度为主要变化的一组皮肤病,可表现局部皮肤角质增生、皮肤干燥, 有鳞屑、皲裂,一般无主观不适,有时可有瘙痒或疼痛,常在冬季加重。上述三种皮肤病症均具有瘙库、炎症等临床症状,固用药机理基本相同。但是上述二种皮肤病症在临床上表现为顽固难治,迄今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
中国期刊《中医杂志》,2012年4月第53卷第8期,刊出的论文《大枫子膏联合抗敏I号方治疗特应性皮炎30例临床观察》,公开了一种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方剂大枫子膏,论文公开了该大枫子膏包含大枫子2. 4g、土荆皮1. 2g、苦参1. 2g、麻油7. 2g等主要成分,功用为除湿止痒,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其中,大枫子辛热,其祛风攻毒、杀虫止痒之效强,《本草经疏》载大枫子“辛能散风,苦能杀虫燥湿,温热能通行经络,世人用以治大枫疠疾,乃风癣疥癞诸疮,悉此意耳”,其能有效抑制多种菌属,因此本方重用为君。苦参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土荆皮辛、温,能止痒杀虫,对皮肤真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抗菌作用。两药共为臣药,以助大枫子杀虫止痒。麻油性味甘、凉, 生肌肉、止疼痛、消痈肿、补皮裂,同时还能缓解其他药物的刺激性。诸药合用,共奏燥湿杀虫止痒润肤之效。另外,方中土荆皮、大枫子有一定毒性,内服用量过多常致恶心、呕吐、胸腹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肾炎、肝脂肪变性等病变。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中药方剂配伍的组成原则为君臣佐使,其中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二是佐制药, 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意义一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可见佐药和使药在中药方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君臣佐使、诸药合用才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该论文只公开了大枫子膏的君药和臣药。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亟需一种符合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治疗慢性湿疹、 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疗效显著确切的中药组合物,但是目前关于这类中药组合物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的软膏剂。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软膏剂的用途。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另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的软膏剂。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软膏剂的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大枫子28-38份,土荆皮13-20份,硫黄22-32份,苦参13-20份,狼毒O. 5-1. 5 份,轻粉1-2份。
优选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大枫子33份,土荆皮17份,硫黄27份,苦参17份,狼毒I份,轻粉1. 6份。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还可以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麻油50-500份。
优选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麻油100份。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剂型是软膏剂、硬膏剂、凝胶剂或贴剂。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如上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药物中的用途。
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的软膏剂,它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按重量份取大枫子28-38份、土荆皮13-20份、苦参13-20份、狼毒O. 5-1. 5份,常规方法煎煮,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煎熬冷却成膏状物,再加入预先粉碎的硫磺22-32 份、轻粉1-2份,调匀即得。
为实现上述第四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如上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软膏剂在制备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药物中的用途。
为实现上述第五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的软膏剂,它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按重量份取大枫子28-38份、土荆皮13-20份、苦参13-20份、狼毒O. 5-1. 5份, 加麻油50-500份,浸泡,煎煮,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煎熬冷却成膏状物,再加入预先 粉碎的硫磺22-32份、轻粉1-2份,调匀即得。
为实现上述第六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如上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软膏剂在制备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优点在于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疗效确切,优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大枫子膏的君药和臣药方剂;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药味数较少,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3、本发明可制成软膏剂、硬膏剂、凝胶剂和贴剂等外用剂型,更方便使用,易于被患者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种剂型所使用的基质,均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一软膏剂的制备(一)按重量份取大枫子28份、土荆皮20份、苦参20份、狼毒O. 5份,浸泡,常规方法温火(约 100°C)煎煮40-50min。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 )煎熬15_30min, 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22份、轻粉2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一软膏剂的制备(二)按重量份取大枫子38份、土荆皮13份、苦参13份、狼毒1. 5份,浸泡,常规方法温火(约 IOO0C )煎煮40-50min。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 )煎熬15_30min, 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32份、轻粉I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一软膏剂的制备(三)按重量份取大枫子28份、土荆皮13份、苦参20份、狼毒O. 5份,浸泡,常规方法温火(约 100°C)煎煮40-50min。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 )煎熬15_30min, 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32份、轻粉I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一软膏剂的制备(四)按重量份取大枫子38份、土荆皮20份、苦参13份、狼毒1. 