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充气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458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医用充气床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来预防病人产生褥疮的充气床垫。
背景技术
对于肢体活动不良的患者而言,长期躺卧在床上容易使得身体某部位受持续性的压迫而导致褥疮的产生,因此,医护人员须时常翻动或拍打病人来改变病人身体受压迫的部位,为了减少人力资源的运用,现有技术中已发展出医用充气床垫,利用内部气体管路双数管与单数管的交替充气来使床垫表面呈波动起伏,以在间隔时间内自动变换人体与床垫表面接触的部位,然而,现有技术的医用充气床垫具有以下缺点请参阅图12所示,为了使不便下床的病人可在床垫上解便,现有技术的医用充气床垫设计了可分离的气囊90,该等气囊90设置在相对于病人臀部的位置,则可利用抽离该等气囊90后所形成的凹槽来置放便器91以便于病人躺卧在床垫上直接使用,然而,由于为了避免二次感染以及方便清洁,一般在本体气囊外均包覆有上罩,因此,现有技术虽然设计了可分离的气囊90,但使用时必须先将上罩由气囊90表面掀开后,方能取出该 等气囊90, 故躺卧在病床上的病人仍需被移动甚至必须暂时离开床垫才得以掀开上罩,则对于不易移动的病人而言无疑是增加了负担,而失去了设计该等气囊90的初衷,再者,移动病人并掀开上罩需要两个以上的看护人员方能完成,则又增加了人力上的消耗,而使得现有技术所设计的可分离气囊90无法发挥其效用。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具有可单独泄气的气囊、以使病人无须移动而仍可放置便器的医用充气床垫。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一种医用充气床垫, 其中包括一下罩;一本体,其设于下罩上且包含有多个气囊,气囊呈横向平行排列而形成气囊排,气囊中包含有本体气囊、头部气囊及独立气囊,头部气囊位于气囊排的头端处,独立气囊位于气囊排的中段处,独立气囊另与一泄气单元相连接;一用以控制充泄气的气泵组件,其与本体相连接,包含有一快速泄气阀,该快速泄气阀连接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及本体双数气管组件的末端;一上罩,该上罩盖设于本体上且与下罩相互固定。优选地,每一本体气囊、每一头部气囊、及每一独立气囊为管径均一的长条管状。优选地,本体气囊及独立气囊为锥形气囊,每一本体气囊具有一宽端及一窄端,每一独立气囊具有一宽端及一窄端。优选地,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本体气囊与单数列独立气囊的宽端相对齐,而位于气囊排的双数列的本体气囊与双数列独立气囊的宽端相对齐,且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本体气囊及单数列独立气囊的宽端与位于气囊排的双数列的本体气囊及双数列独立气囊的窄端交错排列。优选地,气泵组件包含有一气泵、一本体单数气管组件、一本体双数气管组件、一独立单数气管组件、及一独立双数气管组件,该本体单数气管组件分别与气泵及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本体气囊和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头部气囊相连接,该本体双数气管组件分别与气泵及位于气囊排的双数列的本体气囊和位于气囊排的双数列的头部气囊相连接,该独立单数气管组件分别与气泵及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独立气囊相连接,该独立双数气管组件分别与气泵及位于气囊排的双数列的独立气囊相连接。优选地,气泵组件包含有一本体换气阀,本体换气阀设于气泵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本体双数气管组件、独立单数气管组件、以及独立双数气管组件之间,其中泄气单元包含有一单数电磁阀及一双数电磁阀,该单数电磁阀及该双数电磁阀分别具有泄气口,独立单数气管组件透过该单数电磁阀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相接,独立双数气管组件透过该双数电磁阀与本体双数气管组件相接,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与头部气囊相连接处设有一逆止阀,本体双数气管组件与头部气囊相连接处设有一逆止阀。优选地,还包含有一按摩组件,设于本体上且包含有多数个小型振动马达。 优选地,上罩的顶侧的内壁面固设有发热单元;该发热单元为碳纤维电热片。优选地,气泵组件包含有一本体换气阀,本体换气阀设于气泵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本体双数气管组件、独立单数气管组件、以及独立双数气管组件之间,其中泄气单元包含有一组手控切换装置,独立单数气管组件及独立双数气管组件分别透过该等手控切换装置与本体气管组件相接,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与头部单数气囊相连接之处设有一逆止阀, 本体双数气管组件与头部双数气囊相连接之处设有一逆止阀。