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2215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充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放气操作简单的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充气产品,如充气玩具、游泳圈、充气枕头、充气床垫等,在不使用时都会将气放空,以减小体积从而方便携带、收藏。而在需要使用时,就需要对产品进行充气,最原始的充气方式是人嘴对着产品上的气嘴吹气,但是这样费时费力,同时也不卫生。如果使用打气筒等工具来充气则会省时省力很多,但是携带打气筒等工具又比较麻烦。为了能够便捷地进行充气,市面上出现了装设在充气产品上的充气装置,该种装置包括气阀和气囊,气阀上下端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处分别设置有可以翻开的活页,通过反复捏握压缩气囊可以将空气通过气阀充入到产品中。具体的,上端的活页翻开时空气进入到气囊中,压缩气囊时空气冲开下端的活页并进入到产品中。但是,这种充气装置在放气时操作较为不便,需要用手指顶开进气活页并深入到气阀中才能继续顶开放气活页,使产品内的空气泄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放气操作简单的充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气操作简单的充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气装置,包括气囊与气阀,气阀的上端与下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处设置有向气阀内单向打开的进气阀门,且进气阀门可打开至一放气位置,出气口处设置有向气阀外单向打开的出气阀门,气阀中设置有可上下移动并朝出气阀门延伸的顶推臂,进气阀门打开时驱使顶推臂朝出气阀门移动,进气阀门到达放气位置时顶推臂抵触出气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充气装置中的顶推臂朝出气阀门延伸,当需要放气时按压进气阀门,进气阀门到达放气位置时顶推臂抵触出气阀门,再稍微往下压进气阀门时出气阀门就会被顶推臂打开,使得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产品内的空气可以直接泄出,完成放气。可见,只需适当按压进气阀门即可实现放气,无需将手指深入到气阀中,操作上更加简单。

较佳地,充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气阀中的异形弹簧,异形弹簧包括弹簧主体及顶推臂,顶推臂的一端与弹簧主体固定,顶推臂的另一端朝出气阀门延伸,进气阀门打开时压缩弹簧主体。由于顶推臂固定在弹簧主体上,当弹簧主体被进气阀门压缩时就能够带动顶推臂往下移动。

具体地,弹簧主体为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的弹簧主体容易被压缩,也容易在不受压时恢复原形。

具体地,弹簧主体的下端定位于气阀,弹簧主体的上端向进气阀门延伸并弹性顶压进气阀门。异形弹簧的弹簧主体向上顶压进气阀门,使得进气阀门能够良好地将进气口密封,因此在捏握压缩气囊时空气能够经由出气阀门而进入到产品中,并不会从进气阀门处漏出,提高了充气效率。

具体地,顶推臂呈倒置的L形。顶推臂设置成L形,使其向下延伸的部分与弹簧主体间隔开,既能随着弹簧主体的压缩而下移,又不会对弹簧主体的展开或压缩造成干扰。

较佳地,气阀内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呈贯穿设置的导向槽,顶推臂插设在导向槽中。导向槽对其中的顶推臂起到导向作用,使得进气阀门在被按下的过程中,顶推臂只会向下移动而不会出现其他方向上的偏摆,确保顶推臂能够顺利顶开出气阀门,

较佳地,进气阀门的顶面设有凸起的按压部。按压部相对进气阀门的顶面凸起,在使进气阀门打开相同程度的前提下,按压按压部相比按压进气阀门顶面所需要的动作更小,也就是操作更简单。

较佳地,进气阀门为具有弹性的活页,活页的一端固定在气阀中,活页的另一端的形状与进气口的形状对应。活页结构的进气阀门结构简单,成本低,在气囊中形成负压时能够自动打开以为气囊充气。

较佳地,出气阀门为具有弹性的密封片,密封片的形状与出气口的形状对应,气阀具有位于出气口中的定位座,密封片的中间位置固定于定位座。当压缩气囊时,气压能够推动密封片的周边位置变形并向下翻开,从而允许空气经过出气口进入到产品中。气囊不产生正压时,密封片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形状并密封出气口。

较佳地,气阀包括上阀体与下阀体,进气口、进气阀门设置于上阀体,出气口、出气阀门设置于下阀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充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充气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充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充气装置的爆炸图。

图5是气阀的爆炸图。

图6是上阀体、进气阀门及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上阀体的俯视图。

图8是下阀体与出气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下阀体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密封件塞住进气口时的示意图。

图12是密封件不塞住进气口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气装置,可以安装在充气产品上为产品进行高效率的充气,同时也可以通过简单操作进行放气。

充气装置包括相连的气囊1、气阀2以及设置于气阀2中的异形弹簧3。气囊1是中空结构,气阀2内部具有气腔20,气囊1与气阀2之间设置有气道11,气道11将气囊1与气腔20连通。气阀2的上部设置有进气口211及密封进气口211的进气阀门,进气阀门可向气阀2内部单向打开;气阀2的下部设置有出气口221及密封出气口221的出气阀门;出气阀门可向气阀2外部单向打开。气囊1由具有弹性的软质材料制成,如TPE等,通过捏握压缩气囊1可以将空气从进气口211引入,并从出气口221充入到产品中,详细充放气原理将在后续内容中介绍。

参照图4,充气装置包括有上盖体4与下盖体5,上盖体4的一端具有中空的上凸起结构41,上盖体4的另一端具有上包围部42;下盖体5的一端具有中空的下凸起结构51,下盖体5的另一端具有下包围部52,下盖体5还具有连通下包围部52与下凸起结构51的凹槽53。上盖体4与下盖体5密封地对接到一起,上包围部42、下包围部52分别密封地包围固定到气阀2的外围。对接后上凸起结构41与下凸起结构51形成了上述的气囊1,而被密封的凹槽53形成了上述的气道11,上包围部42与下包围部52密封了气阀2并形成了上述的气腔20。如前,为了使气囊1具有弹性,上盖体4与下盖体5都是具有弹性的软质材料制成。