5份,浸泡,常规方法温火(约 100°C)煎煮40-50min。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 )煎熬15_30min, 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22份、轻粉2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一软膏剂的制备(五)按重量份取大枫子28份、土荆皮20份、苦参13份、狼毒O. 5份,浸泡,常规方法温火(约 100°C)煎煮40-50min。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 )煎熬15_30min, 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32份、轻粉2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6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一软膏剂的制备(六)按重量份取大枫子38份 、土荆皮20份、苦参13份、狼毒O. 5份,浸泡,常规方法温火(约 100°C)煎煮40-50min。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 )煎熬15_30min, 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31份、轻粉I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7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一软膏剂的制备(七)按重量份取大枫子28份、土荆皮20份、苦参20份、狼毒1. 5份,浸泡,常规方法温火(约 100°C)煎煮40-50min。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 )煎熬15_30min, 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22份、轻粉2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一软膏剂的制备(八)按重量份取大枫子33份、土荆皮17份、苦参17份、狼毒I份,浸泡,常规方法温火(约100°c)煎煮40-50min。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 )煎熬15_30min, 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27份、轻粉1. 6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9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二软膏剂的制备(一)按重量份取大枫子28份、土荆皮20份、苦参20份、狼毒O. 5份,置铁锅中,加麻油50 份,浸泡24小时后,温火(约100°C )煎熬40-50分钟。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煎熬15-30分钟,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22份、 轻粉2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10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二软膏剂的制备(二)按重量份取大枫子38份、土荆皮13份、苦参13份、狼毒1. 5份,置铁锅中,加麻油500 份,浸泡24小时后,温火(约100°C )煎熬40-50分钟。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煎熬15-30分钟,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32份、 轻粉I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1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二软膏剂的制备(三)按重量份取大枫子28份、土荆皮13份、苦参20份、狼毒O. 5份,置铁锅中,加麻油50 份,浸泡24小时后,温火(约100°C )煎熬40-50分钟。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煎熬15-30分钟,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32份、 轻粉I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1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二软膏剂的制备(四)按重量份取大枫子38份、土荆皮20份、苦参13份、狼毒1. 5份,置铁锅中,加麻油100 份,浸泡24小时后,温火(约100°C )煎熬40-50分钟。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煎熬15-30分钟,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22份、 轻粉2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13本发明中 药组合物二软膏剂的制备(五)按重量份取大枫子28份、土荆皮20份、苦参13份、狼毒O. 5份,置铁锅中,加麻油500 份,浸泡24小时后,温火(约100°C )煎熬40-50分钟。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煎熬15-30分钟,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32份、 轻粉2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1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二软膏剂的制备(六)按重量份取大枫子38份、土荆皮20份、苦参13份、狼毒O. 5份,置铁锅中,加麻油50 份,浸泡24小时后,温火(约100°C )煎熬40-50分钟。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煎熬15-30分钟,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32份、 轻粉I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1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二软膏剂的制备(七)按重量份取大枫子28份、土荆皮20份、苦参20份、狼毒1. 5份,置铁锅中,加麻油300 份,浸泡24小时后,温火(约100°C )煎熬40-50分钟。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煎熬15-30分钟,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22份、 轻粉2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16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二软膏剂的制备(八)按重量份取大枫子33份、土荆皮17份、苦参17份、狼毒I份,置铁锅中,加麻油100份,浸泡24小时后,温火(约100°C)煎熬40-50分钟。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 (约IO(TC)煎熬15-30分钟,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并过五号筛的硫磺27份、轻粉1. 6份,调匀即得。