优选地,气泵组件包含有一快速泄气阀,该快速泄气阀连接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及本体双数气管组件的末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独立气囊,可利用泄气单元来对独立气囊进行独立的泄气动作,则独立气囊泄气后,此时该处自然形成一下凹空间而将便器置于该空间中,因此,无须搬动躺卧于床垫上的病人即可完成置放便器的动作,十分有利于病人的护理工作及可大大改善病人自身的舒适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控管路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控管路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动作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动作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动作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动作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00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管路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端视剖面动作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端视剖面动作图;图12为现有技术的动作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下罩20、20A 本体21、21A本体气囊22、22A头部气囊23、23A独立气囊24A补偿气囊30按摩组件31小型振动马达40、40A上罩41发热单元50、50A气泵组件501本体换气阀51、51A气泵52本体单数气管组件521逆止阀53本体双数气管组件531逆止阀54独立单数气管组件41单电磁阀55独立双数气管组件551电磁阀56快速泄气阀70切换装置90气囊91 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I及图2,医用充气床垫包含有一下罩10、一本体20、及一上罩 40。前述的本体20设于下罩10上,本体20包含有本体气囊21、头部气囊22及独立气囊23,在较佳实施例中,本体20包含有三个头部气囊22以及四个独立气囊23,每一本体气囊21之管径均一呈长条管状,本体气囊21、头部气囊22及独立气囊23的管径均相等且呈横向平行排列以形成气囊排,头部气囊22位于气囊排的头端处,独立气囊23位于气囊排的中段处,意即如本实施例中所示,该等头部气囊22为气囊排中第I至3管,而独立气囊23 为气囊排中第7至10管,且该等本体气囊21为气囊排中第4至6以及11至17管。前述的上罩40盖设于按摩组件30及本体20上且与下罩10相互固定,上罩40的顶侧的内壁面固设有发热单元41以供保暖,在较佳实施例中,该发热单元41为碳纤维电热片。 本体20上进一步设有一按摩组件30,其包含有小型振动马达31,启动按摩组件30 可提供躺卧于本实用新型上的病人按摩功能,该等小型振动马达31可分散设置于相对人体颈部、背部、腰部、大腿等部位,以对该等部位进行多种方式的按摩。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一气泵组件50,气泵组件50与该等本体气囊21相连接并用以对其充气,具体达成充泄气的管路连接方式及控制方式有电控或手控等许多种,以下仅以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为例。请参阅图3所示,为达成充泄气的管路连接及电控方式,其气泵组件50包含有一气泵51、一本体单数气管组件52、一本体双数气管组件53、一独立单数气管组件54、一独立双数气管组件55、及一快速泄气阀56,该本体单数气管组件52分别与气泵51及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本体气囊21和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头部气囊22相连接,该本体双数气管组件53分别与气泵51及位于气囊排之双数列的本体气囊21和位于气囊排的双数列的头部气囊22相连接,该独立单数气管组件54分别与气泵51及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独立气囊23相连接,该独立双数气管组件55分别与气泵51及位于气囊排的双数列的独立气囊23相连接,该快速泄气阀56连接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52及本体双数气管组件53的末端,用以有需要的时候将本体20中的各气囊快速泄气,例如病人危急而需要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术时,不须将病人搬移至地板上或抽走床垫,仅须启动快速泄气阀56即可快速泄气以尽速抢救病人;在较佳实施例中,气泵51与一本体换气阀501相连接,其中,本体换气阀501设于气泵51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52、本体双数气管组件53、独立单数气管组件54以及独立双数气管组件55之间,其中独立气囊23之泄气单元包含有一单电磁阀541及一双电磁阀 551,单双电磁阀541、551均为三通电磁阀,即具有对外的泄气口以通过电控方式将独立气囊23单独泄气,独立单数气管组件54透过单电磁阀541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52相接(即独立单数气管组件54系藉由本体单数气管组件52与气泵51相接),独立双数气管组件55 透过双电磁阀551与本体双数气管组件53相接(即独立双数气管组件55系藉由本体双数气管组件53与气泵51相接),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52与头部气囊22相连接之处设有一逆止阀521,本体双数气管组件53与头部气囊22相连接之处设有一逆止阀531。