如图5所示,气阀2包括上阀体21与下阀体22,异形弹簧3设置在上阀体21与下阀体22之间。

结合图5至图7,进气口211设置在上阀体21并沿上下方向贯穿上阀体21。进气阀门具体的是具有弹性的活页23,活页23的一端固定在上阀体21底面的三个固定柱213上,活页23的另一端的形状与进气口211的形状对应,具体的是圆形,从而可以密封住进气口211,并且,为了保证密封效果,可以将活页23另一端圆形部分的边缘做成斜面。气阀2还包括一压片24,压片24也固定在三个固定柱213上并压紧活页23固定的一端,使活页23压紧于进气口211的状态更加稳定,密封效果更好。

继续参照图7,活页23的顶面设有凸起的按压部231,俯视上阀体21可以看到按压部231位于进气口211的中间位置。按压部231上设有示意图标,具体的是拇指下压的图形,从而提醒使用者可以下压按压部231。

结合图5与图8、图9,出气口221设置在下阀体22并沿上下方向贯穿下阀体22。下阀体22中设置有定位座,定位座位于出气口221的中间位置,并且定位座由从出气口221的侧壁延伸出的连接臂223来固定,本实施例中连接臂223的数量为四个且均等间隔分布,但大小不一定完全相同。定位座包括一圈外壁224及位于外壁224之内的柱体225,柱体225的中间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定位孔226,定位孔226下端的孔径缩小(如图3中所示)。在定位座外壁224的外侧还设置有一较小的柱体227,该柱体227内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贯穿下阀体22的导向槽228。

继续参照图8,出气阀门为具有弹性的密封片25,密封片25的形状与出气口221的形状对应。密封片25的中心位置固定有一定位柱26,定位柱26下端靠近密封片25的位置具有相对扩张的卡止部261。

回看图5,异形弹簧3包括弹簧主体31及顶推臂32,其中弹簧主体31为螺旋结构,而顶推臂32呈倒置的L形,顶推臂32的一端固定在弹簧主体31的上端,顶推臂32的另一端朝下方延伸并可在气阀2中上下移动。实际上,异形弹簧3可以通过将普通弹簧中铁线的上端抽出并弯折而成,并且铁线在向下延伸后再度弯折向上,使得顶推臂32的末端具有圆滑的接触面。

参照图3,组装时密封片25上的定位柱26从下往上插入定位孔226中,使定位柱26上的卡止部261能够通过孔径较小的部分卡入定位孔226中,在卡止部261的作用下密封片25被固定于下阀体22并密封住了出气口221。

异形弹簧3的弹簧主体31的下端插入到定位座的外壁224中并套在柱体225上,异形弹簧3的顶推臂32插设在导向槽228中并朝密封片25延伸,导向槽228的内径稍微大于顶推臂32的粗度,从而能够保证顶推臂32上下移动的同时不会出现过分偏摆。

将上盖体4与下盖体5对接前,上盖体4的上包围部42包围固定上阀体21,下盖体5的下包围部52包围固定下阀体22,上盖体4与下盖体5密封地对接后上阀体21与下阀体22的位置相对,此时弹簧主体31的上端弹性抵顶在活页23的底面,确保活页23能够将进气口211良好地密封住。

在气阀2中,活页23会受内部负压影响稍微向下打开,活页23的打开动作会导致弹簧主体31被压缩,进而使顶推臂32向下移动。而当手动将活页23打开到某一更深的位置时,顶推臂32的末端就接触到了密封片25,将活页23的这一位置定义为放气位置。

本充气装置装到产品上后,下阀体22与下凸起结构51位于产品内部,上阀体21与上凸起结构41可以突出在产品之上。以下结合图3介绍本充气装置的充放气过程。

要充气时,用手捏握压缩气囊1,气囊1中空气经过气道11进入到气阀2的气腔20中,此时活页23在弹簧主体31、压片24及空气正压的作用下被压紧在进气口211处,确保进气口211密封。而密封片25的周边位置被空气正压冲击变形,从而打开了出气口221,空气从气腔20进入到产品中。放开气囊1的过程中,气囊1与气腔20内部产生负压,密封片25受负压影响被吸紧在出气口221处,从而保证出气口221的密封性,产品中的空气不会倒流到气腔20内。同时,内部负压使活页23被向下打开,打开后空气就从进气口211进入,并经由气腔20、气道11充满气囊1。被负压拉开的活页23的下移动距离不足以使顶推臂32末端触碰到密封片25。通过反复捏握压缩气囊1,就可以将产品快速地充满气,该过程省时省力。

当需要对产品放气时,用手指向下压活页23上的按压部231,活页23被手动向下打开到上述的放气位置,此时再继续下压活页23,则顶推臂32会顶推密封片25使其变形,从而打开出气口221。由于进气口211也已经打开,所以产品内的空气就能够直接通过出气口221、进气口211泄出到外界。放气的操作只需手指轻压按压部231即可,无需将手指深入到气阀2中,相比现有气阀的放气操作更加简单。以上内容已经提及顶推臂32的末端具有圆滑的接触面,因此顶推臂32对密封片25的顶推不会使密封片25本身出现被刺穿等损伤。

如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装置还可以包括一密封件6,密封件6的一端是一个形状与进气口211形状对应的密封塞61,而密封件6的另一端是一个挂环62。参照图2,上阀体21的外侧具有一圈沟槽214。如图11所示,不需要充放气时将密封塞61塞在进气口211上,避免漏气;如图12所示,需要充放气时,将密封塞拔61下,将挂环62套入上阀体21上的沟槽中214,避免密封件6遗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