实施例17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一硬膏剂的制备将植物油(如菜籽油、花生油等)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大枫子、土荆皮、苦参、狼毒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炸好后用铁丝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取药油继续熬炼至滴水成珠。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g油加250g丹, 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直至搅成粘稠的膏体。喷水法去 “火毒”后,兑入硫磺、轻粉,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以及易挥发的冰片、樟脑、薄荷等可最后撒上。其中以上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实施例1-8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1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二硬膏剂的制备将麻油置锅中,微热后将原料药大枫子、土荆皮、苦参、狼毒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炸好后用铁丝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取药油继续熬炼至滴水成珠。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g油加250g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直至搅成粘稠的膏体。喷水法去“火毒”后,兑入硫磺、轻粉,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以及易挥发的冰片、樟脑、 薄荷等可最后撒上。其中以上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实施例9-16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19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一凝胶剂的制备将少量植物油(如菜籽油、花生油等)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大枫子、土荆皮、苦参、狼毒投入,加热煎熬并不断搅拌,取滤液。将卡波姆加入甘油中研磨使湿润,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研磨后,移到量杯中,另取三乙醇胺、羟苯乙脂、蒸馏水适量使溶解,搅拌成凝胶状,再加适量蒸馏水搅匀,加入上述药材滤液及硫磺、轻粉,研匀即得。其中以上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实施例1-8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20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二凝胶剂的制备将麻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大枫子、土荆皮、苦参、狼毒投入,加热煎熬并不断搅拌, 取滤液。将卡波姆加入甘油中研磨使湿润,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研磨后,移到量杯中,另取三乙醇胺、羟苯乙脂、蒸馏水适量使溶解,搅拌成凝胶状,再加适量蒸馏水搅匀,加入上述药材滤液及硫磺、轻粉,研匀即得。其中以上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实施例9-16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2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一贴剂的制备将少量植物油(如菜籽油、花生油等)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大枫子、土荆皮、苦参、 狼毒投入,加热煎熬并不断搅拌适当时间,取滤液。于滤液中加入高岭土、甘油等常规贴剂基质,同时加入硫磺、轻粉,搅匀,涂布于背衬层,加入保护层即得。其中以上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实施例1-8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2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二贴剂的制备将麻油置锅中,微热后将 药料大枫子、土荆皮、苦参、狼毒投入,加热煎熬并不断搅拌适当时间,取滤液。于滤液中加入高岭土、甘油等常规贴剂基质,同时加入硫磺、轻粉,搅匀,涂布于背衬层,加入保护层即得。其中以上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实施例9-16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23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中的特应性皮炎的的临床试验 I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1.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郝飞、宋志强编写的《特应性皮炎》标准(郝飞,宋志强.特应性皮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4, 186-226.)。所有病例均符合由英国特应性皮炎协作组于 1994 年制定发表的 Williams 诊断标准(Williams HC, Burney PG, Hay Rj, et al. The UK working Party’ s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topic Dermatitis.1. Derivation aminimum set of discriminators for atopic dermatitis[J]. Br J Dermatol, 1994, 131 (3) :383-396.)。①必要条件具有皮肤瘙痒症状(或家长叙述患儿有搔抓、摩擦皮肤病史)。②辅助条件a、发病年龄〈2岁(4岁以下儿童不适用)。b、屈侧部位皮肤受累史(10 岁以下儿童包括面部)。C、全身皮肤干燥史。d、个人有其他异位性疾病史(或4岁以下儿童一级亲属有异位性疾病史)。e、可辨认的屈侧皮炎(或4岁以下儿童额/面部和远端肢体皮炎)。③诊断要求要求具备必要条件,同时至少满足3个辅助条件。
1.1.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7.)。中医四弯风症候诊断标准①皮损为干燥、粗糙、肥厚苔藓化,可有急性或亚急性皮炎发作。自觉剧痒。②皮损好发于肘膝关节屈侧,亦可见于小腿伸侧及面颈、 口周围等部位。③可有婴儿湿疹病史,反复发作持续不愈。④具有遗传过敏倾向,家族或本人常有哮喘、隐疹等病史。
1. 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Williams的AD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的AD诊断标准。③年龄2 60岁,性别不限。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对本药过敏,或对药物成分过敏者。③近I 周内外用过类固醇制剂。④合并有糖尿病、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 3 一般资料120例患者来源于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上海市中医医院门诊部收集病例12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一、治疗组二、对照组一、对照组二。治疗组一 30例中,男16 例,女14例;年龄5 41岁,平均(19. 8±5· 2)岁,病程I 40年,平均(10. 5±5· 0)年,治疗前量化积分为58. 60±13. 96。治疗组二 30例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6 40岁,平均 (20. 6±5.1)岁,病程I 38年,平均(10. 9±4· 8)年,治疗前量化积分为57. 73±14· 46。 对照组一 30例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7 40岁,平均(20. 8 ± 5. 6 )岁,病程I 39年,平均(10. 7±5. 4)年,治疗前量化积分为58. 02±13. 65。对照组二 30例中,男性15 例,女性15例,年龄6 42岁,平均(19. 7±5· 3)岁,病程I 38年,平均(10. 8±4· 9)年, 治疗前量化积分为58. 37±14. 23。四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前量化积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2.1治疗方法治疗组一取4g实施例8制备的中药组合物软膏剂涂于皮肤患处,早晚各I次。
治疗组二 取4g实施例16制备的中药组合物软膏剂涂于皮肤患处,早晚各I次。
对照组一按照以下重量份取大枫子34份、土荆皮17份、苦参17份,置铁锅中,加麻油102份,浸泡24小时后,温火(约100°C)煎熬40-50分钟。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IO(TC)煎熬15-30分钟,冷却成膏状物。取该膏状物4g涂于皮肤患处,早晚各I次。