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启动气泵51对各气囊充气,并透过各换气阀及电磁阀的作动来调整进气情形 ,以下对充放气动作分别具体描述。对于本体20而言,启动气泵51后可由使用者操控而决定为以下各种不同的作动模式I、完全充气模式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启动气泵51后将对本体气囊21、头部气囊22及独立气囊 23全部充满气体。2、切换充气模式请参阅图3、图5及图6所示,启动气泵51后对本体20进行单双数列切换充气,而使得位于单数列及双数列的本体气囊21及独立气囊23分别具有充气及泄气的相反状态, 在较佳实施例中,该切换动作可透过本体换气阀501达成,气泵51持续供气入本体换气阀 501中,本体换气阀501作动以切换供气流路为本体单数气管组件52或本体双数气管组件 53 ;当本体单数气管组件52获得供气(如图5所示)则使得位于单数列的本体气囊21及独立气囊23均呈充气状态,而位于双数列的本体气囊21及独立气囊23均呈泄气状态;当本体双数气管组件53获得供气(如图6所示)则使得位于双数列的本体气囊21及独立气囊23均呈充气状态,而位于单数列的本体气囊21及独立气囊23均呈泄气状态;又由于头部气囊22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52及本体双数气管组件53相接处均设有逆止阀521、531, 故头部气囊22被充气后将不受本体换气阀501的作动而泄气,以维持充气状态而确保病人头部的平稳性。请参阅图3及图7所示,对于独立气囊23而言,使用者可单独停止对独立气囊23 进气,在较佳实施例中,控制单电磁阀541与双电磁阀551来停止对独立气囊23的进气,其各具有一进气口、一充气口、及一泄气口,进气口分别与本体换气阀501相接,充气口则各别透过独立气管组件54、55与独立气囊23相接,而泄气口与外部空气相通,当进气时泄气口封闭而进气口开启,则对独立气囊23充气,当泄气时进气口封闭而泄气口开启,此时独立气囊23中的气体将由泄气口排出,藉此来对独立气囊23单独泄气,则泄气后对于该处的上罩40顶面而言失去支撑的力量,该处上罩40形成一空间以置放便器,故躺卧于本实用新型之床垫上的病人无须移动身体即可在躺卧状态下解便。请参阅图3A所示,独立气囊23的泄气单元亦可为一手控切换装置70,使用者控制手控切换装置70来停止对独立气囊23的进气,各手控切换装置70其具有一进气口、一充气口、一泄气口、一连动杆、二通气圆片、一阻气圆片及弹性组件,进气口分别与本体换气阀501相接,充气口则各别透过独立气管组件54、55与独立气囊23相接,而泄气口与外部空气相通,当进气时泄气口封闭而进气口开启,则对独立气囊23充气,当泄气时,以手控方式利用弹性组件、连动杆及阻气圆片的位移,使进气口封闭而泄气口开启,此时独立气囊23 中的气体将由泄气口排出,藉此来对独立气囊23单独泄气。请参阅图8及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似,差别在于本体20A的本体气囊21A及独立气囊23A为锥形气囊,即由气囊之一端至另一端管径渐缩而形成锥形,故每一气囊21A、23A具有一宽端及一窄端,其中气囊排呈现宽窄交错的排列方式,即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宽端本体气囊21A与独立气囊23A的单数列宽端相对齐,而位于气囊排的双数列的寛端本体气囊21A与独立气囊23A的双数列宽端相对齐,且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本体气囊21A及独立气囊23A的宽端与位于气囊排的双数列的本体气囊21A及独立气囊23A之窄端交错排列,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进一步包含有两补偿气囊24A,两补偿气囊 24A呈纵向平行排列且分别设置于本体20A的两侧,用以增加宽度来支撑上罩40A的顶面, 补偿气囊24A与连接头部气囊22A的气管组件相连接,且同样受逆止阀保护而不受本体换气阀的作动而泄气,以维持充气状态。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时,启动气泵51A对各气囊充气,以下对充放气动作分别具体描述,但各电磁阀、切换阀、逆止阀、独立气囊23A泄气后提供便器置放空间等结构的作动方式及功能与实施例一相同,故以下不再加以赘述。对于本体20A而言,启动气泵组件50A的气泵51A后可由使用者操控而决定为以下各种不同的作动模式I、完全充气模式启动气泵5IA后将对本体气囊21A、头部气囊22A及独立气囊23A全部充满气体。2、切换充气模式请参阅图9至图11所示,启动气泵51A后对本体20A进行单双数列切换充气,而使得位于单数列及双数列的本体气囊21A及独立气囊23A分别具有充气及泄气的相反状态; 当位于单数列的本体气囊21A及独立气囊23A均呈充气状态(如图10所示),而位于双数列的本体气囊21A及独立气囊23A均呈泄气状态,由于单数列的本体气囊21A及独立气囊 23A均为左宽右窄,故此时本体20A形成左高右低的状态,而使病人朝右倾斜;当位于双数列的本体气囊2IA及独立气囊23A均呈充气状态(如图11所示),而位于单数列的本体气囊21A及独立气囊23A均呈泄气状态,由于双数列的本体气囊21A及独立气囊23A均为右宽左窄,故此时本体20A形成右高左低的状态,而使病人朝左倾斜,因此,利用锥形气囊的切换充放气不但可以达到波动起伏来预防褥疮,同时亦可形成倾斜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本体气囊21A及独立气囊23A所提供的倾斜角度为20度。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罩;一本体,其设于下罩上且包含有多个气囊,气囊呈横向平行排列而形成气囊排,气囊中包含有本体气囊、头部气囊及独立气囊,头部气囊位于气囊排的头端处,独立气囊位于气囊排的中段处,独立气囊另与一泄气单元相连接;一用以控制充泄气的气泵组件,其与本体相连接,包含有一快速泄气阀,该快速泄气阀连接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及本体双数气管组件的末端;一上罩,该上罩盖设于本体上且与下罩相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医用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每一本体气囊、每一头部气囊、 及每一独立气囊为管径均一的长条管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医用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本体气囊及独立气囊为锥形气囊,每一本体气囊具有一宽端及一窄端,每一独立气囊具有一宽端及一窄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本体气囊与单数列独立气囊的宽端相对齐,而位于气囊排的双数列的本体气囊与双数列独立气囊的宽端相对齐,且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本体气囊及单数列独立气囊的宽端与位于气囊排的双数列的本体气囊及双数列独立气囊的窄端交错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气泵组件包含有一气泵、一本体单数气管组件、一本体双数气管组件、一独立单数气管组件、及一独立双数气管组件,该本体单数气管组件分别与气泵及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本体气囊和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头部气囊相连接,该本体双数气管组件分别与气泵及位于气囊排的双数列的本体气囊和位于气囊排的双数列的头部气囊相连接,该独立单数气管组件分别与气泵及位于气囊排的单数列的独立气囊相连接,该独立双数气管组件分别与气泵及位于气囊排的双数列独立气囊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气泵组件包含有一本体换气阀, 本体换气阀设于气泵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本体双数气管组件、独立单数气管组件、以及独立双数气管组件之间,其中泄气单元包含有一单数电磁阀及一双数电磁阀,该单数电磁阀及该双数电磁阀分别具有泄气口,独立单数气管组件透过该单数电磁阀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相接,独立双数气管组件透过该双数电磁阀与本体双数气管组件相接,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与头部气囊相连接处设有一逆止阀,本体双数气管组件与头部气囊相连接处设有一逆止阀。
7.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按摩组件,设于本体上且包含有多数个小型振动马达。
8.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上罩的顶侧的内壁面固设有发热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该发热单元为碳纤维电热片。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气泵组件包含有一本体换气阀,本体换气阀设于气泵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本体双数气管组件、独立单数气管组件、以及独立双数气管组件之间,其中泄气单元包含有一组手控切换装置,独立单数气管组件及独立双数气管组件分别透过该等手控切换装置与本体气管组件相接,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与头部单数气囊相连接之处设有一逆止阀,本体双数气管组件与头部双数气囊相连接之处设有一逆止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用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气泵组件包含有一快速泄气阀,该快速泄气阀连接于本体单数气管组件及本体双数气管组件的末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充气床垫,其包含有由多数个气囊平行排列后所构成的本体,本体中包含具有独立管线的独立气囊,该等独立气囊可利用泄气装置独立泄气,故当欲摆放便器于床垫上时,仅须将该等独立气囊单独泄气,使得本体自然形成凹陷处,则便器可置放于该凹陷处而无须移动躺卧于床垫上的病人,十分有利于病人的护理工作及可大大改善病人自身的舒适性。
文档编号A61G7/057GK202446403SQ20122003412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6日
发明者梁修纶 申请人:东莞沛佳医疗保健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