对照组二按重量份取大枫子33份、土荆皮17份、苦参17份、狼毒O. 8份,浸泡,常规方法温火(约100°C)煎煮40-50min。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适量,再温火(约100°C) 煎熬15-30min,冷却成膏状物。加入预先粉碎的轻粉1. 6份,调匀即得。取该膏状物4g涂于皮肤患处,早晚各I次。
四组同时配合内服中药。以常用经验方抗敏一号方(组成麻黄6g,连翘9g,赤小豆15g,黄芩9g,生地黄15g等)为基础进行加减辨证用药。由煎药机统一煎煮,200ml/袋, 每次I袋,每日2次,早晚口服。
四组患者均4周为I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
2. 2观察指标和方法按欧洲特应性皮炎评分标准(郝飞,宋志强.特应性皮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4, 186-226. ) (SCORAD)所包含的各临床症状,包括皮损范围(A)、皮损严重程度(B)、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C)。
主要单项症状红斑、丘疹或水肿、渗出或结痂、表皮脱落、苔藓化、皮肤干燥按无、 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后降I分以上即为改善。
方法要求纳入研究的患者每周复诊,根据病情调整内服中药,并且分别对治疗前、治疗后I个疗程和治疗后2个疗程评价病情、记录评分。
2. 3疗效标准将治疗前后SCORAD积分根据尼莫 地平法带入公式“综合疗效评价=[(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进行计算,并根据四级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湿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痊愈瘙痒消失或明显减轻,疗效指数> 90% ;显效瘙痒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 89% ;有效瘙痒减轻,疗效指数20% 59% ;无效瘙痒同治疗前加重,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 O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mean土 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
3 结果3.1四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一 30例痊愈I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治疗组二 30例痊愈I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 33% ;对照组一 30例痊愈O 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 ;对照组二 30例痊愈O例,显效12例, 有效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四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一和治疗组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一和对照组一差异显著(P〈0. 05);治疗组一和对照组二差异显著(P〈0. 05);治疗组二和对照组一差异显著(P〈0. 05);治疗组二和对照组二差异显著 (P〈0. 05);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2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的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的比较结果如表I所示。由表I可知,各组治疗前与本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治疗组一与对照组一同时间SCORAD评分、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治疗组一与对照组二同时间SCORAD评分、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治疗组二与对照组一同时间SCORAD评分、 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治疗组二与对照组二同时间SCORAD评分、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治疗组一与治疗组二同时间SCORAD评分、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方面,治疗组二均优于治疗组一,但是差异不显著(Ρ>0· 05)。
表I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分,χ 土S)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大枫子28-38份,土荆皮13-20份,硫黄22-32份,苦参13-20份, 狼毒O. 5-1. 5份,轻粉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大枫子33份,土荆皮17份,硫黄27份,苦参17份,狼毒I份,轻粉1. 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麻油 50-500 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麻油10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剂型是软膏剂、硬膏剂、凝胶剂或贴剂。
6.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药物中的用途。
7.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软膏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按重量份取大枫子28-38份、土荆皮13-20份、苦参13-20份、狼毒O. 5-1. 5份,常规方法煎煮,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煎熬冷却成膏状物,再加入预先粉碎的硫磺22-32份、轻粉 1-2份,调匀即得。
8.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软膏剂在制备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药物中的用途。
9.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软膏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按重量份取大枫子28-38份、土荆皮13-20份、苦参13-20份、狼毒O. 5-1. 5份,加麻油 50-500份,浸泡,煎煮,取滤液加蜂蜡和黄凡士林,煎熬冷却成膏状物,再加入预先粉碎的硫磺22-32份、轻粉1-2份,调匀即得。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软膏剂在制备治疗慢性湿疹、皮炎或角化性皮肤病药物中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皮炎及角化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大枫子28-38份,土荆皮13-20份,硫黄22-32份,苦参13-20份,狼毒0.5-1.5份,轻粉1-2份,它还可进一步包括麻油50-50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软膏剂及其在制备治疗慢性湿疹、皮炎及角化性皮肤病中的用途。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慢性湿疹、皮炎及角化性皮肤病疗效确切,同时药味数较少,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并可制成软膏剂、硬膏剂、凝胶剂和贴剂等外用剂型,更方便使用,易于被患者接受。
文档编号A61P17/00GK103040929SQ2012105714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李萍, 傅佩骏, 陈诗吟, 杨新伟, 徐光耀, 周芳, 张思嘉, 李雅婷, 钱春美, 吴林辉, 胡晓婷, 章斌, 周圆明, 蔡烽 申请人:上海市中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